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听了温彦博的话,怒气稍减,但仍余怒未消,说道:
“那你说朕该如何?难道就这么轻易原谅他?”
温彦博思索片刻,说道:
“陛下可先冷静几日,待气消之后,再召魏大人入宫,君臣好好谈谈,化解误会。
陛下以仁德之心待臣下,必能让魏大人心悦诚服,也能为天下人树立榜样。”
李世民微微点头,说道:
“也罢,朕就听你之言,暂且压下怒火。
但此事朕不会就这么轻易过去,待日后再做定夺。”
温彦博心中稍安,退出殿外,心中盘算着如何找机会让李世民与魏征和解。
而此时的魏征,在家中听闻李世民准了他的辞呈,心中也是五味杂陈。
一方面,他对自己的冲动有些后悔,毕竟他心中仍有报国之志;
另一方面,又觉得李世民如此轻易就准了他的辞呈,实在让他心寒。
魏征更加觉得自己在李世民那里,和在前面五个老大那里差不多。
魏征心想,还不如回去继续当道士,当初不是元宝藏非要求我下山,我也不能受这么多年罪。
魏征当下就让家人收拾行李,咱们回老家去,不在这里受气了。
魏征为官清廉,家里是真穷,根本没什么东西好打包的。
就在魏征一家即将启程之时,杜如晦匆匆赶来。
“魏兄,这是要往何处去啊?”
杜如晦气喘吁吁地问道。
魏征苦笑一声,将事情原委道出。
杜如晦连连摇头:
“魏兄此举不妥啊,陛下如今只是一时之气,陛下乃圣明之君。
深知魏兄之才,此等情形不过是君臣间的小小风波罢了。”
其实杜如晦早上的朝会就看出点不对劲,兵部和御史台离的近。
在下属那里得知魏征脱了官服离开的御史台,杜如晦那么聪明的人也就知道怎么回事。
魏征却叹道:
“我已心灰意冷,不想再卷入朝堂纷争。”
杜如晦赶忙拉住他,
“魏兄且听我一言,陛下近日虽准了辞呈,然心中未必真舍得魏兄离去。
温大人正在设法调解,魏兄若是此刻离开,岂不是辜负了陛下往日的信任与器重?”
魏征心中一动,想起往昔李世民对他诸多倚重之事。
这时,魏征的五岁儿子,魏叔玉背着一个包袱,跑来稚声稚气地说:
“爹爹,娘亲问去哪里?路远就不收拾太多了。”
魏征望着孩子,心中一阵犹豫。
自己的志向还没得到实现,但是如今已经不是御史了。
如果不走,不知道往常得罪的人,知道自己的下场会不会来报复自己。
杜如晦这人善断,就是能见机行事,当机立断的人。
马上对着五岁魏叔玉说:
“叔玉,哪里都不去,你回去让你娘亲别收拾了。”
魏叔玉睁着大眼睛看看杜如晦,又看看魏征,有些不知所措。
魏征看着孩子纯真的面庞,心中的犹豫愈发强烈。
杜如晦趁热打铁,继续劝说道:
“魏兄,你想想,你一生奔波,为的不就是能有一个明主,实现自己的报国之志吗?
陛下虽有一时之怒,但他的雄才大略和对贤才的渴望,你是最清楚不过的。
如今你若就此离去,不仅前功尽弃,也会让天下有识之士惋惜。”
魏征沉默良久,缓缓说道:
“可我已递了辞呈,陛下也准了,如今又当如何?”
杜如晦微微一笑,说道:
“魏兄,只要你有心留下,此事尚有转圜之地。
陛下气消之后,定会后悔自己的决定。
我们可先静观其变,等时机合适,再向陛下表明你的忠心和悔意。”
魏征心中仍有顾虑,说道:
“我以往在朝堂上得罪不少人,若我留下,他们会不会趁机报复?”
杜如晦正色道:
“魏兄不必担忧,陛下圣明,岂会任由他人报复忠良?
且有我等在朝中,定会护你周全。”
此时,魏征的妻子也走了过来,听到了杜如晦的话。
她看着魏征,说道:
“夫君,杜大人所言有理。
你一生为了天下苍生,如今怎能因一时之气而放弃?
我们一家人也不想离开这里,回到老家过那清苦的日子。”
魏征看着妻子和孩子,又看看杜如晦,心中渐渐坚定起来。
他长叹一声,说道:
“也罢,那就暂且留下,看看局势如何发展。”
杜如晦见魏征改变了主意,心中大喜,说道:
“魏兄放心,我定会与温大人一起,尽快促成陛下与你和解。”
于是,魏征一家取消了回乡的计划,等待着局势的变化。
而杜如晦也立刻去找温彦博,商量下一步的行动。
杜如晦是真的替李世民着急,这么好的贤才走了,是陛下的损失啊。
近臣就是这样,总是能皇帝考虑皇帝想不到的地方。
也真是杜如晦和房玄龄这样,替李世民挽回很多次损失。
不然,李世民也不会在玄武门之变前,让尉迟敬德拿着自己的刀去,必须有两人在场。
魏征请辞这件事闹的很大,谁让魏征在朝会顶撞皇帝的。
朝臣们下了朝会都孜孜不倦的谈论着这件事。
魏征这人不像权万纪和李仁发,王路远三人,靠着诬陷别人换取功绩。
但是魏征这人做事一丝不苟,能力超强。
但凡是魏征监督的事情,官员们是一点懒都别想偷,一点钱都别想在魏征眼下贪污。
因为行事严苛,所以魏征要走的消息传出,大家都拍手叫绝。
纷纷直呼最近的日子太棒了,御史台一下子走了三个讨人嫌的御史。
然而,也有一些明智的朝臣看出了其中的不妥。
他们深知魏征的价值,明白他的直言敢谏对于朝廷的重要性。
其中一位老臣私下对同僚们说道:
“魏征虽严苛,但他所做皆是为了朝廷的清明和国家的稳定。
如今他要离去,看似我们轻松了,可长远来看,这并非好事。
陛下若失去这样一位良臣,恐对大唐的未来不利。”
但大多数官员仍沉浸在暂时的轻松氛围中。
甚至,不少人还去恭喜李世寿升爵位,从二品县公,升了一级,成了正二品郡公。
当然了,这么多人去庆贺,肯定不是想巴结李世寿。
全是看到了李世寿快速赚钱的商机,想去分一杯羹。
往常还不敢这么明目张胆,但是现在长安的御史台,一下子走了三个御史,只剩下一个李仁发。
这让很多人都松懈了不少。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