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秦王现在对孙传庭是又爱又恨。搜索本文首发: 小说皇
毕竟陕西的安危目前主要靠仰仗孙传庭,只要有他在,李自成大概是打不进陕西的。
可是几个月前,孙传庭从他这里拿走了一百多万两银子,这让他总觉得孙传庭可能还会再来要钱。
没想到现在果然来了。
你说他能有好脸色吗?
下一秒,秦王直接拂了拂袖子,背过头去气呼呼地说:
“告诉他,就说本王身体不舒服,今日不见客。”
管家听了这话,面露难色道:
“王爷,不行啊,孙大人是带着圣旨来的,现在正在门口等着您迎接圣旨呢。”
轰!
秦王听到这话,脑袋一下就炸了。
他瞪大了眼睛,满脸都是不可置信,似乎想不明白这好端端的,崇祯怎么就给自己下圣旨了?
自己最近好像也没干过什么坏事啊?
而且孙传庭要钱自己给钱,要粮自己也给粮,这难道还不配合吗?
一时间,秦王虽然内心有些害怕,但还是很快恢复了正常。
随后只见他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衫,然后又冲着管家喊道:
“别愣着了,快去通知所有人去门口迎接圣旨,一个都不能落下!”
秦王心里清楚,这种事光他一个人去可不行,必须带着全家一起才能显得庄重。
不然要是被孙传庭在御前告上一状,他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片刻之后,秦王府中瞬间便是一阵鸡飞狗跳,男男女女都被这个消息给震惊到了,然后快速集合了起来。
女眷们身着华丽的服饰,却都神色紧张,眼神中更是透露出不安。
男人们也都一脸严肃,仿佛面临着一场重大的危机。
毕竟谁都清楚,皇帝绝对不会无缘无故的下旨,很明显这是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发生了。
只是不知道是好是坏罢了。
随即,一行人这才在秦王的带领下来到了门口。
紧接着,秦王就再次见到了那个让他又爱又恨的孙传庭。
只见此时的孙传庭身着官服,神色威严,手中还捧着一道圣旨,就那么定定的站在门口。
在他的身后,还跟着一群士兵,个个身姿挺拔,眼神锐利,很明显绝对不是一般的士兵。
至于孙传庭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其实说来也很简单!
这是因为传旨的锦衣卫来到陕西时,顺便也带来了一封朱慈烺写给孙传庭的信。
信中交代让孙传庭亲自将圣旨送到秦王府中,所以孙传庭这才又来到了秦王府。
不过当然,信中还有别的交代。
那就是来到秦王府后,让秦王把欠税补缴一下。
本来按朱慈烺的计划,陕西这边的欠税应该是在打完李自成之后再统一收取的。
不过正所谓计划没有变化快,反正刚好要让秦王进京,索性就一并收了算了。
而且这次要收的不止是秦王府的税,西安府所有士绅的欠税全部都要收取。
至于其他地方,孙传庭要是愿意收就去收,不愿意收就等打完李自成再说。
而且这些银子也不用运到京城了,一部分用来继续征兵,一部分用来储备更多的粮草补给,为来年和李自成的决战做好准备。
当然,还有一部分的银子会用来救济陕西当地的灾民。
孙传庭收到信之后,随后便马不停蹄地带人来秦王府传达圣旨了。
眼看着秦王府的家眷都出来了,孙传庭这才缓缓说道:
“圣旨到,秦王接旨!”
秦王赶忙带着一众家眷下跪,然后满脸恭敬的开口道:
“臣秦王朱存机接旨!”
孙传庭这才打开圣旨,然后些开始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我大明山河飘摇,社稷危如累卵,朕念宗室子弟皆为朱明血脉,身负匡扶家国之重任,责无旁贷,故特颁此诏。”
“朕已决意征召天下大明宗室子弟组建大明朱家军共赴国难,护我大明之基业。”
“秦王接旨后,需即刻整饬麾下宗室子弟,速速启程赶赴京城,不得有误,亦不得违抗朕命。”
“务必要以国家大义为重,克尽宗室之责。”
“钦此!”
