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抽签和不可无故打骂顾客
中午。搜索本文首发: 小说皇 xiaoshuohuang.com
忙碌了一上午,王孟德的肚子早已经咕咕的叫了。
这段时间里,他的工作量大的惊人,多出来一百多个外国病患,就算平时治疗的时候不太让他操心,但依然要时不时的出面见见病患和家属。
毕竟这些人可都是冲着他的名气才来到华国的,如果他只是在人家刚来的时候见一次面。
然后再也不露面了,难免不会让那些人不满。
因此,隔几天查一次房还是有必要的。
也幸好外国病患们的病情都在稳步好转之中,那些患者明显能感觉到自己身体的变化,所以都勉强接受王孟德几天出现一次。
但那些可以付更多诊金的大客户们,就需要他每天都过去查房才行。
这些事情目前已经占用了他每天差不多一半的时间,剩下的半天,他还要处理内科科室的事情,以及研究的工作。
一周四五个半天在广安门医院的坐诊,同样也不能落下。
食堂里。
排着队,王孟德就闻到了炖羊肉的香味。
上个月,澳洲一个大农场主在华国治病,当时他的病情已经病入膏肓了,也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不远万里来找王孟德治病。
对于其他医生非常棘手的病症,在王孟德眼里则是很平常,他先是使用针灸推拿的办法,激发了这个大农场主的生机。
然后又使用中草药,慢慢的进行调理。
没过几天,就感觉明显好转了许多,就连来之前已经吃不下去饭,只能依靠输液维持营养的情况,也得到了改善。
他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终于可以吃流食了。
因此,在恢复了些许精力之后,他为了感谢,特意从澳洲运过来了一船的牛羊肉、水果、坚果等物资。
这些牛羊肉运来了之后,中医研究院和广安门医院分到了很多。
现在食堂里,隔一天就炖牛羊肉吃,所有的职工们,每到吃饭的时间,就兴高采烈。
对于他们来说,在单位的日子简直堪比神仙,虽然不是顿顿吃肉,但隔一天就有一次,也让大家犹如在做梦。
肚子里的油水多了,个个脸上都泛着油光,脸色红润,身体也渐渐的结实起来,工作上更有干劲了。
“王副院长好,您排我前面吧。”
这时,前面的那个皮肤科大夫,无意间看到王孟德站在他的身后,便慌忙说道。
他这可不是看王孟德当上了副院长才巴结的,毕竟这个年代的单位和工厂,可职工可是有极大的底气。
就算是领导,想不搭理就不搭理,只要不犯错,谁也不能开除。
尊重王孟德主要是因为皮肤科经常需要对方来兜底。
现在他们科室,从刚参加坐诊工作的大夫到科室主任,都已经习惯了,有搞不定的皮肤病,就去请王副院长。
可以说人到病除,不仅如此,还会耐心的传授一些医术。
每一次全科室的人都恨不得聚到一起听讲。
而他就有幸听了好几次,可以说是收获极大,甚至还被传了几个验方。
另一个原因自然是这两年单位的福利了。
职工楼让大部分的职工都没有了后顾之忧,时不时发放的物资,以及食堂里的油水,更让大家在生活上有了保障。
所有人都明显的感觉到,中医研究院和广安门医院的职工们,日子就是比其他单位的人过的好。
当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昨天就听到了风声。
由于大量的外国病患涌入,那边负责的大夫人手不够用了。
王孟德已经跟鲁院长申请,也得到了批准,未来将要从各个科室里抽调一批人手过去帮忙。
这个消息一出,瞬间就惹得除了中医名家和有资历的大夫以外,其他人的兴趣。
过去帮忙好啊!
