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带着他也可以,不过这是一次难得的让他实习的机会。我照应着他,他能更加融会贯通地运用所学。
老道一脸严肃,神色专注,双唇紧闭,一丝不苟地念动咒语,打出手诀,随后才下到井里。他摸着那大石头,见自己的手真的能够伸进去,这才迈步向前。我紧跟在他身后,也依样行事。但我耍了个滑头,只使用了土遁术和水遁术,如此一来,我往前走的时候,就显得比老道大哥轻松自然得多。
起初,这个洞里面有很多石头,显然是被人为塞堵的。再往后,石头便没那么多了,也有几处是被巨石从上而下隔断的。很明显,这里曾经设置过机关,落下的千斤巨石阻断了这个通道。这洞基本完整,能够供一个人直身一直往前行走。
我们顺着这个洞道一直走了将近500多米,突然来到了一个开阔的地方。我掏出一块月光石点亮,递给老道大哥,嘴角上扬,笑着解释道:“这叫月光石,输入灵力便可以照亮。”
老道大哥接过月光石,微微点头,脸上浮现出一丝感慨:“见过这个东西,只是一直不曾拥有。”此时,老道大哥已经有些灵力不济,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这是他第一次运用五星遁术,而且都是穿过石头本身,消耗灵力极大,还一下子用了那么长时间,灵力不亏空才怪呢。
到了这个空旷处,我才开口对他说:“不必每次都使用5种叠加的遁术,那样会白白耗费很多灵力。比如在土里遁入得不太深时,一般只使用土遁术,再加上木遁术防止碰到树根。当然,如果在城市当中,到处都是钢筋水泥,还要加上金遁术。要是再碰上有水井、地下水、下水道等等,就叠加一层水遁术。极少会碰到熔岩岩浆地火等等,所以一般不用加上火遁术。”
老道大哥听后,翻了个白眼,略带责怪地说:“你怎么不早告诉我,累得我现在灵力亏空,浑身酸痛。”我呵呵一笑,耐心解释道:“这样你才知道自己运用遁术时,自己的极限是多少,能在土里隐藏多久。如果真的把灵力全消耗在土里,不能及时遁出,那就等于把自己活埋了。”老道大哥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表示心中已经了然,之后便打坐运转灵力恢复自己。
我早已拧亮手电,目光快速地照着四周,刹那间,一种莫名的熟悉感涌上心头。“欸?”我看到了好多被打碎的石头,还有些地方明显被人用工具刨挖过。“这不就是那地下湖那巨大石梁上面吗?我们是来过这里的,在这里敲过龙骨髓珠,还挖过朱砂。而且,这个出口我也曾经来过。从这边找,其实并不容易找到,它只是在一个石头裂隙里面。我当初也是发现这里有风吹,以为有通向地面上的孔洞,还钻到里面去探究过,也是因为被大石头塞堵通道,当时就放弃了。”
如今我会了五行遁术,从古井那边进来,似乎明白了些什么。这个通道一定是曾经那个古道观里面的道人所留下的逃命后手。没想到从小平台那里居然可以直接通到这里来。于是,我瞬间做了一个决定,我要把这个石洞清理出来,方便将来从玄月净水观这里通行。
我让老道大哥在这里休息,恢复灵力。而我则再次进入那个石洞当中,眼神坚定,毫不犹豫地运用飞剑切割那些挡路的大石。我把碎石头都收进我的储物戒里,一直清理到古井那里。而最后一块堵住出路的大石,我并没有动它,只是把它周边的缝隙用碎石泥土堵得更严实,这样就不会再让人觉得从这井里面有往外跑出的风。通道这一头也是如此,留住了最后堵住通道的那些石头,把那些露出来的缝隙塞得更严实。
因为我打算把那传送法阵就建在这巨大的横梁上。毕竟传送的时候会有风,我担心老道大哥的道观那里会出现异象,万一从那古井里面呼呼往外吹风,肯定会引起有心人的注意。对了,还有东沟村那里往下漏水的地方,那里也需要堵住。不过那可不好堵,我皱着眉头,陷入沉思,思索着应该怎样堵那里漏水的地方,最后觉得可能还要依靠老道大哥。
我把储物戒里面的所有碎石全部倒掉,之后就在这平台上面,手持飞剑,熟练地切割出一大块平面。之后又用其他的石头切割出6块巨大的石头平板,这样制作传送法阵的基础我就算是完成了。
此时老道大哥已经恢复了不少,他看着我一直在忙碌,满脸惊讶地问我:“初五,你怎么会有如此浑厚的灵力?完全超越了我。莫非你已经筑基了吗?”
