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头上的猫1 作品

第392章 刮目相看!

第392章刮目相看!

崇政殿。

赵卨身着朝服,神色庄重,稳步踏入崇政殿。

他上前几步,伏地叩首,声音清朗却又带着几分沉稳,颇有名臣风范:“娘娘,臣赵卨,今有要事,特来奏明。

延安府叛逆之事,已如芒刺在背,危及我大宋社稷,臣日夜忧心,寝食难安,幸得娘娘恩准,容臣献上征讨之策。”

言罢,赵卨缓缓起身,手中展开一幅详细绘制的延安府地图,恭敬地呈到高太后面前,接着说道:“娘娘,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延安府苏允叛逆,其麾下将领各有能耐,臣已多方打探,详加分析。

那郑朝宗,作战勇猛,常身先士卒,激励军心,但其人过于果敢,易中埋伏之计。

平子澄则心思缜密,掌管情报,其情报网络如蛛网般遍布,然此网虽密,亦有破绽可寻。

贺峥对新军事理念与技术颇为热衷,擅长运用新兵器、新战术,不过新事物虽强,亦需时间磨合,若应对得当,可破其锋芒。”

赵卨微微一顿,抬眼观察高太后的神色。

见太后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便又接着说道:“为今之计,首重情报。

臣建议选拔军中精锐斥候与密探,乔装成商贾、流民、僧人等,深入延安府境内。

他们不仅要收集敌军兵力部署、兵器装备、训练状况等军事情报,更要着重关注敌军将领的一举一动,分析其战术偏好,探寻其可能设伏之地。

同时,与延安府周边的蕃民部落、各堡垒势力建立秘密联系,许以重利,让他们协助监视延安府的动向,及时传递情报。

如此,方能做到对敌军了如指掌,为我军战略决策提供精准依据。”

“娘娘,军事部署乃决胜之关键。

臣以为,可从临近延安府的各路禁军、厢军中抽调精锐,组成一支十万之众的主力部队。

此主力部队分作三个军团,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对延安府形成包围之势。

东路军团,由经验丰富的宿将统领,配备强弓劲弩与骑兵,沿官道正面强攻,吸引敌军主力。

因郑朝宗极有可能亲自率军抵御东路进攻,故需安排一位擅长防守反击的将领指挥,利用郑朝宗勇猛却易轻敌的特点,诱其深入,再发动反击,定能重创敌军。

南路军团,挑选擅长山地作战的士兵,配备轻便攻城器械,从延安府南部山区迂回前进,突袭敌军侧翼防线,并伺机切断其与外界的物资运输通道。

考虑到贺峥可能负责南线防御,因其对新战术的运用,南路军团需提前做好应对新兵器与新战术的准备,凭借山地复杂地形,灵活作战,打乱其防御部署。

西路军团,以骑兵为主力,快速机动,负责阻断延安府向西逃窜之路,并防止西夏等外部势力对其支援。

行军途中,不断骚扰延安府西部边境,制造混乱。

因平子澄可能通过情报网掌握西路军团的动向,故西路军团需安排擅长情报战的将领,反制其情报干扰,确保行军与作战的隐蔽性与突然性。

此外,再组建两支偏师,分别从东北和西北方向发动进攻,联合当地忠于朝廷的地方武装及少数民族部落,牵制敌军兵力,打乱其防御部署。

另设一支三万人左右的预备队,由年轻且有潜力的将领指挥,随时待命,根据前线战事发展,及时支援陷入困境的部队,或在敌军出现破绽时,投入战斗,扩大战果。”