等听完圣旨的内容之后,秦王瞬间就懵逼了。
他的眼睛瞪得滚圆,嘴巴微微张开,脸上满是震惊与疑惑。
这到底是什么鬼?皇帝这是脑子抽风了吗?居然要组建什么大明朱家军?
要知道大明将近三百年来可从未发生过这种事啊!
以前的皇帝防宗室子弟跟防贼似的,一旦宗室子弟靠近京城就会被斥责或者囚禁,怎么现在皇帝居然下旨让所有的宗室子弟进京了?
这还真是见鬼了.......
与此同时,看着秦王依旧一脸懵逼的模样,孙传庭轻咳了一声,然后提醒道:
“秦王殿下,还不接旨?”
秦王这才反应过来,赶忙恭敬地说道:
“臣接旨。”
随后,圣旨就被放在了秦王手中。
不过看着手中的圣旨,秦王的眼神中依旧满是迷茫,仿佛还没有从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中回过神来。
紧接着,秦王急切地站起身,不等孙传庭开口,他便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一般一把拉住孙传庭的手。
脸上更是堆满了亲切的笑容,热情洋溢地说道:
“孙大人,你难得来一次西安,可千万不要着急走啊!本王还有很多事情,想向你好好请教一番呢。”
在这之前,秦王对孙传庭的情感极为复杂,可谓又爱又恨。
可如今,在得知皇帝下达的这道圣旨后,孙传庭在他眼中瞬间成了能解开谜团的重要人物。
秦王满心迫切地想通过孙传庭弄清楚京城那边究竟发生了何等大事,竟致使皇帝做出这般前所未有的决断。
而孙传庭这边,原本就正打算和秦王谈谈收税之事,见秦王如此热情相邀,当下也就不再推辞,脸上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说道:
“既然秦王殿下盛情邀约,那臣就却之不恭了。”
秦王哈哈一笑。
“如此甚好!”
随后,两人一前一后就朝着秦王府内走去。
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勾勒出两道长长的影子,仿佛预示着即将展开的这场交谈会对当前的局势产生重大影响。
不多时,两人来到了秦王的书房。
书房内布置得古朴而典雅,四周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散发着淡淡的墨香。
没等孙传庭开口说些什么,一众下人突然鱼贯而入,然后将一盘盘精致的点心和两杯热茶送了进来。
随即秦王轻轻挥了挥手,示意手下退下。
等到书房的大门被关闭之后,秦王这才双手举起茶杯道:
“孙大人,请!”
孙传庭也不客气,大大方方地端起茶杯,笑道:
“秦王殿下请!”
随即便喝了一口茶。
一杯茶水下肚,秦王不再有丝毫的客套,他微微皱起眉头,眼神中满是疑惑与急切的开口问道:
“孙大人,您可知京城那边到底发生了何事?为何陛下会突然下达这样一道圣旨?”
“说实话本王还是觉得这件事情有些匪夷所思,召集所有藩王、郡王进京,还要带着宗室子弟,这些人加起来少说也有好几万人呐!”
“这可是大明建立以来从未有过的事啊!”
