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试炮(上)
城内要做火药测试的布告很快贴了出去,这年头的老百姓许多都不知道火器长什么样,还是有必要提前通知一下的,省的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或者谣言。
元帅府这边,鲁锦身边凑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一团的四个营官,外加新来的郭兴,郑遇霖,徐达,还有教导营的杨换,骑兵团的叶升,沈仁,鲁谦厚,张龙,武将们能来的都来了。
文官这边以营造司的许济川为主,还有火药司的秦学思,那一批负责铸造火炮的工匠,再有就是来看热闹的李善长和冯国用。
见人都到的差不多了,鲁锦这才招呼众人一声,去校场。
杨换当即兴冲冲的出了门,指挥手下一堆小兵,一群十来岁的半大孩子,就从教导营的大院里拖出了那门大炮。
此物刚一出来,众人就全都看了过去,只见一根黑黝黝的铁管,前窄后粗,约莫有四五尺长,和人的大腿一般粗,架在一辆双轮怪车。
这车后面还挂着另一辆带着大木箱的双轮车,中间还有拖挂装置,将两辆车挂在一起,可以同时由一组马匹牵引,眼前的这门六磅炮加上弹药车,一共用了四匹马拉动,倒也还算灵便。
徐达见到这奇怪火器,顿时有些恍然,便来到鲁锦身边问道,“大帅说的这新式军阵,莫不就是与这火炮有关我之前已经向其他营官问过,咱们一团之前打康茂才时,用的是輴车掩护抵近,靠近后由弓箭手十步内密集攒射,将敌阵射崩后,再由枪阵肉搏厮杀。
“但是我又听说,大帅要用此物代替輴车迫敌的战术,那该如何在步兵交战之前,先击溃敌军大阵,难道就是靠这火炮
“这东西一门就需要数匹马来拖曳,还需好几人来伺候,若是多了恐怕摆不开,若是少了恐怕没多大用处,之前的战术就很好,为何要将阵法全改呢”
鲁锦看了看那门六磅炮,心中也很是纠结,他一直在想该批量制造哪一种口径,不同口径的火炮作战效率,成本方面,生产的难易程度都不一样,还有就是战场上该如何配置,这都是问题。
尤其是中口径陆军野战炮,有四磅、六磅、八磅三种可选,到底该选哪一种
此时听到徐达的提问,鲁锦想了想,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
“若是我军和敌军同时列阵,两军相距二里地,我军固守阵线不动,等着敌军来攻,敌军前军列阵如墙而进,还要保持阵型不乱,需要多久才能走到我军阵前”
“这”
徐达一听就麻了,这不就是列阵齐步走两里地吗他自打来到庐州后,也在朱寿的指挥下进行基础训练,圣武军的队列训练他还是知道的,经常训练的情况下,齐步走两里地的时间,他差不多也能算出来,可这该如何表达
此时的中国对于特别精准的时间,还是比较抽象的,什么一息,一炷香,一盏茶,这些都无法精准的表述,倒是有漏刻这种计时装置,但也跟现代的计时不一样,古代一般将一天分为一百刻,但是不用想也知道,12个时辰无法整除一百,必然有小数。
这时候的一刻换算过来差不多就是14.5分钟吧,和现在的一天96刻也差不太多。
徐达想了想才说道,“若是训练有素之军,大概最多只用一刻钟,若是再快一点,恐怕三分之二刻就能来到阵前。”
鲁锦点点头,这和他算的差不多,跑步一千米,三到五分钟,走路一千米,还要穿着盔甲,拿着武器,排队走一千米,那怎么也得十分钟左右了。
要是走的慢的,十五分钟也是有可能的。
鲁锦这才说道,“那你可知这门炮能打多远,一炮能杀死几人吗”
“不知。”徐达摇摇头,很想从鲁锦这学到些真本事。
于是鲁锦又道,“这种炮起码可以打二里远,和抛石机可不同,它是能够准确瞄准的,最少也能打中二里外的一栋房子,指哪打哪,若是用来轰击敌阵,一炮下去少说也能打死三五个人。”
“才三五个人!”
