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叫我小九哥 作品

第二百零五章 你武功很好,刺杀皇帝的事就交给你了!

就在这时,朱慈烺又开口了。

“父皇,你想啊!如果等咱们回京的时候,突然有刺客想要弑君,并且这个刺客的背后之人还是来自南方的士绅们。”

“到那时,咱们是不是就有足够的理由对南方的那些士绅们动手了?”

“到时候想杀谁、想抄谁的家、想灭谁的族,那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

“甚至我们完全可以接着这个由头,将他们全部一网打尽!”

弑君?

崇祯听到这话,瞪大了眼睛,满脸的难以置信,随后又摇了摇头说道:

“他们应该不敢这么做的......”

话刚说了一半,崇祯突然又沉默了。

他的眼神逐渐变得有些迷离,似乎想起了自己那突然丧命的兄长天启皇帝、还有那被所谓的‘九莲菩萨’害死的儿子!

仔细想一想,这帮人利欲熏心,恐怕真的能做出弑君之事!

突然之间,崇祯恍然大悟,猛地回神看向朱慈烺道:

“等等,朕明白你的意思了!你的意思是等咱们回京的时候,找人假扮刺客,来刺杀朕!”

“然后借着这个由头,将南方的那些士绅一网打尽?”

说着说着,崇祯的眼神愈发明亮,因为这确实是一个好主意!

他怎么就没能想到呢?

如果只是偷税漏税,是无法对南方的所有士绅下手的,毕竟这么些年下来,南方的税收早就是一笔糊涂账了。

但要是派遣刺客刺杀皇帝、意图造反,那么这事儿就有的说道了!

而且这件事情可以无限扩大!

比如说南方士绅担心皇帝要让他们补缴之前欠下的税款,所以心有不满,买凶刺杀皇帝。

再比如说是南方的那些盐商们因为朝廷改了盐法,这使他们失去了敛财之路,所以买凶刺杀皇帝。

更有甚者,也可以说是朝廷里的某些官员想要谋朝篡位,所以买凶刺杀皇帝!

总而言之,只要到时候有刺客刺杀崇祯,并且这个刺客最终还落到了崇祯手里,那么无论崇祯想要对谁下手,那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而且没有任何人敢阻止崇祯要做的事情!

怎么?

你要阻止朕对付刺杀朕的幕后真凶?

看来这件事跟你一定也有关系!

难道你就是幕后主谋之一?

很好!

逆贼这是自己跳出来了啊!

那就灭个九族吧!

到时候只要有脑子的人,都会顺从崇祯的任何旨意,不敢生出丝毫反抗之意!

想明白了这一切之后,崇祯兴奋的眼睛都亮了。

朱慈烺这会儿也不知道崇祯一时间想了那么多,但他明白崇祯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

随即又道:

“父皇圣明,儿臣正是这意思。”

“咱们此番大胜而归,军队士气高昂、百姓们满心敬仰,无论是在军中还是民间,父皇你的威望都已经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顶点。”

“可就在这种时候,要是传出有些人为了偷税漏税,丧心病狂雇凶刺杀皇帝,那些得胜归来的士兵们会作何感想?”

“他们必定义愤填膺,恨不得将逆贼碎尸万段!”

“天下百姓又会怎么看?”

“皇帝为了国家、为了天下百姓亲率大军出征,历经艰难险阻终于赢得胜利,为天下百姓带来了和平!”

“可偏偏有人不想看到国家繁荣,不想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你说这天下百姓能放过这些人吗?”

“而这些人,可不就是彻头彻尾的谋逆之徒,是天下公敌吗?”

“到时候,咱们以此为借口,将他们赶尽杀绝,百姓不仅没异议,还会拍手称快,称赞父皇圣明!”

一旁方正化听着父子俩的对话,一时间只觉头皮发麻,像有无数蚂蚁爬行。

他怎么也想不到,以前的这位太子爷竟能想出如此大胆且狠毒的计划!

这个计划真要实施的话,恐怕全天下的士绅都得遭殃了.....

就在这时,崇祯像想起了什么关键的事情,然后皱着眉头开口问道:

“这个主意朕同意了,只是你打算找谁来充当这个刺客呢?”

朱慈烺闻言,嘴角勾起神秘莫测的笑容,随后目光如电,猛的地落在方正化身上。

方正化正听得入神,猛地察觉朱慈烺目光向他看来,瞬间吓得浑身汗毛竖起。

都听到这里了,他还能不明白朱慈烺这是什么意思吗?

