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海港城大开发
杨文东也同样看了很多报导,并且认真的看了一遍;
别说,有些评论家还是有点本事的,要麽预测到了未来杨文东对九龙仓的一些行动做法,要麽就提出了一些连杨文东也没想过的idea;
这也给了他一些思考方向,毕竟作为穿越者,也只是了解大方向发展,但具体细节方面是没什麽太大优势的。
第二天下午,杨文东再一次来到了九龙仓总部大厦,上一次来还是一个多月前来获得董事席位,如今,他已经完全掌控这家公司了。
郑志杰与方先名早就在门口等待了:“杨生。”
“怡和的高层还在吗?”杨文东问道。
郑志杰回道:“亨利凯瑟克以及他手下的一些核心高层,已经走了,大部分中高层英国鬼佬还留在这里了,我们也跟他们谈过了,暂时所有人维持原有的位置。”
方先名则笑道:“怡和那边也没能力给这麽多人提供额外岗位,就只能让这些人自生自灭了。”
“自生自灭是不可能的,这些人肯定还会试图组成一个团体,来避免我们未来获得全局掌控权之后,对他们下手。”杨文东笑了笑说道:“虽然我不准备这麽做,但如果有人搞的太过分,那也需要适当的收拾他们,好好工作的可能留下来,其他的,该辞就辞。”
胡萝卜与大棒一般都是要同步进行的,只给任何一个,那是行不通的,唯独收拾一批拉拢一批,才能达到最强效果。
虽然他是想拉拢英国人中的有能之人,但不代表就没有手段了,毕竟他要拉拢的是这个群体,而不只是某些人。
郑志杰道:“明白,杨生,除了码头那边,其他九龙仓的业务,根本就没那麽重要,我会适当的找一些不配合的人,进行杀鸡儆猴。”
“行,码头那边的人有没有问题?”杨文东又问道。
郑志杰回道:“目前来说,还没有跳出来有什麽特殊意见的,但对于我们安排人进去,还是有一些抵触的。”
“强硬一点,至少人事与财务要先安排进去。”杨文东淡笑说道:“等以后时间长了,再慢慢改变,而且现在九龙仓码头的内部应该也有不少华人的,与他们接触一下,这些人必然也想着抓住机会的。”
他是要用英国人,但不会让英国人掌控一些他不可控的业务,甚至即使是华人团体也是如此,谁要是不受控,那必然会被打压,这是任何公司甚至古代朝廷都不容许的。
“好。”郑志杰答应后,道:“杨生,我们先进去,看一下九龙仓的运营资料,我在昨天股东大会结束之后,就安排了60多名财务,过来看住财务资料了,他们如今已经在整理财务数据,具体的还没有出来,不过一些大项目,也都统计好了。”
“行,去看看。”杨文东点点头,他也很好奇,这样一家百年英资巨头,手中有多少产业;
外界其实对于这些也有统计,但香港的公司相互持股的非常多,又有很多皮包公司,除非是一些大型项目与资产,要不然外界根本就不清楚;
比如原先历史上的会德丰,被华人张家很早就控制了,比起李嘉成收购和黄还要早的多,可因为够低调,外界愣是没普通人知晓,直到会德丰内部发生矛盾,才被社会公众所得知。
进入九龙仓大厦内部后,杨文东也认真的审查了一些九龙仓的千万港元以上的资产项目,以及大量的物业位置及面积大小。
“这麽多位置的地皮,却不知道开发,有的还直接卖掉,然后用卖掉的钱去开发其他物业。”杨文东看完大概的帐目后,摇头说道:“真的是暴殄天物,难怪现在香港的英资越来越不行了。”
郑志杰笑道:“杨生,如今香港华资财团,都是第一代创始人创业所为,这个群体基本上都是从无数人群之中杀出来的,能力出众;
但英资之中的顶级财团,基本上都是继承了祖辈的财富,又或者就没有控股家族,而是管理层控制,这些人能力自然不足,而且对于他们来说,更核心的任务是守住现有资产,不犯错,就可以了,商业行事上不会那麽激进的。”
“你这麽说倒也对,祁德尊的存在说明英资之中也是有强人的。”杨文东听完后,点点头道:“华资早期的富裕家族,其实现在也没落了,包括何家,我这样对比倒是的确有点不公平了。”
