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抗旱和人情

四合院:从当医生开始的火红年代第162章 抗旱和人情

第162章 抗旱和人情

隔天。

大清早。

王梦德天没亮就起床了。

今天他要趁着早上凉快的时候,回田各庄一趟。

打了一套拳,出了一身的汗,然后洗漱了一下,才舒舒服服的背着挎包。推着自行车出了门。

到了地安门大街,找了一家之前经常去吃的公私合营早点铺。

要了一碗豆浆和三根油条,吃完后,又拐到附近的包子铺,买了几个肉包子,用油纸包着,小心的假装放到挎包里,实际是藏在了空间。

然后才蹬着自行车往德胜门那边骑去。

现在京城在饭店李吃饭,还暂时不要粮票,已经有不少人发现了这个漏洞,开始天天“薅羊毛”。

王孟德并没有加入进去,更没有提前存储这些,一来他身负空间,并不会缺粮。

还有就是,他也不会为了这点蝇头小利,给自己身上带来污点。

而且,他这个自身形象太出众,大部分人见了他,都会印象深刻,如果“薅羊毛”次数多了,肯定会引起有心人的关注。

到时候就得不偿失了。

依然是那种速度缓慢的“受气包”公交车,坐在靠窗的位置,王梦德时不时的往外边看去。

就见众多去年突击建立起来的大小土高炉,大多都已经荒废了。

经过大半年来的风吹雨打,外表都已经泛起了破旧的样子。

周围也都围满了野草,偶尔有几个放羊或放猪的人,赶着一群畜牲隐现在它的旁边。

长叹了一口气。

王梦德心里满不是滋味,别看这只存在了半年多的时间,但造成的影响非常大。

有道是破坏容易建设难。

不说别的,各种环境的影响,就需要未来用几十年的时间去弥补。

等到了沙河,从车上下来,此时,太阳还没有出来,但温度已经上来了。

走在路上,不一会儿,他的前胸后背以及额头,就已经湿透了。

但王梦德没有在意,相反,他神色却有些凝重。

因为,路两边的田地里,大量的精壮和妇女们,都在趁着早上的时间,用肩挑着担着,用盆端,用手拎。

浇灌着地里的庄稼。

甚至还有不少的老人及孩子,也在用蚂蚁搬家的方式,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

今年以来,京城的周边地区,就开始久旱无雨,好不容易完成了夏收,准备再种点大豆或者玉米,可是地里干的,种子大部分都无法发芽。

就算发芽的了,也是软趴趴的。

没有办法,各个公社和生产队,就组织大家,进行抗旱。

这时候,可没有多少机械可用,所以,大家只能用人力这种方法。

其实,京城周边还算是好的,像两湖、川、鲁豫皖等传统产粮地区,遭受到了大面积的旱情,很多地区,都颗粒无收。

到了田各庄。

推开院门,却发现堂屋的房门紧锁。

王孟德不用想,就知道,爷爷奶奶他们,肯定也在田地里。

然后,他转身往村子的东边走去。

果然,沿着村头的小道,走了大概一里多地,就看到了爷爷奶奶的身影。

他们俩,正用一根一米多长,婴儿手臂粗细的木棍,抬着半桶水,从旁边不远处的一条小河边,着急忙慌的往田地里走去。

快步到了近前,王孟德伸手先把桶拎了起来,然后嘴里心疼的说道:“爷爷,奶奶,您们年龄这么大了,怎么还干这种重活。”

停下脚步,抹了一把头上的汗,王田氏咧着嘴笑道:“孟德来了。”

“这几天地里的庄稼刚发芽,如果缺水,可就长不成了,大队里着急,就让大伙担水浇地,再不浇地,今年秋季的庄稼,可就收不上来了。

而且,我和你爷爷虽然年龄大了,干的比较慢,但这也算是有工分的。”

经过去年冬天的挨饿后,现在大家都知道了,本来夏收就不理想,如果秋季的收成也不好,那今年的冬天,又会是一个难捱的日子。

夏收才刚刚过去没几天,有经验的农民,都能估算出来今年大队的所有收成。

再减去需要上交的公粮,还剩下多少,大家基本上心里都有个数。

所以,很多人都开始有了担忧。

只是不敢说出来罢了。

四合院:从当医生开始的火红年代第162章 抗旱和人情

都期望着,秋季能多收上一些,抵消夏收的缺口。

可惜,他们不知道的是,这种日子,才刚刚开始。

未来的两三年里,只能是一年比一年差。

“奶奶,您和爷爷年龄大了,走这么快,容易出事。”

