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鲁锦难封
徐寿辉拉拢鲁锦,本来就是想拉拢外部势力,搞内部平衡,就是为了摆脱彭莹玉的控制,不当吉祥物。
可现在彭莹玉却提出这么个方案,想要通过他两个徒弟分化拉拢鲁锦,这若是真让他做成了,岂不是成了给彭莹玉做嫁衣裳,白白增添了他的实力,自己还是个吉祥物,没有兵权。
这徐寿辉怎么能忍!
于是他当即一挥手,反驳道,“万万不可,军师都知他有近十万兵,又水陆步骑全有,如此实力,若不能为友,也不该为敌啊。
“如今我们所占的州县还没那鲁锦多,兵力也不一定有那鲁锦雄厚,所依仗者,不过是率先建制,举旗复宋而已,此时应该尽力拉拢一切敢于反元的仁人志士,怎可暗下黑手,这岂不是败我大义名声,天下人如何看我”
彭莹玉闻言顿时有些无语,心道你这也太天真了,你也知道自己地盘和兵力都比不过人家啊那你还在这做梦,觉得人家肯伏低做小,投入你的麾下凭什么就凭你这个大宋皇帝吗
徐寿辉当然也不是傻子,如今整个徐宋集团里,彭莹玉的实力就已经很大了,若是再让他召回两个徒弟,带几万兵过来,自己这皇帝也干脆别特么当了,直接禅让给彭莹玉拉倒。
徐寿辉现在想的很简单,就算自己不能拉拢到鲁锦,也不能让鲁锦这支势力落到彭莹玉的手中。
彭莹玉则是还想再劝劝,十万兵马不一定全都要吃下,你也不一定有那个胃口,咱们才多少兵啊,你一下拉来比咱们还多的势力,这不是鸠占鹊巢,反客为主吗
还不如想办法拉拢几万势力,还能听话,将来也好控制,贪多嚼不烂,直接落袋为安不好吗
然而还不等他说话,旁边的杨普雄就再次说道。
“军师,陛下,这拉拢师兄,让他们带兵过来的法子恐怕不行。”言罢还露出一脸愁容。
彭莹玉顿时心里咯噔一下,怎么个意思,莫不是那俩小兔崽子翅膀硬了兵多了,不听咱的话了呗
“为何不行难道你那两个师兄不同意”彭莹玉当即皱眉问道。
“不是,是赵师兄已经死了,李师兄也下落不明。”杨普雄立刻解释道。
“我到了六安之后,就已经得到赵师兄牺牲的消息,去了庐州后,他们还带我去了赵师兄的坟前。
“听说赵师兄是死于元廷的淮西宣慰使康茂才手中,首级都被那厮砍了去,是后来鲁锦击败康茂才,才将赵师兄的头颅寻回来的。”
徐寿辉闻言顿时有些暗喜,不过他倒是没表露出来,彭莹玉就有点脸黑了,不过也没多说什么,造反杀头的事,只要没成功,早晚都有这么一天,他都造反十多年的老反贼了,经历的生离死别多了去了,手下那些徒弟也不过都是他的工具而已,牺牲几个也不算什么。
只是有些可惜,少了一个赵普胜,他分化拉拢庐州势力的机会就少了一分。
彭莹玉没有多说,而是追问道,“那你李师兄呢”
杨普雄当即道,“庐州那边说,当初他们和康茂才决战时,李师兄带兵藏在无为,后来派人去找就再也找不见了,当地人说看到一伙乱兵南下去了。
“庐州那边猜测,李师兄可能是听到了陛下登基的消息,南下投奔咱们来了,只是咱们至今还未曾听到李师兄的消息。”
“他南下找咱们来了!”彭莹玉顿时有些震惊。
“他带了多少兵”徐寿辉也蹙着眉问道。
“这,不太清楚,庐州那边说,在打康茂才之前,李师兄在无为可能有一两千兵力,但是他带走多少就不清楚了,当地百姓有说一千多的,也有说几百人的。”杨普雄立刻解释道。
徐寿辉闻言暗暗松了口气,彭莹玉则是皱眉追问道,“是你亲自去无为,听当地百姓说的,还是那鲁锦告诉你的”