郭兴闻言有些挠头,这火炮看起来就挺复杂的,用那么多马,还有人手,打放一次才能杀三五人,真不知大帅为何如此看重此物。
鲁锦却对这群新来的将领们说道,“一天有24个小时都知道吧”
众人闻言都点点头,尤其是那些老将,他们已经熟悉了这位大帅喜欢用小时的习惯。
几个新来的虽然不习惯小时,但这概念也是懂的,一天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又分初和正,比如午时初就是十一点,午时正就是十二点。
鲁锦见众人点头,又继续道,“若将每个小时分成六十分钟,六十分钟再分为四刻,那按这个时间来算,你们眼前的这门炮,若是交由熟练炮手来打放,一分钟就能打放三次,按照每炮能打死三五个人。
“咱们就算一炮打死四个吧,二里地的距离,敌军到咱们阵前最少也要走上十分钟,那我们岂不是在敌军到来之前,就能打出去三十炮
“每炮打死四人,三十炮是多少是一百二十人!
“若是在阵前摆上十门炮呢那还不等敌军冲到我们阵前,对面就已经死伤上千了!尤其是冲在最前面的,那可都是敌军精锐,还未交战就死了上千人,你觉得敌军还能顶着炮火冲到我们面前吗”
诸将闻言顿时惊得张大了嘴巴,按照鲁锦说的,这只是一道非常简单的算术题,可就是这看起来没什么用,一炮只能打死三五人的东西,可是十分钟积累下来,竟然能打死上百人!
这是多么恐怖的杀伤效率,这岂不是说每门炮都相当于一个百人斩的猛将!
郭兴闻言抓抓头,忍不住惊叹道,“乖乖,那要是这么算的话,这炮是挺厉害的。”
徐达则是幻想了一下那个场面,既然鲁锦对这种新式火器那么有信心,就肯定不会在阵前只摆上十门,这要是摆上几十门,每门炮都是打死一百人,那还不等敌人冲到阵前,就已经死伤数千了
徐达忍不住摇了摇头,世上绝不可能会有任何军队,能顶着还未交战,就先死上几千的伤亡,还要继续冲击敌方大阵。
他忍不住吐槽道,“若是这火炮真有大帅说的威力,那敌军恐怕根本走不完二里地,就已经崩溃了。”
“对啊,所以还要配合新式步兵和骑兵,在敌军被炮火击溃后,主动追击作战。”鲁锦肯定的说道。
“大帅,这火炮真有如此威力”冯国用听鲁锦如此介绍,心里也是比较兴奋,他读过不少兵书,对军事还是很感兴趣的,但鲁锦这位大帅却是个有家传的,还有许多奇思妙想,让他大开眼界。都说公输般第一个造了云梯和冲车,还造了水战用的钩强,眼前这位公输家嫡传看来也不遑多让啊,居然能搞出新式火炮这种东西。
见冯国用有些不信,还有其他将领不信的眼神,鲁锦也没多解释,只笑了笑说,“待会一试便知。”
李善长不太懂军略,他主要负责圣武军的粮饷和财政,听到这火炮这么有用,那定然是要多造一些的,这样一来,能不能造的起,能造多少就很关键了。
于是他当即问道,“敢问大帅,这一门火炮用料几何,用火药多少,咱们可能用的起吗”
鲁锦闻言没有答话,而是直接朝许济川说道,“许掌司,你掌管营造事宜,铁厂的情况你也清楚,你来给掌书说说。”
“回大帅和掌书,咱们肥西铁厂现在有五座炉子开工,每日产铁一万三四千斤,眼前这门炮重不过八百斤,就连铁弹全算上,就按八百斤一门炮来算,每日所产的铁料最少也能造个十五门。”
许济川话刚说完,众人就响起一阵吸气声。
好家伙,若是一门炮算是一个百人斩的猛将,那这一天就能量产十五个猛将啊!
