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压境驻军
宋军逼近析津府,看似气势汹汹,但耶律洪基却看出来只是伴攻之势。
析津府是辽国南京,又是统领燕云十六州的重镇,宋军龙卫营总共才三万多兵马,怎麽可能骤然进攻近二十万大军驻防的析津府?
进攻析津府意味着大宋正式开启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争,这种战争的规模绝对是数十万兵马以上,宋辽两国都要被卷进这场战争里。
如此恐怖的一场大战,战争之前都会看得到预兆,比如双方的厉兵秣马,后勤准备,涉及数十万人的兵马频繁调动等等,这些迹象都显露出来,才能确定对方真打算发起战争了。
如今南方军报上直说宋军只是龙卫营三万兵马的调动,这就很不正常,根本不是发起大规模战争的样子。
耶律洪基很快判断出赵孝骞只是做出了伴攻之势,并没有真的打算进攻析津府。
不打算进攻,又做出样攻之势,赵孝骞图啥?
很多事情需要多处迹象串联起来,才能找到真相。
就在前日,赵孝骞遣特使入辽,迎接宋使苏轼归国,这个迹象就已给出了答案。
先遣使入京,公开宣称护送宋使归国,给辽国施加内部压力。
同时调动兵马,对析津府做出伴攻之势,给辽国施加外部压力。
内部外部的压力全压在耶律洪基的心头,老实说,纵是一国君主,耶律洪基也确实感到了压力山大。
远隔千里,耶律洪基仍然深深地领教到了赵孝骞的手段。
下手果决狠厉,而且面对任何敌人都不轻视,皆以狮子搏兔之势全力施压。
辽国在赵孝骞手下一败再败,如今兵不刃血却仍然重压如山,耶律洪基的帝王尊严被赵孝骞撼在地上狠狠摩擦。
耶律洪基想反击,想针锋相对索性杀了苏轼,可是想到杀苏轼的后果,终究还是迟疑了。
宋军已对南京做出伴攻之势,如果苏轼被杀的消息传到赵孝骞耳中,很难揣测赵孝骞会做出怎样的反应。
苏轼若死,伴攻变成了真攻,事情如何收场?
宋军犀利的火器,辽军至今没有办法破解,就连名震天下的重甲骑兵,在宋军火器面前仍如一滩烂泥般一触即溃。
若是宋军真的进攻析津府,就算攻不下城池,辽军抵抗之下,至少也要付出十万兵马以上的伤亡,而且辽国从此元气大伤。
为了一个苏轼,值得耶律洪基这麽千吗?
帝王最擅于权衡利弊,事情若发展到这个地步,对耶律洪基来说,无疑是不划算的。
耶律洪基确实很想杀苏轼,但如果代价是付出十万辽军的生命,那就不值得了,苏轼在耶律洪基的心里没那麽贵。
“赵孝骞为了苏轼一人,竟不惜挑起两国大战,他—-简直狂妄放肆!宋国的皇帝难道不干预吗?”耶律洪基愤怒咆哮。
萧兀纳忍不住道:“赵孝骞两败我大辽,占我大辽国土四百馀里,杀我大辽勇士八万,这是宋国百馀年未见之大胜。”
“如今的宋国皇帝,正是对赵孝骞无比宠信倚重之时,赵孝骞做出的任何决定,想必宋国皇帝都不会反对的。”
耶律洪基脸色铁青:“为了一个苏轼,他竟敢如此犯险,到底图什麽?他与苏轼的交情真就深厚到如此地步了?”
萧兀纳道:“臣以为,重兵压境营救苏轼是其一,赵孝骞的另一个目的,或许也是想顺便试探我大辽的底线。”
“什麽意思?”
“不可否认的是,漕渊之后,宋国一直都想收回燕云十六州,如今宋国有了厉害的火器,辽军无可挡者,赵孝骞终究还是对燕云生出了野心。”
“他想试探的是,如果宋国兵马调动,对析津府做出伴攻之势,我大辽会如何反应,会派出多少兵马驰援析津府,对守住燕云这片土地的决心有多坚决·..”
“这次宋军压境,我大辽的反应就是宋军以后的参考,有利于将来赵孝骞在真正发起大战时,做出最合适的决断。”
耶律洪基脸色数变,深吸了口气,良久,索然叹道:“这个赵孝骞,果真才二十岁出头吗?”
“是的。”
耶律洪基闭上眼,长叹道:“宋国本是不堪一击,我大辽向来只将宋国视作囊中之物,没想到宋国却出了这麽一个妖孽般的人物,不仅扭转了国运,还对我大辽转守为攻,大辽—果真气数将尽麽?”
