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吃草莓蛋糕 作品

第290章 车轮茅台和好消息

第290章车轮茅台和好消息

四合院里。

当王孟德回来的时候,许大茂眼珠转了转,便提议要院里各家都出点东西,摆几桌给他接风洗尘。

听了这话,王孟德心里冷笑了几下。

这许大茂,说出的话别看表面上是在为他好,实则是要把他往火堆上架。

本来围在四周的邻居们,虽然没说话,但也都脸色各异,甚至有些人都准备转身离开了。

“大茂,几天没见,你成了院里一大爷了

而且就算是一大爷,也不能强迫让大伙给我接风洗尘。

况且,我这也没做什么太大的事情,根本不需要这些。”

王孟德笑眯眯的说道。

只不过他的话,让旁边的刘海中看向许大茂的时候,眼神不善起来。

“呵呵,孟德哥,我这不是想着你领奖回来,为国争光了嘛。”

许大茂连忙陪着笑说道。

他心里也有些后悔,倒不是后悔自己出了坏主意,而是觉得自己的主意还不够完美,被轻易的看破了。

看来以后还得改进才行呀。

和邻居们简单的聊了几句后,王孟德便迫不及待的回到了家里。

此时,何胜男早已经听到了外边的动静,她抱着小儿子站在客厅里,一脸笑容的欢迎他回来。

冉小梅一边接过他手里的东西,一边心疼道:

“孟德,你这出门十几天,都瘦了一些,看来国外的饭菜不合你胃口呀。

援朝,给你哥打点热水,让他洗一洗解解乏,我去和面,咱们中午吃擀面条,再炒两个菜。”

说着她就麻利的洗手,准备开始和面做饭。

俗话说上车饺子下车面,每次家里有人出远门,都要包饺子吃,回来的第一顿,也要吃上热乎乎的面条。

以前困难的时候,有的人家白面少,或者基本上没有,就用绿豆面粉做面条。

擀出来的绿豆面,因为面粉放的太少不沾,只能小心的用手捧着下到锅里,否则就碎了。

“妈,又吃面条呀,昨天晚上不是刚吃完嘛。”

王卫国正在翻着哥哥带回来的包裹,听说又要吃面条,下意识的便开口说道。

说完心里就后悔了,完蛋了!

果然,冉小梅柳眉倒竖,瞪了他一眼道:

“说什么呢,你这是这几年吃的太好了,都忘本了。

前几年,家里困难的时候,每个月能吃一顿白面做的面条,都不知道多高兴。

我小的时候,一年到头,也就是过生日家里才会煮几根面条,也就是尝一尝味道。

现在条件好了点,居然开始嫌弃了,你要是不饿,中午就别吃了。”

也不怪她生气。

困难的那几年,别看老王家因为王孟德的原因,没挨过饿。

但周围的邻居家里过的什么日子,她可都看在眼里。

何况小时候也没少挨饿,所以对于王卫国的这种行为,非常的厌恶。

“就是,也就是咱们家条件好,能经常吃上肉和白面,你去院里其他人家看看,谁家不是顿顿窝窝头和二和面。

不能因为有的吃,就开始嫌这嫌那,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还有,虽然你哥哥有本事,经常拿回来好东西,街道和邻居们都知道这个情况,但在外边可别乱说。

像什么不爱吃面条的话,千万不能说出去,不然就会更加惹人嫉妒。”

王浩在一旁也同样不高兴,连忙嘱咐道。

去年开始,家里就因为每个月比别人多吃了几顿肉,就有人偷偷的去街道上举报过好几次。

最终调查的结果当然没问题,王孟德拿回来的东西,都给医院和上级组织上备过案的。

但出了这种事情,也给了一家人很大的惊醒。

群众里边的坏人还是非常多的。

他们看不得别人过上好日子,一有机会就会进行举报。

这年头,对于举报人可是很保护的,就算是举报错了,只要不是太离谱或者恶意打击报复,都不会有任何的惩罚。

“爸妈,我知道了。”

