这张纸长约25厘米,宽18厘米,拿在手中,能明显感觉到它的质地坚韧。本文搜:33看书网 免费阅读
虽历经岁月洗礼,边缘略有破损,纸面泛黄,部分字迹也稍有模糊,但主体内容依然可辨。
纸张材质是典型的唐代麻纸,纹理清晰,散发着古朴的气息。
单面印刷的墨色虽有褪色,但仍能看出当时印刷工艺己较为成熟。
字体为规整楷书,笔锋刚劲有力,颇具初唐书法大家欧阳询的风骨。
王景行强压内心的激动,开始仔细阅读上面的内容。
标题《贞观新集备急单方》映入眼帘。
开篇的序言写道:“贞观之治,西海承平,然疾疫之患,时有扰民生。圣上心系黎庶,广聚良医,博采众方,汇编成册,欲使普天下百姓,皆得安康。”
看到这里,王景行心中一震,他深知这短短几句话背后所蕴含的意义,这无疑是唐太宗出于对百姓健康的关怀,组织医官编纂的惠民医书。
继续往下看,正文部分记载了多种常见病症的治疗方法。
“治伤寒初起,头痛身热,取葱白三寸,生姜五片,大枣三枚,水煮汤,温服,覆被取汗,汗出则愈大半。”针对风寒感冒的这个药方,详细且实用。
还有治疗腹痛泄泻的:“若腹内冷积作泻,可用苍术三钱,厚朴二钱,陈皮二钱,甘草一钱,水煎服,日三服,以和中理气止泻。”
此外,还记录了外用的跌打损伤药方,比如“凡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用大黄、栀子各等分,研为细末,以酒调敷患处,每日换药,可消肿止痛,散瘀生新”。
从印刷工艺来看,这张纸采用的是雕版印刷技术,其雕版痕迹明显,刻工虽然不及后世那般精细,但己具备了成熟雕版印刷的基本特征。
从纸张材质、印刷工艺到字体风格,都符合唐代的特征。
王景行越看越兴奋,他知道这张印刷纸的价值远超想象。
己知最早的印刷纸是唐咸通九年印制的《金刚经》。
这页《贞观新集备急单方》是唐太宗贞观年间的印刷本,比唐咸通九年印制的《金刚经》还要早200多年。
而且上面记载的内容,对于研究唐代医学和社会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第二天,王景行吃过早饭就首奔章闿之家。
章闿之刚从书房出来,看到王景行神色匆匆,手里还紧紧攥着一个文件夹,不禁露出疑惑的神情。
“景行,这么着急,是出什么事了吗?” 章闿之关切地问道。
王景行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激动的心情,说道:“爷爷,昨晚发现一件宝贝,您帮我看看这个!”
说着,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文件夹,轻轻取出那张泛黄的印刷纸。
章闿之接过印刷纸,瞬间被它古朴的气息所吸引。
他戴上老花镜,眼神立刻变得专注而锐利,仔细端详着纸张的每一处细节。
从纸张的纹理、色泽,到上面的字迹、排版,他都不放过任何一个地方。
“景行,你从哪儿找到这件宝贝的?” 章闿之头也不抬,目光紧紧盯着印刷纸,语气中带着一丝惊讶。
王景行赶忙把发现这张纸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章闿之,从在旧书店淘到《山川异闻录》,到偶然发现封面夹层藏着这页纸,以及自己初步判断它是唐代贞观年间的印刷品。
章雪晴听了,只觉得不可思议,这经历也太神奇了。
章闿之听着王景行的讲述,微微点头,手中的动作却没有停下。
他拿起放大镜,凑近印刷纸,逐字逐句地查看上面的内容,嘴里不时喃喃自语:“这字体,颇有欧阳询的风骨;这纸张,也确实像唐代麻纸……”
章雪晴在一旁紧张地看着,忍不住问道:“爷爷,您从字体和纸张就能判断年代吗?这也太神奇了。”
章闿之扶了扶眼镜,指着印刷纸说道:“雪晴啊,这古籍鉴定学问大着呢。唐代麻纸质地特殊,纤维均匀,细看纹理清晰,历经岁月,色泽也有独特变化。”
“而这字体,欧阳询书法在初唐影响深远,刻工制版时多会模仿,从笔锋走势、结构布局都能瞧出端倪。”
“你看这横画起笔,干净利落,收笔略顿,是不是很有欧阳询的味道?”
过了许久,章闿之放下放大镜,抬起头,眼神中满是惊喜与震撼:“景行,你这次可真是立了大功啊!这张印刷纸,从各方面特征来看,应该是唐代贞观年间的!”
“而且这记载的内容也非常有价值。”
章闿之指着上面的文字:“这《贞观新集备急单方》承载的意义,远超表象。”
“就拿病症涵盖范围来说,涉及内科、外科等诸多领域。”
“从学术价值层面讲,它为研究唐代医学体系的完整性提供了关键拼图。”
“彼时,前代医学积累深厚,像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开了先河,而丝绸之路的繁荣又引入大量外来医药知识,《贞观新集备急单方》正是在这多元融合的环境中诞生。”
“它是唐代医学发展脉络里不可或缺的一环,对剖析当时医学理论、临床实践以及药材应用,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从实用角度出发,其印刷目的大概率是为广泛传播,让普通百姓能依方应对日常病症,极大地提升了民间医疗水平,对改善民生意义非凡。”
“从文化层面考量,它反映出唐代朝廷对民生医疗的重视,彰显了‘贞观之治’下以人为本的理念。”
“也见证了医学知识从上层向民间普及的重要进程,是大唐盛世文化繁荣在医学领域的生动写照 。”
章雪晴听得连连点头,不禁感叹:“没想到这一张小小的印刷纸,背后竟有这么多学问和价值。”
章闿之神色变得严肃起来,缓缓说道:“这张纸的价值,可不是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这件文物将我国印刷纸的实物从唐咸通九年提早到贞观年,足足早了 200 多年。”
“它对于研究唐代早期印刷术的发展水平、医学成就,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民生关怀等方面,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可以说,这一发现有望改写中国印刷史和医学史的部分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