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生 作品

第432章 国号大华

次日。

李二阳站在王都得高大城池之上。

百姓们也是纷纷围拢。

这里是王都的皇台。

李二阳每次来到这里,就是要通过这里,直接向百姓传达旨意。

站在城墙之上,李二阳俯瞰着这片土地,心中感慨万千。

他知道,要想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必须要进行一场彻底的变革。

于是,他毅然决定将东阳王国改名为大华,寓意着华夏大地的繁荣昌盛。

他向天下宣告:“从今日起,东阳王国改国号为大华!我将带领大家,共同开创一个崭新的未来!”

然而,大华的建立并非一帆风顺。

周边的国家对新兴的大华虎视眈眈,其中最为强大的便是徐州。

徐州地处战略要地,土地肥沃,人口众多,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

其统治者刘璋野心勃勃,一直觊觎着大华的领土和财富,企图吞并大华。

在李二阳宣布建国后不久,刘璋便派遣使者前来挑衅,要求大华向徐州称臣纳贡。

李二阳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他知道,这是刘璋故意找借口发动战争。

果然,没过多久,刘璋便率领大军向大华发起了进攻。

消息传来,大华国内一片哗然。

许多人都担心刚刚建立的大华无法抵挡徐州的强大攻势,纷纷劝说李二阳暂时妥协。

然而,李二阳却坚定地说:“大华的尊严不容侵犯,我们绝不能向任何人低头!徐州虽强,但并非不可战胜,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击退敌军!”

于是,李二阳迅速调集军队,准备迎击徐州的进攻。

他在都城召集了所有的将领,商讨应对之策。

将领们个个摩拳擦掌,纷纷表示愿意跟随李二阳出生入死,保卫大华。

李二阳深知,面对徐州的强大攻势,不能硬拼,必须运用智谋才能取胜。

他仔细研究了徐州军队的部署和行军路线,发现徐州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其后勤补给线漫长,且沿途地形复杂。

于是,他决定采取分兵多路、迂回包抄的战术,切断徐州军队的后勤补给线,然后再寻找机会一举歼灭敌军。

李二阳任命了几位得力的将领,分别率领部队向不同的方向出发。

其中一路由大将丁大山率领,沿着山路秘密前进,绕到徐州军队的后方;另一路由大将周仓率领,直扑徐州军队的粮草辎重所在地;而李二阳则亲自率领主力部队,在正面牵制徐州军队的主力。

一切安排妥当后,各路军队悄然行动。

徐州军队丝毫没有察觉到大华军队的行动,依旧按照原计划向前推进。

当他们进入到大华军队预设的包围圈时,突然遭到了四面八方的攻击。

顿时,徐州军队阵脚大乱,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丁大山率领的部队从后方杀出,如同一把利刃插入了徐州军队的心脏;周仓率领的部队则成功地烧毁了徐州军队的粮草辎重,断绝了他们的后路;而李二阳率领的主力部队则乘势发起猛攻,将徐州军队打得落花流水。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徐州军队大败而逃。

这一战,大华军队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也让周边各国对大华刮目相看。

首战告捷后,李二阳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胜利,他决定乘胜追击,一举拿下徐州。

他率领大军一路追击徐州军队,势如破竹,接连攻克了徐州的几座城池。

徐州统治者刘璋见大势已去,急忙组织力量进行抵抗,但在大华军队的强大攻势下,徐州军队节节败退。

然而,随着战争的深入,大华军队也面临着诸多困难。

徐州地域广阔,城池众多,徐州军队虽然在正面战场上屡战屡败,但他们利用地形优势,坚守各个城池,给大华军队的进攻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而且,长时间的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华国内的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其他国家也开始蠢蠢欲动,他们担心大华统一徐州后会对他们构成威胁,于是纷纷暗中联合起来,试图阻止大华的进攻。

一时间,李二阳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

面对复杂的局势,李二阳展现出了他卓越的智慧和谋略。

他深知,要想拿下徐州,必须先打破其他国家组成的联盟,分化瓦解他们的力量。

于是,他派遣了一批能言善辩的使者,前往各国游说。

这些使者带着李二阳的亲笔书信和丰厚的礼物,分别拜访了各国的君主。

在信中,李二阳诚恳地表达了自己希望与各国友好相处、共同发展的愿望,并承诺在大华统一徐州后,不会侵犯其他国家的利益。

同时,他还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指出其他国家联合起来对抗大华并不是明智之举,只会两败俱伤。

在李二阳的软硬兼施下,一些国家开始动摇了。

他们意识到,与大华为敌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实际的好处,反而可能会引火烧身。

于是,这些国家陆续退出了联盟,保持中立态度。

而对于那些仍然顽固坚持对抗大华的国家,李二阳则采取了军事打击的手段。

他率领大军迅速出击,攻打那些国家的边境城池,给他们施加压力。

在军事和外交的双重打击下,其他国家组成的联盟逐渐瓦解。

解决了外部的威胁后,李二阳再次将目光聚焦到了徐州。

此时的徐州已经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但刘璋仍然不肯放弃,他集结了剩余的全部兵力,在徐州城下与大华军队展开了一场生死决战。

徐州城城墙坚固,易守难攻。

刘璋又在城内囤积了大量的粮草和武器装备,准备与大华军队决一死战。

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李二阳并没有退缩。

他仔细观察了徐州城的地形和防御工事,发现了一个破绽。

原来,徐州城的东北角有一条护城河,由于长期无人维护,河道已经变得狭窄且浅显。

李二阳决定从这里入手,派遣一支精锐部队趁着夜色偷偷渡过护城河,然后爬上城墙,打开城门,迎接主力部队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