高太后顿时对赵卨有刮目相看之感。

之前她已经对赵卨产生了怀疑,但此时见赵卨竟是对延安府如此熟悉,布置起来更是胸有成竹。

高太后顿时有些怀疑,难道真是自己错怪他了

当下的局面也是他已经预料到了的

就在高太后思想之时,听得赵卨继续说道:“后勤保障,亦不可忽视。

娘娘,臣建议在距离延安府较近的战略要地设立大型后勤补给仓库,储备大量粮食、兵器、盔甲、箭矢等物资。

组织民夫和车队,确保物资能够及时、安全地运输到前线部队。

考虑到敌军可能会对后勤补给线进行突袭,尤其是郑朝宗可能会采取冒险行动切断补给,需在补给线沿途加强防御,设置哨卡与防御工事,安排精锐部队巡逻。

同时,建立完善的粮草运输体系,除了常规的官道运输外,还开辟水路运输通道,利用河流将粮草直接运送到靠近前线的码头。

为保障运输安全,派遣重兵护送粮草车队和船队。

此外,在各个军营中设立随军大夫,配备专业的军医和足够的药材,军医负责救治受伤的士兵。

鉴于敌军将领可能采取的非常规战术,需提前做好应对下毒疫病的准备,如储备解毒药物、加强军营卫生管理等……”

“……娘娘,舆论宣传,可瓦解敌军民心。

臣建议由朝廷文官撰写讨伐延安府的檄文,揭露苏允政权的‘叛逆’本质,强调朝廷出兵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檄文通过张贴告示、发放传单、派遣使者等多种渠道,广泛传播到延安府境内,争取民众的支持。

针对敌军将领,在檄文中可适当提及他们追随苏允的‘错误选择’,强调朝廷的宽大政策,分化敌军阵营。

利用朝廷的邸报、官办书局等,对延安府的战事进行宣传报道。

一方面,宣扬朝廷军队的实力和战果,打击延安府守军的士气;

另一方面,对延安府内部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进行曝光,制造舆论压力,瓦解其内部团结。

制定优厚的招降政策,对投降的延安府官员、将领和士兵给予官职、赏赐和赦免。

针对不同的敌军将领,制定个性化的劝降方案,如对郑朝宗,强调其勇猛之才在朝廷可得到更大的施展空间;

对平子澄,许以在情报部门的高位,吸引其投降。”

“最后,外交孤立,断绝敌军外援。

娘娘,可派遣使者前往西夏,与西夏朝廷进行谈判。

向西夏表明,延安府的存在对双方都构成威胁,若西夏协助朝廷征讨延安府,朝廷将在边境贸易、领土划分等方面给予西夏一定的好处;

同时警告西夏,若其暗中支持延安府,朝廷将联合其他势力对西夏进行制裁。

积极与延安府周边的其他势力,如吐蕃、回鹘等进行外交接触,通过赠送礼品、签订友好条约等方式,拉拢这些势力,让他们保持中立,或者在必要时协助朝廷对延安府进行封锁和打击。

另外通过外交途径,阻止其他国家向延安府提供物资和军事援助,使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赵卨说完,再次伏地叩首,语气坚定:“娘娘,臣所献之策,环环相扣,相辅相成。

若能依此而行,定能一举荡平延安府叛逆,还我大宋太平盛世。

臣愿效犬马之劳,亲率大军,为娘娘铲除这一心腹大患,以报娘娘知遇之恩。”

这会儿高太后是真的有些震撼了,全部的战略听下来,果然是环环相扣,细致到没有可以再提出质疑的地方了。

以大宋朝之体量,再辅以如此周密的作战方略,那延安府估计可以弹指而灭了!

高太后情不自禁将目光投向旁边的吕大防与范纯仁,见二人神色亦是震撼,心中更是对赵卨所呈方略重视起来。

吕大防率先回过神,拱手说道:“娘娘,赵卨所献之策,思虑周全,涵盖军事、后勤、舆论、外交等诸多方面,实乃良策。

若依此而行,确有极大把握平定延安府之乱。”

范纯仁也连忙附和:“太后,臣亦赞同吕相公所言。

此方略对敌军将领分析精准,各项部署针对其特点展开,后勤保障细致入微,舆论与外交手段相辅相成,可见赵卨用心之深。”

高太后微微颔首,目光再次落在赵卨身上,问道:“赵爱卿,此方略甚妙,然行军打仗,瞬息万变,若前线战事突发变故,你当如何应对”