“陛下振作!我大辽仍是万邦敬服之强国,纵是赵孝骞,也不敢冒然对我大辽的燕云十六州动手,这就说明赵孝骞终究也是忌惮我大辽实力的,陛下何必妄自菲薄。”
耶律洪基露出迟暮之色,索然道:“放苏轼归去吧,归去吧——-从今以后,
大辽只能转为守势了。”
耶律翰特刺跪在他面前,脸色却时青时红。
他陷入了深深的自我谴责之中。
当日放火烧馆驿,是他亲自带领兵马动手的,如果那晚他事情做得乾净,苏轼死得痛快,何至于闹出如今的风波?
良久,耶律斡特刺阴地开口:“陛下可下旨释苏轼归去,但是—-辽国疆域万里,盗匪多如牛毛,数百人护送苏轼归宋,臣以为,他们不一定能平安到达边境。”
耶律洪基眉梢微动,深深地警了他一眼,没出声。
许久之后,耶律洪基缓缓道:“我大辽两败于宋军,今日看来,恐非战之罪,说来耶律淳着实有些冤枉了,他不过是运气不好——””
“朕决意重新启用耶律淳,任为南京留守,坐镇析津府。”
耶律洪基咬牙道:“两败之将,哀兵必胜,朕就不信他能败第三次!”
萧兀纳有些惊讶地抬头,嘴唇蠕动了一下,终究又垂下头去,不发一语。
一名宫人匆匆进殿,躬身禀道:“陛下,西夏国遣使至,使臣李金真正在宫门外求见。”
耶律洪基眸光闪动:“宣见!”
宋军大营。
一夜之间,赵孝骞调动三万兵马朝析津府逼近。
此举莫说辽国震惊,就连龙卫营魔下将士也震惊不已,接着便是三军欢呼雷动。
人们都以为郡王殿下要打下析津府,收复燕云十六州了。
唯有魔下的将领们才清楚,这不过是伴攻之势,都王殿下至少目前并没有真正收复燕云的打算。
如果真打算开战,宋军不可能如此仓促,别的不说,光是弹药,粮草,战马军械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巨大的数字,需要长久的时日才能准备妥当。
发动战争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它不会那麽草率。
三万兵马北进,拒马河东北方向行军数百里后,龙卫营在距离析津府城池的二百里外扎营。
这个距离足够远,但也足够对析津府形成战略压制,现在坐镇析津府的留守恐怕已睡不着觉了。
赵孝骞也睡不着,因为有人骚扰。
一夜未眠,不停有斥候进出师帐,禀报军情。
赵孝骞与种建中端坐帐内,处理来自各方的消息,并迅速做出决断。
驻营已三日,这三日里,三万龙卫营将士已击溃多股辽军。
辽军的进攻是疯狂的,毕竟宋军距离辽国南京两百里,这个距离实在是太危险了,辽国南京留守司的兵马不可能坐得住。
于是三日间,不停有辽军兵马接近宋军,两军零星或小规模地发生交战,每次辽军都是数千兵马试探性进攻,龙卫营将士列阵击杀千馀人后,辽军又果断退去,接着下一波的辽军又来·
如此反覆,宋军驻营三日间,总计已歼辽国约五千多人,而宋军基本没有太大的伤亡,他们的营盘仍旧稳稳地扎在析津府西南面两百里外,不动如山。
“殿下,咱们真不能把辽国逼急了啊”种建中有些忧心地道:“若是辽国集结十几方兵马发起进攻,咱们龙卫营的火器再厉害,恐怕也挡不住,殿下是否该考虑撤军了?”
赵孝骞摇头:“还不到时候,再等两日。”
“殿下是在等苏轼归来?”
“不完全是,我也想看看辽军的斤两,试探辽国君臣的态度。现在看来,辽国君臣对燕云这片地盘还是很看重的,不会像飞狐兵马司那样轻易舍弃。”
赵孝骞幽幽一叹:“不过是离析津府近了一点,说好的兄弟之邦,难道兄弟间互相串串门都不行吗?”
种建中忍不住道:“殿下,您这根本不叫串门,叫端门好不好!五京之一的南京都快叫你兵临城下了,他们能不急吗?”
赵孝骞不满地道:“如此不好客,以后就别叫什麽兄弟之邦,丢不丢人,当年辽人动辄越境烧杀掳掠,我们大宋说什麽了?”
种建中张了张嘴,发现这番不讲道理的说法听起来竟莫名觉得有点爽叹了口气,种建中道:“总之,咱们不能再往前逼近了,否则再靠近一步,
辽人会疯的,两百里的距离,足够威辽国了。”
“知道了啦,你很罗嗦耶”赵孝骞不耐烦地扔了句湾湾腔,顺便白了他一眼:“再等两日,我们便缓缓撤军,仍退回拒马河以南据守。”
“下次再来,我可就要动真格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