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与内地的新合作
“杨生与郭生的意思是说,在马来西亚专门种植甘蔗?然后卖给我们国内?”张光斗问道。
郭贺年连忙道:“对,这样一来,内地也会有了稳定的糖类供应,只不过这种投资规模较大,我与杨生也需要得到内地准确的回覆与订单确认,我们才敢投资。”
张光斗思考片刻后,道:“两位的提议听起来还不错,只不过这种事也不是我能够决定的,其实这一次华润购买糖类,也是因为受国内某部门的委托,正常情况下,糖类这件事不归我们管的。”
杨文东则道:“张生,这件事或许不归华润管,但据我所知,国内已经准备全面与西方发展经济,这经济一旦上来了,老百姓对糖类的需求自然高了,这是生存必须的物资之一,所以未来必然还是会进口的,而国内最擅长处理民用物资的进出口业务,自然也就是华润了。”
在前世,一杯奶茶之中都可能有几十克乃至上百克(一个小拳头大小)的糖,不知道多少人因为奶茶丶饮料之中的糖类吸收过多而导致糖尿病丶胰岛素问题等疾病,那是一个糖类物资过于充足的时代。
但这个时代,那就是完全相反了,国内70年代什麽情况,杨文东不清楚,但他知道80年代改开初期,一般人也是很难买到纯糖的,糖类是比粮食还要管控严格的物资。
郭贺年在旁边加了一把火,笑道:“杨生,这糖类,可不仅仅是民用物资,他的用途,可是太多了,张生应该也清楚吧。”
杨文东也立刻明白了过来,自己还只是想着民用市场,这一提醒,让他也记起了前世在网际网路看过的关于糖类的资料,这玩意当军用物资,也是无冕之王;
首先可以快速补充战士体能,疲劳饥饿的时候吃一点点,很快就能恢复体力,速度之快比起其他正常粮食强多了,这对于时间宝贵的战场上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其二,糖类还可以用来做临时药物对伤口进行消毒止血处理;第三,很多火药,都可以用糖类来代替
在未来内地,因为人们长期生活在安全环境下,糖的战略物资作用都几乎被遗忘了,可现在这个时代,却是完全不一样的,谁都不知道三战会不会突然爆发,任何国家都得全力准备,包括人员与各种物资等等。
“我知道。”张光斗点点头,道:“但有一点二位可能不清楚,国内已经准备从海外引入化肥生产线了,那以后我们可能可以在国内生产甘蔗,所以我也不能保证什麽。”
“张生,国内面积何等之大,一条生产线,怎麽可能满足得了需求?”杨文东摇摇头说道:“而且对于国家来说,糖类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正常的主粮,化肥的初期用途应该还轮不到甘蔗的。”
国内马上会趁着石油危机国外工业市场崩溃的时候,大规模购买设备,不过这个计划其实早就有了,只能说,石油危机是天助中华,一方面海外工业市场萎靡,国内可以压价,另一方面国内目前还是石油出口国,石油危机使得国内也从其中获益;
只是,几条生产线,对于国内的庞大农田完全就是杯水车薪,包括其他化纤丶三酸两硷丶钢铁等生产线,其实也都一样,国内搞进口,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要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状况,然后试一试能不能在国内进行模仿,即使模仿不出来,能够有个三成水平,再大规模生产,那也会解决很多问题;
不过这个时间就长了,在主粮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其他农作物自然也会适当的向后移,即使是糖类也是如此。
郭贺年则道:“张生,就算国内有化肥,但气候这一块,还是比不了马来西亚的,国内种甘蔗的地方也非常少,产能也远比不过马来西亚;
那还不如将甘蔗放在马来西亚生产,国内土地重点重主粮,这样岂不是更合适吗?价格方面,只要订单稳定,那我与杨生也是可以保证,不会高于国际价格。”
粮食作物的生产,最烦恼的就是订单,所以期货早期出现的时候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种植者可以放心种植,甚至国家之间都会提前签协议,锁住产能;
而一旦提前下了订单,规模又大,那自然会非常便宜,如此一来双方皆好,类似航空公司的提前预定。
杨文东也是点点头;
