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这次下乡收粮,准备十分充足,自己就带了二十斤的白酒。
大早上就从家里驮在自行车上,放到了提前安排好的采购车上等了没多久人员慢慢变多,今个李怀德厂长亲自过来给大家饯行。
以前跟着娄振华的王管事,如今摇身一变成为食堂的王主任,他很会察言观色的开口道:“李厂长大家就要出发了,就等着你给我们讲几句呢。”
“对呀,李厂长给大伙讲两句啊。”
今天杨厂长去部里开会所以现场后勤这一块最大的官只有李怀德,大家自动的将他厂长前面的副字给抹了去。
这一点刚好,搔到了李怀德的痒处,在随行的几个厂劳资科,后勤保障科的干部要求下,李怀德勉为其难的上台给大家讲了几句。
“同志们啊,人是铁来,饭是钢!只有吃的饱来,才能炼好钢!”
“你们这次下乡采购,厂里十分重视,安全是第一位的,安全是一切的基础嘛,就像一百分,没有这最开始的一,后面的零再多也没用。”
“除此之外,下乡的同志,要发挥自己的主人翁意识,多为厂里全厂职工考虑,能够以合适的价位把猪带回来。”
“这关系到全厂职工的福利问题,也关系到你们每一个人,大家想想这个年里在家,老婆孩子,老爹老娘吃了你们带回来的腊肉,那心里得有多美,多为你们骄傲。”
“去吧,去吧。把大肥猪给咱厂带回来。”
李怀德语气充满煽情却毫无营养的说道,右手伸出朝向前方,模仿着大领导们指明方向的英武模样。
“鼓掌!领导说的好呀。”
随着几个科室干部同时带头,一时间集合点掌声雷动,随着李怀德副厂长的一声令下。
总共六辆马车浩浩荡荡的从厂里出发,奔向各自规划好的方向。何雨柱他这次去农村除了为厂里收粮食外,也同样打算着为自己采购一番。
带着厂里的介绍信,何雨柱和马车师傅轻车熟路的来到了四九城外秦家沟公社报了到。
在这里和公社社长以及大队干部简单的商议了一下,何雨柱提出每七十公斤左右的一头猪也就是一百四十斤猪肉左右,按照四十元一只的价格收购。
眼下农民手里的粮食也不多,养牲口还得看粮食不是,没的粮食吃,这猪也上不了多少肥膘。
厂里的钱也不是他何雨柱自己的,也不是他杨厂长和李怀德的,开了大队采购证明,何雨柱也丢下厂里的财务科的凭证,剩下的让他们大队合作社和厂里交接就行。
他的任务就是保证拉回去的猪都是身体强壮的猪小壮,没有病死的、生病的、岁数大的老母猪、给装进车里,采购到厂里规定的六只猪四百斤肉的供应量要求就算完成任务。
其实此时农村的生活还算可以,刚刚分了地,农民的热情都很高涨,合作社的方式在早期是有现实意义的,他极大的缩减了农民务农调配生产工具和做饭琐事的时间,让人可以全力投入农业生产中,至于后面的事情,历史已经给了答案。
何雨柱中午在社里和几个干部推杯换盏以后,很快就成为了朋友。
此时他们也很骄傲,对于何雨柱从城市来收购这一点除了保持了基本的礼貌和配合外,并没有出现什么太大的热情。
村书记认为猪太能吃,留不住粮食,除了拉点猪屎能够用来沤肥外,每天还要让不能下地干活的孩子,去山里割猪草喂它们没啥大用。
留下两头配崽育种就是了,社员们完全可以每年过节的时候吃些鸡肉、鸭肉或者鸡蛋补充身体。
大队里最宝贵的是几头耕牛,那是整个合作社的宝贝,大伙跟着这几头牛同吃同睡同劳动,它们是最好的庄稼助手。
所以何雨柱很轻松的就谈妥了收购,村里广播社的大喇叭一响,顿时有活动心思的村民就带着家里的富余粮食过来大队部交易。
“秦家沟的老少爷们,老嫂子大妹子们,城里过来收粮食,要是家里有富裕吃不完的可以过来看看嘞。”
很快村民们蜂拥而至,鱼贯而出,拉着板车大包小包的带着家里的食物赶了过来。
这也是何雨柱出手的好时机,村里山上采的木耳
香菇何雨柱收了一麻袋,风干野鸡和一些腌肉何雨柱也弄了十几只,能用酒换就换,不行的何雨柱再掏钱买,没办法城里那么多人不是。
这些可都是好东西,除了肉类,剩下的放到太阳底下一晒后,可以储存好几年都不会坏。
“大叔,有黄豆没有,我收各种豆子,你要是有黄豆、黑豆、绿豆、红豆的我都收。”
“还有粮食我也收。”何雨柱开口问道。
有些人也会好奇问何雨柱为啥要收这些豆子,何雨柱打着为公家买粮食的借口,谁也不会怀疑他,这里面该掏的钱他自己掏就是了。
很快一些交完公家粮还有富裕的家庭,纷纷从家里拿出各种豆子和何雨柱进行交易。
围观的人群越来越多,小孩们也开始聚集过来,两三个女孩子围在一起,踢着脚上的毽子,快乐的玩耍。
谁知道一个不小心,脚上力道大了几分,毽子以抛物线的角度落在了何雨柱的脚下。
何雨柱好心的将毽子捡起来,刚才踢毽子的三个小女孩已经围了上来。
其中一个女孩有些怯生的开口道:“大哥哥你能把毽子还给我吗?”
何雨柱随手一抹却感觉到了毽子上的铁环触感不同,仔细一瞧发现是枚古铜钱上面字迹清晰的写着天眷通宝四个大字。
金国时期的钱币?
何雨柱心中震撼,但脸上依然表现出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又仔细观察了半天,与自己记忆中的图谱板型十分相似,做工切口也不差。
这农村地界,因该此时还没人会做假货,心里暗自猜测这东西极有可能是真的。
何雨柱笑嘻嘻的看着几个女孩开口问道:“小妹妹们,这个毽子很漂亮,哥哥也很喜欢。
“我家也有个妹妹,她就爱踢毽子,可是哥哥我不会做,我可不可以拿蔗糖跟你们换呢。”
几个女孩一听有糖吃,当时头点的就如同葱捣蒜般快,何雨柱于是用十五颗蔗糖换走了女孩手里的毽子。
何雨柱利用下午的时间,将自己车上的酒都拿了出来,要求和村里的人换老物件。
最终还真换了不少宝贝,除了换到了一个明代定窑的毛笔洗碟,还有一个彩云龙纹方盖罐 明嘉靖年间烧制,底部有“大明嘉靖年制”双框六字楷书款,据说主人家以前有个做过宫人的长辈,年老后从宫里面带出来的,放在家里当咸菜坛用,得亏他们也不识字,这些可都便宜了何雨柱这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