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过陈仓

不断有蜀军士兵顺着云梯爬上城头,与守军展开惨烈的白刃战。

鲜血喷溅,残肢断臂四处飞散。

守城的汉将双目赤红,声音嘶哑地咆哮着,指挥士兵拼死抵抗。

“顶住!给我顶住!”

“弓箭手,放箭!别让他们靠近!”

“火油!金汁!往下倒!”

然而,蜀军的攻势太过凶猛,魏延的指挥又极其果断坚决。

守军的伤亡在急剧增加,防线已经岌岌可危。

西门的城楼,在连日的攻击下,已经有多处坍塌,城墙上布满了狰狞的豁口。

“将军!顶不住了!西门快破了!”一名浑身浴血的校尉踉跄着冲到守将面前,声音带着哭腔。

守将一刀劈翻一个刚刚爬上来的蜀兵,回头看了一眼摇摇欲坠的城门和越来越稀疏的守军,脸上露出一抹惨然。

难道,长安真的要失守了吗?

叶明将军,您到底在哪里?

……

与此同时。

距离长安百余里外的陈仓故道。

这里地势险要,山峦叠嶂,一条狭窄的谷道蜿蜒其中,是西入关中的必经之路。

此刻,谷道两侧的山林之中,寂静无声。

但若仔细观察,便能发现那丛林深处,隐藏着无数双冰冷的眼睛。

刀枪如林,弓弩上弦。

数万蜀军主力,如同蛰伏的猛虎,悄无声息地埋伏在此。

中军大帐内。

羽扇纶巾的诸葛亮,端坐于案后,神态平静地看着眼前的沙盘。

沙盘上,清晰地标注着长安、街亭、陈仓等地的地形和兵力部署。

几名蜀中高级将领,如黄忠、马超等人,侍立两侧,神情肃穆。

帐内气氛沉凝,只有烛火偶尔跳动的噼啪声。

“军师,魏将军急攻长安,已近三日,长安守军虽拼死抵抗,但西门已是强弩之末,恐怕……”黄忠上前一步,略带忧虑地开口。

诸葛亮缓缓抬起头,脸上没有丝毫波澜。

“文长的任务,是吸引长安守军的注意,将叶明的目光,牢牢钉在长安城。”

他顿了顿,羽扇轻轻指向沙盘上代表叶明大军的那枚棋子,那枚棋子正沿着道路,朝着陈仓的方向移动。

“真正的猎物,是他。”

马超顺着诸葛亮的指向看去,若有所悟:“军师是想……围点打援?”

诸葛亮微微颔首,语气平淡却带着一种洞悉全局的自信。

“街亭之败,非战之罪,乃马谡轻敌冒进,为叶明所乘。”

“但叶明此人,年纪虽轻,用兵却老辣果决,街亭一胜,其必然以为我军主力已被迟滞,关中门户洞开,定会急速回援长安。”

“他打垮了王平,困住了马谡,正是志得意满之时,也是防备最为松懈之际。”

“长安危急,更能让他归心似箭,无暇细察沿途凶险。”

诸葛亮站起身,走到沙盘前,手指点在陈仓的位置。

“此处,便是他的葬身之地。”

“我已布下天罗地网,集结主力于此,以逸待劳。”

“魏延在长安的猛攻,不过是诱饵,是为了将叶明这条大鱼,引入我精心准备的渔网之中。”

“歼灭了叶明这支援军主力,长安城内的守军便再无指望,关中唾手可得。”

帐内众将闻言,心中豁然开朗,看向诸葛亮的眼神充满了敬畏。

原来,街亭的小败,长安的猛攻,一切都在军师的计算之中。

真正的杀招,是针对叶明回援主力的这场伏击!

好一招声东击西,围点打援!

“军师妙计安天下!”众人齐声赞道。

诸葛亮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安静。

他重新坐下,目光再次投向沙盘,仿佛已经看到了叶明大军一步步踏入陷阱的景象。

“传令下去,各部严密潜伏,不得暴露行踪。”

“待叶明大军全部进入伏击圈,听我号令行事。”

“此战,务必全歼叶明主力,一战而定关中!”

“遵命!”

肃杀的命令传遍了陈仓道两侧的山林。

数万蜀军将士屏息凝神,如同蓄势待发的猎豹,等待着猎物的到来。

……

西行的汉军队列,依旧在急速前进。

叶明并不知道,前方等待他的,并非是与诸葛亮在长安城下的堂堂决战,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致命伏击。

他更不知道,他急于救援的长安,此刻正承受着何等猛烈的攻击,西门随时可能陷落。

信息的不对称,在此刻形成了最致命的差距。

战马的喘息声越来越重,士兵们的脸上也开始显露疲态。

连续的急行军,对体力的消耗是巨大的。

叶明勒住马缰,让大军的速度稍稍放缓,进行短暂的休整和饮水。

他取下水囊,喝了一口,冰凉的清水让他的头脑更加清醒。

眺望着前方蜿蜒曲折的山道,他心中隐隐升起一丝不安。

这种不安并非来自明确的情报,而是一种久经沙场的直觉。

太过顺利了。

从街亭回援,一路上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和骚扰。

这不符合诸葛亮用兵的风格。

难道,诸葛亮真的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围攻长安上?

还是说……

叶明皱起了眉头,开始仔细审视地图。

他们即将进入一片名为“陈仓”的区域。

这里的地形……似乎有些过于险峻了。

“传令斥候营,扩大搜索范围,尤其是两侧山谷,仔细探查!”叶明沉声下令。

“诺!”

几队精锐斥候立刻脱离大队,如同猎犬般散入前方的山林之中。

短暂的休整结束,大军再次开拔。

只是这一次,行军队列明显更加谨慎,前军的哨探和两翼的护卫都加强了戒备。

叶明的心,也随着大军的深入,一点点悬了起来。

前方的道路,仿佛通往未知的深渊。

陈仓道,寂静得有些可怕。

只有风声掠过山林的呜咽,以及汉军行进时甲叶的摩擦声和马蹄踏地的单调回响。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无形的压力。

山雨欲来风满楼。

陈仓道。

狭窄的谷道如同巨兽张开的咽喉,吞噬着西行的汉军。

两侧的山峦沉默地耸立,树木遮天蔽日,投下大片的阴影,将谷底染上一层幽深的墨色。

风声在这里似乎也变得小心翼翼,不再是旷野上的呼啸,而是化作低沉的呜咽,在林木间穿梭,带来刺骨的寒意。

太安静了。

叶明勒着马缰,战马不安地刨着蹄子,喷着响鼻。

他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斥候已经来回数次,带回的消息都是千篇一律——“未发现敌踪”。

可越是如此,他心头那股莫名的躁动就越发强烈。

就像暴风雨来临前的死寂,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诸葛亮不是无能之辈,他不可能对自己的回援之路毫无布置。

如此顺畅,本身就透着诡异。

是自己多虑了?还是……

他抬起头,望向西方的天际线。

长安的方向,仿佛能听到隐约传来的金戈之声。

那里的战况,恐怕比自己预想的还要惨烈。

魏延的凶悍,他是清楚的。

每多耽搁一刻,长安城破的风险就增加一分。

不能再犹豫了。

或许,诸葛亮真的将全部赌注都压在了长安城下?

这个念头闪过,试图压下那份不安。

“传令!保持警惕,加速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