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大明第三十章皇家科学院
戒毒,突兀地就被抬起了朝议。
满朝文武对此议论纷纷,皆有所言。
一般分为两派,赞同强制禁毒,以及反对强制。
赞同派的观点很直接,成本因素:
捉拿那些毒枭和走私派的成本太大。
要么是有钱有势,要么是人脉广泛,根本就抓不过来。
所以,柿子得朝软的捏,吸食鸦片的全部捉拿归案,强制戒毒,流放内陆。
尤其是安西和漠北地区,远离沿海地带,就算是想要吸食鸦片,都找不着,从根上就解决了此事。
反对派则强调,鸦片之流行,就在于其蛊毒众生,今日运走一批,明日又一批,无穷尽也。
所以,最好的方法还是查走私,用抄没私商的钱粮作为奖赏,必定大有收获。
朱敦汉难得碰到这般吵闹景象,倒是看着津津有味。
之所以这般乱,无外乎鸦片这玩意开历史先河:首个成瘾性商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五石散的效果跟其比起来,就是天差地别。
关键是,无论是欧洲还是美洲,鸦片都属于商品,能够正常流通。
你违规,人家正规,这就难防了。
听着吵闹,朱敦汉也懒得看戏了,直接道:“双管齐下!”
“吸食鸦片的,该流放的流放,戒毒的戒毒。”
“私商该查的查,绝不能偏袒,要让他们付出代价。”
听到皇帝的言语,众臣自然是应和下来。
说完这些,其余的莫过于各地的赈灾救济了。
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时每刻都有地方受灾,取东补西,从而维持秩序稳定。
对于朝廷来说,这些都是常规操作,属于应付式的问答就行了。
免税,救济,出钱。
听了好一阵子,朱敦汉算是总结出了经验:
北方灾多,南方灾少;西部灾多,东部灾少。
北旱南涝。
地震,洪水,瘟疫,山崩,土匪……
甚至还有民乱造反,宗教混乱的,可谓是应有尽有,让人大开眼界。
听了一上午,若是不了解的,怕是误会整个大明要完了。
实际上,只要整个南方稳住,财税不缺,江山社稷就不会动摇。
不过,大明朝百年来的主题:治黄。
在世祖朝,依旧沿用着束水冲沙的老办法,不过却又在邳州那里修建了一条人工泄洪河,直通长江。
但顾头顾不了尾,黄河下游稳住了,河南河北地区的中游又泛滥起来。
黄沙持续的淤积,让河床不断的推高,然后堤坝也在不断地加固,堆高,成了地上悬河。
工部尚书焦佑瀛则道:“治沙须得年年勤修不断,凡少一年,黄龙就难抑,从而肆虐人间。”
“我记得不是有水泥吗?”朱敦汉眯着眼睛道:“相较于百年前的土水泥,应该更为牢固吧。”
200年前,世祖皇帝发明了土水泥,经过这些年的不断改进,水泥的技术世界领先,即使因为够用而停滞了百来年,但依旧先进。
“陛下!”焦佑瀛抬起头,目光炯炯道:“黄龙非人力所及也,即使是息壤,怕也是难止……”
朱敦汉点点头,这种天灾确实是水泥对付不了的。
不过,工部每年几百万的修河专项工款,肯定也有冒领乱用,甚至贪污的。
得派人治理一番。
别急,步子迈大了容易扯到蛋,先把军队的反腐搞定,文官还是要安抚的。
正所谓大会开小事,杂事聊完,朱敦汉就与内阁几人商量起了大事。
如,水师的建设,以及对工业的梳理。
尤其是重工业。
众所周知,大明是封建社会,工业发展除了一开始世祖皇帝进行了引导外,其他时间都是随波逐流,甚至是倒退,停滞。
如,采矿业的蒸汽机应用倒是普遍了,但轻工业却依旧采用着人力纺织模式。
甚至,采矿业的蒸汽机也多用于排水,而非采矿。
一句话,怕夺人口粮。
重工业所需的化学,即三酸两碱,更是不成体系,乱七八糟的,没有规划可言。
轻工业同样如此,什么肥皂,牙刷,火柴,衣服都能造,但同样没有规划,随意发展。
这也是欧洲的常态。
