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军合纵攻秦已有半个多月,此次攻秦要比想象中的美好。
历史的今天,虽然三次合纵攻秦,而此日联军们势如破竹,一路接近咸阳都城。
但在历史上记载,联军们合纵攻秦接近都城的是最后一次合纵的机会,可此提前了不说,让联军的进攻脚步步步紧逼。
与此同时,赵国都城邯郸之内。
联军各国之君主皆汇集于此,起初未到的韩国,现今亦至都城邯郸,共聚一堂。
此时,韩国君主韩恒惠王起身拱手,沉声道:“赵王,孤愿出兵,围堵骊山方向之秦贼,诸位意下如何?”
赵王微微皱起眉头,沉默不语地思索了好一会儿,终于缓缓开口回应道:“韩王此番举措诚然不错。只是那秦军向来以勇猛善战着称,其实力之强大实在不可等闲视之啊!所以对于此事,咱们还得深思熟虑、从长计议一番才行。”
坐在一旁的魏国君主连连点头,表示认同:“赵王所言极是啊!依寡人看来,当下之计,不妨先派遣一名使者赶赴秦国,试探一下他们的真实情况和意图。如此一来,我们也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
此言一出,在座的众人纷纷交头接耳起来,经过短暂的商议之后,大家都对这一提议表示赞成。
数日之后,肩负着重要使命的使者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了秦国的都城。然而,当他将所探听到的情报带回来时,在场所有人都不禁大惊失色——原来,秦国早就有所防备,并且已经在骊山一带部署了大量的精锐兵力!
得知这个惊人的消息后,联军各国的君主们顿时面面相觑,脸色变得十分凝重。每个人的心里都暗自思忖着。
难道这次合纵攻秦之举,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接下来又该如何应对呢……
就在众人忧心忡忡、面面相觑之际,只见人群之中走出一人,此人正是赵国的相国蔺相如。他身姿挺拔如松,步伐稳健有力,来到众人面前,那坚毅而沉稳的目光仿佛能够穿透一切迷雾。
“各位大王莫要惊慌失措,此时此刻,正是需要冷静思考应对之策的时候。”蔺相如的声音洪亮且充满自信,让在场之人不由得精神一振,“我苦思冥想多日,终得一计,或许可以打破当前困局,击退强敌。”
众人闻言,纷纷将目光投向蔺相如,眼神中满是期待与希冀。
蔺相如微微颔首示意,嘴角轻轻上扬,流露出一抹胸有成竹的微笑,紧接着开口说道。
“诸位皆知,秦军此次在骊山一带布下重重防线,看似固若金汤,但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们的后方必然兵力空虚。
依我之计,我们不妨派遣一支奇兵,绕道而行,出其不意地袭击秦国后方。此军需行动迅速、隐秘,趁秦军不备,给予其致命一击。
就在此刻,正面的大军严阵以待,旌旗飘扬,战鼓雷鸣,摆出一副要全力以赴攻打骊山的架势。
士兵们喊杀声震天动地,仿佛要将整座骊山都吞噬掉一般。
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吸引住秦军主力部队的全部注意力,让他们无暇顾及其他地方。
另一边,一支奇兵早已悄悄地迂回到了秦军的后方。
这支奇兵由最精锐的战士组成,个个身经百战、武艺高强。
他们如同鬼魅一般穿梭于山林之间,悄无声息地接近着秦军的营地。
当奇兵成功地潜入到秦军后方并展开行动后,正面的大军也收到了信号。
此时,指挥台上的将领一声令下,正面军队如猛虎下山般向骊山发起了总攻。
一时间,箭矢如雨,投石车抛出的巨石呼啸着砸向秦军阵地。
秦军被这突如其来的前后夹击打得措手不及。
他们既要应对前方来势汹汹的敌人,又要转身抵抗来自后方的袭击,顿时陷入了混乱之中。
原本整齐有序的军阵变得七零八落,士兵们四处逃窜,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防御。
各国君主坐在营帐内,目不转睛地盯着战场上的局势变化。
当他们看到秦军首尾难顾、阵脚大乱时,原本黯淡无光的眼眸瞬间闪过
一丝希望的光芒。
这些君主们相互对视一眼,从彼此的眼神中看到了对胜利的渴望以及对蔺相如计策的认同和决心。
紧接着,各国君主纷纷点头,表示完全赞同这一精妙绝伦的计谋。
他们当场拍板决定,一切按照蔺相如所说的去执行。
于是,那道命令如同一道闪电般迅速传遍了整个营帐。
刹那间,原本平静的氛围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紧张而又热烈的气息弥漫开来。
将领们纷纷行动起来,犹如一台台精密运作的机器,有条不紊地展开各项工作。
他们紧紧围绕在一起,面色凝重,眼神专注,手中拿着地图和文书,不停地比划、讨论着兵力的部署方案。
有的将领负责调度精锐的骑兵部队,他们要以风驰电掣之势冲击敌人的防线。
有的则精心安排步兵方阵的排列,确保防御无懈可击。
还有的将领忙着调集充足的粮草和辎重,为持久战做好充分准备。每个人都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一丝一毫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
每一名将领心中都明白,这次战役对于国家和人民来说意义非凡,它不仅关乎着领土的得失,更决定着未来的命运走向。
因此,他们必须倾尽全力,运用所有的智慧和勇气,才有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赢得最终的胜利。
此刻,营帐中的众人皆是热血沸腾,摩拳擦掌,一个个跃跃欲试。
他们渴望在这场即将到来的惊心动魄的大战中展现自己的实力,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名垂青史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