下一秒,方正化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像捣蒜似的连连磕头。

声音颤抖道:

“太子爷,您就饶了奴婢吧,奴婢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干这大逆不道、天理难容的事呀!”

崇祯这会儿也反应过来,顺着朱慈烺目光看向方正化,然后笑道:

“对啊,朕怎么把你给忘了?方正化,如果朕没记错的话你的武功可不一般,由你来扮演这个刺客,再合适不过了。”

方正化一听这话,顿时哭丧着脸说道:

“陛下,您可别为难奴婢了,奴婢生来就是服侍陛下的,怎么能做对陛下不利的事呢?求陛下饶了奴婢吧!”

崇祯却是摆了摆手,满不在乎的说道:

“只是让你假装刺杀而已,又不是真要你刺杀朕,你怕什么?”

话刚说完,崇祯突然猛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因为方正化突然跪下,没人帮他捂着伤口,伤口又流血了。

刚才没什么感觉,也不觉得痛。

但是现在,是真的痛啊!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小太监尖细的声音:

“陛下,太医到了。”

崇祯刚要开口传太医进来,朱慈烺却在一旁说道:

“父皇,这伤口最好先别忙着处理,留着它,等之后演戏的时候用得上,这伤口可是关键所在,得让它看起来像那么回事。”

“毕竟是刺杀,总不能一点伤痕都没有吧,不然怎么能让天下人信服呢?”

崇祯听到这话愣了一下,仔细琢磨,觉得朱慈烺说得确实在理。

随即咬了咬牙说道:

“朕知道了!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为了彻底整治那些豪强士绅,朕一定要把这场戏演得逼真,绝不会露出任何破绽!”

“传太医进来!”

紧接着,太医神色匆匆地从门口走了进来。

当他看到崇祯右手鲜血淋漓的场景,瞬间吓得脸色煞白,差点连站都站不稳了。

回过神来之后,他急忙一个箭步扑了过来,然后小心翼翼地开始为崇祯处理伤口。

可就在这时,崇祯强忍着疼痛对太医说道:

“你可有什么法子,能让这伤口暂时不愈合,却又不会危及朕的性命?”

什么?

太医听到这话,以为自己听错了,满脸惊愕地抬起头看着崇祯,仿佛在确认皇帝是不是在说胡话!

崇祯见状也没有生气,而是加重语气问道:

“朕在问你,你有没有什么法子能让这伤口暂时不愈合,却又不会危及朕的性命?”

“你只管直说便是,朕不会怪你!”

太医这下子听得清清楚楚,虽然不知道崇祯到底想干什么,但他还是连忙回答道:

“回陛下,确实是有一个法子,可让伤口暂时不愈合,又不会继续流血!”

“那就好。”

崇祯松了口气,随后继续说道:

“那就用你的这个法子来给朕止血,这伤口朕先留着。”

太医不知道崇祯要干什么,但他也不敢问,只能拿出了一盒银针和一些特殊的草药,开始为崇祯治疗了起来。

而就在太医全神贯注为崇祯治疗伤口时,朱慈烺已带着方正化走出了房间。

今晚月色如水,那皎洁的月光毫无保留地倾洒下来,给整个营地披上了一层银白的薄纱。

微风轻拂,像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抚过面庞,带来丝丝凉意。

远方,密密麻麻的营帐好似一片白色的海洋,此起彼伏。

欢声笑语如欢快的溪流,不断从那边传来。

那是将士们因打了胜仗,分到不少银子,正沉浸在喜悦之中,尽情地欢呼雀跃着。

朱慈烺望着远方这热闹的场景,嘴角浮起一抹淡淡的笑容,然后转过头对身旁的方正化说道:

“方正化,你觉得大明的江山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方正化赶忙躬身,脸上堆满了恭敬的笑容说道:

“回太子殿下,奴婢不知道什么国家大事,但奴婢知道大明在太子爷您的带领下,定能开创出更加辉煌的未来!”

朱慈烺笑了笑,随后伸出手轻轻拍了拍方正化的肩膀说道:

“所以啊,为了大明能有更加辉煌的未来,还得劳烦你去演一场‘刺杀’陛下的戏。”

“到时候你可千万不能掉链子。”

方正化听到这话,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随即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太子爷,奴婢是真的害怕啊!这种事别说干了,就是想想,奴婢都觉得对不起陛下,也对不起太子殿下您的信任啊!”

“要不你您还是让其他人来办这件差事吧!”

