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川坝老奂 作品

第359章 财宝遭变故

外表看起来木讷瘸腿的李悟真是藏有私心的,他心里非常清楚,收藏在京城房山县南窖乡水峪村元家那座房子里的古董财宝,全是假货。

当李悟真听到,又亲眼见到那些古董和财宝为假货时,他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是否听错了,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会欺骗人。那些东西不会有假,那一件件古董,一幅幅字画,一根根金条,都是从他手里经过,又安排弟弟元王明运送到水峪村元家的,无论如何不会有假。

经手那些古董和财宝的弟弟已病故,知情人申氏尚在水峪村元家看守房子,侄儿元长洹年少而亡。那位给侄儿看病保健的道士,早已离开元家,云游四方,那位道士不可能拿走元家的一件东西。再说收藏在房子里的古董和财物都在,没有丢失,莫非有人做了手脚。

李悟真随即否定了这个想法。

元家地下库房里那么多古董和财物,除了金条金砖以外,全是无价之宝,有谁能在短期内复制如此多的古董和财物。

往细处想,那些铜器,瓷器和金条等物件,尚可以浇铸复制,但那些字画就不是一般人能复制得了的,那得有书画功底的人才能仿制完成。

当今世上,还没有哪一位书画家有如此高的手段,能在短期内完成如此庞大的工程。

从地下库房里的那些赝品看,仿制手段极为高超,件件财宝非常逼真,足可以乱真,可以说是高端仿真产品,谁能有这个本事呢?

李悟真百思不得其解。

这些古董和财物都是赝品,那真品又去了哪里?

李悟真出生在商丘,中国最大的古董宝物市场就在商丘。

李悟真经常留意着古董和字画市场上的东西,他存放在水峪村的那些古董和财宝,没有在市面上出现过,说明真品被人保存着。

李悟真经常思谋这件事,他想不起能存放真品的地方,又是谁能偷梁换柱,拿走这些宝物。那些东西可是他上辈子的全部心血。

李悟真对上一世的事情一清二楚,他在没有患上小儿麻痹症时,就听到他上一世的儿子元鼎福,元鼎孝和元鼎龙在使用藏在水峪村的那些古董和财宝,后被人们发现,元家后代用假货骗人。

那是元容安大儿子元鼎福在挥霍完元家分给子女们的财物后,又盯上水峪村的那批货。

看守房子和财物的申氏清楚,这批古董和财宝,元家后人都不知道,包括元容安的17个儿子也不知晓。能知道这里藏有财物,并且过来拿取财物的子女,必定是元容安生前的安排,申氏不敢拒绝元家子女拿取这些财物。

在元鼎福拿取一次古董后,元容安的二儿子元鼎孝和五儿子元鼎龙又先后来到水峪村元家,拿走一些古董和金条,申氏都没有阻拦。

元容安三个儿子拿去古董,金条和其它财物,到古玩市场兑换法币,古玩行当里的人见是元家公子在叫卖古董,对他们的东西绝对相信,不用做甄别,直接买下,以为淘到好宝。

元家三公子用古董换得的钱无度消费,挥霍完毕后,又去水峪村拿取古董和财物。

元家三公子把存放在水峪村的古董和财物当做公共财产,作为他们的私人银行,用这些财物满足他们的用度。

元家三公子在水峪村这样取用5次财宝兑现后,那些古玩市场的买家终于发现,元家三公子拿来的古董全部是高仿赝品,金条,金砖和大小黄鱼全部是假的,字画没有一幅是真品,古玩市场淘宝的玩家,全部上当受骗。

元家三公子不可能给淘宝的买家赔钱,古玩市场的规则就是这样,无论淘得的宝物是真品还是赝品,做成的买卖就像泼出去的水,绝不反悔,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元家三公子买卖假货和赝品的消息,立即传遍京城的古玩市场,所有淘宝人和玩家都不再买卖元家三公子的东西。

元鼎福不相信父亲收藏的东西会有假,他询问申氏,是不是在古董和财物上动了手脚?

申氏满脸委屈,一口否定。

元福鼎和申氏对水峪村元家地下库房的古董和宝物逐一检查,发现所有金条,古董,字画,铜器,瓷器等物件,除了上面落满灰尘外,都是崭新的,没有陈旧感和沧桑感。

元福鼎由此断定,水峪村地下库房里的古董和财物全部是假货。

元福鼎询问申氏,申氏惊得目瞪口呆,她根本不相信这么多价值连城的财宝是假货,她更不相信丈夫和元容安会弄来满屋子废品。

知道水峪村元家藏有巨大财富的丈夫和孩子元长洹均已病故,申氏没有离开过水峪村元家半步,一直守在这里。这地下库房有四道铁门,钥匙就她拿着,她平时极少进入地下库房,门锁都好好地,外人很少到水峪村元家来,任何生人和元家、申家亲戚都不知道这座房子有地下库房,不可能有人进入地下库房里,难道是这么多古董和财宝,自己变化成废品。

元家三公子知道,申氏不会对这大笔财富做什么手脚,申氏对元家忠心耿耿,她也没有这个能力改变这些财宝。

元家三公子对这笔财富的变故,找不到原因,他们十分惋惜这么多好东西,悻悻回到各自住处,从此再也不来水峪村。

李悟真知道水峪村元家所藏宝物为废品时,已是30多年以后的事情,元容安的许多子女已经亡故,知道水峪村元家藏有大笔财富的元家三公子均已谢世,倒是申氏还活着,依旧守着水峪村元家的房子和那些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