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吃草莓蛋糕 作品

第208章 办学的想法和献礼

第208章办学的想法和献礼

院长办公室。

见到王梦德进来了,鲁院长高兴的冲着他招招手,又吩咐秘书给他泡了一杯热茶。

“王梦德同志,今天上午,你在医科大学的临时授课,可是让他们学校的大部分师生都大为震撼。

你是不知道,中午的时候,医科大学的校长给我打了电话,一直聊了十几分钟,中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夸你,剩下的就是羡慕我们中医研究院出了一个天才。”

鲁院长笑眯眯的看着他说道。

他和医科大学的校长,是老相识了,因为分属中西医两个不同的阵营,相互之间可是一直较着劲呢。

这一次,“老对头”那泛酸的语气顺着电话线那端传来,让他犹如夏天吃了冰西瓜一样舒坦。

这可是那位头一次在他面前露出羡慕的语气。

“对了,医科大学那边,想让你以后长期给他们讲课,一周时间有空了就去上个一两节就行,没空就不去,来去自由。

当然,这不是强制的任务,而是征求你的意见,一切以你的意见为主。”

鲁院长又接着说道。

其实他是不愿意让王梦德去的,不仅是耽误时间的问题,也是因为生怕“资敌”。

但这事儿他也不想直接做主,索性就把情况大概的说了一遍。

“院长,我还是到医科大学上几节就行了,长期的就算了。”

王梦德直接拒绝道。

他现在时间宝贵,而且,今天过来找鲁院长,也是有其他想法的。

“院长,我今天到医科大学,看到他们学校里大量的学生,深有感触。

觉得咱们中医研究院,也要有自己的中医院校,用来大量的培养中医人才。”

“孟德,国家不是前几年刚成立了几个中医院校么

再说了,咱们中医研究院,每个中医名家和知名的大夫,都带着好几个徒弟。

而且这几年国家非常的困难,不论是资金还是物资上,都极度缺乏,没必要再另外兴办院校了吧。”

等秘书出去了之后,鲁院长便变了一个称呼,好奇的问道。

早在1956年,国家就发文正式成立了京城中医学院等四所中医院校,国内高等中医药教育由此起步。

去年,1960年,京城中医学院又被上级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

对于鲁院长来说,国家这几年对中医教育上的投入,已经是非常的多了。

现在王孟德又建议新建一个中医院校,让他觉得非常的奇怪。

“院长,医科大学现在有数百名学生,未来,将会有上千,甚至是数千名学生。

这些学生,大部分上的都是长学制,再加上雄厚的师资力量,他们是在培养一大批精英。

等到以后每年上千名毕业生毕业,这些人,都将会进入各个医院或者相关的卫计单位工作。

几十年后,这些精英就会成为各个医院以及单位的中流砥柱,到时候,中医可就竞争不过他们了。”

王孟德一本正经的说道。

他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之前,医科大学的前身,协和医学院也是跟中医研究院一样,追求的就是“小、精、尖”的育人体制。

第一届的毕业生,只有三个人。

在随后的二十年间,协和医学院只毕业了311人,数量不多,但质量很高。

等到1957年,协和医学院与医学科学院合并后。

就开始设置八年制医学教育和护理本科教育的长学制。

同时,也进行了大量的招生。

虽然京城中医学院(未来的京城中医药大学)等几所中医院校已经成立,但在培育人才上,远远比不上医科大学。

除了中医学起来更难以外,师资力量也是很大的一方面。

随着王孟德的解释,鲁院长的脸色越来越严肃。

“孟德,你说的非常有道理,但是,要想办好一所中医院校,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而且,上级能不能答应,也是未知数,毕竟牵扯到太多的东西了。”

现在还在困难时期,又是计划经济时代。

想让上级部门同意,没有充分的理由,可谓是难如上青天。

“院长,这个问题我也想过了。

不如我们也参照医科大学的模式,找一个中医院校进行合并。

如此一来,不仅有了现成的院校,咱们研究院这么多中医名家和知名大夫,也都可以去上课。

我相信,到时候培育出来的学生,绝对不会差,有好苗子,也能直接进研究院。”

王孟德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在十年后,中医研究院和京城中医学院,还真的合并过。

虽然后来因为其他原因,两院分开,京城中医学院恢复独立办学。

“嗯,你说的这个办法,也确实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案了。

不过,这里边很多事情,不是简单的合并两个字就行的,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

这样,我回头跟上级汇报一下,看看上级的想法。”

想了好一会儿,鲁院长才开口说道。

从院长办公室出来。

王孟德伸了个懒腰,他一边往自己的办公室方向走去,一边琢磨着。

今天鲁院长的态度,看起来不像是敷衍。

估计他是真的听进去了。

现在就希望上级领导,能同意中医研究院和一个中医院校合并。

等合并后,中医人才的培养,就会加快很多。

至于再过几年就会起波澜的问题,他也考虑不了这么多了。

就他们这些中医大夫的身份,该来的谁都跑不掉。

不过,他现在是保健组成员,又身怀绝技,相信到时候会平安无事的。

毕竟,谁也不希望一个能随时救命的大夫出事。

几天后。

在南越的医疗队,终于回国了。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数十名医疗队,夜以继日的参与救治工作。

