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参天树计划,启动!
“不是,谁来解释一下,为什么杨蜜会在《鸿门宴传奇》里她不是演路川的《王的盛宴》吗”李秋棠看新闻里说,《鸿门宴传奇》首映礼,虞姬的扮演者是杨蜜,真的很费解。
公司同事告诉他:“3月份《王的盛宴》开机现场,杨蜜确实去了,有说她演虞姬,也有说她演配角,但剧组一直没确定消息。后来说是档期协调不开,杨蜜离组了,其实就是路川看不惯她轧戏,那时候《宫》爆红,找她的戏从这里排到了长安街。没想到她去了《鸿门宴传奇》,4月份开机的时候她都没露面,剧组当时还营销了虞姬保密。”
李人港压根不在乎杨蜜轧戏,而且杨蜜当时身上携带着巨大流量,能为他的电影带来关注和票房。
再说了,冯少峰演项羽,杨蜜演虞姬,蜂蜜恋再炒一波,这话题不就来了。
事实也是如此,蜂蜜恋是《鸿门宴传奇》营销炒作的一张王牌。
尽管两人无数次否认关系,但愿磕的人还是带着滤镜发了疯地磕两人。
看得出杨蜜和冯少峰都不愿意被这样炒,但他们好像没的选。
效果也异常显著,《鸿门宴传奇》首日收入1200余万,首周六天收入8200万,轻松夺冠。
这也算杨蜜初战大荧幕的光辉战绩吧贺岁档首周冠军,也能写一笔。
但杨蜜现在多少还有些锐气在,即使有这样好成绩,她好像也不愿意跟冯少峰炒恋情。
她跟刘叔叔啥时候官宣来着好像快了吧。
李秋棠手里虽然没有在推进的项目,公司缺席贺岁档,但他也真的很忙。
他和张钊从煤老板们那里得到了第一笔投资,总计6000万。
李秋棠和张钊毫不犹豫地把这笔钱投入到公司正在推进的青年导演扶持计划中。
这个计划在公司内部优先级非常高,被李秋棠和张钊称为“关系秋天能否成为一家受人敬仰的电影公司的战略。”
能制片能发行,能拍出高票房电影,在李秋棠和张钊眼里还不足以称为受人敬仰。
两人都觉得要为整个行业做出不一样的贡献。
拍好电影当然也算,但还不够。
这个计划暂时取名为参天树计划,秋天和李秋棠个人希望借助自己微小的力量为行业培养出日后中国影坛的参天树。
说培养可能夸大了,起码为年轻导演施加一个最初的推动力,把他们送上去,至于能走多远,还是要看他们自己。
李秋棠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这个计划上。
资金来源,发行渠道,整个计划的架构,很多东西都需要李秋棠亲自去谈。
贺岁档第一周刚过,李秋棠在蓉城设宴招待张钊和徐山争以及陈芷熙
《人在囧途2》的版权毫无疑义地归属于秋天,徐山争想转型导演拍续集,要么走擦边,但秋天告他他必输,这样他就会彻底把李秋棠和张钊得罪死,要么选择和秋天合作。
前者的代价太大,秋天不是原时空的旗,徐山争但凡有脑子都不会选这条路。
陈芷熙现在还是个独立制片人,也看好徐山争的才华,支持他拍《人在囧途2》,跟着一起来见李秋棠。
徐山争的《人在囧途2》剧本已经定了,电影故事被放在泰国。这点让张钊很不喜,看来徐山争真的想过撇开秋天另起炉灶。
但现在这都不重要。
几人落座,徐山争问李秋棠为什么在蓉城,李秋棠说:“这边有些工作,这半个多月我有一半的时间在蓉城。”
席间,徐山争讲述了自己的《人在囧途2》的大概故事,最后说:“制作成本不高,只要三四千万就行。”能获得正版授权,他当然不愿意铤而走险。
而李秋棠和张钊也把自己的参天树计划讲给徐山争和陈芷熙听。
“这个计划主要是培养新人导演,票房盈利当然最好,但赚不了钱,我们也不会太过苛责。”
要允许新人导演亏本,这点眼界李秋棠还有。
“因为是新人计划,所以这个计划投资的电影都不会是高成本。”这个理所应当,“成本我们努力控制在5000万以内。”
这个数字一出来,徐山争心动了一下,自己很符合要求。
两人听完都说秋天的这个计划有格局,有胆识。
“为新人铺路,功德无量。”
李秋棠的意思是,秋天可以把《人在囧途2》授权给徐山争拍,这部片子作为参天树计划的第一部影片。
徐山争笑道:“那我还算青年导演吗”
李秋棠道:“一个导演的创作黄金期在30-50岁,你怎么不算青年导演”
陈芷熙笑道:“那你怎么算”
“我30不到,更是青年导演。”李秋棠笑道。
后面谈的就很顺利了,徐山争的编导演费用按照行业惯例来,当张钊问他愿不愿意把片酬这算成投资时,徐山争很明显挣扎了一下,但最后放弃了,他小家小业的,不敢跟秋天赌收益,选择拿自己的一份片酬。
但也开玩笑说:“如果电影大卖了,给我包个红包就行。”
他的选择也在情理之中,新人导演能找投资就谢天谢地了,哪里敢豪赌票房收益。
不过这里又出现一个问题,秋天全资投资《人在囧途2》,人家还是版权方,陈芷熙失业了!
陈芷熙也是胆大,当场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
李秋棠笑道:“这个好解决,我们公司请你当制片人,替我们管理剧组。”
陈芷熙还真不是新兵蛋子,电视剧《都是兄弟》、电影《活该你单身》、《边境风云》,她都是制片,无论是对电影类型的分析还是对电影投资,她都已有了很多的储备。
这3000万投资的《人在囧途2》,秋天也能放心地交给她。
李秋棠突发奇想,道:“我们的参天树计划完全可以把制片人培养也加进来,我们缺会拍戏的导演,但我们更缺会管理的制片人。”
国内剧组的管理非常粗糙,说难听点跟上世纪的戏班子没两样。
这么多年了,国内唯一会施行酒精管制的导演还是只有李秋棠一人。
而且管的还不是很严。
总说工业化,不止导演的拍摄要工业化,剧组的管理也要工业化。
李秋棠觉得可以试试,就先从陈芷熙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