王孟德拎着木桶,往地里走去,边走边小声的说道。

两个老人的年龄都七十多了,这要是摔了一跤,可就麻烦了。

他们不是年轻人,摔一跤爬起来不会有啥事,但他们不同,跌一跤,基本上就会有骨折这些问题。

迈着小脚,跟在他的身后,王田氏也小声的说道:

“不着急不行呀,现在天气热,白天太阳太毒了,浇水,只能趁着早上和晚上,如果太阳出来了,再浇水,庄稼就会出问题。”

在夏天的时候,如果需要浇地或者给菜地浇水,通常最好是在早晨或傍晚进行,因为这两个时间段的气温较低,可以减少对植物根部的刺激,有利于植物吸收水分。

中午时分,由于温度过高,直接浇水可能会导致根部因温度骤降而受到刺激,阻碍植物对水分的正常吸收。

略微想了想,虽然没有怎么干过农活,但王孟德还是想明白了里边的原因。

于是,他也加入了担水的大军之中。

一直干到太阳开始出来了,众人才在队长和会计的招呼下,三三两两的一起往村子里走去。

因为基本上都是一个姓的,大家都是一个宗族的人,所以,和王孟德也都算是沾亲带故。

十几个曾经小时候一起玩过的同龄人,便凑在了一起。

他们问着城里的生活,然后都一脸的羡慕和向往。

现在,到城里吃上商品粮,可是农村人最大的愿望了。

等他们在大食堂吃了饭以后,到了家里,洗了把脸,王孟德从挎包里掏出东西。

当看到熊猫香烟的时候,王京徽脸上露出了笑容,这烟,上次孙子拿过来的,还剩一大半呢。

“孟德,我这还有一大半,再加上我抽烟叶习惯了,这些你拿回去送人吧。”

王京徽把别在裤腰带上的烟袋杆拿了下来,然后用一头的铜锅从小布袋里,挖出一锅烟叶。

然后小心的压实,又从布袋里掏出一盒火柴,点燃后,吧唧吧唧的抽了起来。

“没事,爷爷,家里还有好几条呢,这些您留着抽。”王孟德又陆续的掏出一些营养品,特别是江米条,让王孟启眼睛都瞪圆了。

接着,他小心翼翼的从挎包里,掏出用油纸包着的几个大肉包子的时候,就连大娘周玲玲,都忍不住咽了好几口口水。

接着眉开眼笑的说道:“哎呀,孟德,以后省着点钱,别乱买东西了。”

王孟德笑笑没有说话,而是把大肉包子,递到了她的手里。

一家人,除了堂哥去了沙河肉联厂以外,剩下的人,一起迅速的把几个肉包子分了吃了。

吃完一个多肉包子,王孟启意犹未尽的舔了舔嘴唇,心中想到:这要是天天有肉包子吃,那就太幸福了。

吃完包子,大爷和大娘几个人仔细的洗了洗嘴,然后往生产队走去,他们要去挣工分。

至于堂弟,则背着粪箕子,拿着一个幸存下来的破旧镰刀,汇合几个小伙伴,准备去河沟边割猪草。

家里已经不让养猪了,生产队里还是养着不少,一粪箕子猪草,也是能兑换一些工分的。

虽然很少,但积少成多,到时候算下来,也是一笔不少的收入。

等家里就剩爷爷奶奶和自己后,王孟德才挨着他们坐好,小声的说着话。

“爷爷,我看地头的小河里,水都不多了,这要是还不下雨,今年秋季的收成,可就指望不上了。”