仔细想来,即使未来他百年之后,杨家的后代,只需要有守住祖业的能力也就足够了,不需要与本时代的巅峰强者对比,这根本就没有可比性;任何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王者,没有什麽家族能够永恒的站在巅峰。
香港曾经三四十年代的的华人家族,对比英资财团更不行了,很多都已经低调到只靠着收租赚钱了,其实这样也挺好的,家族后代不努力奋进,只吃喝玩乐,也是一种福分,那些后代不甘于人下丶要建立自己事业的,反而可能容易败光祖辈家产;
郑志杰笑道:“其实怡和如果真的低调一点,倒也不至于露出漏洞被我们盯上了。”
“说正事吧。”杨文东又看了一眼帐目,道:“港口码头的业务,继续以稳为主,跟之前保持一样就行,分化英资管理层,也需要徐徐图之,不能出问题;
九龙仓内部的一些其他地产业务,在建的也全部继续建,特别是海港城,要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个大型项目建起来,上方的各种公寓丶酒店丶写字楼如果来不及,那至少要先将下方的大商场建好。”
海港城除了一个超大型的商场,其上方还是有多栋大厦的,不然就太浪费地皮了。
这些大厦未来的租金收益,也非常高,特别是酒店与公寓,是香港及海外富豪群体们最喜欢居住的地方,因为下方有海港城,而海港城也会因为上方的这些群体,部分受益。
郑志杰答应说道:“好的,杨生,我这边也已经在准备了,另外滙丰银行派人过来,跟我说他们愿意与九龙仓进行进一步的合作,意思也很明显,杨生,您看,我们需要怎麽做?”
长兴集团的早期,规模不大的时候,与滙丰银行的关系还是不错的,在多个领域都有着很深的合作,甚至按照滙丰银行对于华资企业的合作策略,长兴集团就是属于比较看好的目标,如同包玉冈一般;
只是长兴集团的发展速度太快了,快到了让所有人想不到,直接成为了香港第一华人财团,规模之大,威胁滙丰,再就是1965年长兴集团还救了被挤兑的恒生银行,还顺势成为了恒生的股东,这件事坊间传闻就是滙丰推动,虽然没有什麽证据,但大家都能猜到,这自然也导致了两大集团的关系不太好。
杨文东想了想说道:“这一次我们能够顺利收购九龙仓,滙丰不资助怡和,也算是对我们很有帮助了,就合作一次吧,海港城的项目,看看滙丰愿意支持多少;
而且如今滙丰换了新大班,未来的运营策略,跟桑德士那个时候还是不一样的,我们也需要再观察一下,可能我们与滙丰的关系,也会有所改变。”
沈弼这个人,是香港历史上最强的英资大班,“之一”已经配不上他了,甚至全球银行界,他都是最顶级的高手;
在位十年,为滙丰的国际化做出了第一步丶外加未来的规划,这使得滙丰一家城市级别的本土银行在未来三十年左右时间成为全球十大银行之一,这种能力,毋庸置疑;
虽然滙丰的背后有着“香港央行”的特殊优势,可全球很多大型银行,纵然不是“央行”,可基本盘也比滙丰强很多,但能够最终成功的,也就滙丰一家了。
在金融领域,如果双方都待在香港,那就是强力竞争对手,但如果市场在全球的话,他们二人规模再大,跟整个市场比起来不过九牛一毛罢了。
郑志杰点点头道:“这样也好,有了滙丰支持,那海港城项目也会容易很多,这个项目也实在是太大了,需要至少十亿以上的资金。”
“海港城虽然花费比较多,但我还是比较看好的。”杨文东笑了笑,道:“另外,各种交通配套措施也要做好,天星小轮在我们手中,那以后要做好从中环到海港城的路线,要比从红磡隧道走方便,节省客户时间;
九龙半岛这边,九巴我们控制不了,那就协商一下,以后多增加一点路线;另外,趁着现在地价低,在海港城附近买下一些地皮,建停车场,怎麽着也是不会亏的。”
商场游玩,最重要的就是交通,交通方便丶停车方便那来的人就多了。
且海港城一旦发展起来,周围的地皮也会变的寸土寸金,这个时候经济危机趁低吸纳,也是再好不过了。
ps: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