振兴大明第三十章皇家科学院
奉行资本随意发展,国家不得干涉。
朱敦汉对于轻工业只有梳理,对重工业则进行指导规划,从而进行互补,促进发展。
但像是科学课程体系,如化学,数学,天文,物理,大明依旧停留在一百多年前,这就需要进行合理且仔细的安排了。
毕竟第二次工业革命来了。
蒸汽时代之所以用了百多年,发展缓慢,就是因为那是工匠的积累枪发展的。
而电气化时代发展飞快,几年一变革,乃是因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得以跨越式的进发。
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那么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相继问世;内燃机出现,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就不远了。
所以,自然科学就成了重中之重。
匡源听到皇帝的言语,开口道:“陛下,物理、地理,乃至于天文之道,悉数在桐城派。”
“秦学之中,就属桐城派尤重其学,天文地理无所不知,实不应像蛮夷学习。”
皇帝还没有言语,龚橙就出声驳斥道:“自世祖皇帝之后,桐城派不思钻研,反倒是将先师之学奉为圭臬,不该有丝毫的逾矩,固步自封,不知学习交流。”
“因其为举业凭证也!”
世祖皇帝为了鼓励科学发展,在科举制上大改,除了童子试(秀才)为四书五经的八股外,乡试,会试,基本上都涉及到了许多的科学知识。
而桐城派自方以智开始,就钻研科学,但不想着进步,却想着依靠科学参加科举。
所以,科学研究反而停滞了。
因为一旦更改,科举也就跟着改,他们的优势也就没了。
“英夷有一达尔文者,游遍全球,写出一本书,名曰物种起源。”
龚橙恨铁不成钢道:“言语人乃猴所演化,两者同宗同祖——”
这番话,立马掀起来一阵倒吸冷气声。
几个阁老们满脸不可置信。
这时,不待他们反驳,龚橙继续道:“欧洲已经测量地球的长度了,而你们依旧在纠结大明东西所长。”
“而像是太阳系是由星云演变而来的,你们毫不知情;恒星并非静止不动,而是自行转动的,也不见你们言语……”
接连举了好几个例子,龚橙不断地述说着桐城派的顽固和不思进取。
旋即,他拱手道:“陛下,科学之道,在于钻研,桐城派已然失去本心了。”
“臣请设大明科学院,效仿英、法,振兴科学之道。”
匡源眯着眼睛,摇头道:“何必这么麻烦,直接更改举业题目即可。”
朱敦汉摇摇头,笑道:“两手都要抓。”
“不过,科举虽重,反而容易本末倒置!”
科举的效果自然明显,人人争学,从而迅速普及开来。
但科学这个玩意儿很特别,每隔几十年就会推翻前人的学说,然后进步。
如日心说推翻了地心说,恒星运动说推翻了静止说等等。
而一旦固定到科举,那么立马就会成为真理,到时候理论更新反而就麻烦了。
他想了想,道:“还是先设科学院,再让科学院和学部(教育部)编撰教材吧!”
“至于科举上,不急一时——”
“是!”
皇家科学院是基础了。
他们负责对教材的编撰,工业的规划,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
可以说,其作用极大,是必不可少的。
对此,龚橙这个离经叛道,非传统儒生的人直接开口道:
“陛下,若是想要皇家科学院打响名声,臣意可邀请那达尔文入院!”
“什么?”匡源,彭蕴章,曾国藩、胡林翼四人都惊了,成了猪肝色。
“陛下,万万不可啊!”曾国藩第一个发言:“这所谓的物种起源,臣也曾听说过,但不过一笑话尔,不被世人所承认。”
“若是邀请其入院,怕是我大明将受到欧洲各国的嘲笑——”
“臣等名声有碍倒是无事,但就怕碍着了陛下的英名!”
