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解决办法

第410章解决办法

孩子们收到礼物后恭恭敬敬弯腰回了礼。

看着高矮不一的一众小萝卜头做着大人样子,张平安被萌的差点笑出声来。

果然,幼崽是最治愈人心的!

几个妗子都是圆盘脸,额头饱满,厚耳垂,身材略显丰腴,脸上上了精致的妆容,长的很端正大气,十分符合这个时代的审美。

看得出,几个大舅子择媳的标准很一致。

众人互相见礼后,男丁、女眷和孩子们各分了几桌,一一坐下,中间用屏风隔开。

钱攸宜自然是跟嫂子们坐在一起。

张平安则坐在了几个大舅子旁边。

宴席过半时,大舅子钱英问道:“妹夫,这还有十来日州学就要放假了,明年二月的会试近在咫尺,你这次可有几分把握?”

其他人听了也放慢了喝酒的动作,关心的望过来。

钱家人才济济,先不说岳父钱侍郎便是探花郎出身。

就说同辈的大舅子钱英和二舅子钱杰,两人弱冠之年就金榜题名了,是二甲进士出身,现分别在户部和兵部任职。

夸一句年轻有为一点不过!

张平安知道自己作为女婿,大家自然对他的学业期待也是极高的。

有了进士出身,以后才方便在仕途行走。

“大哥,现在州学上舍甲班的夫子都是名家大儒,学问造诣深厚,我在里面上课获益匪浅,明年的会试料想大概有四五成把握”,张平安想了想谦虚道。

这话也差不多是实情。

州学每月都有考核,他能排到上舍几个班的前二十,按照往年州学的上榜率来看,大概就在四五成几率间了。

对于普通学子来说,这个排名已经相当不错,哪怕这次不中,下次也很有希望。

钱侍郎听了却并不是太满意,低头思索了下道:“嗯,这样,等你放假后,你每日过来钱府,我指导一下你,删繁就简,举要治繁,现在你的时间比金子还贵,得尽快再往上拔一拔!”

张平安闻言大喜过望,探花郎那可是全国前三啊,还是一对一点拨,这样的机遇也就是因为自己是亲女婿才会有了。

“多谢岳父大人厚爱,小婿铭感五内”,张平安起身行礼道。

“坐,说了都是自家人,不用客气”,钱侍郎抬手示意坐下说话。

“正好年根底下事情不多,礼部算是个清水衙门,时间挤一挤还是有的,你现在就差那么一口气,要是等三年后再考可就太可惜了,最好能一次就中,这样,我也好名正言顺给你安排一个去处”,钱侍郎缓声道。

这其中提携的意思很明显了。

“小婿明白!”

“来,吃菜吃菜,这道糯米藕丸子和清蒸鱼都是特意找的擅楚菜的厨子做的,你出身湖广,尝尝看做的地不地道”,二舅子钱杰热情的招呼道。

丫鬟很有眼色的上前帮忙布菜。

张平安尝了尝,做的还真挺不错的,有老家的味道,而且更多了一丝鲜,不知是又加了什么提味的。

如果说大舅子钱英性子是八面玲珑,那么二舅子钱杰便是热情豪爽,粗中有细。

三舅子钱炜话不多,但看眼神就知道不是个简单的,性子比较稳重。

四舅子钱裕是娃娃脸,看着显小,能言善辩,总是端着一副笑脸,再多的没接触也看不出什么了。

两人是上一次乡试的举人,但是会试落榜了。

目前也在备考,准备明年二月再搏一搏。

一顿饭下来,张平安收获满满。

几个舅子说了不少朝中和世族圈内的八卦,还有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

简直比蜘蛛网还密。

别说男人不讲八卦,有些事情男人也要了解,不然一不小心可能就得罪了人。

提前给张平安讲这些也是想让张平安心里有个谱,算是提前上一上入门课。

吃完饭,女眷们去暖房喝茶谈天,男人们则去书房下棋。

人多热闹,一点儿也不会觉得无聊。

就这样,一直到下午申时过了,夫妻二人才相携回家。

张老二和徐氏在宅子里无聊的发慌,只能嗑南瓜子打发时间。

徐氏嗑的多,舌上都生疮了。

“以前别人说闲的蛋疼我是不信的,现在我真信了”,徐氏怏怏道。

张老二叹气:“谁说不是呢,我都想去田里挥两锄头活动活动身子,可惜现在临安城郊外也买不到什么像样的地了,有劲儿没处使!”

两人听到儿子儿媳回来了,这才起身去了堂屋。

“爹,娘,你们二老今日吃的可好,下人若有什么怠慢之处,你们一定要跟我说”,钱攸宜笑道。

又拿出一个首饰盒子道:“娘,这是我母亲给您准备的回礼,您看看喜不喜欢?”

