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生 作品

第441章 万邦来朝

林将军感激涕零,跪地谢恩:“多谢陛下不杀之恩,末将愿效犬马之劳。”

此战过后,大华军的声名远扬,周边各州听闻都城已破,人心惶惶。

李二阳乘胜追击,分派使者前往各州,再次劝降。

许多州府见大势已去,纷纷选择了投降。

然而,并非所有州府都愿意轻易归顺。

江南五州地广人稠,物产丰富,其刺史联名结成联盟,誓要抵抗到底。

他们还联络了北方两州的一些势力,组成了联军,共同对抗大华。

李二阳得到消息后,眉头紧锁。

他知道江南水网密布,地形复杂,易守难攻。

且联军势力强大,若强行进攻,恐怕会损失惨重。

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召集众将商议对策。

“陛下,江南联军来势汹汹,我们该如何应对?”

一位将军问道。

李二阳微笑着说:“众将莫慌,朕已有破敌之策。江南水多,我们便可利用水来做文章。”

众将面面相觑,不知皇帝所言何意。

李二阳接着说道:“我们可派遣工匠打造大量船只,训练水军。同时,派细作混入江南,破坏他们的联盟,从内部瓦解他们。”

于是,大华开始紧急打造战船,选拔水性好的士兵进行训练。

而一批精干的细作也潜入了江南各地。

江南联军得知大华在准备水军,不禁嘲笑起来:“他们这是班门弄斧,自寻死路。”

然而,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大华的水军训练有素,战船精良。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大华水军悄悄地顺流而下,直扑江南联军的一个营地。

联军毫无防备,被杀了个措手不及。

与此同时,细作们在江南各地散布谣言,说江南刺史们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才结盟的,根本不顾百姓死活。

百姓们听闻,对刺史们产生了不满。

一些地方甚至爆发了民变。

江南联盟内部开始出现裂痕。

李二阳抓住时机,再次派遣使者前去劝降。

这次,江南刺史们陷入了犹豫。

“陛下,我们若投降,您会如何对待我们?”

一位刺史问道。

李二阳回答道:“只要你们投降,朕既往不咎,仍可让你们担任原职,但需听从中央号令。”

经过一番思考和权衡,江南五州最终选择了投降。

北方两州的势力见江南已降,也无心恋战,纷纷撤回。

解决了江南的问题,李二阳又把目光投向了北疆。

北疆三州地处偏远,气候寒冷,民风彪悍。

这里的守军常年与北方的游牧民族作战,战斗经验丰富。

北疆的守将赵将军是一位老将,他对大华的进攻采取了坚壁清野的战术。

他下令将百姓迁入城内,烧毁城外的粮食和草料,让大华军无所获取。

李二阳率领大军来到北疆边境时,面对的是一座座空城。

他深知赵将军的计谋,但并不担心。

他命令士兵在城外扎营,并不急于进攻。

“陛下,这赵将军坚守不出,我们该如何是好?”

张虎问道。

李二阳神秘地一笑:“赵将军以为这样就能困住我们吗?太天真了。传令下去,让士兵们在附近寻找水源和粮草,同时派小股部队佯装撤退,引赵将军出城。”

士兵们按照命令行事。

不久后,他们在一处山谷中找到了一条暗河,河水清澈甘甜。

而在城外佯装撤退的小股部队也被赵将军发现。

赵将军以为大华军无计可施,准备撤退,便率领大军倾城而出。

李二阳早已在半路设下了埋伏。

他见赵将军的军队进入包围圈,一声令下,伏兵四起。

大华军的弓箭手从两侧射出箭矢,瞬间射倒了一片敌军。

紧接着,骑兵如狂风般冲向敌军阵营。

赵将军大惊失色,急忙指挥军队抵抗。

但大华军的准备太过充分,他们渐渐抵挡不住。

赵将军见败局已定,无奈之下,只得率领残部投降。

“陛下神机妙算,末将佩服。”

赵将军跪地说道。

李二阳扶起他:“将军也是一员忠勇之士,朕甚是欣赏。从今以后,北疆的安宁就交给你了。”

随着北疆的平定,武朝十三州全部纳入大华的版图。

李二阳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

他回到都城,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庆典。

各国使节纷纷前来朝贺,宫廷内歌舞升平。

“陛下,如今天下一统,实乃我大华的盛世。但陛下是如何做到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一壮举的呢?”

一位大臣问道。

李二阳站在高台之上,望着台下的众人,缓缓说道:“此次统一大业能够顺利完成,靠的不是朕一人之力。是各位将士的英勇善战,是谋士们的智谋超群,是百姓们的支持拥护。朕只是顺应了民心所向而已。”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此时,一位外国使节走上前来:“大华皇帝陛下,您的功绩令人钦佩。如今天下一统,您有何打算呢?”

李二阳目光坚定地说:“朕打算大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让百姓们过上富足的生活,让大华成为世界上最繁荣强大的国家。”

“陛下的宏图伟业必将载入史册。”

使节赞叹道。

庆典结束后,李二阳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鼓励商业发展,兴修水利,减轻赋税。

在他的努力下,大华国的国运终于抵达了五百年。

李二阳想过古代朝代国运都不超过三百年,现在能达到五百年,恐怕已经是自己能做到的最佳了。

而且能超过三百年,说明打破了那怪圈,这应该还是因为李二阳带来了诸多产量大的种子和工业发展等等。

“小灵,我的国运是不是已经到了极点了?”

“是的,主人,这已经是你目前能达到的最高国运了。”

小灵说道。

“既然如此,那我也该回去看看玉茹的情况如何了,这次在这边待了这么久时间,玉茹那边闭关应该也差不多了。”

李二阳中途也回去了很多次,但是肖玉茹的情况一直不稳定,一直在压制体内能量。

李二阳为了以防万一,还留下了一个旨意,如果自己长期不返回,那就让自己儿子登基,李斯文,东方卿辅助。

一切安排好后,李二阳才返回武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