王卫国连忙低下头认错道。

同时他非常的心虚,哥哥离开的这段时间,他和王援朝两个人可是放了羊,又恢复成天天贪玩的状态。

哥哥走之前布置的学习任务,可是一个都没有完成。

中午。

每个人面前,都是一大碗热气腾腾,刚出锅的面条。

一盘‘当家菜’——五肉白菜炖粉条,还有一盘炝炒萝卜丝摆在中间的位置。

只要进入冬天,北方家家户户的饭桌上,来来回回就只有这几样菜。

王孟德和王浩两个人,还开了一瓶车轮茅台酒。

刚解放的时候,白酒里的老大,是属于汾酒的,至于后世最有名的茅台酒,在北方名气反而不大。

刚穿越过来的时候,有一天逛商店,王孟德无意间发现店里居然有几瓶茅台酒,便如获至宝,钱给买了下来。

这就是后世收藏家眼里被认为最早的第一代茅台酒——车轮茅台了,在1954年生产出来的。

这也是外销版‘五星茅台’的前身。

最大的特点,就是左上角的位置,由麦穗、齿轮和红星组成的车轮标志。

但车轮茅台的麦穗、齿轮和红星的标志,在西方被视为‘正职’象征,国际市场上非常的不受待见。

于是在1958年的时候,茅台酒厂就把商标换成了飞天的图标,这一图标一直沿用至今,这就是飞天茅台的由来。

王孟德的空间里,存放着数百瓶的‘车轮茅台’和‘五星茅台’。

这是他用了好几年的时间,每次逛商店的时候都要买两瓶,积少成多攒下来的。

买这些酒的时候,钱也没少,幸好他的工资高,才承受的住这种消费。

当然,他可不是为了投资才存的,纯是想留着以后慢慢喝。

“嗯,这酒喝着也不错,和汾酒的清香型,味道可谓是不相上下。”

王浩喝下去一杯茅台酒后,砸吧砸吧嘴,然后点了点头道。

“爸,这是酱香型酒的代表,在西南那边,茅台还是非常有名气的。

京城这边,也逐渐的有不少人开始喜欢喝了,特别是军队出身的领导们,尤其的喜欢。”

王孟德解释道。

他前世也比较中意茅台,平时没少喝,所以喝的非常习惯。

只不过现在喝起来,觉得味道比后世的要好得多,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嗯,确实不错,以后咱们也可以多尝一尝。

对了,孟德,多亏了你在之前买回家存着,要不然,现在可买不到,副食品店里都需要酒票呢。”

王浩赞赏的看着大儿子说道。

每一次都能有先见之明,让他很得意。

“爸,您要是喜欢喝,我再给您拿两瓶回来,留着慢慢喝。”

王孟德笑着说道。

“行了,你俩赶紧吃面条,不然一会儿坨了就不好吃了。还有,酒再好也不能多喝,以后三五天喝一次,最多二两。”

看到两个人只顾聊天,眼看着面条就要凉了,冉小梅有些不耐烦的说道。

见家里的‘一把手’发话,王浩和王孟德两个人对视一眼,连忙闷头开始吃饭。

周一的早上。

院长办公室里。

鲁院长一脸后怕的说道:“安全回来就好,我都听说了,这一次你去领奖,差点就出事回不来了。

以后啊,这种事情你就别参与了,我会跟上级领导提建议,这要是回不来,国家和人民损失可就大了。”

一开始他也不知道,还是昨天,王孟德从招待所回家后,他才从上级那里得到了消息。

当时就算是知道王孟德已经回来了,也被吓了一大跳。

“院长,我这不是安全回来了嘛。

您说的也对,以后这种事情,我就不掺和了,不仅没意思,还浪费时间,有这个时间,我不如多研究一些药方,多治疗一些病患了。”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王孟德笑着说道。

有了这一个诺奖,以后其他的外国奖项,他肯定不会再去领取了。

而且就算是再来一次诺奖,他也不打算去了。

“嗯,你能这么想就对了,只有踏踏实实的为人民服务,才是真,其他都是虚的。”

鲁院长欣慰的说道:“行了,你走了十几天,科室里肯定积压着不少的事情,先回去处理吧。

对了,还有个好消息,上级领导那边已经有消息了,国家对于医药行业,要开始合并成‘托拉斯’了,这事儿你知道就行,先别说出去。”

