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叫我小九哥 作品

第二百三十章 我左良玉可是大明第一忠臣啊!

而且等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张献忠又会再次聚拢几万、十几万的农民军!

没办法,这个时候北方到处都是吃不起饭的灾民,随便给口吃的他们就会加入农民军了。本文搜:找小说网 免费阅读

这就导致目前左良玉也拿张献忠没办法,只能紧紧尾随在他身后,时不时的跳出来捅他一刀。

其实在早些年的时候,左良玉是有无数次机会可以弄死张献忠和李自成的!

那个时候的张献忠和李自成尚未真正发育起来,压根就不是左良玉的对手。

左良玉甚至可以把张献忠当狗打,更是抓住了张献忠的妻妾子女!

至于为什么那个时候没有对他们下死手,自然就是因为养寇自重了!

当然,左良玉一开始的时候也是不想这么干的,毕竟要是能当一个忠臣良将,谁他妈愿意当一个人人唾弃的乱臣贼子啊!

而他之所以会发生改变,其实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其一就是为了保存自身实力。

众所周知,明末这个时候的政治军事是十分复杂的,没有人会知道接下来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处境。

搞不好今天还好好的,明天突然一道圣旨下来,就会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左良玉见多了这样的事情,唯恐这也会成为他的下场,所以这才开始养寇自重。

他深知军队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如果全力剿寇,虽可能取得一时之功,但自身军队也会遭受重大损失。

到时候说不定贼寇被剿灭了,他这个官也就当到头了,毕竟当时的崇祯可是一个十分刻薄寡恩的人,左良玉可不相信他会善待有功之臣。

而通过养寇自重,左良玉就可以向朝廷和崇祯表明自己军队存在的重要性,从而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以保存和扩充自己的实力。

其二,那个时候的朝廷实在是太穷了,压根就拿不出足够多的军饷和粮草。

比如说左良玉手下有五万人,按理说也该发五万人的军饷和粮草,可崇祯每次最多也就给左良玉发五成,大多数还只有三成。

并且时不时的还会拖欠!

就拿去年来说吧!

就这三成的军饷和粮草还拖欠了他妈的整整半年!

半年啊!

要不是左良玉在军中还有些威望、外加也抢了不少的物资,说不定他的军队早就哗变了!

其次,战争虽然会带来巨大的消耗,但同时也蕴含着经济利益。

左良玉通过与农民军的战斗,控制着一些战略要地和交通要道,从而能够征收赋税、收取商税等,获取丰厚的经济收入。

种种原因导致左良玉之后在与农民军作战时,往往不会倾尽全力,而是有所保留,这才导致了如今的场面。

不过当然,这都已经是以前的事情了......

如今的左良玉,是真的想要彻底剿灭张献忠和李自成。

没办法,之前的那次进京实在是让左良玉心有余悸,那位年轻的太子爷仿佛无所不知,一语便道破了左良玉心底里的那点小九九,然后又来了一招威逼利诱。

左良玉直接就服服帖帖了!

当然,最关键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大明还没有到真正无可救药的地步,左良玉也没敢真有什么坏心思,不然他连北京都不会去。

而伴随着松锦之战大获全胜,左良玉就更加不敢再有什么小心思了。

毕竟就算他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了自己的儿子考虑啊!

左良玉可没忘记,他的儿子现在还在京城当人质呢!

自己这边要是再敢有什么小心思,别的不说,他的儿子肯定是必死无疑的!

要知道他可就只有这么一个儿子,而且估计以后也生不出来其他儿子了,所以现在的左良玉早已成了大明的忠臣!

与此同时,在距离信阳城不到三十里外的地方有一条宽阔的河流,河水在烈日下泛着粼粼波光,并没有因为干旱而枯竭。

此时此刻,左良玉的大军正在此处休整。

河边炊烟袅袅,士兵们正在埋锅造饭,他们有的在打水,有的在生火,到处都是一片忙碌景象。

左良玉本来的兵马其实是有八万左右的,不过这其中包含的差不多六万左右的农民军。

这些农民军都是左良玉打败张建忠之后收编的。

不过孙传庭觉得这些农民军的战斗力实在太差,所以硬生生的全部都给扣留了下来。

然后一部分按照朝廷移民戍边的政策送到了辽东,一部分留在陕西加入了孙传庭的麾下。

左良玉当时真是有点舍不得,因为这些人虽然都是农民军,但也算是经历了几场厮杀,多少也是有些战斗力的,结果没想到就被孙传庭一锅给端了。

不过舍不得也没办法,因为他看得出来,孙传庭现在可是太子殿下面前的红人,根本不是他可以碰瓷的。

再说了孙传庭还是他的领头上司,他又敢说什么?

