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头上的猫1 作品

第393章 草船借箭!

第393章草船借箭!

贺峥端坐在书房内,手中拿着一份从政事厅下发的的文件,那是给延安府中高层人手一份的关于赵卨攻打延安府的战略介绍,以便让所有人可以深刻理解此次战争。

不过贺峥却是神色诧异。

起初,当他逐字逐句阅读着赵卨对军事部署的规划时,内心不禁泛起一阵凝重。

这战略高明严密,从情报收集到主力部队的分进合击,再到后勤保障、舆论宣传与外交孤立,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仿佛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似乎要将延安府彻底笼罩其中。

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贺峥的脸色却是变得怪异起来。

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心中暗自思忖:“这赵卨究竟是何居心竟将我列为军方将领,负责南线防御,应对新兵器与新战术

可他怎会不知,我本是一介文官出身,虽对军事有所涉猎,却从未真正领军作战,更谈不上擅长运用新兵器、新战术了。

更何况我加入延安府比较晚,在延安府里面也不过是中层之上的官员,不仅比不上苏门六子,周先生数十人亦是在我之上。

这些人他提都不提,反而就来提我了

按照他这说法,我这可是跟郑朝宗将军、平主事他们是同一级别的官员了”

贺峥的目光中透露出疑惑与警惕,如此错误的判断,要么是赵卨情报有误,要么是背后隐藏着更深的阴谋。

贺峥缓缓站起身来,在书房内来回踱步。

他自忖道:“若赵卨真以为我是军方将领,以此来制定战略,那这战略看似精妙,实则存在巨大漏洞。

我这一环一旦出现偏差,整个战略布局或许都会受到影响。

可若这是他故意为之,又意欲何为难道是想以此迷惑我们,让我们放松警惕,或是另有他谋”

想到这里,贺峥匆匆离开书房,前往苏允的议事厅。

当他踏入议事厅时,苏允和王抱朴正讨论得热烈。

苏允见贺峥神色匆忙,便问道:“子峻,如此着急赶来,可是有要事相商”

贺峥双手抱拳,恭敬地说道:“先生,我刚仔细研读了赵卨的战略,发现一处极为蹊跷之事。”

随后,贺峥将自己的发现详细告知了苏允和王抱朴。

苏允听完,与王抱朴顿时会心一笑,随后看着一脸震惊的贺峥,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子峻果然敏锐,一下子就看出来问题所在了,实不相瞒,这份所谓赵卨的战略,实则是我们延安府的人替他构思的。”

贺峥瞪大了眼睛,脸上满是不可思议的神情,他张了张嘴,一时竟不知该说些什么。

缓过神来的贺峥,并没有跟着笑起来,反而是面色凝重,陷入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先生,这份战略确实十分高明,倘若宋军依此执行,延安府危矣。

就拿这战略里面所说,宋军要在距离延安府不远的战略要地设立大型后勤补给仓库,储备大量粮草、兵器、盔甲、箭矢一事来说,一旦建成,宋军的战斗力必将大幅提升,对我军而言,无疑是心腹大患。

因为意味着我们很难再袭击宋军的粮道,这就逼得我们不得不正面与宋军对抗,这对于我们来说,这可是大忌!”

王抱朴笑着解释道:“子峻担忧的的确是有道理,不过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其实这正是我们特意安排进去的,乃是‘草船借箭’之计。

近来我们延安府想要打一场大仗的事情你也是知道的,这场大仗一旦打起来,必将旷日持久,然而现有的战略物资确实有所欠缺。

所以,才想出此计,让宋军帮我们筹备物资。”

贺峥听完顿时呆立当场,心中犹如翻江倒海一般,看向苏允的眼神很是复杂,过了一会儿才缓缓回过神来,深吸一口气,由衷赞叹道:“先生果然不愧是能够写出三国演义奇书的神人,此计当真天马行空,令人拍案叫绝!

