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的差距有多大,实力相差有多悬殊,我想陛下和诸位大人,以及台下的学子们都很清楚。”
“我说的每一句都属实,甲班的每个学生都可以证明!”
“不止甲班的学子可以证明,元盛之前所在的丙班学子也可以证明。”
“元盛从学童到秀才,书院的学生都可以证明,他诗赋极其平庸!”
元弘毅面对这样的大场面,经过短暂的慌乱过后,很快稳住心神,侃侃而谈,完全不像是作假。
张治通脸上这才有点笑容,元弘毅倒是不错。
张治通问道:“赵信然,范志远,刘鸿飞,元弘毅所说的是否属实。”
“属实。但……”赵信然刚答完,就被张治通打断。
张治通一派惊堂木,“元盛,你还不认罪!石鼓书院月考第十名的实力,是如何通过作弊考取乡试解元的?”
“难道你石鼓书院的水平比乡试的考试水平还要高?!”
台下的百姓们偏向元盛的天平,又偏回王文杰。
平时班里第十名,参加两郡两州的乡试大考却能考第一名?
这合理吗?显然不合理!
这元盛还真有猫腻,八成真是作弊的。
刚刚还信誓旦旦说王文杰作弊的人,此刻又糊涂了。
面对张治通的质问,元盛倒是不慌,更没有像王文杰一样,听到惊堂木的声音,就跪倒在地。
元盛道:“大人,您有所不知,我这个人有个特点,越是大考,环境越紧张,我越容易作出好诗,平时反倒诗作平平。”
“石鼓书院的月考,类似乡试考试,分为三场,每场都有诗赋题,由于环境不紧张,我反倒作不出好诗,因此成绩平平。”
赵信然赶紧上前一步道:“大人,我可以为他作证,元盛就是如此。”
张治通面带嘲讽,大声问道:“元盛,你觉得你这种解释,台下的学子们会信吗?”
“不信!怎么可能!”
“不信,一切不过是元盛的狡辩之词罢了!”
“怎么可能?元盛是把我们当成傻子骗吗?”
“正常人都是越紧张做出来的诗越差,怎么可能越来越好?”
……
王城和脸上的冷汗终于不再冒出来,心情松缓下来,不管怎么说,元盛诗赋水平不行,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作为一名解元,诗赋水平却平庸,这就是元盛的软肋!
王文杰也长出了一口气,他奶奶的,他差点以为今天就死在这儿了。
张治通看着众人的表现,脸上带着志在必得的笑容,“元盛!你也听见了,你这一套说辞,除了你的先生和同窗无一人可信!你,还要如何狡辩。”
祝晨曦戴着围帽,在人群中围观,心中不免担心。虽然夫君告诉她,一定会万无一失,事情没有尘埃落定,她心中还是没底。
赵晋则好整以暇的看戏,想看看元盛到底能否化解。
晋冀党的一些人不知道真相,只是听说元盛有化解方法,但到底是什么化解方法呢?
元盛微微一笑,“大人,我既然敢说出这话,自然有方法证明自己清白。今天对于我来说就是大场面,还请诸位大人和陛下出诗赋题,盛愿意当场作诗以证清白!”
范志远和刘鸿飞两个人都懵逼了,元盛的乡试明明没有抄,首接要求当场查卷就可以证明清白了,何至于当场作诗。
这林大人看着是帮着元盛的,两个人提前通过气,元盛提前知道诗赋的题目,早有准备还好说。但是这张大人明显想把元盛弄死!元盛到底行不行!
赵信然也很担心,元盛的水平他是知道的,神一首鬼一首,虽然经过他长时间的教导,元盛的水平有所提升,但等下万一做不出来怎么办?
当场作诗,时间上也太赶了。
赵信然觉得元盛托大了,之前他教元盛的谦虚谨慎,元盛都抛到九霄了。
张治通没想到元盛敢主动接这种挑战,“好!那我就成全你!”
死到临头,元盛还如此淡定,这让张治通十分不快,一个毛头小子,在她面前装什么大瓣蒜!
元盛说:“大人,既然涉及到诗赋归属权之争,我自然要和王文杰一同比试,我们的水平高低,到底是谁抄的谁,一目了然!”
王文杰首接吓出一身冷汗,他惊慌地看着张治通。
王城和暗暗瞪了儿子一眼,真是没出息!虽然儿子的诗赋水平不说多么惊人,但也是偏上水平,慌什么!
张治通看着王文杰那个怂样,想到刚才他的表现,拒绝道:“如今要证明清白的是你,不是王文杰!”
林承允对着台下的百姓和学子们问道:“诸位,元盛的提议是否合理?如今两人都说是对方抄了自己的诗,水平到底如何,斗诗便知。斗不斗?”
学子们觉得元盛的提议没什么问题,两个人的诗赋水平到底如何,斗一斗便知。
百姓们不懂,但是他们爱看热闹,明显斗诗更有意思!
“斗!”
“斗诗!”
“到底是谁水平高,一试便知!”
“斗诗!”
百姓们的声音此起彼伏。
张治通刚刚在利用民意给元盛施压,林承允转手就还了回来。
张治通看向赵晋,这件事最后的定夺权还是在陛下。
赵晋冷冷看了张治通一眼,虽然台下这些百姓,他不在乎,但是今天在万民面前,他装也要装装样子出来。
再说了,生死斗诗,有意思!
他以前还没看过这么有意思的斗诗!
赵晋开了金口,“元盛的要求合理,既然两个人互相指责对方抄了自己的诗集,那两人便斗一斗诗,谁的水平如何,一目了然。”
张治通暗骂赵晋,又想削弱晋冀党,却不愿意出力,看王文杰那个烂泥糊不上墙的东西,等下弄不好别翻车了!
“是,陛下。”王文杰声音都有点颤抖,他诗赋水平没那么牛逼啊,当着皇帝,当着大臣们,当着台下黑压压的一片人,如果他做的太差,就丢大人了!
赵晋说:“我先出一道简单的,就以明月为题,赋词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