协助广安门医院给外国病患治疗,这可是获得外汇的行为,以后不管是升职还是评优,都有极大的帮助。
据大家所知,去年一年就有数千万美元的外汇收入,今年新增这么多病患,肯定会更多。
更何况,还能跟在王副院长的身后学到高超的医术和秘方。
这可是以后能安身立命的本事,数百个同事都盯着这些位置。
因此,年轻的大夫们,都各显神通,四处打听,甚至有机灵的,都开始找科室主任自告奋勇了。
所以,这位皮肤科的大夫,才会这么殷勤。
而王孟德对这种情况自然是了如指掌,他笑着拒绝道:
“谢谢这位同志,我虽然是副院长,也要遵守规则,不能搞特殊情况。”
在这个年代,就算是地位很高,也不能明目张胆的搞特殊化。
否则,被有心人利用,就算最后没有事,也要被恶心一顿。
为了这点便利,真的没有必要。
还有就是,中医研究院和广安门医院里,除了内科科室他能做得了主,后期谁去帮忙以外,其他科室的事情,都是各自科室主任负责。
吃了一顿炖羊肉,王孟德满足的打了一个饱嗝,然后往内科那一层楼走去。
他已经提前通知了,今天利用中午的时间,科室里所有人进行一次抽签。
最后抽中的几个幸运儿将会去特护病房那边协助他工作。
当然,他的几个师弟师妹们因为早就跟着他后边帮忙,并不占名额,已经排除在外了。
像这种抽签的情况,未来几天,其他科室里,也会陆陆续续的发生。
抽中的人欢天喜地,没抽中的人暗自叹气。
这种好事情一旦错过,那可就是一步错步步错了。
可是没办法,抽签这种办法非常的公平,抽不中只能怪自己运气不好。
南锣鼓巷。
四合院内。
今天是星期天,一大早,刚吃完早饭之后,冉小梅就催促着大儿子赶紧出门了。
“孟德,你把这一块羊肉送给老丈人家去,早去早回,一会儿陪我去副食品店买点东西。”
“好,我马上过去。”
王孟德答应一声,然后拎着那块有两斤多重的羊肉,推着自行车就要出门。
“等一下,把外套穿上,现在早晚天气凉的很,可别冻着了。”
看到大儿子穿着一个单薄的衣服就准备走了,冉小梅连忙说道。
她才不管什么寒暑不侵呢,只知道天气凉了,几个孩子必须多穿点衣服才行。
反正家里的布料多的很,又有缝纫机,每个人每年都做了两三身换着穿。
骑上自行车,几分钟就到了草厂胡同。
王孟德车把上系着那块羊肉,可是让不少人都羡慕的厉害。
不过这边的邻居们,也都认识他,知道他是老何家的女婿,所以也都笑眯眯的打着招呼。
等进了院子,正好碰到小姨子何亚男在水池旁洗碗。
“呀,姐夫来了。”
说着快速的洗了洗手,又在围裙上擦了擦,也顾不上还没洗干净的碗,就笑着迎了上来。“过来送点羊肉,这可是上好的,有肥有瘦,今天中午炖了吃。”
王孟德笑着递上了那块羊肉。
“这么多啊,太好了,中午可以吃个痛快了。”
何亚男看着这块足足有两斤多的羊肉,顿时就瞪大了眼睛。
虽然家里经常能收到姐夫给的各种物资,其中也包括肉类。
但她肚子里的油水依然不够,每次看到肉都两眼放光,恨不得生吞到肚子里去。
“怎么?单位的伙食不好么?”
进了客厅,看着小姨子给自己倒水,王孟德坐在椅子上,好奇的问道。
按理说她进的单位可是管钱的部门,食堂伙食应该不会差才对。
“我们食堂的饭菜很一般,油水少就不说了,连菜都是来来回回那几样。
也就是姐夫您经常送肉过来,我能解解馋,不然我都要饿瘦了。”
何亚男把一杯茶放到姐夫面前,顺势坐在旁边,噘着嘴说道。
在单位已经上了三四个月的班了,业务也都熟悉了,就是食堂的饭菜不太合她的心意。
毕竟这两三年,王孟德可是隔三差五的就送一些物资给他们家。
让她早就习惯了油水大的饭菜。
“你呀,简直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现在很多人都还吃不饱呢,你居然嫌弃单位食堂的饭菜油水不多。
看来你这是忘了之前饿肚子的难受劲了。
还有,以后在外边,可不能说这种话,要是被别人上纲上线,会被人定性为享乐主义,可就麻烦了。”
何光耀从外边走了进来,然后冲着闺女就教训了一顿。
他所在的工厂里,可是有人埋怨了一下食堂伙食,就被定性了。
最终的下场很不好,所以他才有些紧张。
“爸,我只跟姐夫说,其他人肯定不会说的。”
何亚男咬着嘴唇,小声的嘀咕道。
“能不说就尽量别说,谨防隔墙有耳。”
何光耀脸色缓和了下来,然后说道。
旁边,王孟德看气氛有些严肃,便笑着故意问道:
“亚男,你在单位里怎么样?这几个月适不适应?”