都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到了鲁锦这,猛将都成批发量产的了。
“那用药呢”李善长听到这个铁料产出,便又追问起火药。
这个别人就不知道了,只有鲁锦清楚该用多少火药,他当即说道,“想用这门炮打到二里远,那用药就得是弹重的五成或者三成,六斤重的炮弹,打一次就得两三斤的火药。”
“原来如此,那算起来似是用不太多,该多造一些。”
鲁锦点了点头,当即道,“我早就粗略算过,若是按照每班一门来算,一个炮营就能装备六十多门火炮,大小结合,远近相宜,让敌军冲的越近,死的越多,一万人配这样一个炮营,便是最合适的比例。”
朱寿闻言想了想,他原来就有五个营,现在又来三个营,加在一起就有七八千人了,恐怕这就是大帅说的炮营兵源了吧。
只是这样改革,那七八千人的部队,该算是团还是师呢
等众人终于来到校场,鲁锦找好一个位置,让杨换把炮放下,然后又让朱寿去安排靶场,设立木牌和土堆,还有輴车作为射击目标。
众人也都围在火炮旁边,杨换暂时为炮长,还有一队教导营的小兵也跟着,鲁锦还看到了才12岁的蓝玉,这小子也拿着根点火叉,兴冲冲的站在一边。
“大帅,这火炮该如何操作”
“先从分解车辆开始,把大炮停在阵地上,弹药车要停在后面十步远,马匹要从弹药车上解下来,操作一门火炮最少需要四人,还有一名炮长,这就是五人,剩下7个人,四人看管弹药车,递送弹药,三人看管马匹。”
鲁锦安排的井井有条,一个炮班十二人各司其职,杨换作为炮长,当即开始行动,鲁锦的义子鲁破军看管马匹,杨换亲自做炮长,按照鲁锦以前课上教的东西,开始实操起来。
操炮最少需要四人,分别是清膛手,装填手,手持点火叉的点火手,还有个负责瞄准和调整火炮的,先清膛装弹,再瞄准调整,调好之后,瞄准的炮长要用手捂住火门,防止火药被风吹散,等班长发出开炮指令后,炮长向侧后方撤离,点火手上前用缠着火绳的叉棍点火。
整个操炮流程鲁锦都是提前教过的,教导营的那些学员也都用木头模型练过,只不过这还是第一次实操,过程难免有些手忙脚乱。
鲁锦第一次试炮,就说先打个一千米的目标试试,远处摆着一辆輴车当作射击目标,虽然圣武军的輴车不小,但隔着二里地也很难瞄准了。
第一次清膛之后,鲁锦拿起这门炮的详细数据说明书,然后下令先用三斤火药试试。
眼前这门六磅炮,口径90毫米,身管长一米五,若是连炮尾珠都算上,那差不多就有156厘米了,重790斤,倍径是16倍,算是典型的加农炮尺寸。
历史上欧洲的火炮,加农炮一般都是14倍径,使用弹重三分之一的火药,再配合不同的仰角,都能打到合适的目标,鲁锦选的这个十六倍径,比一般的加农炮还长一些。
后世大名鼎鼎的拿破仑炮,一般也就12倍径,身管不算很长,尤其是12磅拿破仑,和12磅拿破仑山地榴弹炮,更不是一种东西。
12磅的山地榴弹炮,倍径只有可怜的六倍,使用弹重三分之一的火药,用十度仰角,才能把实心弹打到五六百米的距离。
这种短身管的好处,就是用更轻便的炮身,换来发射大口径炮弹的机会,不过如此短的身管,在山地上打实心弹还有点优势,但是在平地上打实心弹,就比不过那些长身管的火炮了,还不如用来发射开弹或是霰弹。
眼前这门16倍径身管的六磅炮,鲁锦之所以让他们做的那么长,就是想在有限的重量下,尽量用最少的火药,取得最远的射程,想要增加射程的话,自然是倍径越长越好。
一群将领都在那旁观操炮,见一人先用带着铁钩的长棍捣了捣,掏一下炮膛,又有一人拿着裹了毛毡的木棍进去擦一擦,最后装入临时制作的药包,先用推弹杆把药包推到底部,再装入铁弹,继续推进去,压紧。
然后又见杨换拿出一个奇怪的物件,像是尺子一样,将一端插进了炮口,露在外面的部分有个弧形的尺子,上面标有刻度,尺子上面还有一个铅锤线,正好在尺子上标出一个数字。
杨换当即问道,“大帅,目测目标距离1000米,装药二分之一,该用多大仰角”
鲁锦想了想,既然倍径那么大了,就没必要搞太大的仰角,这才道,“从五度仰角开始打吧,一次增加一度,先打几炮,直到打中为止,正好今天把射表也测出来。”
“是。”
杨换答应一声,立即开始指挥炮手们调整仰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