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荔枝 作品

第一卷 第407章 全家人为谢景庆贺

    太后听了,点了点头,“既如此,便好好准备着。封妃之事,可不能出任何差错。”

    这个孩子,可是好不容易得来的。

    以高显的性子,这个孩子,估计就是她唯一的孙子了!

    太后沉吟片刻,接着叮嘱道:“婉清现在月份尚浅,胎还不稳,这次册封礼时间务必要缩短,不可拖得太久。”

    “另外,后宫的那些个妃子,明日全都不许出来,免得谁生了糊涂心思!平添纷扰!”

    “魏嬷嬷,这事就由你亲自盯着,务必事无巨细。”

    “册封礼结束后,直接将婉清接回寿康宫,哀家不放心她在外面。”

    清澜院。

    夜幕降临,屋中灯火柔和。

    侍女端着托盘走进,青花瓷碟中盛银耳莲子羹,龙泉瓷盏里摆蒸鱼、炖汤,香气袅袅。

    碗盘整齐有序,汤羹热气升腾。

    现在不用去主院用膳,每晚都在自己院中,所做的菜式也都是孩子们喜欢的。

    秦九微给三人分别盛了一碗鱼羹。

    放下汤勺后她看向谢景,出声道:“我已经派人去了梧桐书院,告知了山长,明日你就不用去了。”

    谢惊春正在一旁喝汤,听到这话愣了一下。

    连忙转头看向他,脱口而出:“二弟你不上学啦?”

    谢景轻轻摇了摇头。

    “不是不上学,是转学。”秦九微笑着道。

    随后,她把今天发生的事情简单讲了一遍。

    谢惊春一时听得出神,谢珏也忍不住张大了小嘴,目光亮晶晶地看着谢景。

    “二哥哥你这么厉害啊!”谢珏激动地喊了一声,眼中满是崇拜。

    谢惊春也连连点头,“我知道二弟读书好,但没想到竟然连谷夫子都愿意收他!”

    他举起手中的茶盏,嘴角勾起一个爽朗的笑。

    “今天高兴,咱们以茶代酒,给二弟庆贺!”

    “嚎!”谢珏立刻捧场,高高举起自己的小茶盏。

    秦九微也笑着举起。

    谢砚礼眉头微动,他并不习惯这样的方式。

    秦九微瞥了他一眼,悄悄用手肘撞了他一下,两人目光对视。

    他不由弯唇,无奈轻笑。

    随后也举起茶盏。

    谢景见大家纷纷举盏庆贺,迟疑了一瞬,又低头瞥了一眼自己手边的茶盏。

    微微抿唇,耳朵悄然染上一层浅浅的红色。

    最后才举起茶盏,动作轻缓又略显拘谨。

    只低声说道:“多谢大家。”

    全家人举起茶盏,齐声祝贺谢景的好消息,笑声在厅中回荡。

    与清澜院热闹的欢声笑语不同,翠华苑此刻显得格外安静。

    厅堂里没有丝毫喧闹,只有风声从窗棂间轻轻拂过。

    邹老夫人坐在主屋正中,缓声开口。

    “谷夫子没有再说什么吗?”

    邹敬文低下头,脸上掠过一丝无奈,摇了摇头。

    “没有,先生没再多说什么。”

    邹清和叹了一口气,神色间带着几分无奈和失落。

    他侧身看了看低着头的邹敬文,眼中闪过一丝心疼,随即拍了拍他的肩膀。

    “敬文,不必太介怀。谷夫子眼高于顶,并非你做得不够,只是时机未到。往后,你有的是机会展现自己,不必急于一时。”

    邹敬文点了点头。

    他有些失望,但很快也就接受了。

    他确实才能不足,这没什么可说的。

    唯一能做的,便是继续读书,提升自己。

    邹老夫人沉默了片刻,没再说话。

    过了好一会儿,她才低声说道:“此次进京,便是为了见谷夫子。如今既已见过,也无须再停留,我们早些起程回去吧。”

    邹敬文抬头看向邹老夫人,“祖母,我想留在京城。”

    “静远书院既然无缘,那我就试着考清风书院。”

    邹老夫人眉头微皱,但最后还是同意了。

    邹清和更是没有意见。

    孩子肯学又向上,做父母的哪有不支持的道理。

    侍女仆从了听了命令,立刻收拾起来。

    翠花苑进进出出,箱子搬来搬去。

    一片繁乱中,邹老夫人显得格外平静。

    她将目光投向窗外。

    远处的树影被风拂动,枝叶交错间洒下斑驳的月光。

    夜色幽冷,更添几分寂静与苍凉。

    邹老夫人目光微转,“清和,明日就要离京了,我想再去祭拜一下婉婉。”

    翌日清晨,薄雾未散。

    侯府门口早早停了一辆宽敞的马车。

    邹老夫人一身深色绸缎,微微颔首道:“多谢你们这段时日的关照。”

    谢砚礼稍稍欠身,“外祖母客气了,一路保重。”

    秦九微也在一旁颔首。

    邹清和扶着母亲上了马车,回头又看了邹敬文一眼。

    随后进了马车。

    马车很快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中。

    秦九微转头看向旁边的邹敬文,“邹家离开,你一个人在京,实在不妥,不如继续在侯府住下去吧。”

    “多谢姑母好意。”邹敬文恭声回道,随后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