王孟德看着爷爷清瘦的身形,有些担心的说道。

就算他经常回来,每次都带着一些好东西和营养品,但也架不住这半年多来,平日里顿顿吃的差。

其实王京徽和王田氏还算是好的,有一些老人,就算是度过了去年的冬季,身体却是亏空的厉害。

吧嗒了一口烟袋,王京徽脸上也出现了忧愁的神色。

今年这天气,太反常了。

又让他回想起了少年时,那不堪回首的往事。

那时候,他就是在徽省待不下去了,才背井离乡,一路逃荒,来到了田各庄。

要不是遇到了王田氏,现在的他,

四合院:从当医生开始的火红年代第162章 抗旱和人情

说不定早就成了路边的一堆枯骨了。

“哎,老天爷,这么长时间不下雨,以后可怎么办。”

王田氏在一旁说了一句。

“愁什么愁,咱们不是还有公社和大队么,他们不会不管我们的。”

王京徽把烟袋锅朝着板凳腿上磕了几下,又清理了一下,把它重新别在裤腰带上,然后说道。

“再说了,我听公社上有人说过,如果河里的水干了,去年刚修好的十三陵水库,会开闸放水的。”

十三陵水库,是在58年夏天的时候建好的。

王孟德在一旁没有说话,他的消息可比一般的公社领导灵通多了,据他所知,十三陵水库里的水,已经快要见底了。

想要开闸放水,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聊了一会儿天,眼看着太阳升的越来越高,气温也越来越热,王孟德便准备回城了。

王田氏有些舍不得他,一直把他送到了村外,才站在树荫下,冲着他的背影直挥着。

路上,看着两边田地里,大片大片都是光秃秃的,本该发芽的种子,也都因为干旱而没见踪影,少部分带一点绿色,也都是蔫了吧唧的样子。

只有少部分在昨晚上或者早上浇灌了一些水的地方,种苗才挺拔了不少。

对于这种场景,王孟德也无能为力。

这不是一家一户的事情,也不是一个地区的事情,而是全国好几个省市的问题。

等到了家中。

已经快中午了。

他发现,丈母娘周小燕,和小舅子何胜文也在。

“姐夫。”

何胜文看到王孟德,连忙站起身来,热切的喊了一声。

他这些天,在供销社里上班,不仅同事对他热情、热心,态度好的不得了。

就连胡同里的大娘、大妈、婶子们,看他的眼神都不对了起来。

已经有好几个人,去老何家里,明里暗里要给他说媒。

就算是周小燕全都借口年龄还小给婉拒了,也没有阻止她们的热情。

“胜文来了,最近在单位干的怎么样?”

王孟德笑着问道。

“姐夫,我现在正跟着学习呢,供销社里的同事,对我都很好,都愿意帮助我。”

何胜文一脸感激的回答道。

经过父母的指点,他也终于明白了,供销社的主任,为啥对他态度这么好了,肯定是姐夫的关系厉害,才让主任对他另眼相待。

“那就行,一定要在里边好好学习。”

用压水井,打了一盆凉水,洗了一把脸,王孟德才感觉好受多了。

刚才在公交上,他感觉道仿佛在桑拿房里一样。

这时候的公交车,别说空调了,就连隔热的材料都没有。

“是,姐夫,我一定好好学。

对了,姐夫,昨天供销社里新来了一批奶粉,我跟主任申请,特批让我买了两桶,以后给丫丫喝。”

说着,他就朝着客厅桌子上一指。

王孟德把毛巾放好,朝着桌子上一看,原来是两罐红星牌奶粉。

“胜文,丫丫每天有两瓶牛奶,够她吃的了,你和奶粉拿回去退掉。”

听姐夫说要退掉,何胜文一时有些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孟德,都买回来,哪有退掉的道理,就留着给丫丫喝吧,这小家伙最近饭量见长,估计再过两个月,牛奶可能就不够喝了。”

一旁正抱着外孙女说悄悄话的周小燕,连忙说道。

“就是,孟德,这是胜文买给他外甥女的,咱们就收下吧。”

何胜男也帮腔道。

如果这次弟弟把奶粉拿回去了,她以后可就都不好意思再帮衬娘家了。

沉吟了一下,王孟德才松口道:“行,这奶粉我就收下了,下次别买了。

对了,我给伱一包烟,等你明天给你主任带过去,给烟的时候,千万别让别人看到了。”

他给的这烟,可是熊猫牌的。

他相信,那个主任,只要有点见识,以后肯定会更加照顾自己这个小舅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