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瞐 作品

第325章 扬州的几十万百姓保住了

36军诸将听闻朱亮祖的召唤,立刻赶来中军大帐,朱亮祖当即把泰州送来的情报递给诸将传阅,众人看完有人担心,有人却和朱亮祖一样表示不屑。

“让刘子仁在丁溪镇募兵一万?这丁溪镇在什么地方?”廖永忠看完情报当即来到大帐悬挂的地图前。

其他如冯胜、赵仲中、胡海等人也凑了过来,赵仲中眼尖,当即伸手一指最东面的沿海地区,在一串密集的小字中找到了丁溪场。

“在这,看位置,应该是淮东三十多处盐场中的一个,名叫丁溪场,位于东台场(后世的江苏东台县)和草堰场之间。”

廖永忠闻言看过去,看了眼图上的比例尺,又拿手大致量了量,顿时无语道。

“这丁溪场到高邮有160里,到扬州足有200多里,就算他能当天募到一万士卒,且不说他这一万新兵能有几分战力,就算一路上畅通无阻,他行军赶过来,最少也要四五天,甚至六七天的时间,有这个时间咱们早就把扬州打下来了,他们这逼咱们撤兵解围的想法,简直是个笑话.”

“哈哈哈哈哈哈.”帐中诸将顿时一阵哄笑。

郑用也说道,“就是,亏这李齐还是个状元郎,看来也是个不知兵略的文人书生,行军作战只凭自己臆想,就算这什么刘子仁真能募集一万大军,那也是刚刚征募的新兵,别说没有盔甲,估计连兵器都不全,就这样的乡勇,我一个营800甲骑就能把他们杀个对穿!”

冯胜也赞同两人的判断,点头应道,“是啊,他这三万士卒,有两万五都是刚刚募集的新兵,就算其中有五千披甲兵,我一个团对付他们也绰绰有余,剩下那两万五简直就是送菜的。

“更何况他们从泰州和丁溪募兵过来,再到高邮集结聚兵,这时间上也来不及啊,咱们倒是高看这位状元郎了。”

廖永忠这时也看向朱亮祖,问道,“总管怎么看?”

朱亮祖当即道,“我现在算是明白为何大帅强调兵贵神速了,其实这李齐判断的倒也不能算错,咱们兵力确实不多,如果他真能凑出三四万精锐逼近扬州,咱们真得主动撤围。

“李齐这厮的计划其实很好,很稳妥,甚至称得上很保守,可他错就错在,低估了咱们圣武军的攻城能力,也高估了扬州的守城能力,最离谱的是,他没想到这个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泰州的李华甫居然会是咱们的人,他这讯息送出来还没几个时辰,就到了咱们手里,他这计划还能奏效就怪了。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只要咱们这边攻城速度够快,到时候不等他们带兵过来,扬州都没了,他们还救个屁,继续在野外扎营,只有被咱们围攻的份,到时候泰州那边再一起事,我看那李齐还敢不敢过来。”

众人都点了点头,廖永忠当即问道,“那咱们按原计划攻城,不管他们?”

朱亮祖也点点头,“对,按原计划攻城,不必理会他们,另外给泰州的信使回信,让李华甫按原计划起事,不必理会高邮。

“传令全军,吃完朝食活动一下,等炮台筑好,咱们巳时攻城。”

“是!”帐中诸将顿时轰然应诺,然后就分头各自准备去了。

等诸将离开之后,朱亮祖又看起了情报站送来的扬州城地图,以及情报站收集来的一些关于扬州城的资讯。

扬州是一座因为运河而兴起的城市,如果追溯此地最早建立城邑的时间,那大概能追溯到西周春秋时期,当时的东部海岸线还没那么靠东,扬州和镇江就是长江的入海口,泰州、如皋和南通,那时候还在海里泡著呢.春秋时这块地属于吴国辖地,西元前几百年的时候,吴王夫差最早从扬州挖了一条通往淮安的运河,打通了长江和淮河,用来运粮北伐齐国,夫差挖的这条运河,就是邗沟,隋朝和元朝两朝的运河,就是在邗沟的基础上打通更多水系凿通的。

