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吃草莓蛋糕 作品

第357章 医疗卫生制度体系的巨大成果和新研究

第357章 医疗卫生制度体系的巨大成果和新研究

便民饭店里。

朱涛两碗“六毛辣”下肚,脸上便浮现出了一丝红润。

他刚才把自己在非洲的经历简单的说了一遍,让旁边的钱大勇目瞪口呆。

世界上居然还有这么“神奇”的国家和民族出现,简直颠覆了他的认知。

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居然连一本《赤脚医生手册》都看不完,这辈子还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赤脚医生么?

倒是王孟德,在旁边笑而不语。

当时世卫组织的干事准备在非洲地区推广华国正在实行的部分医卫制度时,他就预料到了这种情况绝对会发生。

果然不出他所料。

根据朱涛所说,不仅是教学的书籍,就连上课用来辨识的一些药材,也都被老黑们偷偷的卖掉了。

换了钱没过两天就被潇洒掉了。

也就是之前跟世卫组织承诺过,要援助一年时间,国家才强撑着没有早点撤回援助组。

不然,刚去两个月,医疗组的组长和副组长就把各种情况汇报上去了,还联名申请要回国或者换一个国家援助。

实在是非洲那边真不是人待的地方。

各种厉害的传染病,天气又特别的炎热,再加上基本上所有的老黑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从来没有考虑长期的规划。

生活的重心只有一个,那就是找乐子。

至于疾病和恶劣的卫生情况会引起健康问题,他们完全不在乎。

在这些人的想法里,只要今天快乐就行了,谁管明天是什么状况。

而华国这边,一起过去的几百人里,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有一半以上的人得过重疾,幸好大家都是大夫,大部分都被救治过来了。

但也有十几个人,生命永远的定格在了去年和今年的这段支援的时间里。

看着朱涛说起这件事就止不住的泪流满面,王孟德心里也不是滋味。

他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劝说,索性又要了三碗“六毛辣”,准备陪着对方好好的喝个尽兴。

过了一会儿。

擦了擦眼泪,朱涛的情绪稍微稳定了下来,他才不好意思的说道:

“孟德哥,大勇哥,对不起,我有些没忍住。

对了,孟德哥,这次我们援助非洲的医疗队,还要多亏了您呢!

不然,这次能回来的人里,最少也得少五六十人。

您是不知道,非洲那边的传染病有多凶猛,因为卫生条件极差,天气又太炎热,简直是传染病的温床。

刚去第一个月里,医疗队里的人就陆续的患上了疟疾,幸好咱们带了足够多的青蒿散,不然就光这个病,咱们的人就在那边待不下去。

而且疟疾还不是好了之后就没事了,是会过一阵子就能再次被感染上的传染性疾病。”

目前。

世界上治疗疟疾的药品,基本上都有极大的耐药性和副作用,而且对于新型疟疾病毒还无效。

只有王孟德研制的青蒿散和青蒿素能对症治疗,而且效果还非常的显著。

因为南越那边正在和大漂亮国发生战争,为了不资敌,华国一直控制着这款药的出口。

除了少部分对南越资助以外,其他所有的国家都实行禁运。

最多也就是一些友好的国家,能得到个一星半点,供上层人士以备不时之需。

为了研制出针对新型疟疾病毒的特效药,世界上所有的顶级研究机构,都在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研究。

可惜的是,他们的研究情况都不理想,完全没有丝毫的进展。

在南越战场上。

大漂亮国的军队,如果能缴获到一批青蒿散或者青蒿素,比打了一场大胜仗都要开心。

不少士兵在打扫战场的时候,都会首先找南越的卫生员,翻到青蒿散或者青蒿素,都会偷偷的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没办法,实在是疟疾这个疾病太折磨人了。

有时候甚至比战斗减员还厉害,毕竟谁都不想无缘不顾痛苦的死去。

“你们这一趟太辛苦了。”

旁边,钱大勇由衷的说道。

虽然没有身临其境,但光听说就能感受到非常的不容易。

“你们现在回来了,后边还要再去么?”