“姐夫,我早就适应了,单位里的同事都很好,领导对我也很不错。
就是有一样不好,单位的好几个大姐和阿姨,一直要给我介绍对象,推都推不掉。”
何亚男皱着眉头说道。
从进入单位第一天开始,她的周围就有好几个妇女,时不时的跟她说,要给她介绍小伙子。
“你要是不想这么早找对象,就明确的告诉他们,以后也别搭茬就行。
对了,在单位里多学点东西,最好是学一学会计的知识。”
王孟德指点了两句道。
在老何家歇了一会儿,然后绝了挽留,他便直接骑着自行车回到了南锣鼓巷。
此时,冉小梅手里拿着副食本,挎着一个篮子,早已经等着他了。
路上,快到副食品店的时候,王孟德好奇的问道:
“妈,咱们要去买什么呀?我记得家里啥也不缺呢。”
“家里是不缺,但咱们家这个月副食本上的定量都没用呢,要是不用可就浪费了,所以我想着把定量全都买回去。
咱家用不上,但你老丈人家,还有田各庄你爷爷奶奶他们都需要。”
冉小梅喜滋滋的说道。
虽然家里的物资多的吃不完用不完,但骨子里依然带着节约的基因。
每个月家里的各种定量,都是她张罗着买回家,一点都不浪费。
到了副食品店。
店里已经有十几个人正在买东西。
而郭胖子,也在忙碌着,王孟德便没有过去打扰,准备等一会儿临走的时候打一声招呼就行了。
等了一会儿,终于排到了他们。
冉小梅从篮子里掏出一个罐子,又把副食本递给售货员,然后说道:“给我来二两芝麻酱,再来两斤鸡蛋。”
那个售货员抬头看了一眼,发现是他们俩,本来冷漠的脸上,瞬间就笑开了花。
“嫂子,您来了,稍等我先给您打芝麻酱。
今天您可是来巧了,店里早上新来了一桶本月的芝麻酱,我给您装新的。”
说着就麻利的接过罐子,然后用木质的提子往罐子里里慢慢的倒。
装好后,她把罐子小心的放到柜台上。
接着蹲下身,开始挑拣着鸡蛋,同时嘴里还说道:
“嫂子,这批鸡蛋质量不太好,我给您仔细的挑一挑,再放在灯下照一照,保证您拿回家能放十天半个月都不会坏。”
“我看这些鸡蛋都挺好的呀,应该没有坏的吧。”
冉小梅伸着脖子往柜台里看了看,然后说道。
“现在全国各地保京城,这批鸡蛋可是从两湖地区运过来,时间这么长,难免有几个坏掉的。”
那个售货员大声的解释道。
她丝毫不在意后边正在排队等候买东西的人听见。
谁有意见就有本事别买东西,反正是国家的生意,卖多卖少都不影响工资。
而且,身后的墙上,可还写着‘不可无故打骂顾客’几个大字呢。
过了好一会儿,才称好两斤鸡蛋,小心的放到篮子里,冉小梅又说道:
“再帮我拿两刀卫生纸吧,要红色的那种。”
这时候的卫生纸,大多数质量都非常的粗糙,还经常染成红色。
看到售货员正要拿那种粗糙的卫生纸,王孟德在旁边忍不住了,这种纸的质量太差了,还不卫生。
于是便急忙说道:
“那个麻烦您帮我换成白色的卫生卷纸,不要红色的了。”
“孟德,买红色的吧,便宜。”
“别,卫生纸还是要买好一些的。”
最后,拧不过儿子,冉小梅便也点头同意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