隋朝灭亡南陈之后,下令把南陈的建康都城夷为平地,改成了农田,可都城里的人不可能跟著一起消失,于是扬州就转接了这部分人口,迅速代替南京,成为隋唐两朝长江下游平原的政治、文化、军事、经济中心。

当时的长江出海口只在扬州东面一点点,扬州又靠江又靠海,堪称通江达海,日本高丽南洋诸国来大唐朝贡,也多在扬州上岸,使扬州迅速发展为国际大都市,其在当时的地位,堪比后世的上海,唐朝扬州城的巅峰人口有三四十万。

可谁也没想到,唐朝这一巅峰,就再也没有回来,当然这个巅峰说的扬州的城区面积,而不是人口,扬州的人口是随著朝代更迭逐渐增加的,但城池面积反而越来越小.唐朝时的扬州堪比军事要塞,扬州处于长江三角洲下游的冲积平原上,海拔十分低,扬州平均海拔只有五米,周围也没什么大山,但是扬州北面却有一串从真州延伸向东的丘陵,名为蜀冈,这个蜀冈丘陵海拔也只有二十多米。

唐朝就在扬州北面的丘陵台地,这个附近唯一的制高点上,筑了一座军事要塞型别的子城,又在子城的南方筑了一座长方形的大城,名为罗城,其整体样式,简直就是唐长安城的翻版。

后来唐朝的扬州城因战乱损毁,宋朝重建扬州时,缩小了城区的面积,北面制高点的唐子城缩小了一半,重建了一座军事要塞,名为宝佑城,南边的唐罗城,也缩小一半面积,称为宋大城。

可是修好之后,发现北面的堡垒距离南边的大城距离过远,无法互相驰援,于是在宝佑城和宋大城中间,又修了一座夹城,所以宋朝的扬州,其实不是一座城,而是三座互相挨著的城。

三座城池高低错落,周围水网复杂,又能互相驰援,如果现在的扬州城还是这个结构,那朱亮祖想要把扬州打下来,还真不容易。

可谁能想到,忽必烈灭宋之后,居然把扬州北面制高点上的那座宝佑城拆了,中间夹著的那座四水环绕的夹城也拆了,现在元末的扬州城,就只剩下一座宋朝建造的最南边那个大城诶,你说这不就好打了吗。

忽必烈要是还活著,朱亮祖见了他都得说声谢谢.其实在原历史上,就现在这座宋朝建造的大城,后来也没保住,元末乱世的时候,有一个朱元璋的淮西老乡,名叫张明鉴,明太祖实录里记载,‘(张)明鉴聚众淮西,以青布为号,名青军,人呼为一片瓦,其党张监骁勇,善用枪,又号长枪军,党众暴悍,专事剽劫。’

史料记载,张明鉴的青巾军占据扬州后,不事生产,也不对外扩张,也不种地,这帮鬼兵就守在扬州城里关起门来吃人,后来朱元璋派缪大亨攻打扬州的时候,张明鉴自知不敌,直接开城投降了。

等缪大亨进城一看,扬州全城几十万人,被这帮鬼兵吃的就只剩下十八户,现代扬州市还有个地名,叫‘十八家巷’,传闻就是这么来的当然这个说法太过离谱,也根本经不起推敲,综合各种史料来看,张明鉴的青军满打满算,也只占据了扬州一个月的时间,然后就被老朱收复了。

那么张明鉴麾下到底有多少人?当时元末的扬州城最少也有三十万人以上,甚至可能超过四十万人,就按这些青军每人每天吃一个人算,你先别管他吃不吃得下,一个月真能吃掉三四十万人吗?