我调皮地一笑,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你猜对了我的老大哥。我是在那个妖形界里面筑基的,而且不像你们筑基的时候惶惶如丧家之犬,我可是真正的跟天劫打了一架。所以我现在是如假包换的筑基期修士。”
之后,我又颇为得意地让他看我被天劫雷鞭抽过的印记,并详细地跟他讲我是如何扛过雷劫的。
老道大哥疑惑地看着我,问道:“你真的记得天雷是多劈了你一下吗?”
我肯定地点点头:“绝对没错。他4个雷球打过之后,我以为雷劫就过去了,就大意了,被他最后又抽下来的一道雷鞭抽在了我的双手和胳膊上,这才给我的两条胳膊上留下了这样的印记。”
没想到老道大哥却更加惊讶,瞪大了眼睛说:“这是雷灵之印呀,小子发达了。那最后一下并非是劈你,而是奖励给你这个雷灵之印。这是天劫之神奖励给你的两条雷属性经脉。你用这个来修炼雷法,那简直是要事半功倍了呀。”
“啊?雷属性经脉?雷灵之印?”我满脸惊喜,内心满是激动。
老道大哥详细地跟我讲:“749局当中有记载。有个很厉害的修士在渡雷劫的时候,跟我的情况几乎是一样。他也是被天劫多劈了一道,也是险些把他劈死,身上也多了这么一种被雷劈过后的痕迹。但那之后他修炼雷属性功法,几乎都轻而易举。最后有更高阶的修士分析,天劫之数那是上苍规定,没人可以更改,轻易更改那就叫做犯天条。你多了那么一下,不是老天一定让你死,就是老天见你太优秀而要赏赐你。所有那些被多余的天雷劈中的修士,往往身上都会带着这种雷灵之印,这便是上天的赏赐。当然了,这种情况肯定是少之又少。我也是因为晋升成为东北局的二把手之后,有权力翻阅749局里面的一些隐秘典籍,才知道的这些。”
真的吗?我压抑不住心中的兴奋,立即运用起老道大哥就在这个山洞里面曾经教给我的掌心雷。
我满脸严肃,一边念动法诀,一边掐动手诀,这是我跟老大哥认认真真学过的东西,绝对不会忘。当时我二哥曾经说过这是仙家术法,只有到了金丹期之后才能运用出来,可我只会这么一个掌心雷功诀,自然而然地就运用了出来。当我大喊到:“九天雷神普化天尊!”