说话间,秦王的手指不自觉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显示出他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孙传庭听了这话,微微点了点头,心中自然认同秦王所说的那些话。
不过和秦王不一样的是,他其实多少知道一些内情。
这是因为他之前收到的朱慈烺所写的那封信中大概提及了这件事情,而且朱慈烺也在信中说明了,如果秦王问起的话,直接告诉他也无妨。
于是孙传庭也没有隐瞒,而是直接说道:
“秦王殿下有所不知,不久之前,李自成在河南一带大肆屠杀宗室。”
“河南的藩王、郡王基本上全军覆没,而周王在城破之前,将自己的几个儿子和孙子秘密送了出去,让他们一路马不停蹄地直接前往京城面见陛下。”
“一方面是要将河南发生的这等惨事告知陛下,另一方面也是寻求陛下的庇护。”
“陛下得知此事之后极为气愤,便下令全国的藩王整顿宗室人口,然后带着合适的宗室子弟进京组建大明朱家军。”
“再然后,也就有了这道圣旨。”
秦王听到这些话,刚刚缓和下来的脸色瞬间再次沉了下来。
虽说陕西和河南仅一地之隔,但平日里深居秦王府的他还真不知道这些事情。
他虽能隐隐猜到河南被李自成祸害得不成样子,也知道李自成会屠杀大明宗室。
却万万没有想到河南境内的藩王、郡王以及宗室子弟竟被李自成给屠戮殆尽了。
一时间,秦王只感觉自己的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猛地揪住,一阵抽痛。
不过别误会,他并非担心那些宗室子弟的生死,而是担心自己的安危。
毕竟河南和陕西近在咫尺,李自成在河南那般残忍地残害宗室子弟,这要是打到陕西,他哪里还有活路?
到时候恐怕在河南发生的事情也会在陕西再发生一次......
想到这里,秦王再次看向孙传庭的时候,眼神中突然满是信赖,因为他知道,就目前的这种局势,他只能依靠孙传庭来守住陕西了!
只要有孙传庭在陕西,陕西就如同铜墙铁壁一般,不会被李自成攻破,所以孙传庭现在就是他的救世主了。
但紧接着,秦王还是叹了口气,然后语气很是悲凉的开口说道: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唉,真是没想到,李自成这个逆贼居然会将我大明宗室迫害得如此凄惨。”
“看来陛下也是被他气得狠了,才会做出这样的决断。”
孙传庭没有说话,只是淡然地点了点头,算是认同了秦王的话。
这是因为朱慈烺并没有告诉孙传庭他打算把藩王们分封到海外这件事情,不过这倒不是他不信任孙传庭,而是知道不知道这件事情对孙传庭没有任何意义罢了。
没有意义的事情,说他做什么呢?
随后孙传庭也不说话,就这么静静的看着秦王,似乎在等待秦王接下来的话语。
而秦王也是接着说道:
“既如此,等会儿本王就吩咐下去,召集秦王一脉所有的宗室子弟,然后挑选年龄合适的,带他们去往京城面见陛下。”
“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李自成再肆意祸害大明、祸害我大明宗室了。”
说着,秦王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坚定。
这其中既有真情流露,也有做戏的成分。
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圣旨已到,秦王根本无法违抗圣旨,只能乖乖带领着符合年纪的宗室子弟进京面圣。
说实话,秦王一脉已经在陕西延续了两百多年,宗室子弟如同春日里盛开的繁花一般遍地都是。
人数多到秦王别说认识了,他甚至都不知道具体有多少人。
没办法,人实在太多了。
再加上秦王压根就没把那些宗室子弟当回事,自然也就从来没有过问过他们的事情。
不过好在各个藩王宗室都有族谱,照着族谱查下去,还是能找回那些宗室子弟的。
当然,若是族谱上没有记载的,秦王自然不会承认。
同样的,朝廷也不会承认。
按照秦王的估算,秦王这一脉多的不说,符合条件的最起码应该有两千多个宗室子弟。
不过要说服这些人乖乖听话,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
因为朝廷已经很久没有给他们发俸禄了,这就导致他们的生活极为困窘。
虽然这些人有时候会怀着一丝希望来秦王府寻求帮助,但秦王基本上也懒得搭理他们。
毕竟秦王的宗室子弟这么多,要是全部都帮,那得耗费多少银子啊?
所以,接下来他要想办法让这些宗室子弟乖乖听话。
而要做到这点,光凭手里的圣旨可不够,还需要花些心思,甚至还要拿出一些钱财来安抚他们才行。
就在秦王暗自思索这些事情的时候,对面的孙传庭突然冷不丁地开说道:
“秦王殿下,其实下官今日前来还有另外一件事情,这件事情也是陛下交代的。”
秦王听到这话,瞬间回过神来,原本有些游离的眼神立刻变得锐利起来,赶忙一脸郑重地看向孙传庭道:
“孙大人但说无妨,但凡本王能做到的,绝不推辞。”
孙传庭也不客气,只见他目光直视秦王,直接说道:
“秦王殿下想必已经知道,如今大明全国各处都在收取欠税之事吧。”
果然如此!
