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4700127对 作品

第1780章 两军相斗

耶律洪基心中寻思道:“今日之事,有进无退,纵然兵败,也只有决一死战。”当即召集百官商议。群臣对耶律洪基都极忠心,愿决死战,但均以军心为忧。

耶律洪基传下号令:“众官兵出力平逆讨贼,靖难之后,升官以外,再加重赏。”披起黄金甲胄,亲率三军,向皇太叔的军马迎去逆击。

众官兵见皇上亲临前敌,勇气大振,连呼万岁,誓死效忠。十余万兵马分成前军、左军、右军、中军四部,兵甲锵锵,向南而去,另有小队游骑,散在两翼。

萧峰挽弓提矛,随在耶律洪基身后,做他的亲身护卫。室里带领绿袍兵,再加一队飞熊兵居于后军。萧峰见耶律洪基眉头深锁,知他对这场战事殊无把握。

行到中午,忽听得前面号角声响起。中军将军发令:“下马!”众骑兵跳下马背,牵缰步行,只耶律洪基和各大臣仍骑在马上。

萧峰不解众骑兵何以下马,颇感疑惑。

耶律洪基笑着说道:“兄弟,你久在中原,不懂契丹人行军打仗的法子吧?”

萧峰点头说道:“正要请陛下指点。”

耶律洪基笑着说道:“嘿嘿,我这个陛下,不知能不能做到今日太阳下山。你我兄弟相称,何必又叫陛下?”

萧峰听他笑声中颇有苦涩之意,说道:“两军未交,陛下不必忧心。”

耶律洪基说道:“平原之上交锋,最要紧的是马力,人力尚在其次。”

萧峰登时省悟,说道:“啊,是了!骑兵下马是为了免得坐骑疲劳。”

耶律洪基点了点头,说道:“养足马力,临敌时冲锋陷阵,便可一往无前。契丹人东征西讨,百战百胜,这是一个很要紧的秘诀。”

耶律洪基他说到这里,前面远处尘头大起,扬起十余丈高,宛似黄云铺地涌来。

耶律洪基马鞭一指,说道:“皇太叔和楚王都久经战阵,是我辽国的骁将,何以驱兵急来,不养马力?嗯,他们有恃无恐,自信已操必胜之算。”

耶律洪基话犹未毕,只听得左军和右军同时响起号角。

萧峰极目遥望,见敌方东面另有两支军马,西面亦有两支军马,那是以五敌一的围攻之势。

耶律洪基脸上变色,下旨道:“结阵立寨!”

中军将军纵马出去,传下号令,登时前军和左军、右军都转了回来,一众军士将几十条大木柱用大铁锤钉入地下,张开皮帐,四周树起鹿角,片刻之间,便在草原上结成了一个极大的木城,前后左右,各有骑兵驻守,数万名弓箭手隐身大木之后,将弓弦都绞紧了,只待发箭。

萧峰皱起了眉头,心中寻思道:“这一场大战打下来,不论谁胜谁败,我无数契丹同族都非横尸遍野不可。最好当然是义兄得胜,倘若不幸败了,我当设法将义兄救到安全之地。他这皇帝呢,做不做也就罢了。”

辽帝营寨结好不久,叛军前锋便到,却不上前挑战,遥遥驻马在强弓硬弩射不到处。但听得鼓角声不绝,一队队叛军围上,四面八方结成了阵势。

萧峰放眼望去,但见遍野敌军,不见尽头,寻思道:“义兄兵势远所不及,寡不敌众,只怕非输不可。白天不易突围逃走,只须支持到黑夜,我便能设法救他。”但见营寨大木的影子短短的映在地下,烈日当空,正是过午不久。

只听得呀呀呀数声,一群大雁列队飞过天空。耶律洪基昂首凝视半晌,苦笑道:“这当儿除非化身为雁,否则是插翅难飞了。”

北院大王和中军将军相顾变色,知皇帝见了叛军军容,已有怯意。

敌阵中鼓声擂起,数百面皮鼓蓬蓬大响。中军将军大声叫道:“击鼓!”御营中数百面皮鼓也蓬蓬响起。蓦地里对面军中鼓声一止,数万名骑兵喊声震动天地,挺矛冲来。

眼见敌军前锋冲近,中军将军令旗向下一挥,御营中鼓声立止,数万枝羽箭射出,敌军前锋纷纷倒地。但敌军前仆后继,蜂拥而上,前面跌倒的军马便成为后军的挡箭垛子。敌军步兵弓箭手以盾牌护身,抢上前来,向御营放箭。

耶律洪基初时颇为惊惧,一到接战,登时勇气倍增,站在高处,手持长刀,发令指挥。御营将士见皇上亲身督战,大呼:“万岁!万岁!万岁!”

敌军听到“万岁”之声,抬头见到耶律洪基黄袍金甲,站在御营中的高台之上,在他积威之下,不由得踟蹰不前。

耶律洪基见到良机,大呼道:“左军骑兵包抄,冲啊!”

左军由北院枢密使率领,听到皇上号令,三万骑兵便从侧包抄过去。叛军一犹豫间,御营军马已然冲到。叛军阵脚大乱,纷纷后退。御营中鼓声雷

震,叛军接战片时,便即败退。御营军马向前追杀,气势甚锐。

萧峰看到后大喜,叫道:“大哥,这一回咱们大胜了!”

耶律洪基下得台来,跨上战马,领军应援。忽听得号角响起,叛军主力开到,叛军前锋返身又斗,霎时间羽箭长矛在空中飞舞来去,杀声震天,血肉横飞。

萧峰只看得暗暗心惊:“这般恶斗,我生平从未见过。一个人任你武功天下无敌,到了这千军万马之中,却也全无用处,最多也不过自保性命而已。这等大军交战,武林中的群殴比武与之相较,那是小巫见大巫了。”

忽听得叛军阵后锣声大响,鸣金收兵。叛军骑兵退了下去,箭如雨发,射住阵脚。中军将军和北院枢密使率军连冲三次,都冲不乱对方阵势,反给射死了千余军士。

耶律洪基下令:“士卒死伤太多,暂且收兵。”御营中也鸣金收兵。

叛军派出两队骑兵冲来袭击,中军早已有备,佯作败退,两翼一合围,将两队叛军的三千名官兵尽数围歼,余下数百人下马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