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悟真手里拿着那件高仿的宋汝窖天青釉碗,久久不肯放下。
汝窖位于河南省宝丰县,以烧制天青色釉瓷器闻名于世。
宋元明清以来,汝瓷属宫廷汝瓷用器,加之传世品数量极少,被历代藏家和鉴赏家视如拱璧,清代帝王对汝窖推崇备至,古董市场视如珍宝,可与商彝周鼎比贵,被称之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李悟真清楚,宋汝窖天青釉碗,目前所见传世的宋代汝窖瓷碗仅有两件,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收藏一件,另一件就存放在水峪村元家地下库房里。
国内仅存的这件宋汝窖天青釉碗,却在他李悟真手里丢失了。
李悟真甄别到,这些高仿陶瓷古董,就是用房山县最常见的黄土,褐土,黑土混合,形成的三合土制造的。烧制这些高仿陶瓷的人,在瓷土里有加了一定量的高岭土,并添加了适当的石英石和莫来石。
造假者先按照陶瓷古董的硬度和大小,按照比例配置好三合土,添加好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和少许溶剂,配制成瓷土料,经过练泥,制坯,上釉,画写兽纹,煅烧,打磨,上漆等多道工序后,烧制出各种造型的精美陶瓷器具。
李悟真思忖,无论打制、浇铸铜器,银器,金器等金属器皿,还是烧制高仿陶瓷,不可能在元家地下库房里完成,必定是在外面制造好后,再拿到这里来,然后以假换真,将珍贵的古董和财宝掉包走。
李悟真按捺住痛楚的心绪,看完陶瓷古董,又转到字画古董区域。
李悟真对字画的鉴别能力有限,他不可能一件件甄别货架上的所有字画,但有5幅字画,给他留下铭心刻骨的记忆,他只需要看一眼,就能辨别出真假。
这5幅字画是:清乾隆皇帝行书千叟宴恭依皇祖元韵七律字条,明李世光夜宴桃李园图扇页,宋法常水墨写生图卷,明沈周辛夷墨菜图卷,清吴昌硕花卉蔬果图册之白菜页。
李悟真在字画古董区域转悠两圈,找到了这5幅字画。
当李悟真将这5幅字画拿到手里,一一扫视一遍,又掂量一遍,随即断定,这5幅字画全部为赝品。
清乾隆皇帝行书千叟宴恭依皇祖元韵七律字条,是乾隆皇帝在75岁时,亲笔书写的一首诗,诗文追忆了祖父康熙皇帝举办千叟宴,以及他再次举办千叟宴的感受。
李悟真的前世元容安知道,千叟宴是清代宫廷中举行的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盛宴,一般邀请65岁以上满蒙汉大臣及百姓,来乾清宫前欢聚一堂,以此宣扬清政府养老尊贤,入孝出涕和忧老的政策。
李悟真记得,这幅字共7列71个字,其字用墨浓厚,墨色变化较少,字体粗重,沉稳大气,行笔平稳,从容不迫,于安静肃穆中体现着雍容华贵的帝王气度。
而货架上的这幅行书千叟宴恭依皇祖元韵七律字条,虽然字列,字数和行书字形等外观,均与乾隆皇帝行书千叟宴恭依皇祖元韵七律字条相似,但书法清雅秀逸,细腻灵动,颇具文人气息。他一见之下,就知这幅字条不是乾隆所题。
明李世光夜宴桃李园图扇页,表现的是唐代着名诗人李白和众兄弟,在春暖花开的夜晚,摆案户外,聚餐饮宴的典故。他们的桌案上摆放着四盘下酒菜,简单的菜品并没有影响他们“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的兴致。因为夜宴上不仅有志同道合的兄弟相随,还有明月清溪相伴,以及盛开的桃花和松风秀石相佐。
李悟真手里的这幅图扇,其题词和画风同样清雅秀逸,细腻灵动。扇形和字画相似度较高,与原明李世光夜宴桃李园图扇页相比,却完全是两种风格。
这幅图扇页是赝品。
宋法常水墨写生图卷,是南宋僧人法常(号牧溪)所画果蔬、花卉、禽鸟、鱼虾图卷的局部。图中不假以颜色,纯用水墨晕染鱼,菱角、茄子等食材,看似信手拈来,随意点染,实则是作者深厚的笔墨造型和功力所成。
法常的水墨写生图卷,以其清新简括的画风,在南宋画坛别具一格。
李悟真甄别着这幅水墨写生图卷,画中的鱼、菱角、茄子等果蔬,也用水墨勾染,不施颜色,形神兼具,显得平淡天真,但画中所留空白太大太多,给观者的想象空间太大,失去愿意。
宋法常水墨写生图卷,在画幅上将几种食材随随便便摆放在一起,看起来就是最为常见的,与人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景象,但是,画卷中墨色的氤氲,排列的错综,变化的神奇,却又分明蕴含着禅意。
这幅宋法常水墨写生图卷,同样是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