秦王听到这话的时候心中瞬间一紧,但还是强装镇定地点了点头道:
“这是自然,虽然如今各处的道路不通,但还是有些精明的商人会贩卖大明日报到陕西,因此相关的大明日报本王已经看过了。”
“只是本王也没有想到,居然会有人如此胆大包天,竟然敢因为此等小事刺杀陛下,这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
“因此本王认为,陛下想要收取天下士绅的欠税完全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此时此刻,秦王之所以会把这些话说得大义凛然,说到底还是因为他心里清楚自己交税的事情已经无法避免了。
既然这样,还不如先夸赞一番崇祯,给自己留条后路,然后再乖乖交税。
如此一来即便到了京城之后见了崇祯,秦王都没什么好怕的。
毕竟孙传庭之前要钱他就给钱、要粮他就给粮。
如今又要收取欠税,他二话不说也是照给不误,这不就是表明了自己忠于朝廷、忠于崇祯的决心吗?
到时候崇祯要是敢责怪于他的话,那就只能说明崇祯的脑子坏掉了。
很明显,秦王也是一个老油条了!
在知道某些事情无法改变的情况下,秦王会尽力将这件事情变成对自己有利的事情。
而眼下,便是如此!
不得不说,秦王的这些话确实是大大出乎了孙传庭的意料之外。
他原本以为秦王会有所抵触,自己难免还要费一番口舌才能拿到欠税。
却没有想到秦王居然会如此配合。
不过这样也好,倒是为他省了很多麻烦。
于是紧接着,孙传庭微微放松了一下身子,然后再次说道:
“既然王爷已经想明白了,那么下官就不客气了。”
“不瞒您说,陛下已经下旨,让下官收取陕西一带士绅的欠税,然后用这些税收继续招兵买马,并且大量囤积粮食。”
“大概到了明年三月份左右,朝廷就会开始对李自成用兵了。”
“彼时京营、关宁铁骑、九边边军也会一起出动,势必要将李自成彻底诛杀!”
“而等到彻底消灭李自成之后,大明内部的危机也就解除了。”
“这对于王爷而言,自然也是一件好事,毕竟李自成多活一天,王爷就多一天的危险。”
秦王听了这话,倒是没什么太大的反应,因为他也知道朝廷打败了建奴之后,接下来要对付的就是李自成了。
随后秦王也是继续说道:
“孙大人,多余的话也就不用多说了!“
“其实就算你这次不来收税,本王也会亲自把这些年的欠税给你送过去,不过既然你来了,倒也为本王省了不少事儿。”
“你放心,本王的欠税明日就会准备好,到时候你就可以直接带走了。”
孙传庭点了点头,随后又补充道:
“除了王爷的欠税之外,这西安府内士绅的欠税也是要收的。”
“到时候还需要王爷下道命令,如此也算是省了一些不便的麻烦。”
其实想要收上税根本没什么麻烦的,只需要抓住几个带头的士绅抄个家、灭个九族就能轻松的震慑所有人了。
到时候他们自然也会乖乖交税。
不过西安府毕竟是秦王的地盘,孙传庭觉得这种事情还是先知会一下秦王比较好。
要是能不用杀人就收到所有欠税的话,这自然也是再好不过了。
与此同时,秦王听到这话之后也是赶忙点了点头,然后开口道:
“孙大人放心吧,本王可以保证这些人一定会配合的。”
开玩笑,话都说到这里了,秦王哪里还有不明白的?
