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番石榴 作品

第554章 元盛和王文杰对峙

百姓们看着皇帝巍峨的仪仗队,心中激动澎湃。免费看书就搜:求书帮

赵晋坐在龙辇中,辇窗以琉璃镶嵌,隐隐约约可以看到皇帝天颜,有些围观的少女,心中开始做起梦来。

百姓们没想到,元盛科举舞弊案皇帝陛下竟然亲自听审,寒门学子们内心更加激荡,即使元盛背后的靠山再大,还能大过皇帝?

这个案子稳了,没有人能包庇元盛!

学子们心中骄傲,能达到如此效果,与他们万千学子的请愿分不开。

“当今陛下果然爱民如子!”

“不知道你们刚刚注意到了没有,陛下身上有金光护体。”

“我也看到了,呈现五彩光芒,绚丽夺目。”

另外一个围观的学子很想说,因为是琉璃窗,所以才会呈现出这种光芒,但这显然不是大家想听的。

“这下这个叫元盛的肯定完蛋了,天子都来了,他还有什么机会。”

“就是,这是我们的胜利!”

有几个少女则咬耳朵闲聊起来。

“你们刚才看到了没有,皇帝陛下看我了。”

“看你?陛下明明看的是我。”

“你们两个就别做梦了,又不是长得多好看,也没有什么家事。小声点吧,免得惹祸上身。”

几个少女纷纷赶紧转移话题。

“他们说元盛以前就是个臭无赖,还不知道长得有多么贼眉鼠眼。”

“元盛在哪儿呢?到底哪儿是?”

“快看快看快看!”一个少女忍不住尖叫起来,“快看仪仗步兵后面跟着的那一位。”

“哪一位?你何至于这么激动。”说话那少女是一个小家碧玉,有些姿色,不然也不敢yy入宫。

在她看到来人时,也忍不住惊呼起来,“天!真是太英俊了!也不知道谁家公子!”

“不管是他的眉眼,还是他的身姿,他的气质我都喜欢。”少女捂着自己的双颊,羞涩地说。

“他的来头一定不小,你看他旁边那位,穿着绯色罗袍,下身搭配朱色罗裙,头戴进贤冠,是位大人嘞。”

几位都是平民家的少女,自然觉得配不上,但是她们的眼睛仍然盯在元盛身上,猜测元盛喜欢什么样的女子。

赵晋在宫人的搀扶下,登上了御街提前搭好的高台,坐在工人搬上来的龙椅上。

张治通和林承允二人早己经等候于此。

二人赶紧站起来给赵晋行礼,赵晋随和地说:“你二人不必拘礼,今日二位爱卿是主审官,我只是旁听,你们该怎么审怎么审。”

“是,陛下。”张治通和林承允答道。

“赐座。”

二人听到赵晋赐座,才坐回原来的位置。

张治通道:“这元盛小儿,果然是不知天高地厚,今日主要是审理他的案子,陛下都来了,他竟然敢托大迟到,也不知道方大人是怎么办事的!”

这事赵晋不用开口,大太监李大海说:“张大人,方大人和元盛奉旨入宫,刚刚随龙辇而来。”

张治通本来还想给元盛一个下马威,没想到元盛跟着陛下来的。

他瞬间想到赵晋说的,元盛是功臣,他给元盛体面,便是尊重皇帝陛下。

至于皇帝陛下心中到底怎么想,他也能猜到一二,陛下本就头疼晋冀党做大,元盛投靠晋冀党,皇帝自然想借这件事打压晋冀党。

如果皇帝真看重元盛,不可能任由此事发酵闹大。

张治通道:“原来如此。”

此时,元盛和方和玉己经在内官带领下,走上高台。

元盛向赵晋行礼,“微臣元盛,拜见皇帝陛下。”

赵晋道:“免礼。元盛你发明元氏犁有功,但乡试成绩存疑,今日你便在此说明情况。”

“微臣遵命。”

随后元盛又拜见了各位大人。

元盛是举人,有功名在身,可以自称臣或者谦称微臣。

他担心礼仪出错,还专门问了方和玉。

这和上一世他在史书上看到的,元朝以后,文武百官彻底沦为奴才一致。

明清时则达到顶峰,不但面见天子要跪,下官见到上封时也要跪。

元之前的臣子,轻易是不跪的。

林承允率先发问,“元盛,有人说你抄了王文杰的诗赋,你作何解释?”

所有人将目光投在元盛身上。

元盛道:“启禀大人,我从未看过王文杰的诗集,自然不会有抄袭一说。”

王城和那这两本诗集走到元盛面前,“元解元,就是这两本诗集,你好好看看!”

元盛接过诗集认真翻阅了起来,随着他的翻阅,他的眉头不禁皱起。

元盛拧着眉头道:“这是王文杰的诗集?这分明是我的诗集,我愿意与王文杰当面对峙!”

“胡说!”王城和激动地说。愤怒的父亲角色演得不错。

张治通摆了摆手,让王城和冷静,张治通说:“元盛,这两本诗集中的诗歌都是王文杰在与同窗的诗会中当众做出的,王文杰参加诗会的同窗皆可作证。”

随后,张治通道:“宣王文杰和同窗来作证。”

王文杰和几名学子也登上了高台,向天子和几位大臣行礼。

那可是当朝天子,几人心中十分激动,与元盛的从容自信,形成鲜明对比。

王文杰的心脏噗通噗通跳得飞快,想到他今天的任务,快速稳住了心神。

他指着元盛道:“偷鸡摸狗之辈!偷了我的诗集还不承认!”

随后他转向张治通道:“大人,这些学子都可以为我作证,还有在诗会服侍的小厮和丫鬟也可以替我作证。”

张治通问道:“你们可知道作伪证的惩罚?”

几位学子点了点头,“大人,这八首诗是王文杰在我举办的诗会上作出的。”

另外的几位学子,也纷纷说出了这些诗赋所作的时间,地点,以及大概的内容。

内容十分详尽,一听就是真的。

张治通问,“元盛,你又如何证明这些诗作是你的?”

元盛说:“我的先生赵信然。”

“除了你的先生还有谁?”张治通问。

“没有了,这一本诗集是我为乡试准备的,自然不会拿出来当众分享。”元盛仍然淡定从容。

如果仅仅是证明自己没抄,元盛只要要求查验乡试考卷便可,但元盛不但要证明自己没抄,还要证明王文杰抄了。

王文杰此次乡试中,忘了诗集中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