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关切道:“此番治理黄河,你身为侍郎,担子更重,这段时日可要辛苦了。本文搜:齐盛小说网 免费阅读”
说着,轻轻拍了拍陆知白的肩膀。
陆知白笑道:“谈不上辛苦,为国尽忠罢了。
若能使黄河自此安澜,再无水患,便是累死在工部,我也心甘情愿。”
朱标闻言,笑着摇头,他深知陆知白不会让自己累死的。
二人分别后,陆知白回到工部,思索总理河道的人选。
此时,户部和工部已有些轰动了。
八月黄河开封段将决口的消息已传开。
中下层官员和底层书吏听闻,大多难以置信。
毕竟此事太过离奇。
工部侍郎如何得知八月的事?难不成开了天眼?
工部内议论尤为热烈。
因为治理河道本就是他们的职责。
工部四个部门,其中都水清吏司,专司河流水利船舶之事。
此次治理黄河,少不得让这个部门加班加点。
陆知白回工部不久,尚书薛祥便过来了,要与他商讨治河方略。
陆知白说:“不急,先确定总理河道,这专项工作小组成员。薛尚书可有合适人选推荐?”
薛祥想了想,说:“若求快速,可从都水清吏司挑选。”
他心里清楚,选谁差别都不大。
实际指挥是皇帝和陆侍郎,总理河道不过是去具体办事,自主发挥空间有限,也无需特别高深的治水知识。
于是推荐道:“都水清吏司郎中刘芳如何?此人年长稳重,定能将事情办得周全。”
陆知白眉头微皱:“年长恐怕不太合适,这任务,需要年轻力壮之人。”
薛祥看他一眼:“不过五十来岁,不算老吧?”
陆知白点头笑道:“这还差不多。”
此时,外面议论稍歇。
都水清吏司员外郎李典,通报一声,便进来了。
向两位上官行礼后,他毛遂自荐:
“陆侍郎,下官听闻陛下要派人治理黄河,开封段险情在即。
下官虽才疏学浅,但愿前往,保一方百姓平安,也可借此机会磨炼自己!”
陆知白与薛祥对视一眼,皆微微一笑。
两人的笑,意味却不尽相同。
既有欣慰与欣赏,也难免藏着隐秘心思——
每次这类工程,朝廷都会拨专款。
后世治河、漕运,更是油水丰厚。
不过如今是洪武年间,陆知白也不愿把人想得太坏,仿佛有三头六臂不怕砍似的。
他点头道:“你的心意我知晓了,会考虑的。”
李典便拱手告退。
很快陆知白就决定了,谁想去谁就去吧。
反正都水清吏司的郎中、员外郎、主事也不止一个,走两个天也不会塌。
那就让刘芳和李典一起去,刘芳担任总理河道,李典担任副的。
再给他们安排一些手下。
这一次,科学院一定要抓住机会。
一直以来,陆知白都积极的给学生们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比方说有的人学会了某种技术,就可以去跟那些富商合作,开班授课做讲师。
总之,一些生产工具进化,使得京师周边出现了各式作坊,也需要大量的新型人才……
但科学院一直主抓技术,也是不行的。
腰杆不够硬啊。
在朝为官的这一批学生,都是历史中有名有姓的重臣。
陆知白也培养了王青山、张大顺等普通人家的子弟,但这还是不够。
要多给他们争取机会。
当天陆知白就去了一趟皇家科学院,把事情吩咐了下去。
之后的两天时间,科学院就开始选拔学生。
倒是有一百多个人积极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