你说张明鉴在扬州城搞大屠杀,把扬州人杀光了都可信,但说吃掉几十万人,未免太过离谱。

鉴于老朱有在史料里抹黑对手的前科,比如把徐寿辉的大宋写成‘天完’,那么有理由怀疑,张明鉴吃人也不一定是真的,他屠城有可能,吃光一座城的说法太过逆天但不管怎么样,原历史上的扬州城,实际上已经是一座空城,既然都空城了,还留著那么大的城干什么,于是明初又在元朝扬州城的基础上缩小了3/4,称为明旧城,直到明中期扬州人口恢复,才又扩建了一次扬州城,称为明新城,可即便扩建之后,明代的扬州新城旧城加在一起,也不足宋朝扬州城的一半大。

话说回来,如果问这个时空的张明鉴在哪,那么大机率,很可能,就在圣武军里.鲁锦比原历史上的朱元璋起兵更早,很早就统合了淮西地区,那么张明鉴如果还同原历史上起事了的话,八成已经被招进圣武军了,也许还没露头,也许已经战死了也说不定。

不过总之,此时的朱亮祖是不知道原历史上的那些破事的,他现在满脑子都在想著怎么打下扬州城。

元末的扬州城就是宋朝的扬州南大城,是一座南北长,东西窄的长方形城池,四周有护城河环绕,有东南西北四座主城门,南北两边还有两道水门,可以通行船只,往城内运粮用的。

四座城门中,以北门最为难打,倒不是城门有多坚固,而是那里的地形太过破碎,不仅有以前宋朝夹城的护城河,还有一条运粮的漕河,漕河北面还有春秋时夫差挖的邗沟,地形被好几条河割裂的支离破碎,兵力很难在城北展开。

于是朱亮祖当即决定围三阙一,只打东西南三面,留北门不攻,就像鲁锦当初打建康,不攻西门的乱濠一样,实在是那地太烂了。

剩下东西南三座城门中,西门不仅有瓮城,城外的护城河也十分宽阔,足有近百米宽,东门的护城河虽然也宽,但好在没有瓮城,算是比较好打的城门。

最好打的,其实还要属南门,扬州城西南角这一段的护城河最窄,只有二三十米,南大门旁边还有水门这个薄弱处,最关键的是西南角的地形比较开阔,方便部队展开。

虽然扬州城南门也有瓮城,但老子可以不打城门啊,直接架好大炮打城墙,从西南角的城墙进攻,然后再从里面夺取南城门,放大部队入城。

于是众人就商定了这个主攻西南角,还有东门,佯攻西门,不攻北门的策略。

郑用的骑兵二团,如今有一个营正在监视高邮,主力这里还有三个营,被安排去北城外埋伏,围剿可能从北门逃出去的溃兵。

胡海的36团都是新兵,训练不足,战斗力不强,也没打过城内巷战,被安排在西门佯攻。

廖永忠的18团,还有赵仲中的10团,再加上屠海的独立二团,三个团主攻东门,由廖永忠亲自指挥。

朱亮祖本人坐镇南门,带自己的第五团,冯胜的14团,以及刘旻化的独立一团,三个团主攻南门。

杨换带领的禁卫师炮团,重炮营留在城外攻击城墙,两个野炮营负责攻打城门,16门轻型榴弹炮,准备跟随主攻部队进城,拖著大炮打巷战。

36军的总训导官高耀,负责指挥俘虏填壕,坐镇城外大营。

这次参加扬州攻城战的36军各部军官,其中只有杨换这么一个参加过渡江战役,打过攻克建康的战斗,在军议上也提供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比如鲁锦打建康时,要求提前规划好进攻路线,哪支部队走哪座桥,带几门炮,还要当地情报站提供足够的向导,尽量做到每个连二百人就有一个向导带路,这些打攻城巷战的宝贵经验,也被杨换带到了36军。

朱亮祖从善如流,也让人给各部安排了向导。

训导官高耀还让当地的情报站,组织人手从运河边搜集了不少小船过来,用来当作搭建浮桥的器材。

早上刚吃过朝食,被分配在南门进攻序列的刘旻化,就看到那个15岁的小将杨换骑著马跑来跑去,在三个城门外来回转悠,指导俘虏筑造炮台。

之前他就听朱亮祖说过,这位手下实际只有一个营兵力,却因战功被提拔为指挥使的小将。

从天长过来的这两天,他也只看到杨换麾下的黄甲士卒都赶著奇怪的马车,每辆车都有四到八匹马牵引,显然拖曳的东西极重,却因外面包裹著红色油布,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