如此大胆又精妙的谋划,若非先生这般有雄才大略之人,又怎能想得出来。”

他苦笑了一下,“学生真是没有想到,竟然还能够这般巧妙利用敌军主帅,让其依照我们的设计来排兵布阵,这等智谋,实在是超乎常人想象。

而且这‘草船借箭’之计,更是将计就计,借宋军之手,为我们筹备战略物资,一旦成功,我延安府必将如虎添翼。”

他连连摇头苦笑。

见得贺峥这般震惊,苏允只是笑了笑。

这看着行险且奇妙,但实际上倒是还好,他对宋朝君臣足够了解,对西军亦是了解极深,他知道该怎么去去操作此事。

这份战略里面,什么情报、舆论宣传之类的东西,那是宋朝能够玩得转吗

那是苏学会的才擅长的技能好不好,你不堂堂正正来对决,反而在这些短处跟延安府对决,那岂不是自己找死

而且还有另一个最为关键的所在,便是分兵了。

这是苏允特意给埋的坑。

宋军兵力众多,若是不管不顾,只是一路来,集中进攻,延安府将面临巨大压力。

但一旦宋军分兵后,各军团兵力便会相对分散,整体攻击力削弱,延安府这边便可凭借熟悉地形等优势,在局部形成兵力对比优势,增加获胜机会。

而一旦宋军分作不同的军团,其行军路线、作战方式便会有所区别,分兵易导致各军团间协调困难,出现配合漏洞。

延安府可利用情报优势,找准破绽,发动攻击。

比如说南路军团迂回时,可能与其他军团脱节,延安府便能抓住时机,切断其与外界联系。

而分兵意味着多支队伍需各自保障后勤。宋军需在多个方向设立补给点、安排运输线路,资源消耗大幅增加。

延安府可针对宋军后勤线骚扰、突袭,使宋军后勤压力增大,削弱其持续作战能力。

比如西路军团在阻断延安府向西逃窜之路时,其后勤补给线易成为延安府攻击目标。

而且还有一点便是,宋军分兵后,各军团将领指挥风格、作战目标可能不同。

延安府可通过舆论宣传、策反等手段,对宋军各军团进行分化。

针对不同将领特点,如对勇猛却易冲动的将领,用激将法诱其犯错;

对谨慎的将领,制造假象使其犹豫不决,从内部瓦解宋军斗志。

就像某网友所说,分兵了反而会导致每一路都是劣势兵力!

也就是说,苏允通过游酢给宋朝提供的这一份战略,看似环环相扣高明严密,实际上里面全都是坑!

至于为什么苏允敢于制作这样全是坑的战略,是因为他对宋朝很了解。

这样一份极为重要的战略,从献策到最后定调,没有一个是专业的将领,只有一个半桶水晃荡的赵卨算是懂得一点军事,哦,不对,还有一个号称出身将门世家的高太后。

但实际上高太后懂什么军事

是,高太后是出身将门,其曾祖是宋初名将高琼,母亲为北宋开国元勋曹彬的孙女,但她既不是在高家长大,也不是在曹家长大,她是在宫中长大的。

她的姨母是仁宗曹皇后,从四岁时开始便被曹皇后抱养在宫中,被曹皇后视为己出,她的经历可谓是长于深宫之中,养于妇人之手,这样的人,能懂多少军事

她不过是在曹皇后这个正儿八经的将门女身边长大,偶尔听上几句军事名词,自己感兴趣了翻一翻孙子兵法,充其量不过是个军事爱好者而已,对于实际上军事是怎么回事,她其实是不懂的。

但是就是这么几个人,就将这份如此重要的战略给定了下来,还交给了赵卨这个志大才疏的人去执行。

只能说苏允太了解宋朝君臣的尿性了。

不过这倒是不奇怪,苏允在他们手上吃得亏太多了,吃一亏长一智,吃过这么多的亏,若是还不明白这些人是什么货色,那这些亏也就白吃了!

不过苏允可没有大意。

无论怎么怎么下套,最终还是要在战场上解决这些事情的。

战场上的意外太多,一旦出了意外,那么就有可能影响最终的结局。

比如说赵卨身边忽而有一个厉害的将领出现,就有可能让战局变得不同起来,若是自己按照战略去反制,反而容易被将计就计。

又比如说西夏、吐蕃突然在这个时候趁机进攻延安府,那么延安府就可能陷入前后夹击之中,到时候首尾难以相顾,那可就陷入绝境之中了!