这就导致他目前的兵马虽只有两万左右。

数量虽然少了些,但全是精兵强将,而且骑兵足足五千人,全军的披甲率至少超过一半。

或许是因为抢了他的人有些过意不去,孙传庭很大方的拨给了他足够多的军饷和粮草,甚至连之前欠下的都补齐了。

这就导致这两万人如今也是战意盎然,绝非以前的明军可比!

毕竟吃不饱饭、拿不到军饷的明军和吃饱饭、拿到足额军饷的明军那可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军队!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

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

反观李定国他们,虽说带了五万兵马,可其中四万都是刚加入的农民,这些人穿着破旧的衣衫,手中武器简陋,真正能用于战斗的仅有一万人左右。

且这一万人的披甲率还不到两成。

如此悬殊的差距,若双方交战,李定国那边恐怕瞬间就会溃败。

此时正在不远处观察这边情况的几个探子自然也是明白了这点,一时间难免有些心惊。

不过紧接着,他们还是小心翼翼地猫着腰,然后迅速撤离了此地。

找到之前藏马的地方之后,随即马不停蹄的回到了李定国和刘文秀所在的地方,准备将这边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知李定国。

然而这些探子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们刚刚起身离开的时候,不远处的森林之中突然一阵人影晃动,紧接着几个士兵摸样的人站了起来。

很明显,左良玉早就防着张自忠会派人来打探消息,所以每次休整的时候,左良玉都会派哨骑隐藏在四周,时刻注意警惕。

而且左良玉说到底也是正经官兵出身,论行军打仗,到底是比年轻的李定国和刘文秀要厉害一些。

片刻之后,河边。

因为天气炎热,左良玉直接脱光了上衣,整个人泡在河水里,河水被他搅得泛起层层涟漪。

没办法,这天气实在太热,只能以此方式降温。

左良玉一边撩起河水浇在身上,一边看向旁边哨骑问道:

“张献忠真派人来了?”

哨骑赶忙回答:

“回大人,确实如此,属下刚才看得清楚,一共有三个人,就在不远处的地方趴着,刚刚离开!”

那哨骑说着,指向了一个方向。

左良玉抬头看了一眼,随后语气十分不屑的笑道:

“张献忠真是出息了,居然派人来打探我们的消息,他们这是想干什么?搞突袭吗?”

哨骑没有说话,只是觉得有些好笑。

突然就在这时,不远处又是一阵马蹄声响起,并且迅速由远而近,最终在左良玉身边停了下来。

左良玉看了一眼,神色微微一动,因为来的这几个人其中三个是他派出去的哨骑,另外两个他却不认识。

不过看样子应该是哪里的驻军。

等到这几人来到左良玉面前时,左良玉的哨骑率先说道:

“回禀将军,属下在打探消息的时候遇到了这个官兵,他们自称是从信阳城来的。”

“说是张献忠想要攻打信阳,他们奉了汪乔年汪大人的命令前来救援,属下就把他们带回来了!”

紧接着,那两个官兵也赶忙冲着左良玉行礼。

“小的陈四、他是赵无,见过大人。”

“小的们确实是从信阳城出来的,有令箭和信物为证,还望左将军救援信阳城。”

陈四说着,赶忙将汪乔年的令箭和自己的腰牌拿了出来。

眼见如此,左良玉这才从河中走了出来,甩了甩手上的河水之后,这才接过令箭和腰牌看了起来。

确定无误之后,左良玉这才问道:

“此处距离信阳城有多远?”

陈四恭敬的回答:

“回大人的话,距此不过三十里!”

三十里吗?

左良玉听到这话,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三十里不算太远,赶过去的话也就一个时辰左右。

而且他无论如何都是必须要去救援的,不然真要是让张献忠攻破信阳城的话,那他可就没好果子吃了。

想到这里,左良玉就准备下令让大军吃完饭之后救援信阳城。

可这话还没说出口,不远处突然又传来了一阵马蹄声,与此同时一阵声音也传了过来。

“报!十里之外发现贼寇踪迹!正在向我军逼近!”

伴随着这阵声音响起,周围的官兵迅速放下了手中的碗筷,有的甚至连口里的食物都来不及咽下去就一把抓起了旁边的大刀。

左良玉瞬间也是眉头紧皱,他有点搞不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张献忠不是在攻打信阳城吗?