同时,也给青蒿散和青蒿素的临床试验,获得了大量第一手的资料。

因为试验样本数量非常巨大,所以,时间上也被放宽了一些。

最终的临床试验结果,很是喜人。

特别是青蒿散,对疟疾的强大功效,让南越人爱不释手。

不仅成了部队的标配,也是家家户户民众的家庭收藏首选药品。

海南地区的制药厂,早已经建成并超负荷投产。

甚至国家已经在其他地区筹备建设新的制药厂了。

之前大部分都是运到南越,现在临床试验结束,青蒿散已经被验证是安全有效的药品。

所以,国内的民众,特别是南方的众多疟疾患者,也可以直接使用了。

“师兄,我在医疗队里,听领导说起,咱们这次为什么要赶在九月中旬完成临床试验。

是因为上级想借着这次的机会,给祖国的十二周岁进行献礼。”又黑又瘦的李响,坐在王孟德的对面,笑着说道。

他们今天上午,终于回到了京城。

刚一来到研究院,就先去见了蒲老,然后紧接着,就来到了师兄的办公室报到。

旁边,同样黑瘦了不少的孙小茹,也赞同的点了点头。

她也在无意间听说了这个事情。

“献礼”

王孟德若有所思。

其实早几年,他就知道有不少的单位,喜欢搞献礼这种事情。

上两年,中医研究院的一个副院长,也找到过他,想让他在十周年的时候,搞一个大的研究成果出来,进行献礼。

不过都被他给婉拒了。

没想到,现在居然没有逃脱掉这个命运。

毕竟,青蒿散,是以他为主,研究出来的药品。

提起这款药物,就绕不开他。

晚上。

回到家里。

躺在床上,王孟德心里还在琢磨着献礼这件事情。

“胜男,你们单位,最近几年,有没有搞什么献礼活动”

看了一眼媳妇忙碌的身影,他小声的问道。

“你说在十月前的献礼是吧,前两年的时候,就搞过一次十周年献礼,只不过最近两年,厂里就没在弄了。”

何胜男手上动作不停,快速的收拾着衣服,然后随口说道。

大部分单位或者工厂,一般都是在重要的年份,想办法供出来点动静,进行献礼。

比如逢五或者逢十的年份。

想要在今年进行献礼的单位或部门,还真的不多。

不过王孟德倒是有一些另外的想法。

除了青蒿散和青蒿素之外,疫苗研究小组那边,也该出成果了。

他准备这两天过去一趟,看看刘树伟他们的进展如何了。

如果还差一些,他不介意亲自指导一番,让他们在十月一日之前,搞出一个大动作。

隔天。

疫苗研究小组的一间办公室里。

看着眼前顶着一副严重的黑眼圈,胡子拉碴、油头垢面的刘树伟,王孟德皱着眉头问道:

“老刘,你这是多长时间没好好休息了”

“嘿嘿嘿,王组长,我也就是四天没回家了。”

刘树伟不好意思的挠挠头道。

他这一个多月来,每周除了周末会家一趟,剩下的六天上班时间,吃住都在单位。

在他的感染下,疫苗研究小组的大部分研究人员,也都跟他一样,自发的进行加班。

“老刘,工作是工作,休息是休息,要劳逸结合。

身体是的本钱,如果身体垮了,咱们的研究可就要受到影响了。”

王孟德耐着性子劝说道。

对于这种情况,他也没有什么办法。

而且,他也不经常过来,更是无法管束大家的这种自发的行为。

“王组长,您放心,我们都会注意身体的。

主要是这次,大家都想着要在十月一日之前,拿出一个成果出来。

等这次研究告一段落,我们就会恢复到正常的上班时间了。”

刘树伟笑着解释道。

疫苗研究小组,可是成立了很长时间。

而且还有各种先进的研究设备,以及大量的人才参与。

此前,虽然也有麻腮风的三联疫苗和血源性乙肝疫苗等等的成果面世。

但他和其他的研究人员,都一致认为,这些是王孟德一个人的荣誉,和大家的关系都不大。

所以,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

想要在这个特殊日期到来之前,取得突破。

“好吧,那你要多注意大家的情况,可别出事了。”

王孟德有些无奈的说道:“对了,你们现在的研究到了哪一步目前有什么困难”

他这是准备了解研究的进展,然后给一些具体的提示了。

好让他们早点出成果。

提前研究进展,刘树伟精神一振,然后一脸兴奋的说道:

“王组长,今天就算您不过来,我也要打电话跟您汇报。

我们目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正在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基因转移到酵母菌中。

等两天后的试验结果出来,就能知道成不成功了。”

“噢,已经取得了突破,太好了。”

王孟德也高兴的说道。

没想到,没有他的指点,这帮人就在一知半解下,靠着毅力和勤奋,把基因编辑技术的基础知识,给吃透了。

“王组长,其实多亏了一个人,是他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帮助,才能这么快的突破。”

刘树伟解释道。

“是谁呀”

王孟德瞬间来了兴趣。

这肯定是个顶尖的人才,他都想要见一见了,说不定自己在前世都听说过这个人的名字呢。

“他叫顾俊新,以前是大漂亮国顶级研究机构的骨干。

去年,因为一些事,有了牢狱之灾,最后,在国家的帮助下,前两个月,回到了国内,然后就加入了我们的团队。”

“他在国外是犯了什么事情”

“说来也让人哭笑不得,他也是好心,在去年中秋节的时候,特意购买了几块五仁月饼,带到了实验室,分给身边的同事。

没想到,这些同事吃了之后,纷纷住进了icu,然后,他就被控诉对同事投毒了。

其实,这根本是无心之举,谁能想到,这些外国人,吃了五仁月饼后,居然都严重过敏了。

这件事情正好被国家的特殊部门知道了,知道他是祖国迫切需要的人才,便进行了搭救,出狱后,又秘密的送到了国内。”

对五仁月饼过敏!

王孟德刚听了这个消息时,还愣了一下。

不过转念一想,前世他就听说过,外国人的体质对好多东西都过敏,而且还非常的严重。

想到这里,心思一动。

赚取外国人的钱,他又有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