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第242章 养老院福利

我开的钓场,竟成全国休闲圣地了242.第242章 养老院福利

第242章 养老院福利

村委院子里,村民们兴致挺高。

除了表示信服陈渊,愿意听从陈渊的带领外,就是畅想未来的变化,还有的比较关心分红标准。

聊到这个问题,村民们又看向陈渊和陈文斌。

陈文斌没有说话。

刚才那番话已经把陈渊推出来,树立起了领头羊的位置,那么村里的发展,就该陈渊出面。

“首先,分红有个硬性条件,必须户口还在村。”

这点很好理解。

你户口都牵走了,意味着已经不是禹城村的人了,禹城村的发展和你还有什么关系,自然没有分红。

“其次,无论是按照户数还是人数分红,都难做到绝对的公平,所以我和斌叔商量了,分红按照在村的资源划分。”

“比如你在村的田地土地多少,以及房屋面积等等,会有一个详细标准,资源越多,分红越多。”

村民们琢磨着,不少都在点头。

没有按户和人数均分,而是按照资源的多少,这点可以理解,也能接受,简单换算就是投入越多,收入越多嘛。

“在此基础上,还有员工分红加成。”

等村民们消化这些标准,且没有异议后,陈渊继续说道,

“禹城村的建设离不开大家帮忙,谁出力多,理所应当多拿一些,所以除正常工资外,员工会有分红加持。”

员工拿工资天经地义。

而员工加持分红,也是为了激励在外务工的人回家工作,想要拿得多,就得多出力,毕竟建设还得靠大家。

当然,陈渊不会强求所有人都回来,毕竟有些人在外面确实发展的很好,能赚的比在村多很多。

那么就支持政策,支持家乡建设,把禹城村的分红,当成一份额外收入也是可以的。

但这样只是出资源没有出力,肯定就没有员工分的多了。

“分红模式简单明了,我觉得没问题。”

老辈子在后面表态。

村民们都是点着头,这种模式相对而言最公平,至少他们挑不出什么毛病。

“话说回来,新农村建设才是禹城村发展的第一步,如果这事没法落实,一切步骤都将停顿。”

陈渊说回新农村建设这事。

如果没法落实,村里就没法规划。

新农村建设好了,村民们有地住,民宿才能完全铺开,规划才能彻底开始。

“按照老村长的规矩来吧。”

后面有老辈子开口。

陈渊有些疑惑。

陈文斌解释道:“村有大事,全村投票,登记在册的户数里,超过三分之二赞成便可实施,其余者服从。”

陈渊这才明白。

这规矩他听陈文斌说过,大塘就是按照这样来的。

这种规矩换在几十年前那个时代还好,现在这时代,法律上肯定是不允许存在的,不具备法律效应。

但每个村都有延续的规矩,只要村民愿意遵守,也就没人说什么。

“这事我赞成。”

“钱都送到手里来了,哪有不赞成的道理。”

“我也支持~”

现场村民们全部表示赞成。

“我这里有份新农村建设确认书,赞成的居民们一会可以来签字,如果担心装修补偿,可以等协商后再签。”

陈文斌不知什么时候拿出一份文件。

“书记,什么时候协商装修补偿?”

有村民问道。

赞成归赞成,但该有的利益还是得要。

“会意结束后,我会挨家挨户上门确定,争取尽快完成协商,以便开始建设。”

陈文斌早就安排好了工作流程。

村会结束后就会开始协商,加班加点也无所谓,势必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

“我和斌叔商量过装修补偿标注,如果觉得有异议,可以来找我。”

陈渊补充一句。

无论是那些迁移户口,只剩房屋还在村,还是户口在村的房屋,陈渊和陈文斌都商议过补偿标注。

特别是迁移户口的,赔偿标注县里早已拟定,伴随着文件一并下发到村委。

“我们这些老骨头快入土了,活是干不动咯,但多多少少还有点面子,这事就一起走动走动吧。”

后面那些老辈子

我开的钓场,竟成全国休闲圣地了242.第242章 养老院福利

相继开口。

“老爷子们,这事我们来就成。”

陈文斌惊讶的转身回望。

“小斌子这是嫌弃我们太老,怕我们是麻烦啊”

有老辈子笑着说。

“老爷子这是要折我寿啊。”

陈文斌苦笑一声。

“哈哈,放心吧,我们这些老家伙虽然干不动了,但还不至于给你们添麻烦。”

“已经很久很久,没能燃起对禹城村美好未来的畅想,今个看到了希望,我们这些老东西,还想出点力。”