“是那鲁锦手下的一个什么武院官,带我去拜祭赵师兄坟茔时跟我说的,我在庐州并不能随意走动,出行皆有人护送,名为护送,实为看押。
“而且那鲁锦十分小心,我带了三百甲士,刚到六安治下的霍山县时,他们就扣下我250甲士,只让我带五十人去六安,到了六安又扣下40人,只让我带十人去庐州,沿途来往还有那鲁锦的一千甲骑护送。”杨普雄一边汇报情况,一边趁机抱怨道。
彭莹玉闻言仍然蹙着眉,“这么说,李普胜是死是活你并不清楚,他有没有南下来寻咱们,也只是庐州的猜测,你也没亲自见过那些百姓。”
“是。”杨普雄当即点点头。
彭莹玉闻言当即转头向徐寿辉道,“陛下,看来我那徒儿李普胜恐怕也凶多吉少了,这鲁锦半路投军,鸠占鹊巢,我那两个创立了巢湖水师的徒儿,却一死一下落不明,定然是受到了那鲁锦的排挤,可见他对咱们定有敌意,不然也不会浪费兵力在山中筑城防着咱们。
“恐怕拉拢鲁锦那厮的事是干不成了,只能想办法从他手下那些将领处下手,尤其是那些巢湖出身的老将,陛下若是舍得给高官厚禄,不信他们对那鲁锦有何忠心。”
“军师此言在理。”徐寿辉闻言当即点点头。
只要彭莹玉的徒弟别瞎掺和,要是自己能给鲁锦那些将领施恩,说不定就能拉拢过来为己所用,这样就能撇去彭莹玉的影响,徐寿辉对这个主意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只是杨普雄的再次发言,却打断了两人的幻想。
只见他面露难色的说道,“陛下,军师,恐怕此事也不易做。”
“哦什么意思”彭莹玉当即问道。
杨普雄这才介绍道,“我这次去庐州,先在山中的霍山县遇到了一个庐州将领,此人姓张,是个千户营官,手中有一千甲士,正在霍山筑城,据此人自己所言,其原为庐州左君弼手下将领,是那鲁锦击败左君弼,夺了庐州城之后才投降的。
“我跟此人探听赵师兄情况时,此人对赵师兄多有不屑,口称手下败将,不曾有半分将赵师兄放在眼里。
“后来去了六安,我又遇到了一个年近不惑之年的俞指挥,其为六安主将,手下有五千兵马,听说就是巢湖出身的老将,师傅临行前说过的俞氏父子。”彭莹玉当即点点头,他确实知道俞氏和廖氏,当初还特意交代过杨普雄,“然后呢”
杨普雄又道,“然而这个俞氏也对赵、李二位师兄多有不敬,声称他和廖氏在巢湖最艰难的时候,左君弼时常过去围剿他们,可赵师兄和李师兄,却一个躲在含山,一个躲在无为。
“所谓患难见真情,大难临头的时候,两位师兄却一个都不在,故而对两位师兄多有怨恨,即便赵师兄已然身故,那俞指挥也不曾说过赵师兄半句好话。”
彭莹玉闻言眉头皱的更深,姓俞的指挥使,手下掌管五千兵马,单独镇守六安,还是巢湖老将出身,这已经不是什么普通身份了,绝对可以算巢湖元老,庐州的高级将领,这样的巢湖老将,却十分怨恨赵普胜,这可不是个什么好消息。
所谓爱屋及乌,恨鸟憎林,他们既然这么讨厌赵普胜,恐怕对徐宋和自己也没什么好感,这还怎么拉拢
杨普雄的话却还没完,就听他再次说道。
“不仅巢湖的老将如此,那鲁锦手下还多元廷降将,比如来回护送我的那一千骑兵,其主将是一个姓叶的指挥使,此人也是原庐州左君弼手下的部将,后被鲁锦所擒,才投降的他。
“这些降将当初都跟赵师兄和李师兄战场上见过面,对两位师兄或是不屑,或是憎恶,而且那鲁锦手下的降将还不少。
“尤其是原六安义兵元帅朱亮祖,此人自募乡勇甘为元廷鹰犬,当初镇压两位师兄的义军格外卖力,听说此人还勇不可挡,曾亲自冲阵,于万军之中取了金师姐的首级,可谓跟我们有大仇!