现在红布揭开,他终于看到了里面的东西,全是黑黝黝的空心铁管,被架在一个双轮的轮轴上,被士卒称为大炮,其实就是一种大型火铳。

刘旻化看后顿时向冯胜问道,“冯指挥,为什么非要从城墙拐角处蚁附攻城,既然有这种大火铳,直接攻打城门不是更容易吗?”冯胜瞅了他一眼说道,“我不懂炮术,但我知道杨换那小子是大帅的亲传弟子,又跟著一起打过建康城,他学的那些东西都是大帅教的,既然大帅都说可以,那就按杨换说的打。

“你的独立一团没多少甲胄,所以就算蚁附攻城也不用你先上,你有这个时间,不如带著军官和向导好好熟悉一下地图和城中道路,一会开始攻城,我的14团先上,等我从里面开启城门,再接总管的五团和你的独立一团进去,你在后面跟著就是,千万别拖后腿。

“一会进了城好好打,这样等战后说不定还能分给你一些甲胄。”

“是!”

刘旻化谨小慎微,冯胜说什么他就听什么,根本不敢得罪圣武军的这些老人,而且他还听说,冯胜的兄长就是帅府军令司掌司,还是秘书局的秘书,放在以前可是相当于武相的人物,背景大的很,他可惹不起。

没过一会,总训导官高耀也跑过来一趟,特意又跟刘旻化强调了一遍军纪,入城后不许劫掠百姓,缴获的物品要归公,战后统一分配,刘旻化顿时连连保证。

与此同时,此时的扬州城内,扬州路万户豁儿赤,达鲁花赤脱忽察儿,总管昔里吉,以及江北行省左丞偰哲笃等人,也在商量战事。

偰哲笃作为城内最大的行省高官,率先问道,“城外的贼军如何?”

豁儿赤连忙报告道,“贼军弄来不少小船,看样子是准备搭设浮桥,而不是填平护城河,这样一来,他们可能很快就会开始攻城。”

脱忽察儿也说道,“贼兵在南城约摸一里外,对著城墙修筑了几座墩台,看样子是要架设茴茴砲,准备砸城了,只是若起砲砸城的话,难道不应该对著城门砸吗,我从没见过对著城墙拐角处砸城的打法。”

偰哲笃面色沉静,想了想又问道,“那你们觉得贼兵会从哪面主攻?”

“肯定是南门和东门,东门没有瓮城,南门外护城河比较窄,西门的贼军虽然数量最多,有约摸两三万人,但有甲胄的却只有几千,不像是要在西门主攻的样子。”

偰哲笃点点头,“那就调兵主要防守南门和东门,豁儿赤你亲自去南门指挥防御,给你八百弓弩手,脱忽察儿你去守东门,也给你八百弓弩手,昔里吉在城中统御大队,随时准备调兵支援四方,我去西门坐镇,看看敌军到底会不会从西门进攻。

“以我对高邮知府李齐,还有平章大人的了解,大家只要能守住几天,高邮那边一定会出兵救援,若是坚持的更久一点,用不了一个月,丞相也会从大都带兵南下,只要守住扬州城,你我都是大功一件,若是丢了城池,你我全都性命不保,还请几位尽心守城。”

“是!”几人当即领命而去,开始各自准备。

然而就在这时,当时间来到上午巳时正的时候,李华甫派来报信的使者刚刚返回泰州不久,扬州城外就响起了大炮的轰鸣声。

偰哲笃几人顿时一惊,听到这声震数里的巨大炮响,全都一愣,“不好,敌军开始攻城了,用的不是茴茴砲,而是火铳,快去各自守城!”

豁儿赤等人闻言当即奔向各处城墙,等他来到南城这里,果然听到越来越清晰的炮声,还有城上守军的惊慌惨叫之声,顿时就想登上城墙检视敌情,却被守在这里的一名百户拉住。

“万户大人你不能上去啊,敌军的大火铳打的太狠了,隔著一里远还能打到城头,铳弹里面还填了火药,飞到城头还会爆炸,咱们已经有好些士卒被炸伤了。”

豁儿赤闻言顿时抬头望去,正好又有一枚炮弹掠过城头,在城头上空炸出一声惊天巨响,吓得城头士卒当即惊慌逃窜。

他顿时又朝那百户问道,“贼军开始攀城了吗?”