谁知,皇帝把他的话当成耳边风,反而兴高采烈道:
“你这般提议,倒是正中朕的下怀,科学院想要成名,仅仅是本国人可不够,还得广邀天下豪杰。”
“达尔文如今在欧洲名声大起,他若是若得我院中,何愁无人?”
于是,在几位阁老
振兴大明第三十章皇家科学院
的目瞪口呆中,皇帝应允了这件事,并且还当着他们的面,讨论起了科学院士的待遇问题,以及驻地。
最后,考虑到科学家们的自由散漫,居无定所,所以就安排在了宫城外。
内廷直接开建起一座带有鲜明特色的皇家科学院建筑。
聊完了科学院,朱敦汉意犹未尽。
这时候,次辅彭蕴章则立马调转话题,说起了教育部的事,也就是学校问题。
教育部的设立,并不是说只是管理各县府的官学,而是管理散布于各个乡村的社学和私学。
社学不必提,地方衙门开设的官学,随着时间的发展,因财政问题,而渐渐凋零。
天下一千余县,社学不到五千所。
而一半集中在江南地区。
甚至在西北,平均一个县都没一座社学。
而与之相反的,则是大量的私学,其琳琅满目,遍及天下各县保守估计超过十万座,难以统计。
私学大致包括四种,按照所有人关系划分。
首先是高等学府,半官方半私人的,如白鹿洞书院,桐城书院等。
其次是私塾,是地方书生,通常就是童生,秀才等建立的有偿学校,负责启蒙。
族学,即一家族所设,专门为族中子弟教育而设立,也容纳部分的其他家族子弟。
最后,则是家学,专门为本家所设,一般也是邀请名师进行精英教育,一对一,或者一对多。
如今教育部设立,管理的自然是书院,其他的三种也管不了,毕竟没出钱就没话语权。
官学,社学和书院,这是教育部的管辖范围。
教育部设立后,自然发挥主观能动性,想要广泛的设立社学,建立影响力。
当然了,表面上说是为了普及教化,增加民间的识字率。
而这,就需要钱。
朱敦汉自打坐上了皇位,听到钱这个字就头疼。
想当初他到魏国的时候,何曾缺过钱?
彭蕴章激情澎拜道:“南方一县,社学上十家,而北方难觅一所,臣意,可先立下目标,每县必设三所社学,待朝廷有余力了,再缓缓扩建。”
这个目标很是务实,朱敦汉表示赞同:“须建几所?”
“四百二十八所,以每县千块来算,仅须四十三万左右。”
彭蕴章开口道。
此话一说,众人脸色一缓。
这点钱确实不值一提。
不过,彭蕴章接下来又道:“可各县本就穷困,实在养不活教书先生,所以须朝廷供养,以每人二十块计,每年仅须八千五百六十块。”
“而一旦涉及到科学,则教书先生就不足了……”
“可设师范学院!”朱敦汉随口道:“短时间内培养一批教师,让他们上任各县社学。”
“毕竟这也是官粮,虽没多少权力,但也是衣食无忧,想必有不少人乐意。”
中国人对旱涝保收的皇粮追求,可是有数千年的历史。
他相信只要一宣传,想要参与的人将是数不胜数。
其他几人也无异议。
不过,龚橙却看出了漏洞,他眯着眼睛道:
“穷县由朝廷拨款,怕是其他各县社学就抱怨不公了,怕是也会要求一视同仁。”
“到时候,八千余所社学,乃至于万所,每年的杂支可不是少数,怕是日后都得纳入预算了吧!”
这下,几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彭蕴章,目光意味深长。
好呀,教育部刚刚设立,你小子就准备给新部追讨好处可,真是老谋深算。
阁老的权势大小,看的就是所辖的各部权力大小,而有的时候权力高低很难辨别,那就看花销多少了。
例如工部,每年光是修黄河堤就得三百万,其他的各大江河,沟渠,官道等,一年不下七八百万,雷打不动的。
所以,工部在之前的八部中,地位已经超过了刑部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