“然而那鲁锦后来却将朱亮祖生擒,更是将其降伏重用,据说此人如今已经成了那鲁锦手下独当一面的大将,手中兵力可能已经过两万了。”
彭莹玉和徐寿辉闻言对视一眼,纷纷有些震惊。
朱亮祖这个人,彭莹玉也是知道的,当初金小姐带着赵普胜、李普胜俩人起事的时候,他还没走呢,就是因为金小姐被砍了脑袋,李普胜和赵普胜也败逃藏了起来,巢湖水师也只能缩在湖里自保,他看实在没机会,这才南下找到徐寿辉开辟的第二战场。
没想到连朱亮祖这样的人,都被鲁锦降伏了,还做了恁大的官,巢湖系将领跟赵李二人有矛盾,有隔阂,这还好说,可朱亮祖那就是真正的仇敌了,徐宋若是拉拢鲁锦,那朱亮祖该怎么安置,就算徐寿辉能不计前嫌,彭莹玉手下那些徒弟又该怎么看难道不给自己师姐报仇吗
听完杨普雄的介绍,不仅彭莹玉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徐寿辉也想到了这点,他当即说道。
“这可就难办了,那巢湖将领还好说,就算与军师的两位徒儿有些隔阂,但好歹也是当初一起起事的兄弟,可那鲁锦手下却多是些元廷的降将,都与军师的两位徒儿有仇,那朱亮祖更是有血仇,还做了鲁锦那厮手下的大将,就算鲁锦能答应咱们的拉拢,这朱亮祖又该如何安排总不好秘密将他除掉吧”
徐寿辉一边说着,一边偷偷看着彭莹玉的表情,想看看他的反应。
他是故意提的这茬,如果彭莹玉下令让鲁锦偷偷除掉朱亮祖,作为交易,这事要是让朱亮祖知道了,该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到时候自己再派人告诉朱亮祖,岂不是可以收获此人的忠心那这手里有两万大军的猛将不就成了自己的部下了吗
彭莹玉则是皱着眉头,有些不可思议道,“既然那朱亮祖和巢湖诸将有血仇,那鲁锦又是如何将其降伏,又不使巢湖诸将怨怼的,还给其封了恁大的官,让他独自掌兵两万人,难道巢湖将领就没有怨怼吗”
杨普雄闻言当即道,“那朱亮祖是和两位师兄有仇,又不一定和巢湖诸将有仇,师傅忘了,巢湖诸将也对两位师兄颇为怨怼。”
彭莹玉顿时反应了过来,只是被这话反驳的面子有些挂不住,忍不住瞪了杨普雄一眼,吓得他一缩脖子。
不过杨普雄还是再次说道。
“陛下和军师若想分化拉拢鲁锦手下的部将,还需仔细斟酌才行,其手下部将大致分为三派,一为巢湖元老派,以廖氏,俞氏为首,二为元廷降将派,以朱亮祖为首,三是那鲁锦自行招募来的将领,这也是一股不小的势力。”
彭莹玉和徐寿辉闻言都连连点头,对杨普雄说的十分赞同,分化拉拢也要找准目标才是,哪个和自己更近,哪个和自己关系不好,找对了目标那叫事半功倍,要是找错了目标,结果就不好说了。
“诶对了,还有一事,陛下和军师须当注意。”杨普雄突然想到了什么,再次说道。
“什么事”
“那鲁锦手下可不止是有些武将,其手下文官也不少。”杨普雄再次补充道。
“此人建圣武军,自称元帅,在庐州设元帅府,府内置文武两院,文院有吏目、刑名、礼仪、财户、营造诸司,俨然一个小六部,武院也有军令,军政,军备诸司,虽管辖事务不同,但看起来却像是枢密院。
“文武两院之上,又设秘书局,有掌书一人,秘书数人,就像是中书省一般。
“而且鲁锦此人还在庐州召集各地读书的士子考试,则成绩优异者录为官吏,在各城设有知县,主簿,知府等官职,我初次遇到的六安,便有一位姓秦的知县,其称自己原为元廷的巢县主簿,因献城有功,才被鲁锦升为六安知县。
“那鲁锦的十数州县,可不止有武将镇守,各地还有知县和主簿掌管政务,俨然一个小朝廷。
“陛下和军师若欲拉拢鲁锦那厮,只给他自己封官是不够的,恐怕连他手下那些地方文官,还有他元帅府的那些人,也许给与封赏,不然就算鲁锦那厮愿意答应,恐怕他手下那些人也会裹挟着不让他答应。”
此言一出,徐寿辉和彭莹玉都有些麻了,好像还真是那么个情况。
人家跟鲁锦干的好好的,说不定将来能当丞相,能当开国功臣,从龙之功,现在你这边都已经建国称帝了,他们现在跟着鲁锦投过去能有什么好处
而且就算徐寿辉大方,对鲁锦手下这批人也很难封赏,不是他舍不得高官厚禄,而是那些位置早已被人占了。
太师邹普胜,大将军倪文俊,名义上的军师,实际上是丞相的彭莹玉,这些高位都早就有主了,就算鲁锦带人投过来,那他手下那些文官武将又该怎么安置
不论怎么安置,位置都不可能比徐宋的创业团队更高,矛盾就在这里。
这鲁锦还真是难封啊!徐寿辉和彭莹玉同时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