“真的,太好了。

院长,您放心,这事儿我肯定不会给别人说。”

王孟德高兴的说道。

看来自己的影响力真的不小,原历史上没有发生的事情,居然让他给推动起来了。

只要国家开始重视起来,再加上他的努力,以后中医的处境,可不会像前世那样了。

从院长这边出来,王孟德接着又去找了蒲老,跟老师聊了二十多分钟,才回到自己的办公室。

他的办公室,有几个徒弟天天打扫,倒也没有什么灰尘。

只是桌子上,摆满了需要他处理的文件和报纸。

“老师,您领奖回来啦。”

提着一个暖水壶走进办公室的魏明,看到他坐在椅子上,顿时惊喜的说道。

“嗯,昨天就回来了,对了,最近科室里有没有发生什么大事”

王孟德一边翻看着文件,一边随口问道。

“老师,这十几天,科室里一切正常,研究院和广安门医院也一样。”

魏明笑着说道:

“医院里,有不少人想挂您的号,听说您去国外领奖了,一部分人就挂其他大夫的号,还有少数几个人,一直在等着呢。”

“嗯,我知道了,今天我先处理科室里的事情,等明天再到医院里坐诊。

下午的时候,我要去特护病房查房,那些人恢复的都还不错吧”

王孟德刷刷的在文件上签着字,然后说道。

由于不知道在国外要待多久,一个多月前,就暂时停止接受国外病患了。

至于之前过来的,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都恢复的不错,只要按时服药就行了。

“他们都没出现什么问题,就是天天都要问好几遍,您回来了没有。”

魏明回答道。

中午吃饭的时候。

钱大勇和朱涛两个人也凑了过来。

“王主任,恭喜您啦。

对了,我听说还有证书和奖励,这些您带到单位了没有,要是在,一会儿我们过去欣赏一下。”

钱大勇一脸笑意的说道。

“有证书和奖章,这些都由相关部门的同志帮我拿着,他们回来的晚,要过几天才能给我送来,到时候你去我办公室里看看。”

王孟德说道。

同时他非常的庆幸,幸亏当天领完证书和奖章,就直接交给相关部门同志代为保管了。

这要是在他自己手里,经历了绑架事件后,还真不好再重新拿出来了。

其实还有不少的奖金,但这种东西就不是他个人能拿的到,已经明确要上交国家了。

周二。

广安门诊室里。

王孟德皱着眉头,正在给一个小患者候脉。

“大夫,我儿子的病又反复了,是什么原因呀”

一名中年男子,一脸担忧的说道。

他在十几天之前,带着儿子过来看病,王孟德给开了一个疗程的中药回去吃。

当时还说了,一个疗程的药吃完之后,这病就能好了。

谁知道七天的药吃完,确实是好的差不多了,但没过几天,又开始复发了,这让他急得不行,便匆忙带着儿子过来了。

“你确定给孩子吃完了一个疗程的药,一天都没少从脉象来看,他只服用了六天,少了一天。”

王孟德松开手,疑问道。

“王大夫,我每天早晚两次都是亲自熬药,不会错的。”

那个中年男人语气坚定的说道。

“是么。”

王孟德不置可否,他冲着那个孩子轻声的问道:‘小朋友,你是不是每次都把药喝下去了。

作为男子汉,不能撒谎哦,要实话实说。’

那个小男孩怯生生的看了一眼身边的父亲,鼓起勇气,咬着牙道:

“大哥哥,这药太苦了,我最后一天的药没喝,给倒掉了。”

“嘿,这倒霉孩子。”

那个中年男人听了儿子的话,顿时气的不行,伸手叫要打。

“好了,孩子也不是故意的,别打他。

我再给开三天的药,回去后,还是照着之前那样煎服就行了。”

王孟德连忙阻止道。

等患者和家属走了之后,魏明站在他的身后,一脸佩服的说道:

“老师,您太厉害了,少服一副药,您都能通过脉象知道,简直是神了。”

“呵呵,只要技术达到了,这都是常规操作,你们好好学,以后也能达到这种水平。”

就在这时。

医院里的一名大夫突然敲门急促的走了进来:

“王主任,医院里来了一个急诊患者,快要不行了,院长让我来找您过去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