“现在还没有。”

豁儿赤闻言又道,“你去派人找个安全些的地方盯著,只要敌军开始攀城,立刻叫士卒登墙守城。”

“是!”

此时的南城外,西南角处的四门重型榴弹炮正在轮番开火,先是打实心铁弹砸崩了城头的女墙城垛,然后炮口微微上扬,朝著城头连打了几颗开花榴弹,望楼上的观察员看到守军都被炸跑了之后,立刻发出讯号,让俘虏们开始抬著小船架设浮桥。

与此同时,负责主攻的部队也正在起身活动准备。

南门的先登部队是冯胜的14团,营官费聚身披重甲,带著一个营准备先登,士卒们正在军官的带领下检查火绳,最先登城的一个营士卒,每人腰里都别著两颗手榴弹,冯胜亲自带著一个营当第二梯队。

朱亮祖也带著五团和八门轻型榴弹炮在南门外等著,只要那边从里面开启城门,他就带著大炮冲进城去。

东门那边负责先登的是赵仲中的十团,还是双刀王弼手持斩马刀当先锋,廖永忠率主力和屠海的独立二团在后面跟进。

火炮不紧不慢的打著,在几座望楼的观察员指引下,只要城内有人在城墙上露头,就放炮打一发,没人上来就先等著,以此来节省炮弹。

半个小时后,等浮桥架好,城外的火力密度陡然上升了一个等级,三个炮营的数十门大炮都开始朝著各自的目标快速开火,打的城内守军全部缩在城后的楼梯处不敢冒头。

趁著守军被炮弹压制的时机,南门的费聚和东门的王弼,都在带著士卒抬著长梯闷头朝城下狂奔,等众人全在城下汇聚之后,东南两面的城墙外,数十架长梯同时搭上城头,正好这时城外的炮声也停了下来,费聚左手持盾,右手拎著个一头铁骨朵,一头是短矛的奇怪兵器,第一个冲上城头。

数十架长梯,一次就上去三十多人,这三十多人刚爬上城头,就看到城墙后的楼梯处,一群元军也露出了脑袋,下一刻,血腥的肉搏战顿时在城头爆发,夹杂著先登营时不时甩出的手榴弹爆炸声,刚刚爬上城头的元军很快就被赶回了城内的楼梯下面。

冯胜也带著第二梯队的一个营跟著爬上城头,一面六尺长的圣武军红色团旗顿时在扬州城头高高飘起!刚投过来没两天的刘旻化和屠海都看傻了,火炮压制,精锐甲士带著手榴弹先登,居然一个波次就成功在城头站住了脚,什么时候攻城战的先登之功这么好立了?!“别愣神,各部队准备进城!”

看到仅仅一个波次,圣武军的主力就登上城头,红色团旗在城头高高飘扬,在城外大营坐镇的训导官高耀顿时兴奋不已,这位张嘴老子,闭口骂娘,三十多岁的中年书生身披铁甲,立刻起身来到战鼓跟前,抢下鼓手的鼓槌,亲自擂鼓为全军助威!

“儿郎们,随我杀,斩了鞑子的狗头!”

随著冯胜带14团主力从城内开启南城门,朱亮祖直接连自己五团的部队都不管了,独自一人策马持枪就冲入了城中。

这位圣武军中传说武力值排行第一的杀胚,自打被鲁锦收服,这一年多来还没打过一次像样的大仗,早就把朱亮祖憋坏了,这次终于逮到个可以肆无忌惮出手的机会。

这货一马当先冲进城中,手里握著投军后新打的一根铁枪,见到路上迎面冲来一个元军军官,二话不说就策马冲去,随手一枪就将那名元将扎死,接著去势不停,仗著胯下马力直接把一队人杀穿,然后看著那群横七竖八倒在地上的元军溃兵,顿时得瑟的大喝一声。

“吾乃六安朱亮祖,谁敢与我一战!”