那这十里外的贼寇又是怎么回事?

难道是李自成来了?

不可能啊!

李自成不是在潼关吗?怎么突然会来信阳?

就在佐良玉胡思乱想之际,那哨骑已经来到了他的面前。

左良玉不等哨骑行礼,便赶忙问道:

“可有查探清楚,来的究竟是谁?数量有多少?”

哨骑先是接过旁人递来的水喝了一大口,这才说道:

“回大人的话,来的是张献忠的部队,带兵的好像是李定国和刘文秀,至于人数,属下估计不下于五万!”

左良玉听到这话,瞬间就松了口气。

还好来的不是李自成,来的要是李自成的话,这仗可就没法打了,因为李自成加上张献忠,他们的兵力可是超过了七十万,而他自己只有两万。

两万对七十万,实在是打不了。

不过如果只是五万的话,那就没什么问题了!

而且他大概猜到为什么张献忠会派这五万人来了,无非就是想要拖住他,不让他救援信阳城。

甚至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刚才那些前来打探消息的哨骑也是李定国他们派来的.......

李定国、李定国........

一连在心中念叨了两遍这个名字,左良玉突然想到一件事情,那就是在他离开京城之时,朱慈烺也提到过这个名字。

还说有可能的话,最好可以将这个人生擒之后送来京城。

左良玉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太子爷会对一个反贼感兴趣,但还是把这件事放在了心上。

很明显,朱慈烺对李定国也是很有兴趣的,并且想要劝降李定国。

毕竟怎么说也是一个民族英雄,能劝降再好不过了。

不过当然,朱慈烺也不是白痴,他并没有要求左良玉一定要活捉李定国,而是让他在不影响战况的情况下尽量生擒。

这也就是说,能生擒自然是最好的,但若是无法生擒的话,那也无所谓了。

毕竟说到底,李定国现在也只是一个反贼!

他只有在明朝灭亡之后、建奴入主中原之时,才会成长为一个民族英雄!

不过伴随着朱慈烺的到来,这种事情大概率是不会发生了.....

与此同时,左良玉迅速召集麾下大将,准备商量一个解决办法。

很快,众人便汇聚到了河边,因为有河流的缘故,这里倒是显得没有那么热了。

左良玉端坐在一块石头上,目光如炬的扫视了一圈麾下大将,随后这才说道:

“都听好了,张献忠那厮正攻打信阳城,而李定国、刘文秀率五万兵马在距离此处不过十里处的地方,似乎想要阻拦我们救援信阳。”

“咱们得尽快拿个主意!”

“无论如何,都要保住信阳城!”

他话音刚落,营帐内瞬间炸开了锅。

副将王猛皱着眉头,率先开口:

“将军,依我看,咱们直接杀奔信阳城算了,不必理会这五万农民军。”

“这五万农民军都是乌合之众,不足为惧,何必在他们身上浪费时间!”

他这话刚说完,参将高虎却连连摇头,反驳道:

“万万不可!这五万人虽说战斗力不强,可要是咱们去救援信阳,他们趁机折返,与张献忠前后夹击,咱们可就腹背受敌了!”

“到了那时,又该如何?”

.........

一时间,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得面红耳赤。

左良玉静静地听着他们在讨论,并没有发表什么意见。

片刻之后,他缓缓站起身来,先是伸手制止了众人的争吵,随后这才沉声道:

“高虎说得在理,这五万人虽然都是乌合之众,但不理会他们也不行。”

“他们要是在我们救援信阳的半路折返回来与张献忠合围的话,那咱们可就危险了,所以必须先击破这五万兵马,再去救援信阳城。”

“如此一来,方能确保万无一失!”

听到这话的时候,那些反对之人也就不好再说些什么了。

军令很快便传达了下去,士兵们听到命令后,瞬间加快了吃饭的动作。

他们狼吞虎咽,米饭、咸菜、大饼一股脑儿往嘴里塞,然后再随便灌上两口水,就算是解决了。

有的人因为吃的太快,甚至被噎得直翻白眼。

匆匆吃完后,众人马不停蹄地开始整军备战。

不到一刻钟,大军已然准备就绪,随即浩浩荡荡向着李定国、刘文秀的方向进发。

另一边,几个哨探也已经赶到了李定国和刘文秀面前。

然后将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地讲述了一遍。

李定国和刘文秀静静地听着,脸上波澜不惊,似乎这一切都在他们的预料之中。

然而,二人的内心却是如同波涛的海浪一般翻涌。

因为他们知道想要拖住左良玉的两万大军根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他们麾下的农民军,大多是为了混口饭吃才加入他们的,这些基本上没什么战斗力,打顺风局还凑合。

可要是打逆风局的话,那可就难说了!

