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元盛的证人

王城和脸上带着轻蔑的笑容,“如此说来,除了你的先生,没人为你作证了?谁都知道你财大气粗,说不定私底下你早已经买通了赵信然!”

围观的百姓和学子们觉得有理,王文杰的证人可是详细地讲除了这些诗赋作出的时间和地点,而不像元盛,只有一个书院先生证明。

当然,围观的一些少女们显然已经相信元盛,看元盛的脸,一脸正气!语气淡定平和,根本不像会撒谎的人。

元盛反问道:“王大人,你有证据证明我买通先生赵信然吗?”

王城和瞄了张治通和皇帝一眼,发现二人并未呵斥元盛,有些气愤地说:“没有!但是这就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显而易见的。”

“王大人既然没有证据,怎如那市井妇人一样,信口雌黄?”元盛质问道。

林承允说:“宣赵信然等证人。”他随后向皇帝解释道:“陛下,案情复杂,我便亲自派人又补充了一下证据。”

赵晋点了点头。

赵信然心中有些忐忑,他知道元盛卷入了政治斗争的漩涡,相当危险,他们出来作证,他们便也卷入到这漩涡之中。

结局难料,生死难料。

赵信然不怕,石鼓书院的学子们也不怕。

随赵信然一起来作证的,除了刘鸿飞和范志远,还有吴风华,孙毅和王尚春。

本来元盛的五姐夫孙高阳也要来,但办案人员因他是亲属,不具备成为证人的资格,便没带他来京城。

赵信然等人为皇帝和大人们见礼。

林承允才问道:“赵信然,你先看看这诗集,元盛说这是他做的初稿,你协同修改的,此事是否属实?”

“大人,千真万确,这些诗赋都是元盛做的初稿,有些甚至改过五次,才呈现出最终的结果。”赵信然递出手上的宣纸,“大人请看,这些是元盛做这些诗赋时,所用的初稿。”

林承允声音陡然一冷,“赵先生,你可知作伪证的惩罚?你所说句句属实吗?”

赵信然道:“我所言句句属实!”

随后,赵信然详细讲述了数十首诗详细的作诗过程,如果不是太冗长,他能将每一首的作诗过程都说出来。

林承允看到赵晋打了个哈欠,赶紧将人制止。

随后,赵信然又询问了刘鸿飞,范志远,王尚春,孙毅和吴风华。

刘鸿飞和范志远是元盛的同窗兼朋友,平日元盛作诗时,二人就有碰到过,二人便将遇到元盛作哪一首诗,当时的情形描述出来。

王尚春,孙毅,吴风华三人是元盛的朋友,三人去请教元盛知识,或者去找元盛玩时,也曾遇到过元盛在作诗。

三人便将过程讲了出来。

面对皇帝天颜,范志远还淡定一些,刘鸿飞王尚春、孙毅、吴风华声音都带着轻微颤抖。

兄弟如今有难,他们前来支援,没想到还能见到当朝皇帝陛下。

王尚春这才后知后觉的发现,这案子真他娘的大啊!

正宰相和副宰相做主审官,皇帝监审,他自从知道皇帝就在台上后,心脏就开始扑通扑通跳。

在场围观的学子们有些糊涂了,不管是赵信然,还是那几位石鼓书院的学子,说的话都看起来有理有据。

林大人还多次打断赵信然,提问了一些细节,赵信然都能详细答出来,如果是作假的,又如何能面面俱到?

而且有些诗赋的初稿还能和那几位石鼓书院说的内容,相互佐证,看起来真实性也很高。

他们倒是糊涂了。

不过很多人想到元盛的背景,想到元盛的产业,想到听到的传闻,心中又怀疑起来。

毕竟,元盛的证人是他的先生和朋友们,而王文杰的证人关系则没那么亲密。

张治通倒是没有突然询问赵信然,因为他心中很清楚,元盛说的是真的,他再去提问赵信然,不过是让赵信然的证词,看起来更加可信罢了。

张治通说道:“元盛!王文杰的诗集传到雁门郡,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一个月有余,里面的诗集人们早已熟知。”

“你的先生和同窗好友们,为了帮你做伪证,也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单凭这点,你不能证明这些诗赋是你的,王文杰的证据反而更扎实!”

“元盛,还有什么办法证明?”

围观的学子和百姓们觉得有理,确实如此,时间过去那么久了,以元盛的财势,想买通这些人太容易了。

王文杰的额头则有汗渗出,元盛很难搞啊!他的先生和同窗们竟然愿意给他作证,奔赴京都?

元盛如果被证实舞弊,这些作证的人知不知道自已要面临的惩罚?

他本来以为第一波就能将元盛干倒,没想到元盛这么顽强。

元盛道:“大人,这些诗都是我呕心沥血做出,可以将诗集中的诗赋倒背如流。既然王文杰宣称,这些诗赋由他所作,我相信他也能轻易背出两本诗集的诗赋。”

“王文杰可以选择从诗集正面背诵,我从诗集背面背诵,大人觉得如何?”

张治通想拒绝,也不知道那王文杰是不是争气。

林承允率先应道:“这倒是个方法,作为诗赋的作者,不可能不熟悉诗作的内容,如此你们便一起背背看。”

张治通看了赵晋一眼,希望陛下能叫停此事,然而赵晋只是看热闹。

百姓们欢呼道:“好,好,好。”

王文杰的脸色已经有点难看了,这些诗并不是他作的,除了充满灵气的十几首,他印象深刻,其他的诗赋都只是中等偏上,他并不能保证背下来。

事到如今,张治通也没有理由拒绝。

元盛开始从诗集的最后一首,开始倒背。

元盛身姿挺拔,气质淡然,伴随着脚步声,将诗赋诵念出声。

百姓们不禁听入了迷。

反观王文杰,开始状态还行,但是很快有一首出现了停顿,他不确定自已诵的到底对不对。

元盛那边早已经背诵完,王文杰这边还有十首。

王文杰看到元盛已经背完了,心中更加紧张,科举舞弊可是要被砍头的,不会闹到最后,元盛没有扳倒,他被砍掉脑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