这一声吼出来,顿时吓得那些溃兵撒腿就跑,对面刚刚赶过来的一队元军,见这里只有朱亮祖一人,也是两眼放光,为首的一名元军将领顿时举枪大呼,“杀了那红巾贼将,重重有赏,杀啊!”

说著那元军将领就当先举枪朝著朱亮祖杀来,朱亮祖只是轻蔑一笑,大叫一声‘来的好!’,一拨马头就冲了过去。

速度之快,还不等那元将有所反应,只听到耳边唔的一声棍棒横抡过来发出的啸叫,下意识的便抬枪格挡,下一刻,当啷一声金铁交击之声,那元将顿时只觉得双手发麻,虎口崩裂,朱亮祖力气大的夸张,一击之下竟直接震得那元将兵器脱手,一击之后,不待他再次反应,朱亮祖手中铁枪已经从那元将身前透胸而过!

这元将身后的小兵见到自家将军连一合都没挡住,就死在这红巾贼将枪下,刚刚还嗷嗷叫的元军士卒,顿时吓得止步不前。

“还有谁?!”

见对面的元军都不敢上前,可朱亮祖敢上,这货也不管身后的大部队有没有跟上,自己一个人就朝著当面一队元军杀了过去,策马冲过一个来回,似乎又嫌这样不过瘾,于是又弃马步战,一个人拎著杆铁枪舞的虎虎生风,接连挑死戳死数十人,然后便一个人追著上百元军杀了过去,简直就是个不知疲惫的人形杀戮机器,吓得前面一群元军士卒哭爹喊娘,只恨爹娘给自己少生了两条腿,朝著城内疯狂逃窜。

跟在后面刘旻化、卢显宗和姚启辰等人都看傻了,还是第一次见自家总管打的这么‘兴奋’,嗯,他们似乎能感觉到朱亮祖那股肆意的兴奋劲。

士卒们见自家主将如此勇猛,顿时也士气大增,在军官的带领下,按预定作战路线,朝著城内各处杀奔过去。

与此同时,东门的王弼也带著先登营开启了东门,成功接引大部队入城,王弼虽然也很勇猛,但显然不如朱亮祖那么发疯,朱亮祖扔下自己的部队不管,王弼却不能。

于是东门这边打的就比较‘正规’,仿佛就是平时训练一样,士卒结成大小三才阵的巷战阵型,按照既定路线层层推进,碰到敌人多的地方,他们也不拼命,直接喊炮兵过来用炮轰,遇到一些狭窄的巷子,大炮施展不开,就往敌群里甩手榴弹,照样打的敌军四处溃逃,而且整体的推进速度也不慢。

就在东南两门六个团近三万人的凶猛进攻之下,扬州城内的元军守军很快支撑不住,守东门的秃忽察儿竟然被李睿忠杀死,也就是当初被鲁锦改了名字的李普胜,南门守将豁儿赤,也被朱亮祖亲手斩杀。

王弼最先冲入城中心位置,将这里坐镇的扬州总管昔里吉一炮轰成了渣。

坐镇西门的江北行省左丞偰哲笃,这个色目丞相见情况不对,当即带兵开启西门,想从西门突围出城,却被胡海带领36团,还有近万俘虏兵围住,在总训导官高耀的亲自招降下,这次从西门逃出来的元军溃兵,亲自绑了偰哲笃前来投降。

还有一些溃兵在千户百户的带领下,想从北门逃跑,可是北门外有好几条河拦路不说,还有郑用带著三个骑兵营在外围‘狩猎’,他们无论如何也跑不出去,最终只能缴械投降。

扬州是一座数十万人口的大城,六个团的主攻部队,从上午十点多一直打到下午快四点,才算终于打完,以扬州守军的全军覆没为结束。

至正十二年十月十六,总共只用了一天,扬州城就被36军主力攻克。

而与此同时,高邮知府李齐还正在积极募兵,准备去给扬州解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