说不定到时候还没开战,这些人就会作鸟兽散。

最终,李定国率先打破了沉默:

“这场仗不能硬拼,硬拼的话,咱们绝非对手。”

“既然不能硬拼,那就只能想办法将左良玉的大军引到别处,这样才不会耽误父亲的大计。”

刘文秀点了点头,深表赞同,随后又叹了口气,苦笑道:

“可这谈何容易?左良玉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也算咱们的老对手了,他怎会不清楚咱们的兵力?”

“五万和的二十万之间的差距一目了然,他岂会轻易上当?”

李定国听后,眉头皱得更深,沉思片刻后,咬了咬牙说道:

“事到如今,已别无他法,实在不行就只能和他拼一拼了。”

“总而言之,无论如何都不能影响父亲的计划。”

刘文秀沉默不语,算是默认了李定国的办法。

片刻之后,李定国和刘文秀的大军再次向前推进。

烈日高悬,大地被烤得滚烫,士兵们的脚步扬起阵阵尘土。

随着双方逐渐靠近,距离已不足五里。

与此同时,双方的哨骑就发现了对方大军的踪迹。

左良玉这边,哨骑神色镇定迅速将消息汇报给左良玉。

李定国这边的哨骑却慌慌张张,连缰绳都差点没握住。

没办法,这就是正规军和杂牌军队的差距。

而得到消息后,左良玉这边的大军毫无波澜。

这些身经百战的官兵,早就从左良玉口中知晓此事,此时的他们嘴角挂着轻蔑的笑容,压根没把这五万农民军放在眼里。

反观李定国这边,却引起了一阵骚动。

那些农民军们交头接耳,脸上满是恐惧之色。

毕竟他们可是听说了,之前张献忠哪怕有二十万人都打不过左良玉,如今让他们五万人去打左良玉,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面对这种情况,李定国则是骑着马,在队伍中来回穿梭,尽力安抚这些农民军们。

不过此时此刻,李定国的内心也是五味杂陈。

他也不想把这些农民军当作炮灰,可此时的他,还未形成民族意识,在他心中,张献忠的命令就是一切。

哪怕让这些农民军当炮灰,也要完成张献忠交代的任务。

随后,李定国让老营的人充当督战队,站在队伍后方,时刻监视着众人的动向。

当双方大军遥遥相望时,李定国突然下令大军转向,朝着另外一边奔去。

眼看着不用和官兵起冲突,这些农民军顿时喜出望外,一个个拼命朝着另一边跑去。

李定国则紧紧盯着左良玉大军的动向,心中默默祈祷,只要左良玉的大军跟随他们而动,计划就算成功了。

然而,现实很快让他失望了。

左良玉虽然没读过书,也不识字,但好歹在军旅中摸爬滚打多年,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又怎会看不出这其中的猫腻?

更何况,他早就知道张献忠正在攻打信阳城,就更不可能中这个圈套了。

所以左良玉的大军压根没有转向的意思,依旧直奔信阳城而去。

眼看着自己的大军都已全部拐向另外一个方向,左良玉的大军却毫无追上来的意思,李定国心里明白,这个办法是行不通了。

左良玉显然已经识破了他们的计谋。

或者说,左良玉已经知道张献忠正在攻打信阳城,所以选择无视他们,想要直接奔赴信阳。

就在这时,刘文秀策马赶来,满脸焦急的说道:

“怎么办?左良玉好像没上当。”

李定国叹了口气,无奈道:

“事到如今,还能怎么办?只能跟他拼了。”

随即,李定国再次下达命令。

紧接着,督战队迅速上前,挥舞着皮鞭,将那些跑在最前方的农民军驱赶回来,迫使他们调转方向,目标直指左良玉的大军。

这下子,那些农民军可不干了。

本来眼看着就能逃走,官兵也没追他们,结果现在反倒要他们去和官兵正面冲突。

他们身上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手里拿着的不过是各种各样的农具,就这样去和那群全副武装的官兵打仗,这不是送死吗?

当下,便有几个农民军不顾一切地想要逃离。

而督战队没有丝毫犹豫,直接拔剑就将他们砍死在地。

顿时鲜血四溅,几具尸体就这么倒在了地上。

这一幕发生的太快,瞬间让剩下的人愣在了原地。

不是.....

怎么这就杀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