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投票决定吧

李承乾立在大殿之上,目光徐徐扫过殿下文武百官。

他们或正襟危坐,神色拘谨,或交头接耳,神色间满是犹疑揣测。

那一双双眼睛里闪烁的复杂光芒,李承乾瞧得明白,众人心中的想法,沉甸甸的笼罩在这朝堂之上。

“朕心里都清楚,民间百姓怎么想,朕知晓;在座诸位心里又如何揣测,朕也并非毫无察觉。”

“很多人觉得朕糊涂了,难以再操持好这大唐的万千政务。”

他开口,声音虽有力,带着几分喑哑。

“实不相瞒,近来朕确实时常浑浑噩噩,精神难以集中,你们有这样的想法也情有可原。”

“但在关乎大唐兴衰存亡的大事上,朕心里可是亮堂得很。”

李承乾微微抬起头,目光炯炯,扫视着殿下众人,试图在这一张张熟悉又陌生的面孔中寻得一丝理解共鸣 。

“李炜所言极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这不仅是帝王家传承大统的惯例,寻常百姓之家亦是如此延续血脉家业。”

他微微停顿,旋即长叹一口气,望向殿外那一方被宫墙框住的天空,像是要从那无尽的苍穹中探寻历史的答案 ,“然而,纵观历史长河,自周之后,又有哪一个王朝能够安稳走过三百年的漫长岁月?”

他微微摇头,语气笃定又带着一丝无力感,“朕思量许久,大唐若是依旧沿着这旧有的老路前行,恐怕也很难逃脱这历史的轮回 。”

“不妨设想一下,若朕将皇位传给李家子孙,万一这后代昏庸无道、毫无治国理政之才,甚至就像那烂泥扶不上墙,难道诸位还要不顾一切地尽心辅佐,任由这样的人稳坐皇位,主宰大唐的命运吗?”

李承乾的目光瞬间变得锐利,直直的看向李炜,那眼神里带着一丝质问。

“到那时,天下百姓又该如何自处?李炜,你且说说,该如何是好?”

李炜身形一正,神色肃穆,目光坦然的迎着李承乾的视线,拱手行礼后,声音仿若金石掷地:“陛下,即便未来的君主再不堪,可他身上流淌着太宗皇帝的血脉,这便是正统的象征,是大唐传承的根基!”

若他在治国理政上有所偏差,自有朝中满朝文武大臣尽心竭力地辅佐、匡正,怎能将这一切归咎于君主一人呢?”

李承乾闻言,沉默了。

他静静地伫立在原地,目光缓缓扫过周围的臣子,只见多数人微微颔首,脸上满是赞同之色,李炜的这番言论道出了他们心底共同的想法。

刹那间,一种难以言说的孤独感如汹涌的潮水,将他彻底淹没。

他长叹一声,那叹息里饱含着无尽的疲惫落寞,承载了整个大唐江山的重量 :“朕并非神仙下凡,也不是民间传言中那高高在上、无所不能的天人皇帝。”

“朕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凡人,和天下万民一样,有着七情六欲,有着生老病死 。”

他的声音诚恳,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心底缓缓流淌而出,“至于大唐未来的路究竟该如何走,说实话,朕也在迷茫中不断摸索。”

“但朕坚定不移地相信,一家一姓统治天下的旧制度,已然走到了尽头,这条路,再也走不通了 。”

“还请诸位再静下心来,慎重的考虑一番。”

“朕决定开设不记名投票,赞成推行君主立宪制的与不赞成的,各自领取一票。”

李承乾神色平静,目光坚定,有条不紊的安排着后续事宜 ,“明日,诸位可将票投至太极殿外专门放置的箱子里。”

“朕也想看看,大家内心真正的选择。”

“无论结果如何,朕都尊重诸位的决定 。”

“浮生。”

李承乾微微转头,看向人群中的陈浮生,声音虽不高,却透着一股威严 。

陈浮生反应迅速,立刻上前,身姿挺拔,朗声道:“陛下!”

“即刻着手筹备,召开百姓代表大会,务必让百姓们也参与到这关乎大唐未来走向的投票中来。”

“朕不会干涉其中,一切交由民意决定。”

李承乾缓缓说道,每一个字都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朕累了,精力大不如前,如今只想着在有生之年,竭尽全力把该做的事都做完,也算是对这天下百姓有个交代 。”

他挥了挥手,动作略显迟缓,神色疲惫不堪,“大家都回去吧,趁着这元日佳节,与家人好好吃顿团圆饭,明日记得按时前来投票。”

“不归,你也回去休息吧,莫要再操劳了 。”

说罢,李承乾独自一人,拖着沉重的步伐,朝着寝宫的方向缓缓走去。

他的背影在空旷的宫殿廊道中显得格外单薄、孤单,像是一片在寒风中飘零的落叶 。

此刻他的内心,如那翻涌的江海,一片纷乱,可改变大唐命运的想法,却如那坚不可摧的磐石,从未有过一丝动摇 。

他在心底暗自苦笑,回顾自己这一路的帝王生涯,竟觉得如此失败,他开始与这朝堂、与这天下,都渐渐渐行渐远 。

显德一年的元日,夜幕悄然降临,整个皇宫被静谧的夜色所笼罩。

李承乾独自坐在桌前,面前摆放着一碗自己亲手熬制的小米粥。

热气袅袅升腾,却暖不了他那颗冰冷孤寂的心。

偌大的皇宫寂静无声,往日里的热闹繁华、欢声笑语仿若隔世,如今只剩下死一般的寂静 。

他没有回到甘露殿,而是起身,迈着缓慢的步伐,决定在这熟悉又陌生的皇宫中四处走走。

这么多年来,他将全部的心血精力都倾注在了大唐的江山社稷之上,竟从未好好看过这座陪伴了他半生的宫殿 。

不知不觉间,他来到了凌烟阁。

平日里,宫女们将这里打扫得一尘不染,但此时正值元日阖家团圆的时刻,宫女们都回家与家人相聚了,凌烟阁内空无一人,显得格外寂静,唯有那偶尔传来的风声,轻轻拂过,似在诉说着往年的故事 。

李承乾扶着楼梯扶手,一步一步缓慢地往上走,每一步都显得那么吃力,短短几级台阶,却让他气喘吁吁。

他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大不如前了,一日坏过一日。

他怀揣着一丝期待,双手微微颤抖着点燃了一盏盏烛火。

跳动的烛焰瞬间照亮了这略显昏暗的阁楼。此刻的他,内心孤独至极,强烈地渴望再看一看那些曾经老友的面容。

随着烛火摇曳,凌烟阁中二十四功臣的画像渐渐清晰地映入他的眼帘。

映入他眼帘的第一张画像,便是房玄龄。

看着房玄龄那熟悉的面容,李承乾的思绪瞬间飘回到了那一个个忙碌又充实的日子里,那是最好的日子了。

想起房玄龄在两仪殿中为大唐出谋划策、日夜操劳的身影,想起他们一起探讨治国之道时的激烈争论与默契相视,他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的笑意 。

“朕的房相,好久不见了,你在

他轻声呢喃,声音在寂静的凌烟阁中悠悠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