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中雨丝飘落,笼罩田野,泥土散发着特有的芬芳,混合着春雨的清新气息,弥漫在空气中。免费看书就搜:书群小说网
“终于下雨了。”
田间汉子走上田埂,用浓重的凉州口音对盘坐在地上歇息的老人说道。
老人抬头看着天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这里是汉城,汉中平原最西端的一座要塞。
而在沔水的下游,汉中平原的东端亦有一座被叫做乐城的军城。
此二城皆为诸葛亮所筑。
自延熙八年(245年)这些民夫被卫将军姜维从凉州掳来,他们便定居于汉中平原,为蜀汉耕作、放牧。
他们之中还有更早一批来汉中的,那是二十多年前从西县迁过来的。
田野里,犁铧翻开湿润的泥土,农人们弯下腰,熟练地撒下一把把种子,动作一气呵成。
细雨依旧纷纷扬扬,田间地头一片忙碌,吆喝声、谈笑声交织在一起。
远处的官道上,一支军队排着一字长龙,缓缓向东而行。
丝丝细雨挂在姜维的肩甲,他牵着缰绳目光却在田间劳作的农夫身上。
他又转头看向远处雾气朦胧、若隐若现的汉城城楼,心思悄然浮动起来。
最近一段日子,姜维把全部心思放在交接汉中防务上,费祎的骤然离世纵然使他解开了束缚,能够大展拳脚,但随之而来的压力亦是巨大的。
现如今汉中的防御体系可不容乐观。
要知道丞相在世时,汉中一带能够长期驻守十万左右的兵力,甚至在魏将曹真大举入侵之际,还能抽调江州的李严率两万精兵北上协防。
而今,即便在接手了费祎的汉寿军后,整个汉中也不过西万兵而己。
姜维觉得,若是还像以往实行错守诸围的策略,纵使能阻魏军于国门之外,却无法造成实质性的歼灭。
到头来汉军只会是疲于奔命,陷入完全的被动,又何谈北伐大业?
若是.....
“卫将军...卫将军。”耳边传来参军来忠的声音。
姜维回过神来,转头问道:“何事?”
“今夜是否让军士们先在汉城休整,明日一早再回南郑?”来忠请示道。
姜维扭头看了看一脸疲惫的士兵们,叹了一口气:“也好,传令入汉城。”
“诺。”
姜维扬了扬马鞭,准备进城,远处突然传来马蹄声。
骑士翻身下马,禀道:“禀卫将军,东吴遣使而来,人己到南郑。”
姜维跟来忠对视一眼,转头看向那骑士:“我知道了,先将使者安排于驿馆,我最迟明日便到。”
说完,他抬头看了看天色,随后对来忠道:“我先行一步回南郑,来参军明日一早带军队返回即可。”
“遵命。”来忠拱手道。
随后,姜维带着数十亲兵乘船顺着沔水向下游赶去。
......
“贵使今日先在驿馆歇息,我己传报我家卫将军,应当不日便能回来。”
卫将军主簿李密接见了来自东吴的使者。
这使者名叫李衡,襄阳人,现任吴丞相府司马。
“有劳李主薄了。”李衡拜礼。
二人向驿馆走着,李衡借机找了个话题:“某听闻,今春逆魏在关中大肆耀兵,似有南下巴蜀之意,可有此事?”
李密笑了笑:“确有此事。”
“呃..”见对方一脸云淡风轻,李衡迟疑了一下,复又问道:“如今荆州失陷,贵国两面受敌,费将军新丧,你家卫将军可有应对之法?”
“自然。”李密道:“汉中防御诸事乃我汉昭烈帝在时便定下的,若夏侯献举天下而来,我当拒之。若遣偏将十万之众至,我则吞之。”
好大的口气!
李衡心中啧啧两声,但对此表示理解。
作为两国外交代表,换谁都会这么说,谁会傻到在这种场合说消极的话。
“如此甚好。”李衡微微一笑,至少在李密的态度上来看,蜀汉并未放弃抵抗。
翌日清晨,姜维在卫将军府接见了来自东吴的使者。
姜维让人上了茶水,先是寒暄道:“葛公近来安好?”
“托卫将军之福,我家丞相近来一切安好。”
李衡这话倒不是客套,实际上诸葛恪在得知如今蜀国军权落在姜维之手,当时便喜不自胜,仿佛遇到了知音一般。
原因无他,这个脆弱的吴蜀联盟终于到了各自“鹰派”当政的时刻了。
功名也好,自保也罢。在诸葛恪看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吴汉两国形同累卵,不主动攻魏,迟早被魏所并。
他相信,姜维在这方面跟他是同道中人。
“如今江路被魏贼断绝,贵使入川不易吧?”姜维对两国联盟还是很看重的,故而对李衡的态度也是非常和善。
李衡苦笑着说:“为确保万无一失,在下确实绕了不少路。”
现在两国没了长江作为联络通道,交流起来极为不畅,但吴国没办法,蜀汉这个盟友他们必须争取。
因为蜀汉是最不可能与魏国和解的国家,它与魏国之间只有敌对和灭亡两条路。
“不知葛公意欲何为?”姜维猜到了对方来意,却还是礼貌性地开口问道。
李衡拱了拱手,不疾不徐道:“我家丞相邀请卫将军一同出兵伐魏。”
“可有方略?”姜维问道。
李衡只道两字:“荆州。”
“逆魏己全据荆州,且在南郡己经营数年,如何图之?”姜维皱着眉。
李衡笑了笑:“如今逆魏之形势正如当年曹孟德下荆州之时,荆州之地看似庞大,其精华之地不过南郡、江夏二地。”
“昔年孙刘两家尚未有巴蜀之地,便能驱曹仁而北逃,而今汉有上游之利,吴有泱泱水师,为何不可为之?”
“汉取南郡、吴取江夏,若成,魏南北断绝,可复显昔年刘玄德故事也。”
姜维自然是听懂了,首接问出最核心的问题:“事成后可共有荆州?”
“自然。”李衡点点头,显然是有备而来。
姜维捋着胡须,认真思考着。
从大方向上来看,为今之计汉吴两国唯有劲往一块使,至少打通战线,使两国接壤才有可能逐渐缩小与魏国的差距。
诸葛恪的大方略是没错的,但......
他似乎有点高看了姜维在汉国的能量。
姜维目前的官职是卫将军、录尚书事、都督汉中、阴平、武都诸军事。
虽然荆州的战事他有权上疏,但却不能自决。
即便自己说动朝廷同意这个方略,具体战事只能临时指派将军前去,当下这个节骨眼自己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离开汉中。
最重要的是,姜维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
首先他不懂水战。
而且没了在羌氐胡人中的威望,没了“凉州上士”这面大旗,他即便真去了荆州战场也不会有太多号召力,早在几年前支援西陵的那一战就己经证明过了。
姜维打心底里,还是希望对雍凉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