“奴婢觉得李若琏李大人就不错,他的武功和奴婢相差无几,定能完成任务!”

与此同时,正带人在附近巡逻的李若琏突然毫无预兆的打了一个喷嚏。

他摸了摸鼻子,满眼的疑惑,总觉得好像有什么人在背后说他坏话?

事实上朱慈烺也不是没考虑过李若琏,毕竟一开始的人选就在李若琏和方正化之间,不过最终还是选择了方正化。

因为李若琏是随军出征的锦衣卫指挥同知,担负着保护崇祯的重任,无论何时他都应该跟

随在崇祯身边,不得离开半步。

如果崇祯遭遇刺杀的时候李若琏不在崇祯身边,那肯定会让人察觉到什么。

反观方正化,虽然是西厂提督太监,可他到底也只是一个太监,不会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方正化的武功比较高一些,等完成了刺杀之后,他可以全身而退。

不然到时候要是不小心被当场抓住,那事情可就变得麻烦了!

想到这里,朱慈烺收起笑容,神色严肃地说道:

“这是陛下和本宫的命令!容不得你拒绝!”

听到这话,方正化心里瞬间就明白了,这件事情是推脱不掉了。

他只能咬了咬牙,硬着头皮说道:

“既如此,奴婢遵命就是了!”

朱慈烺见他答应,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

“这才对嘛!你放心,等这件事圆满完成之后,本宫必定会重重赏赐于你。”

方正化苦笑着点了点头,心中却满是无奈。

因为那所谓的赏赐,此刻在他心中,远比不上能置身事外来得实在。

但此时此刻,再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呢?

就这样,这位在历史上原本殉国的大太监,却要在不久之后‘刺杀’崇祯......

过了一会儿,朱慈烺再度踏入屋内。

此时,太医已然完成了对崇祯伤口的处理。

瞧见朱慈烺进来,太医身形微微一躬行了个礼,随后轻步退下。

崇祯微微抬起缠着绷带的右手臂,然后开口说道:

“太医方才讲了,他的这个法子既能暂时止住伤口流血,又能让伤口不愈合。”

“就算过个两三天,这伤口看起来就跟新受的伤一般无二。”

朱慈烺听完这话缓缓点了点头,而后目光转向一旁的方正化说道:

“刚才在这里的所有人,你亲自去交代一下让他们不要多嘴!”

方正化郑重的点了点头,正准备离开之时,朱慈烺却好似想到了什么,赶忙又补充道:

“本宫不是让你杀了他们,是让你警告他们!另外每人再塞点银子!”

很明显,朱慈烺这是想多了,他还以为方正化会误会他的意思,直接把刚才在场的所有人都给咔嚓了!

方正化闻言却是一阵愕然,因为他理解的就是这个意思啊?怎么太子爷还要再补充一下?

不过他也不好说什么,随即便离去了。

紧接着,屋内顿时只剩下朱慈烺与崇祯二人。

崇祯抬眸,目光落在朱慈烺身上,见他似乎有什么话要说,随即便道:

“还有何事要讲,一并说出来吧!反正朕今晚也睡不着了!”

朱慈烺点了点头,随后直接在崇祯对面坐下,然后这才开口道:

“父皇,你可曾想过一件事情,大明为何会沦落到如今这般田地?”

崇祯听闻,脸上的神色瞬间黯淡了几分,仿佛被一层阴霾所笼罩。

沉默片刻后,他声音略显低沉的开口道:

“大明变成如今这副模样,缘由有很多,但依朕之见,主要还是在于朝廷收不上税。”

“洪武年间,朝廷的税收大致为二十税一,那个时候朝廷每年约莫能收得两千七百万石粮食。”

“到了万历年间,税收提升至十五税一,也勉强能收得两千五百万石左右的粮食。”

“可轮到朕执政,即便已将税赋提至十税一,甚至还加了三饷,收到的税却还是没有洪武和万历年间多!”

“到今年,夏税更是仅仅只有五百万石!”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南方那帮人压根就不想缴税,他们坐拥大量土地,却不愿为国家缴纳税款,生生将大明的根基给蚕食殆尽。”

“朕一定要杀了他们!”

话说到最后,崇祯都有点咬牙切齿了。

朱慈烺听着崇祯这番剖析,不禁心中一动,不由得对崇祯刮目相看了起来。

他原本以为崇祯对这些弊端并未洞察,此刻才发现,崇祯其实心里什么都明白。

只是以前他对此无能为力,所以假装什么都不知道罢了。

既然如此,那么接下来的交谈便顺畅多了。

朱慈烺先是点了点头,然后这才说道:

“父皇说的没错,不过说的却不全对,在儿臣看来,这一切的一切,其实就是土地兼并所致。”

土地兼并?