所以,该做的准备是一点都不能少的。

苏允开始统筹全局,密集的召集六房以及将领们开会,商讨作战计划的细节,根据最新的情报调整战略部署。

他还注重军队的士气提升,时常到军营中慰问士兵,鼓励他们英勇作战,为保卫延安府而战。

在苏允的督促之下,延安府上下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

在军事部署方面,郑朝宗对军队进行高强度的训练,模拟在各种复杂地形下的突袭作战,提升士兵们的作战技能和应变能力。

同时,他还针对宋军可能的进攻路线,在险要地段设置了大量的陷阱与障碍,如在山谷间布置滚木礌石,在道路上挖掘陷坑,以此迟滞宋军的行军速度,为己方争取作战优势。

平子澄则进一步强化情报网络,他安排更多的眼线渗透到延安府周边,不仅关注宋军的兵力调动、物资储备情况,还密切留意宋军将领的动向与决策。

此外,他还利用各种手段,如截获宋军的通讯信件、安插内应等,获取宋军内部的机密信息,确保延安府能及时掌握宋军的一举一动,为战略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在物资筹备上,除了计划从宋军处“借箭”外,延安府还加大了对本地资源的调配力度。

工匠们日夜赶工,制造更多的兵器、盔甲,提升军队的装备水平。

同时,对粮草的储备也丝毫不敢松懈,不仅从延安府周边收购大量粮食,还组织百姓开垦荒地,增加粮食产量,确保在战争期间有充足的粮草供应。

而杨时在舆论宣传方面亦是发力,他到处寻延安府的文官们积极撰写文章,宣扬延安府的正义之举,揭露大宋无端进犯的恶行。

这些文章通过各种渠道,如张贴告示、口口相传等,在民间广泛传播,激发百姓的守土热情,让民众更加坚定地支持延安府的抵抗行动。

力图让整个延安府将对抗大宋视为正义之举,将整个延安府捏合为一个整体。

当然,对于治安上,或者说防止有宋朝派人过来策反,因此在治安上也是下了大力气的。

在治安方面,苏允安排迅速组建了一支由精兵强将构成的治安巡查队,队员们被分成多个小组,日夜穿梭于延安府的大街小巷、乡村要道。

为了加强对人员流动的管控,延安府在各个城门及交通要道设置了严格的盘查关卡。

士兵们仔细检查过往行人的身份凭证,对形迹可疑、言辞闪烁之人进行重点审查。

每一个进城的商队,都需详细登记货物清单与人员信息,确保没有宋朝奸细混入。

同时,在关卡周围还布置了暗哨,他们隐匿在暗处,密切监视着关卡附近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异常,立刻向巡查队传递信号。

延安府麾下的情报人员将触角延伸至各个角落,不仅收集宋军的情报,还留意着城内是否有可疑的外来势力活动迹象。

他们通过茶馆、酒楼等人员密集场所,巧妙地打探消息,一旦发现有与宋朝相关的秘密联络线索,便立即上报。

治安巡查队则根据这些情报,迅速展开行动,对可疑地点进行突击搜查,抓捕潜在的宋朝奸细。

此外,延安府还鼓励民众参与治安维护。设立了举报奖励制度,若民众发现有可疑人员或异常情况并及时举报,经核实后将给予丰厚的物质奖励。

这一举措极大地调动了民众的积极性,使得整个延安府形成了全民参与治安防范的氛围。

民众们相互监督,邻里之间团结一心,共同守护着这片土地。

在夜晚,延安府的城墙上灯火通明,巡逻的士兵每隔一段距离便会相互呼应,确保城墙防线的安全。

城内的治安巡查队也加强了夜间巡逻力度,他们手持火把,在黑暗中穿梭,让潜在的敌人不敢轻举妄动。

延安府还定期组织治安演练,提升巡查队的应急反应能力与协同作战能力,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

这已经是军政府的行为了,不过苏允没得选,现在地盘太小,必须将所有力量都给调动起来,才有可能与宋朝这样的庞然大物相抗衡。

可以这么说,宋朝可以失败很多次,但延安府一次失败都忍受不住,因此苏允不得不将所有事情都做到极致!

实际上军事上遭遇一些挫折是可以接受的,但若是延安府一旦乱了,那么苏学会与静塞军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灭亡也就差不远了,因此苏允不得不谨慎。

在延安府这架庞大的机器轰隆运转起来之时,赵卨也带着大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