孙传庭也就是给他面子才会这么说,不然早就直接带兵冲进西安府了。
就这样,双方总算是达成了共赢。
当然,最后秦王还不忘拜托一下孙传庭,那就是在他带领宗室子弟离开陕西的这段时间里,希望孙传庭可以派兵驻守在西安府内。
帮忙守住自己的家业。
对此孙传庭自然也是满口答应了下来。
毕竟吃人嘴短,拿人手软,秦王都这么配合了,这点小忙他还是要帮的。
与此同时,类似的情况在全国各地的藩王府也都在不断上演着。
那些藩王们在接到崇祯的圣旨之后先是一脸惊讶,但很快一个个的还是乖乖接旨了。
因为说到底他们只是大明的藩王,面对崇祯的圣旨根本就没有反抗的余力。
所以用不了多久,大明各地的藩王就会带领各自的宗室子弟,浩浩荡荡地前往京城,到时候大明朱家军也就可以正式建立了。
与此同时,画面回到京城。
这一天,天气不是很热,阳光柔和地洒在紫禁城的御花园,微风轻拂,带来丝丝凉意。
闲来无事的朱慈烺正在陪崇祯在御花园里喝茶。
御花园中繁花似锦,绿草如茵,五彩斑斓的花朵争奇斗艳,散发出阵阵迷人的芬芳。
不得不说,除去之前的“造反”之事,朱慈烺和崇祯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
此刻两人坐在一起谈笑风生,也算是父慈子孝了。
而在这段时间里,京城这边倒也没发生什么大事,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货币改革的事情因为大明日报的广泛扩散已经是人尽皆知了,几乎每天大明皇家银行门口都会排起长长的队伍。
百姓们怀着对新货币的期待,自发地用旧的大明宝钞、黄金和白银兑换新版货币。
虽然目前很少有人用大明金币和银币兑换大明宝钞,但朱慈烺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迟早会好转的。
除此之外,朱慈烺也按照之前的承诺,专门开辟了一条通道,让朝廷的文武大臣们可以直接前往户部兑换新版大明宝钞、金币和银币。
一开始的时候,大臣们其实还有些害怕,毕竟他们要是真的明目张胆地去兑换新版货币,那岂不是在告诉皇帝自己家里到底有多少银子?
这种事情可不是闹着玩的。
万一到时候给你安一个贪污受贿的罪名,你都没法辩驳!
不过朱慈烺知道这件事情之后,随即又下了一道命令,那就是官员们无需亲自前往,甚至无需派自家奴仆前往。
只要有人带着旧版大明宝钞、黄金和白银来到户部兑换,就直接予以兑换,不会过问此人来自何处、是何等身份、又为何会有大量钱财。
或者说的更简单直白一点,你是一个当官的,你不敢亲自来换新版货币,也不敢让家人和奴仆来,因为你的钱来路有点不太干净。
那你就去找你三姑家的大外甥家的表妹的二哥的小弟的姨妈的外甥,然后让他拿着你的大明宝钞、白银和黄金前来兑换新版货币。
这样朝廷也愿意给你兑换!
你要是还害怕的话,再直接往脑袋上套一个麻袋都可以,反正户部只认钱不认人!
这个命令一出之后,果然前来兑换新版货币的人就多了,而且无一例外都是生面孔。
甚至有官员为了不引人注意,直接雇佣京城的乞丐帮忙。
场面极为滑稽。
似乎在他们看来,这样就可以躲避朝廷对他们的家产清查了。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在京城这片地盘上,无论什么事情都逃不过朱慈烺的眼睛。
现在的朱慈烺早已牢牢掌控着京城的一切。
于是当天晚上,锦衣卫就送来了一份份密信,信中写明了今天又有哪几位大人雇人前去户部兑换新版货币、以及到底兑换了多少。
所以无论他们雇佣什么人去兑换新版货币,又如何伪装,朱慈烺还是清楚的知道了他们的实际家产。
怎么说呢,朱慈烺多少还是有些吃惊的。
他本来以为经过之前的几次搜刮,这些官员家中已经没有多少钱财了,但实际情况还是让他大为震惊。
因为这些人的家底比他想象的还要多得多,完全可以再搜刮一遍。
不过最终朱慈烺还是没打算这么做。
毕竟经历了之前两次的搜刮之后,这些人已经变得像是惊弓之鸟了,要是再清查一遍,估计他们都得被吓死。
再者说了,这些人最近也算老实,实在没有动手的必要。
不过当然,要是他们以后不老实的话,那么朱慈烺完全可以凭借这件事情再对他们下手。
总而言之,他们的生死其实都在朱慈烺手里!