打出掌心雷的时候,果不其然一点反应没有。但是高喊“九天雷神普化天尊”那是一喊就要喊三声的,随着三声喊也是打出三个掌心雷,当时老道大哥是这样教我的,那些日子我一直演练得纯熟,自然现在我也是连叫三声,连打三掌。
没想到啊,第三下我真的打出了一个掌心雷。虽然声音不大,电光也不强烈,打出去也只有三四米远,可那咔嚓的一声雷响却是实打实的。我和老道大哥全都听到,一下子把我们两个人全都给惊到了。老道大哥满脸惊奇,忍不住爆了句粗口:“我靠,初五你真的给打出来了一个掌心雷。这可是金丹级的功法,你一个刚筑基的修士居然就给打出来了。看来我说的一点都不错,这真的是雷灵之印,这两条印痕真的是雷属性经脉呀。初五你太牛逼啦。”
我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惊喜,接着又试了几次,结果又是一下都没打出,不禁有些郁闷:怎么打个掌心雷还总是时灵时不灵呢?老道大哥倒是不气馁,拍了拍我的肩膀,安慰我说:“有一就有二。大概是你虽有天赐雷脉,但是你从来没修炼过它们。可能你以后在修炼的时候,要多往这两条雷脉里面注重灵力运转,这样打出掌心雷的次数就会提高。”
是么?我眼中闪过一丝期待,赶紧运转灵力到我的双臂之上,寻找这两条雷脉。
我能感受到它们距离我双臂上的经脉几乎是紧挨着,但却没有通透,就好像最初我修炼任脉督脉时那种艰涩的感觉一样,需要有外力给我导引一下。我跟老道大哥说了我的感受,他立刻决定帮我导引。
其实那就宛如一层窗户纸,你在屋外的时候隔着那层纸,屋里什么都看不到,但是有人帮你捅一下那层纸,就能透过那个洞看到屋里面的情况了。老道大哥在我胳膊上的手臂经脉上重重地溢出灵力,然后牵引我的灵力进入了那两条天赐雷脉当中,又一寸一寸牵引着我的灵力从大臂处一直到了手背和掌心。
这下子就好了,我瞬间感受到自己比别人多了两条经脉。不过让我把灵力注入这两条经脉,快速运转一圈之后,便就觉得火烧火燎的疼,就像当初我被天雷劈的皮开肉绽那种感觉一样,甚至更甚。因为这两条灵脉并不长,灵力在里面运转一次时间并不久,所以每一次运转都是痛苦难当,疼得我忍不住浑身冒汗。
我咬紧牙关,心中暗自坚持,先运行了二二得四,又运行一遍三三得九,我一直咬牙坚持运转了16次,再也坚持不住了,我抱着我的两个胳膊,疼得满地打滚。
老道大哥见状,连忙说道:“初五你千万不要着急,要知道欲速则不达,要循序渐进。”
我用储物戒里面的灵水冲着我的两只胳膊,这才觉得好受一些。老道大哥却惊讶于这水居然带有灵气,还念叨着我用了这么多灵水冲两只胳膊,真是浪费。
我们很快就又回到了玄月净水观当中。我站在那口井的井台上,用灵水冲着我的胳膊,让多余的灵水进入那井中。这时,正巧那个5岁半的小福子从这里路过。他看到我的双臂通红红肿,一脸天真地对我说:“师叔,你的两只胳膊是不是被野蜂蛰了?可以用我的尿来给你浇一浇。师兄被野蜂蛰了就是我用尿给他浇好了。他们都说我的尿可灵了。现在村里有些孩子被野蜂蛰了的,用他们的尿来浇,都不如我的尿来浇好用。我也来给你浇一浇吧。”
这话说得我和老道大哥一愣,随即老道大哥哈哈大笑起来,他还打趣地说:“初五,你要么就真让我这徒弟给你用尿浇浇看看,死马当成活马医吗,兴许真的管用。”我看老道大哥说的一脸认真,心想童子尿也并非什么脏东西,就让这小孩给我浇浇看看。
结果小福子一泡热尿浇在我的双臂上,嘿,还真管用,立马疼痛就大减不少。我赶紧让小福子回去多喝些水,等有了尿再来给我浇一浇才好。结果这小孩在我面前转了转眼珠子,之后转过身去背对着我说:“师叔你是不是忘了什么事?”
“嗯?什么意思?”我一脸疑惑。
小福子继续好像自言自语地说:“我给他们用我的尿,他们最少都要给一把糖吃呢。”
嘿,这小子,这么小小年纪就知道要好处了,我不禁哑然失笑。
可我身上也没有糖果呀,我就只能从我的储物戒里面拿出了三颗甜梦果来糊弄他。
我笑着对他说:“这可是珍稀的灵果,睡觉前吃,可以让你在梦里都增长修为。一定要记住,吃完了就得睡觉,吃完了不睡觉不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