“哟,我还有礼收呢”,徐氏有些受宠若惊。

打开盒子,入目一片珠光宝气。

“我看您平日穿戴的素净,这支点翠珊瑚腊梅簪,还有牡丹钗,正适合您,耳环和戒指也是配套的,您不妨明日让丫鬟帮您戴上试试。”

徐氏有些不自在,可心里还是挺开心的,说明亲家没有看不起人,嘴角上扬道:“那帮我多谢你娘了!”

说完关心道:“亲家公亲家母身体还好吧,冬日天寒,可要注意身体!”

“多谢娘关心,我父亲母亲身体都挺好的”,钱攸宜应道,“知道爹不抽烟,给爹准备的回礼是几坛好酒,东西笨重,我已经让下人放去酒窖了,想喝的时候吩咐下人就行。”

“亲家有心了,考虑的太周到了,其实我喝什么都不打紧”,张老二在一边也笑了。

亲家没有看不起人,他们老两口心里就熨帖了。

眼看现下气氛正好,徐氏想了想,试探着提道:“儿媳啊,按说这里挺好的,宅子大,什么都有,还有下人伺候着,我们老两口是跟着享福了!”

徐氏说了一半欲言又止,看儿媳妇面色平静,一脸疑惑的望过来,这才又接着道:“但是吧,我这人认床,在这儿总睡不好,身上不得劲儿,不如等明日我和你爹便搬回老宅去住吧!反正隔的也近,我和你爹会常来走动的。”

钱攸宜很惊讶,轻拧了下眉头问道:“娘可是觉得有哪里照顾的不周到,如果只是认床的话大可以让下人把床运过来,这不是什么难事。”

徐氏不知道怎样才能说清楚自己的想法,踌躇道:“不光是床的事儿,哎,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才能说清楚了!”

张平安不想爹娘为难,温声解释道:“攸宜,这事儿爹娘他们之前跟我大概提了提,主要是他们习惯了老宅子了,能侍弄下花草,还能时不时去大姐二姐和奶奶那里串串门,怪我,之前也忘了跟你说!”

钱攸宜闻言并没生气,只感叹道:“夫君不用多说了,我明白,大宅子好则好矣,就是缺乏一点烟火气息!”

“哎,就是这个意思!”,徐氏忍不住激动地拍了下大腿道。

还是读书人聪明,一句话就说清楚了。

“娘,我不是那等强势霸道的儿媳妇,这些我都能理解的,按理说,您二老住哪里我不应该多嘴,但是我和夫君成婚才三天,您和爹就搬回老宅住,外人看来可不就是我和夫君不孝嘛,授人以柄!”钱攸宜温声道。

“什么!!!”徐氏声音提高了八度,有些生气道:“谁敢说你们不孝顺啊,这是我和你爹我们自己的决定,跟你们一点儿关系都没有,怎么能抹黑呢!”

张老二闻言也很生气,这不是造儿子儿媳的黑谣嘛,跟周边人比起来,自己儿子不知道有多孝顺了,当下也皱紧了眉头,看向儿子。

“我们两家走路都不用一刻钟,这么近,不至于吧”,张平安不解。

本朝虽重视孝道,但居住观念已开明许多,条件允许的话,并不是要求一定要一家人同住,只要正常奉养父母尽孝道就可。

比如严氏家训中就提到“父子之严,不可以狎”,强调父子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维护家庭的秩序和礼仪?。

“我看不如这样,之前奶奶体恤我初嫁过来,怕我不适应,说等过小年吃年饭时大家再一起聚的,这份好意我心领了,但是现在冬日天寒地冻,左右大家也无甚事,不如请他们明日到府上聚聚,几个姐姐和舅舅家也都叫上,大家热闹热闹,也陪爹娘说说话,我也认认人,你们看这样行吗”,钱攸宜思索了一瞬后说道。

儿媳妇好言好语的把话说到这份上,回老宅子的事情自然就不好再提了。

徐氏感觉自己的想法受到了重视,腰杆子又硬了几分。

爹娘能留下来,张平安自然是开心的。

可他不太想勉强他们,为了自己的私心而让爹娘去委屈自己。

他看的出他们在这儿住的不自在。

钱攸宜冰雪聪明,张平安的想法她一眼就看穿了。

两人回房后她便安抚道:“放心吧,我自有办法,到时爹娘肯定愿意开开心心的住在这里!”

“嗯?”张平安疑惑。

“到时你就知道了!”钱攸宜狡黠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