王孟德好奇的问道。

华国在这个时代可是一直在对外支援和输出,特别是非洲地区,国家众多,以前又都

是殖民地,完全符合条件。

“我们这一批不去了,不过我在回来的路上,听几个领导闲聊说,后边应该还会持续的派医疗队过去。

哎,希望后边再去的同志,能平平安安的回来。”

朱涛长叹了一口气道。

他也知道这是一种奢求,虽然疟疾这种疾病他们有特效药,但非洲地区可不是这一种传染病。

像霍乱这种疾病,华国因为大力整治卫生情况,基本上预防住了。

但在非洲地区,那边可没有这么强力的组织去整治卫生,民众也没有这些意识。

所以,时不时的就会小范围爆发霍乱这种传染病。

他们所在的医疗队里,没有回来的十几位同志,就有好几个是感染上了霍乱,然后牺牲在了异国他乡。

想到这里,他看向对面的王孟德一眼,然后突然又说道:

“孟德哥,您对霍乱这种传染病有研究么?”

“霍乱呀,我倒是没有特别的进行研究,之前只是了解了一下。”

王孟德摇了摇头道。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在中医上还被俗称为触恶。

症状包括腹泻、呕吐、眼窝凹陷、皮肤干燥,重病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休克甚至死亡。

主要通过粪便、排泄物污染水源或食物后传播。

由于发病急、病情重、传染快,传播广泛等特点,并且波及面广,容易出现大流行的现象,所以在我国被列为甲类传染病。

在五十年代初,国家对于这类传染病,还特别颁布了《传染病预防及处理暂行办法》,规定发现后必须马上上报,最迟不能超过十二个小时。

据统计。

霍乱一共出现过7次全球大流行,其中6次发生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每一次都造成了大量的死亡。

因此,19世纪往往也被称为“霍乱的世纪”,霍乱则成为了“19世纪的世界病”。

进入到了二十世纪后,虽然抗生素类药物逐渐的被研制出来,但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特效药。

而在华国,霍乱早已经在五十年代初就被基本上消灭了。

后边就算是出现一些个别的病例,也掀不起什么大风浪了。

毕竟,因为王孟德的出现,国家已经提前十来年的时间,建立起了一套从防控到医疗,再到医保的医疗卫生制度体系。

同时疾控体系也在逐渐的完善,也逐步建立起了各级卫生防疫站。

各地还相继组建以防治传染病为目的的专业预防机构。只要发现有传染病暴发的苗头,国家就能及时的知道,然后采取措施。

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早前几年在王孟德的建议下,形成了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以公社卫生院为枢纽、以大队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体系。

上个月,王孟德参加上级部门召开的一个会议,他更是了解到了一些绝密的信息。

截止到去年年底。

全国两千多个县,一共建立起了一级综合医院将近三千个。

全国五万多个农村人民公社,也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拥有了卫生院5.8万个。

至于农村生产大队,更是建起了六十多万个卫生所(医疗站)。

还有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国90%以上的生产大队办起了合作医疗,覆盖到了大约85%的农村人口。

当时参会的所有人,都被这个数据给震惊到了。

就连王孟德,都有些恍惚。

这个数据,可是跟原历史上华国八十年代差不多,但现在才刚到六十年代底。

后来他仔细的想了想,也觉得很合理。

毕竟因为他的存在,不少医疗卫生制度都提前建立起来了。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年,他研制出来的不少药品都用来出口创汇,每年给国家带来了大量的外汇。

这些外汇也都被用来向外国采购了大量的工业品和工业设备以及其他的必需品。

相应的,国内的财政情况就宽裕了不少,也就有了更多的资金投向医疗卫生行业的建设。

特别是在赤脚医生的培养数量上,体现的最直观。

全国农村地区,现在一共有一百来万的赤脚医生,如果再加上生产队的卫生员和接生员,总数更是达到了三四百万人。

这些人没有正式的编制,亦农亦医,在从事生产劳动的同时,也传播卫生知识,开展防病治病工作。

便民饭店里。

朱涛听王孟德说没有研究后,眼神便暗淡了下来。

他强笑着端起粗瓷碗道:

“孟德哥,大勇哥,不提这些不愉快的事情了,我敬您们一杯。”

“呵呵,涛子,你能平安的回来,这是喜事,再加上我也听说了,你这次回来后,最少也要往上升两级,到时候住房就能换成两居室了。”

王孟德也端起粗瓷碗,笑着说道。

他作为副院长,很多消息都比其他人知道的早。

而且像这种对某些人进行奖励,都需要他参与会议去表决的。

“能换成两居室了呀,恭喜涛子。”

钱大勇也一脸笑意的说道。

三个人边吃边聊,一直到晚上九点多,才各自回家。

回到家里,洗漱完之后,王孟德躺在床上,一时有些睡不着觉,他脑海里满是今天朱涛说的内容。

身旁,何胜男感觉到了他有些心事,便小声的说道:

“孟德,出什么事情了呀?”

“我今天和涛子一起聊了聊,是关于一个传染病的情况。”

王孟德就把今天的事情,简单的说了一下:

“我要是早点研制出来治疗霍乱的特效药就好了,那几十个人也就不会牺牲了。”

“孟德,这不怪你,谁也不知道会发生这种事情。

还有,你如果有时间,现在开始进行研究也不算完,后边国家不是还要继续派人去援助么,正好能用得上。

而且这个病国内也时不时的会出现,国外不少国家也经常爆发,研究出来不仅能在国内用,还可以出口创汇呢。”

何胜男搂着他的胳膊,轻声的说道。

“嘿,你这说的很对,是我钻牛角尖了。

明天开始,我就抽一些时间,对霍乱特效药进行研究。”

经过媳妇的提醒,王孟德也反应过来了。

对呀,后世对于霍乱这个传染病,已经有成熟的治疗理念了,也有不少药品能治愈。

他正好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拿出来。

想到这里,他的心神彻底的放松了下来,然后便在空间的帮助下,快速的寻找着。

很快,他便查找到了治疗霍乱的特效药名字——左氧氟沙星。

左氧氟沙星是在八九十年代才研制出来的,他现在拿出来,也算是提前给全世界的人民‘谋福利’了。

至于这款药属于西药的范畴,他也没有什么心理压力。

毕竟中医研究院从十多年前就在提倡中西医结合。

况且,他还准备把这款药的研制工作放到京城基因研究所那边,更是顺理成章。

第二天上午。

刘树伟刚来到研究所,就看到了王孟德的办公室里有人。

他连忙激动的走了过去:“王所长,您来了!”

最近小半年,王孟德过来这边的时间非常的少。

每次都是来去匆匆,指导一下工作就离开了,导致研究所很多人都有了‘意见’。

这些人可都希望王孟德能经常过来,除了指导研究工作以外,最好也能给大家上上课,教授一下新的理念和知识。

“老刘,我今天过来,是有一个事儿找你。”

王孟德把自己准备研究一款西药的想法,跟刘树伟大概说了一下。

“我在中医研究院那边的工作太多了,无法长期离开。

所以,相关研究工作,我虽然已经有了思路和研究方向,但还是需要几个人平日里协助做试验,你有具体的人员推荐么?”

“王所长,您对人员的水平有要求么?”

刘树伟思考了一下,然后问道。

现在京城基因研究所摊子铺的很大,就算每年都进不少的人,人手也捉襟见肘。

特别是高级人才,更是稀缺的厉害,很多人都是身兼多职,在好几个研究小组里工作。

“这个倒是没有太大的要求,只要能根据我的安排做好试验就行。”

王孟德说道。

“这没问题,我马上给您安排几个人。”

刘树伟高兴的说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