另外对于藩王进京一事,朱慈烺其实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因为在他的谋划下,后续工作早已准备得妥妥当当,如今万事俱备,只等藩王们和宗室子弟进京了。
依据之前整理的宗室户籍来看,此次符合年龄进京的宗室子弟少说也有三万之数。
京城虽大,却也难以一下子容纳如此庞大的人群。
因此,除了藩王和郡王能够居住在京城之内,其他宗室子弟只能安置在城外。
至于安置他们的地方,朱慈烺也早有安排。
此前,他下令修建了两座新城,每座新城都能容纳十来万人。
如今这两座城市刚刚竣工,其中一座是为即将进京的关宁铁骑家眷准备的。
另一座,则恰好用来安顿这些宗室子弟。
当然,他们在此处居住的时间不会太久,待打败李自成和建奴之后,这些宗室子弟便会前往海外开拓新的天地。
届时,这些房屋又可分配给其他为大明效力的将士。
总之,一切都在朱慈烺的计划之中。
就在朱慈烺在心中默默梳理着各项事务时,只见不远处的地方,方正化突然快步走了过来。
弯腰行礼之后,方正化这才说道:
“启禀皇爷、太子爷,今日又有收税的队伍回京了。”
“这是带回来的财物清单。”
方正化说着,双手将一份清单恭恭敬敬地递给了崇祯。
至于为什么不先给朱慈烺,自然是因为之前朱慈烺特意交代过,以后只要他和崇祯在一起,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先让崇祯过目。
当然,这也是为了照顾一下崇祯那小小的自尊心而已。
崇祯或许也知道这一点,不过他其实也不在乎了.....
紧接着,崇祯伸手接过方正化递来的清单,然后轻轻打开,目光扫过上面密密麻麻的数据。
不多时,崇祯的脸上就绽放出了欣喜的笑容。
因为这份清单上清晰地记录着,这次运回来的税款光是白银就有三千万两,黄金虽然少了些,但也有五百万两。
除此之外还有粮食六十万石、各种金银器具、奇珍异宝三百多箱!
这般丰厚的收获,简直可以堪称是大丰收!
“好,好,好!
下一秒,崇祯忍不住连说了三个好字,语气中满是喜悦与赞赏。
眼瞅着国库和内帑的钱越来越多,多的似乎都花不完了,他能不高兴吗?
紧接着,这份清单便被送到了朱慈烺手中。
朱慈烺大概看了一眼,脸上的表情并未出现太大变化,因为这一切早在他的预料之中。
实际上,早在几天前他就收到了锦衣卫从南方发来的密信,信中详细记载了这些税收的具体出处以及数额。
所以此刻看到清单,不过是再次验证了之前密信内容而已,没有什么好惊讶的。
而且不得不说的是,南边那边的税收进展顺利得有点超乎朱慈烺的想象了。
原本他以为越靠近南京,那些士绅们就会越发抗拒收税,甚至可能引发不必要的暴乱。
为此,他甚至在心中做好了屠杀数万人的心理准备。
势必要将这帮抗税的士绅杀个干干净净!
然而,现实却让他大为意外,面对朝廷的强制收税,那群南方士绅居然毫无反抗之意,而是主动的补交了欠税。
配合的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往往京营官兵还未采取任何行动,他们就主动将这些年拖欠的税款全部交了上来,整个过程顺利得让那些去收税的京营官兵们都一脸懵逼!
本来他们都做好了大肆屠杀南方士绅的准备,结果没想到这一腔热血居然会无处施展。
这还真是有些匪夷所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