在粮食作物这一块,东南亚真的是天选之地,热带气候外加足够的地皮,稀少的人群,简直就是各种粮食的盛产之地;
在古代,因为瘴气严重等原因,这些地方包括越猴子所在的地方都被称为蛮荒之地,可如今科技发展,疾病问题解决后,这些地方反而变成了黄金农业之地了,树林太多,砍了还能够生产木头,剩下的土地用来种粮食作物不要太香。
“这样吧,两位,这件事我会上报给相关部门,涉及到对外合作,又不是我华润的业务,我这边也没这个权限决定这件事的。”张光斗似乎也明白这个合作听起来还不错;
未来内地对于白糖的需求,必然会一直持续,不会说今年需要这麽多明年就突然不要了,加上经济发展会成为未来的主要目的,那需求量反而会变得更大。
不过这种事,别说他,就是华润的老大恐怕也单独决定不了,只能向上反馈了。
“好,那多谢张生了。”郭贺年笑着说道。
张光斗笑道:“郭生客气了,如果以后还是需要对外采购,那我们也肯定优先考虑郭生的。”
这一次郭贺年收购花了多少钱,内地这边并不知道,但卖给他们的价格,却是国际正常期货价格;
用脑子稍微想一想,哪怕郭贺年利用手段隐瞒了这件事,但采购成本肯定不可能跟正常比的,且调集了这麽多货柜与轮船,成本也都是不低的;
只不过如今内地缺外汇,郭贺年的好意也就只能先心领了,因为实在也是拿不出多的资金出来。
郭贺年则道:“不客气,我们去随机看一看,这批白糖的质量吧。”
“好,请。”张光斗也是立刻说道。
一行人一起随意查了几个货柜内部的糖,质量方面都不差,杨文东还拿起一些尝了下,很甜;
不过对他来说,这种甜味很平常,但对于内地来说,长期缺糖会让这些糖类成为人们心中最需求的物资。
检查一番后,没什麽问题,便事了,张光斗突然说道:“杨生,明天我想去贵公司拜访您一下,有一件事,可能需要与您协商。”
“行。”杨文东点点头答应道;
内地如今与西方交好之后,香港这边的很多贸易公司便开始逐步收到内地的很多物资订单;
长兴集团身为香港如今第一财团,旗下也有一家贸易公司以及大量制造业,与内地在很早之前便有着合作关系,这种时候,有些生意谈,也是很正常的。
第二天,张光斗便来到了康乐大厦,助理将其带进办公室后,再上了一杯茶,便离开了。
张光斗先是说道:“杨生,之前您收购九龙仓,可以说是涨了香港华人志气丶灭了英国鬼佬的威风,内地的不少人,对您也是非常看好啊。”
“哈哈,这也是因为内地对香港港英的震慑,不然我也不会这麽容易成功了。”杨文东笑着说道。
正是因为多年来内地对西方国家的威慑,使得港英不得不认真善待华人,华人资本才有机会崛起;
要不然,即使杨文东靠着各种小创意赚到足够的资本,那也只能“投靠”英资,甚至连核心业务都可能需要分一部分出去,或者至少要给一些权势人物足够的好处,如同民国时期做生意一般。
张光斗笑道:“这也算是我们双方共同的期待了。”
杨文东笑了笑,随即进入正题道:“好,不知道张生来我这,是有什麽事情?”
张光斗点点头道:“是的,我华润最近从国家卫生部接到一个任务,需要从海外引进大量的医疗设备,这其中有些方面,需要香港这边的贸易商协助,也有一些,需要杨生的帮忙。”
“医疗设备?这方面,我的贸易公司并不擅长啊。”杨文东摇摇头说道。
长兴贸易从创立之初就是为了家乐福的民用工业品以及其他几家子公司的供应链需求而成立,对于其他业务,涉及的不多;
倒不是其他业务赚不到钱,而是能够赚钱的太多了,不可能每个都参与,没有特殊优势的,他基本上也不进入这些市场的。
张光斗道:“是的,我也知道,但有一样东西,国内希望长兴集团能够代为生产,以避免昂贵的购置成本。”
“我这边生产?口罩还是纱布?”杨文东反问道。
整个长兴集团方面,其实也就屈臣氏旗下有个做口罩与纱布的小工厂,杨文东最近有所了解,这家公司在香港的规模也不算小,员工也有上千人,但对比长兴集团,只是一个小业务罢了,本身这个传统行业竞争激烈,所以一直以来也就维持这个规模;
按国内如今的轻工业,以及自己就产棉花来看,应该也不需要这两样东西。
张光斗摇头道:“不是,是注射器,国内因为石油产业链丶透明塑料的制作技术外加医疗标准方面都做的不是很好,国内医院也迫切需要足够的注射器,只能从国外采购,但我认为,长兴实业的塑料产业在亚洲也算顶级的,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ps: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