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飞剑的剑格和剑鞘的设计
忍住激动的心情。
徐行不由的想到,如果将10千克的飞剑加速到音速的话……
不需要飞行很久!
哪怕是一秒钟,也足够飞行343米了!
加速到这种程度,其破坏力可比240公里时速大的多的多!
徐行立马动手计算,得出的结果是……
焦耳=也就是58万焦耳。
刚好是一枚爆火玉符能够提供的动能!
当然了,这是理想状态下的数值。
如果要修正弹道,再加上空气阻力的话,所需的能量肯定还要更多一些。
可问题是……
自己又不是只能安装一枚玉符!
多加几块不就好了嘛?!
剑柄那么长,有的是空间来安装玉符!
还有一点……
徐行已经开始幻想了:
利用爆火符作为燃料、利用剑柄作为燃烧室、利用剑身作为炮弹。
最后……
再利用剑鞘来作为发射的炮膛!
这样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能量的消耗!!!
“我擦嘞?!貌似真的可以?!”
想到这个,徐行再也忍不住了。
立马开始着手飞剑的设计。
作为一个奉行拿来主义的优秀青年,这么多成功的例子就在眼前,何必闭门造车?!
徐行摒弃传统刀剑的外形,直接照抄了脱壳尾翼穿甲弹的设计!
没错,就是所谓的钨芯钢针!
这玩意儿除了没有剑锋,长长的一根,长的就和剑差不多。
呃,不对。
准确的来说,更像是锏鞭的造型。
徐行毫不在意这点细节:
“无所谓了,锏鞭就锏鞭了,飞锏和飞剑有个毛的区别!”
在网上搜了一枚脱壳尾翼穿甲弹的照片打印出来,直接搁上面歪歪扭扭的开始修改。
整体造型根本不用大动。
穿甲弹顶部尖锐的圆锥体,正好当成剑尖。
在不发射使用的时候,还可以拎在手里刺击使用!
虽然少了劈砍的功能,但是问题不大。
哪怕是当成钝器使用,10公斤的重量砸身上也比一般的锏鞭威力大。
而穿甲弹中端。
原本就有十二道螺旋凹槽环绕弹头延伸。
这种空气动力学设计,能让飞剑突破音障时产生的激波均匀分流。
这一块就更加不用修改了,直接保留。
拿来当锏鞭还可以增加格挡时的成功率,防止对方兵器的位移!
原本穿甲弹中段就收束成了直径三厘米的圆柱体。
六道对称的凹槽纵向贯穿,是起到减轻自重作为导流棱、确保超音速飞行时不产生紊流的作用。
这种脱壳稳定结构的设计更不能动了。
正好当成是飞锏的血槽,增加了刺击的杀伤力……
真正需要修改的。
是如何将脱壳和剑鞘结合起来、将剑格和尾翼结合起来。
剑鞘的部分。
原本的脱壳尾翼穿甲弹,在发射瞬间,四片钨合金护壳会沿预制裂痕崩解脱落,露出内部更为纤细的穿甲核心。
徐行要做的,就是将其修改为剑鞘的模样。
好在口径不是重点,剑鞘完全可以设计的更纤细一些,重点在于这玩意儿崩开后如何回收……
自己总不可能搁身上背好几个剑鞘用于频繁发射吧?!
徐行最终的设计方案是进行一定的妥协,结合无后座力炮的原理,将剑鞘设计成rpg发射筒的形状。
呃,其实rpg并不是火箭炮,而是无后坐力炮。
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rpg的主要推进并不是由火箭发动机提供。
pg—7的火箭发动机是弹体尾部的弹翼张开后降低转速用的。
没有筒子pg—7只能看到发射药燃烧,弹体飞不出去。
火箭弹没有筒子也是能飞出去的……
这一块的整合非常迅速。
无非就是照搬rpg的设计嘛,甚至可以简化观瞄、发射机构。
毕竟自己发射是靠真气激发、瞄准定位是靠符文。
所以一切多余的设计都可以取消。
直接变成一个光秃秃的筒子就行,反而更符合剑鞘的外形。
材料上肯定得摒弃了普通剑鞘皮革镶玉的传统形制。
而改用重量更轻、强度更高的钛。
刃长不用太长,维持在原本钨棒60公分的长度足矣,这样自己更好计算重量。
作为一个发射筒。
筒内壁保持光滑就行,提前预留导轨,能与飞剑的尾翼契合就行。
这玩意儿c就能加工了。
当剑柄末端的爆火符激发时,压缩真气的爆燃推动飞剑完成弹射。
四片尾翼会在发射瞬间自动展开,如同折叠伞骨架般";咔嗒";一声完成形态转换,这就意味着“飞剑”出鞘了!
而且,在不发射飞剑的时候。
这个筒子未必不能拿来发射其他的东西……
只要保证口径一致,徐行完全还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其他的“弹头”,通过这玩意儿发射!
所以剑鞘的部分,并不困难。
最颠覆的设计,反而是在剑柄的部位。
原本的脱壳尾翼穿甲弹,其尾翼一般都是是不可动设计。
这种设计怎么说呢……
只能维持弹道的平直,却不方便修正弹道,使其进行一定的机动。
毕竟脱壳尾翼穿甲弹是用在坦克上的嘛……
坦克炮要的就是一个弹道平直。
但用在“飞剑”上就不行了。
于是乎,关于尾翼的部分,徐行照抄rpg的尾翼设计。
在原本的基础上,取而代之的是四组折叠尾翼。
每片尾翼由钛合金制成。
翼面边缘镶嵌着导流片,展开时呈120度均匀分布的箭羽状,能在飞行中自主微调攻角。
合拢时则贴合剑柄形成防滑纹路,并有一定的凸起。
徒手使用时,就是个造型新颖的四瓣剑格。
“喔,现在的难点是……如何让尾翼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调整飞行姿态,还有就是如何控制爆火符的持续做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