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阳之涯 作品

第九百八十四章 捡漏

听到台上申庆远的话,大礼堂内,先是一片寂静,随后传出“哄”的一声。

申庆远的这话,对于现场平阳大学的师生,还有刘维光等平阳市府人员,以及被邀请而来的平阳有头有脸的人物,都不啻于一次核爆。

国内从去年开始,正式开始审核认定211名校的标准,去年第一批审核通过的名校,也只有27家,华清、燕大、震旦、汉西交大等自然是入选了。

这些被入选的名校,都是过去无数国内人印象中的老牌名校,部分名校的历史,甚至能追溯到民国、清朝时期。

而入选之后,以后学校经费方面,能从燕京教育那边直接拿到经费,每年能拿到的经费还有补贴,比起以前是要高的多。

另外,还能建立顶级实验室,拿到大型实验项目的经费,至于图书馆、教学楼、校内体育馆之类的,那基本上是顺理成章的事!

对于这些名校的入选,大家自然都没有异议,一般的高校,也不指望能跟这些老牌大学相争。

但之前初步确定,不算后期有可能增加的名额,现在211的名额,是一百个,而就算把国内老牌高校都算上,其它高校还是有机会“捡漏”的。

211的审核跟评选,就是在接下来十年内,也是唯一的机会了,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往后就算如鹏城大学那般,学术跟教学水准,在国内乃至全球,都有一席之地,经费比起全世界大部分高校都要充足的大学,也难以再进入名额之中。

所以,申庆远才喊出,要在十年之内,让平阳大学冲刺,成为211的豪言壮语,因为十年内做不到,以后估计也没机会了!

但听到申庆远的话,礼堂内的人,却是炸了锅。

陶妍跟姜素仪也是坐在礼堂内,也跟左右的同学一样,惊诧的看着台上的申庆远。

她们现在已经是大二了,虽然也知道,等到她们毕业时,平阳大学未必能捡漏211成功。

但对于她们来说,如果平阳大学能成为211,对于她们也大有裨益,往后她们的那张毕业照,含金量将会变高!

而坐在李东陵身旁的刘维光,也惊诧的看着台上,放出惊天消息的申庆远,这消息,对于他来说,可也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如果平阳能出现一座211,那首功当然是申庆远不假,但要说受益最大的人,可就未必是申庆远了,反而更可能是刘维光!

平阳大学变成211,对于申庆远来说,履历上也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可是他在平阳的文治之功,哪怕过去二十年、三十年,平阳本地人,提起平阳大学时,都会想起刘维光来。

一座211名校的影响力有多大,现在可能很多人还没有一个具体的印象。

但一座名校,可以为本地家庭带来更多的入学名额,这是肯定的。

而每座大学周边,都会出现大学城经济效应,商场、餐厅、酒店、影院、服装店、鲜花店等等,都会聚集在一座大学周边,基本上就是靠着这座大学吃饭。

最简单的,前世打开美团,就会出现,几乎每个学院周边,都有一大批做预制菜的外卖店,专供眼神清澈的大学生……

有功能、有身后名,还能带动经济发展,对于平阳大学真能升为211的计划,刘维光一时间,也不由怦然心动。

李东陵目光,也不由向着申庆远多看了几眼,申庆远的抓时机的眼光,确实是出众。

平阳大学如果能成为211,对于东陵高科来说,那当然是好事。

有了211的头衔,平阳大学就能吸引国内各地的人才来到平阳上学,也能吸引更多学术跟技术大牛,来平阳任教。

而他们的到来,几乎都可以算进入到了东陵高科的人才库之中,换而言之,平阳大学的名气越大,招募的人才越多,东陵高科的人才储备自然就越多!

有了211的头衔,让平阳大学招募院士、海外大牛来任教,也不是没机会,只要来了平阳大学,那不就是进了东陵高科的碗里了?

但就以平阳大学目前的实力,虽然不能妄自菲薄,但李大善人感觉,平阳大学根基,还是太浅薄了,想要捡漏211,那也得自身实力过的去才行,否则机会来了,不中用也没办法啊。

台上的申庆远,强压心头激动,让平阳大学成为211,可以说是他在最后的职业生涯任期,最大的夙愿。

在退休前,能做到这一切,他就心满意足了。

申庆远知道要做到这一切绝非易事,211的名额放在国内高校中,是属于狼多肉少,想要抢到名额,肯定不是那么容易的。

而平阳大学,相比起其它高校,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申庆远的目光,不由向着台下的某大善人看去,别的优势,比什么建校资历、校友人脉什么的,平阳大学根本比不过。

但有一点,平阳大学可是甩了其它高校一大截,平阳大学是建在平阳的!