“是啊,虽然活干不动了,但这张老脸应该还能用用吧。”“哈哈,谁家小辈要是敢不给我这张老脸面子,看我手里的拐杖打不疼他。”

陈渊看着这群有说有笑的老人,脸上浮现出笑容。

心里挺感动的。

这些老人辛苦了一辈子,如今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却还要为了禹城村的发展出来走动。

特别是其中一个老爷子的话,让陈渊肃然起敬。

他们都是跟随老村长奋斗过的人,如今还能有机会为禹城村发挥余热,以后到了下面,也有脸见老村长了。

甚至禹城村发展的越好,他们还能把好消息带给老村长。

相信老村长一定会很高兴。

听到这些,陈渊不知不觉眼眶有些泛红,心里忽然有个想法,想要为村里做些什么。

“老爷子都这样说了,我要是还犹豫,怕是回去就要挨拐杖,我现在就签字。”

“签字签字,我们相信书记,相信陈老板。”

那些本打算先商量装修补偿再签字的村民,看到那些老辈子的态度,也就没敢犹豫了。

禹城村除了当年老村长接收了一些搬迁的村民,其余都是陈姓,多多少少都有些沾亲带故。

这些老辈子,那都是他们的长辈呢。

接下来的时间,陈文斌招呼村民们签字,唐英她们最积极,签好字就回老塘那边了,虽然这几天晚上的盒饭不多,但也得准备。

陈义衡他们这些员工也没有犹豫,唰唰几笔签完字,也快速回到工作岗位。

“陈老板,我们已经回村了,啥时候可以安排工作啊。”

有些刚回村的村民在排队,趁着这会问起工作。

“这事我姐在负责,这会员工紧张,我姐在那边看着,一会喊她过来,给大家安排工作。”

陈渊笑着说。

村民们也没着急,知道禹城村会规划休闲旅游度假村,后面肯定有许多发展,工作不用愁。

“斌叔。”

趁着村民们排队签字的时候,陈渊找到陈文斌,想说说刚才的想法。

“啥事?”

陈文斌凑过来。

“我想着给村里规划些福利。”

“啥福利啊。”

陈文斌掏出烟递给陈渊一根。

“我刚看了下,村里这些老辈子,有些儿女没在家,在村里请人照顾是吧?”

陈渊瞧了瞧里面维持签字顺序的那些老人。

还有的坐着轮椅,有人帮忙推轮椅照顾。

“嗯,是有一些。”

陈文斌说到这事也挺无奈。

村子里老人不少,有些是孤家寡人,有些是子女都不想管,嫌弃是累赘,有的看到老人身体不好,在村里请人照顾。

说不孝吧。

这社会的节奏确实太快了,为了挣点钱都不容易。

而且有些家庭本就比较困难,陪在老人身边,就没办法养家糊口,想要养家糊口,就没办法膝下尽孝。

“斌叔,等新农村开始建设,我想在咱们村修个养老院。”

陈渊说出自己的想法。

“养老院?”

陈文斌挺诧异。

“嗯,以后新农村建设,全村将集中在一起,正好可以把村里没人照顾的老人也安排在一块。”

陈渊点着头说,

“村里可以提供伙食,反正员工都是包餐,多做一些饭菜影响不大,这样老人也能轻松不少。”

“养老院建设好,再请两个人专门照顾,无论是在外务工,还是在村工作的,都能免去不少后顾之忧。”

“老人们在一起,还能聊聊天,回味回味以前,日子不比一个人孤零零的快乐。”

“以后如果条件允许,养老院还可以配备医疗,定时检

我开的钓场,竟成全国休闲圣地了242.第242章 养老院福利

查老人们的身体状况,所有人都能安心。”

听到陈渊这番话,陈文斌眼睛都睁大了些。

但随即又慢慢黯淡。

他深吸口烟,颇为无奈的说,

“事是好事,但申请太难了,我前两年也向上面申请过,给村里孤家寡人,或者子女照顾不过来的老人安排养老,可惜上面没同意。”

国家对养老这块还是很重视的,县里就有养老院,这些老人都可以住过去,村里根本没必要修建。

可农村老人,几个想去县里的养老院。

没儿没女的孤寡老人,就想守着自己的根,毕竟落叶归根是每个人最后的念想,是浪漫的传统。

而有儿有女的,去养老院算个什么事,说出去是会传闲话的。

“斌叔误会了,这事不需要向上面申请,养老院我来建,照顾养老院的员工我来请,单纯的禹城村福利。”

陈渊笑着说。

“你来建?”

陈文斌颇为惊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