赵卨不慌不忙,从容答道:“娘娘,臣已考虑过此事,所谓兵无常形是也。

我军可在各军团之间建立高效的通讯体系,一旦前线有变,各军团能迅速沟通,及时调整战略。

比如,若东路军团遭遇敌军顽强抵抗,南路与西路军团可趁机加大攻势,分散敌军兵力;

若敌军突袭我军后勤补给线,预备队可立即出动,驰援保护,同时安排小股部队迂回敌后,骚扰敌军,使其无法全力破坏补给。

此外,臣会密切关注敌军将领的行动,根据其战术变化,灵活改变我方应对策略。”

高太后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又问:“那你打算何时出征所需兵力、物资,可都心中有数”

赵卨挺直腰杆,朗声道:“回娘娘,臣计划两个月后出征。

兵力方面,按照方略,需从各路禁军、厢军抽调十万精锐;

物资方面,臣已与户部、工部商议,所需粮食、兵器、盔甲等,可在五日内筹备妥当。

臣定当全力以赴,不负娘娘所托。”

高太后沉默片刻,缓缓开口:“赵枢密,哀家命你为征讨延安府大元帅,即刻着手筹备出征事宜。

但你需记住,此次出征,关乎大宋社稷安危,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若有差池,定当严惩。”

赵卨闻言,心中一阵狂喜,连忙跪地谢恩:“臣领旨!臣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誓将延安府叛逆一网打尽!”

赵卨退下后,高太后又与吕大防、范纯仁商议了一些细节,如监军的选派、后续粮草补给的持续跟进等。

待诸事商议完毕,天色已暗,高太后疲惫地挥了挥手,让二人退下。

在宫外,赵卨走出皇宫,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总算是命不该绝!

只是他有些奇怪的是,这游酢所献的策略,怎么有那么多自己不懂的词句,什么通讯体系、友好条约等等。

明明每一个字都认得,但组合在一起,却变得高深莫测起来,非得自己揣摩一下才能够明了。

就是不知道高太后以及吕大防等人是真听懂了还是不懂装懂。

呵呵。

不过那不重要了,自己既然拿下这个差遣,那么自己的前程便算是保住了,至于到时候能不能灭了延安府……

哼,有这般详细且一听就很厉害的策略在,再加上大宋本来就比那延安府叛逆要强上不知道多少,这十万大军碾压过去,那延安府就算是再强,也非得灰飞烟灭不可!

他却是不知,在他向高太后献上策略之时,那策略已经已经被快速送抵延安府。

延安府的议事厅内,烛火摇曳,将苏允与王抱朴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

桌子上放着一封密信。

苏允看完之后发出一阵畅快淋漓的大笑:“天助我也!大宋这是自寻死路,竟主动挑起战端。”

王抱朴笑道:“先生让子通兄卧底赵卨身侧,之前弟子还觉得是不是有些多余,现在才知道,先生这才是运筹帷幄之内,决胜千里之外啊!”

苏允起身,在厅内来回踱步,笑道:“大宋此番先行兴兵,简直是天赐良机。

延安府可昭告天下,是大宋背弃和平信义,无端进犯我延安府。

我延安府为国守边,护得一方平安,但大宋却是过河拆桥,边境这才安稳下来,大宋现在便要卸磨杀驴了!

四方百姓、周边势力,听闻此事,定会看清大宋的霸权面目。

如此,我延安府占据大义,内部人心必然稳固,还能争取诸多势力的支持与同情。”

王抱朴一脸赞同,道:“先生高见!有了大义名分,我延安府上下必定同仇敌忾,那些原本观望的势力,也定会重新审视局势,倾向于我们。”

想到此处,苏允笑道:“那赵卨乃是志大才疏之辈,由他领军,咱们延安府可以少去很多压力,不过,对方毕竟势大,咱们还是得小心谨慎才是。”

王抱朴点点头道:“是,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