听起来似乎

是一句废话,但,申庆远认为,正是这点,成了平阳大学最大的优势,因为国内第一大私营公司,国内首富、亚洲二十大富豪,也是在平阳!

有东陵高科在,有李大善人在,平阳大学真要冲刺211,那李大善人会袖手旁观吗?

再加上跟李东陵打交道这么久,还有李东陵建立的知行基金会在教育慈善公益上面的投入,申庆远自问,对于李大善人,也是有几分了解的。

有李大善人支持的平阳大学,接下来,会为招募学术大牛发愁,会为招募天才苗子发愁,会为提升教学水准发愁,但估计,绝不会为了经费发愁!

这也将成为平阳大学,最大的底气,有了经费,平阳大学就能放手一搏,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成绩!

“林泍坚半导体学院、通讯工程学院、还有平阳大学医学院,将成为平阳大学重点发展的专业。

平阳大学要博百家之所长,容海纳百川,为平阳大学所用。

平阳大学将以求真务实探索实用,为立校根本,以追求跟研发全球最新的学术理论、尖端技术为教学目标。

未来平阳大学毕业的人,都将成为行业栋梁,为社会所需求……”

申庆远说出,放在现在的教育行业,堪称石破天惊的话来。

现在的高校,学术理念跟教的东西,跟社会上是有些脱节的,也就是学的东西,是过去几年,甚至十几年前的东西,学出来就是被淘汰了的东西。

申庆远是准备让平阳大学做出改变的,“平阳大学,将跟东陵高科、东芯半导体、东方光电、京东方、长岭冰箱、东方时代商场、平阳医院以及未来更多公司,共同开展教学课题跟研发项目!”

不得不说,申庆远确实是有魄力,不准备玩什么虚的,直接平阳大学跟东陵高科等开始合作项目。

让平阳大学的师生,参与到这些项目中哪怕打个下手,或者观摩一下,让他们知道学的东西,是干什么的,现在行业内的风向标,最尖端的技术是什么,那也是赚的。

不至于说,毕业后两眼一黑,根本不知道自己学的玩意,是干嘛用的,然后刚出社会的雏鸟,就被社会毒打的鼻青脸肿,兜兜转转之下,放弃专业,开始做起养家糊口的谋生。

申庆远希望,平阳大学毕业的人,都能有所学成,出去后,是被各行各业抢着要的香饽饽,哪怕最后211没被选上,那也不至于说一无所得。

当然,申庆远敢玩这套,终归还是有东陵高科这张牌可以打,换作是其它高校,想这么玩,扯什么犊子呢,那些大公司,怎么会陪一所学校“瞎胡闹”。

那些巨头公司,想要的是顶尖人才,但要说什么,让他们培养人才,那根本不可能,它们才没时间浪费在这上面。

从大礼堂出来之后,陶妍、姜素仪也跟其他平阳大学的学生一样,讨论着申庆远放出来的大卫星。

“你说,申校长说的,能不能做到啊?”陶要向着姜素仪问道。

相比起入学以来,勤工俭学的姜素仪,目前已经成熟了很多,尤其是在知行书屋的打工,提前接触社会,让姜素仪对于这个社会的运行规则,也有了基本的了解。

“不好说!”

姜素仪说道,“恐怕,最关键的,还是要看东陵高科,对咱们平大,能支持到什么地步!”

提前接触社会的姜素仪,对于东陵高科这个本地最大的地头蛇实力,是能窥探到一部分的,她明白,平阳大学能不能成为211,东陵高科的钞能力,恐怕也至关重要。

“申校长,真是平地起惊雷,给平阳上下,都放了一颗大卫星啊!”

大礼堂后台休息室,刘维光向着申庆远说道。

“这是平阳大学最后的计划,错过了,以后再也不会有了,无论如何,平阳大学都要拼一把的!”

申庆远斩钉截铁的说道,一副哪怕平阳市府不支持,平阳大学也一条道走到黑的架势。

“申校长发出宏愿,平阳市府这边,铁定是全力支持。

我的老领导,曾经在燕京教育部门任职过,也略微有些人脉,我可以亲自飞燕京,为咱们平阳大学尽绵薄之力!”

刘维光不动声色间,向着申庆远还有平阳市府一众人,透露了一下他的人脉,告诉众人,他的跟脚是在燕京,而且是颇有实力的。

“不知道,申校长,有没有计划,在三年内,让平阳大学成为211?”刘维光似乎是问出无足轻重的话,但目光却死死盯着申庆远。

李东陵看到这一幕,顿时间明白刘维光的心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