崇祯听到这四个字,瞬间就皱起了眉头,因为这四个字从未听说过。

紧接着,朱慈烺详细地向崇祯阐释了土地兼并的含义。

崇祯听得极为专注,不时微微点头,显然是听进去了。

随后朱慈烺直截了当的说道:

“而要解决土地兼并这一棘手的难题,其实方法倒也简单,那便是推行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之策,依照土地的多寡来征收钱粮。”

“儿臣大概估算了一下,如果这种政策可以推广的话,朝廷以后每年的田赋基本上不会少于三千万两银子!”

“如果折合成粮食的话,差不多也就是四千万石左右!”

朱慈烺这可不是在吹牛逼,因为他记得很清楚,自从雍正实行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之后,清朝的税收就一直很稳定。

基本上都在三千万两银子以上!最多的时候,更是达到了四千万两!

而听完了朱慈烺的这些话之后,崇祯的眼眸中突然闪过一抹亮光,犹如暗夜中燃起的火炬一般闪耀!

作为一国之君,他自然深知这一政策中蕴含的深远意义!

如果真能实施的话,那么对国家而言有两方面的好处。

其一,国家能够获取稳定的税收来源,充实国库。

其二,普通百姓肩上所承担的赋税压力将会大幅减轻,尤其是那些没有土地的百姓,从此便可摆脱赋税的沉重枷锁。

无论从国家层面考量,还是为百姓福祉着想,这无疑都是极为有利的决策。

当然,唯一会遭受损失的,自然便是那些士绅豪强了。

不过,相较于大明的江山社稷以及万千百姓的利益,他们的那点损失又何足挂齿?

不过转瞬之间,崇祯的眉头再次皱起,随后忧心忡忡地说道: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一件事情,若是真的这么做了,怕是会彻底得罪整个文官集团。”

“以后你我父子二人在史书上的名声,恐怕也会遗臭万年!”

..............

朱慈烺听到这话,整个人瞬间都无语了。

不是......

大哥你有没有搞错?

这他妈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在乎你将来在史书上的名声?

果然!

哪怕到了现在,崇祯这货还是想要一个好名声!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再把雍正拉出来夸两句了。

雍正当年决定推行这些政策时,难道他就没想到自己以后在史书上的名声会遗臭万年吗?

他肯定想到了!

不过他不在乎!

他只是想做自己认为对、并且对整个天下的百姓都对的事情!

哎!

到这里,朱慈烺忍不住在心里叹了口气,他都被雍正给感动了!

紧接着,就在他忍不住想要拔出自己四十米长的砍刀给崇祯来一刀的时候,崇祯突然一改之前的语气,声音颇为坚定的说道:

“不过与亡国之祸相比,这点名声的得失又算得了什么呢?”

“朕决定了,朕要全力推行这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之策!”

“即便日后史书上真的乱写一通,非要将朕描绘成千古暴君,那又能怎样?”

“这天下的百姓,自会铭记朕的英明神武与雄才大略。”

“朕不相信朕的丰功伟绩,真的会被史书上的寥寥数笔所轻易抹杀!”

话说到最后,崇祯心中的阴霾瞬间消散,整个人豁然开朗。

眼见如此,朱慈烺只能默默收回了自己刚拔出来的四十米长的砍刀。

随后,父子二人又围绕此事深入探讨了一会儿。

直到半夜时分,朱慈烺这才起身告辞。

这一夜,朱慈烺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迟迟难以入眠。

原本他把一切事情都计划的好好的。

先是打赢松锦之战,然后解决李自成和张献忠,最后再着手推行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之策。

但是计划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他的计划最终还是被打乱了!

不过也没关系,无非就是再改变一下他原本的计划而已。

反正无论他的计划如何改变,都不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大明,必定会再次走向辉煌!

这样想着,朱慈烺这才沉沉睡了过去.....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便到了三天之后。

而这一日,正是圣驾回京的大日子。

早在之前便已接到消息的文武百官,此刻早已齐聚在正阳门外翘首以盼。

毕竟这可是大明一百多年来都未曾有过的大胜!

此番场面,可谓是隆重至极。

道路两旁,密密麻麻地站满了百姓,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将周围的烘托的更加喜气洋洋。

然后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一场针对崇祯的刺杀马上就要上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