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瞐 作品

第350章 进退维谷的脱脱

第350章 进退维谷的脱脱

“大捷!大捷!36军郑指挥于淮北歼灭暴元太子怯薛骑兵三千骑,生擒敌将太尉之子也速!”

“大捷!大捷!36军郑指挥于淮北歼灭暴元太子怯薛骑兵三千骑,生擒敌将太尉之子也速!”

一名圣武军传令兵身背信幡旗,手举捷报策马从建康城南门入城,沿途一路高喊,顿时引起城中百姓一阵惊呼,很快捷报就被送入元帅府,没一会,街上的一些路口也挂上了露布捷报,这是专门给百姓看的,为了鼓舞军民士气。本文免费搜索:新天禧小说 xintianxixs.org

秦淮河畔,夫子庙旁,一群外地书生正站在庙前和当地百姓议论纷纷。

有个卖香烛的小贩听到那骑士的报捷喊话不禁吐槽道,“又是大捷?这江北传来的捷报一个接一个,这又没打下什么城,也没打败多少元军,只三千人也好意思专门报一次捷?我看这捷报是越来越虚了。”

然而旁边几个外地来的书生却十分激动,其中一个闻言当即反驳道。

“你这厮好生无知,这次被歼灭的可是三千骑兵!还是太子怯薛骑兵,知道什么是太子怯薛吗?”

那小贩摇了摇头,“不知道,有啥说道?”

书生当即解释道,“这怯薛军就是北边鞑子皇帝的禁军,放在元军里也是最厉害的那一等,可不是你寻常见的那些地方兵卒可比的,如此精锐铁骑,能一次被歼灭三千,我看这功劳足以顶的上攻克一座大城!”

小贩恍然大悟,“哎呦,那可不得了,这岂不是说大帅的骑兵比鞑子皇帝的禁军骑兵还厉害?”

“那肯定的!”书生顿时激动道,“南船北马,这在北面打仗最需要的就是精锐骑兵,圣武军有如此厉害的骑兵,将来定能北伐收复燕云十六州,大帅也肯定是能当皇帝的人!”

小贩却疑惑道,“可这天下骑兵那么多,又怎么知道这次打的那三千就一定是鞑子皇帝的禁军骑兵呢?”

那书生闻言又无语道,“刚才报捷时,你定然没有听仔细,不是还说了生俘一个敌将,是暴元的太尉之子吗?这便不会错了,太尉可是三公之一,太尉之子亲自为将的骑兵,能是寻常骑兵吗?

“再说连敌军主将都捉到了,定然还有其他俘虏,怎可谎报军情,真敢谎报,把俘虏带来一审便知,这是做不得假的。”

“是这么个理。”小贩这才点了点头,随即又看向几个书生道,“几位小相公倒是懂得不少,你们又是做什么的,听口音不像是集庆路的吧?”

那几个书生顿时挺胸抬头傲然道,“吾等都是江北士子,看了大帅科举取士的榜文,前来应考的,听说秦淮河畔的夫子庙这里灵验,特来请愿,他日若能高中,定来还愿。”

“呦,那几位小相公说不定将来还能做大相公嘞,这到夫子庙请愿可不能马虎,来我这买几支香吧,上好的檀香,烧给夫子定然保你们榜上有名!”小贩顿时热情的兜售起了自己的货品。

几个书生对视一眼,当即哈哈笑道,“你这厮倒是会说话,那就买上几支,你这香怎么卖?”

“新钞五百文一支,买三支给一千三百文也行。”

“这么贵?你怎么不去抢?!”书生听的目瞪口呆,顿时愤怒道。

小贩也很是委屈,“这寻常年月是没这么贵,也就二三文钱一支,可自打开河变钞之后,新钞越来越不值钱,一斗米都涨到二十贯了,我一家老小也要吃饭不是,你就是到了别的摊子也是这个价,买三支给你便宜二百文已是优惠了,真没骗你们。

“当然你们要是有铜钱,三文钱一支我也卖。”

几个腰缠万贯的穷书生还真不信邪,果断又跑去别的摊子问价,一刻钟后,全都老老实实回来买了五百文一支的香.

其中一个书生不禁悲愤道,“我去买没写字的白纸,都比这印了字的交钞值钱!”

旁边的同伴也说,“我打听明白了,在这建康城里,两百文交钞只能换到一枚铜板了,而且人家还不换,这铜钱越来越值钱了,诸位身上有铜板的还是先别花了,好好留着吧。”

几人纷纷点头应和,还有一人出主意道,“我们去帅府请愿吧,请大帅平抑物价,铸钱,这交子和宝钞绝不能继续用了。”

其他人闻言对视一眼,纷纷说道,“同去,同去。”

当然这里面是真有人想让鲁锦赶紧平抑物价的,但更多的都怀着私心,想要在考试之前见鲁锦一面,起码增加点印象分

前阵子李善长跟鲁锦建议,这都已经东征了,就别藏着掖着了,既然讨元檄文都发出去了,干脆大方点,直接以科举的名义举行考试。

此举有三个好处,不仅能让新附之地的百姓尽快归心,还能解决目前帅府官员不足的问题。

还有个最关键的,江浙地区豪强大户比较多,任由这些人留在地方上,很有可能会搞出幺蛾子,用自身的影响力跟鲁锦的新政府对着干。

那就用科举转移他们的目

光,让这些豪强把注意力放到科举上来,主动把自家子弟送到建康,既是拿他们当人质,也可以将他们吸纳进体制之中,只要进了体制,你再在地方上胡来,那就有的是办法收拾你!而且理由也是光明正大。

至于有没有那么多官位安排他们,这个还真不用愁,鲁锦的基层政府设到镇一级,正八品的官职,坑位多的是,别觉得正八品的位置低,宋朝时候的进士,刚刚外放也就是正八品的主簿、县丞、推官、判官级别,连县令都不一定能做的上,那当主簿和镇长有什么区别,反正都是八品官。

先把他们都拉进来,好用就留着,不好用就滚蛋,敢贪污渎职就杀,总比留着他们在地方上对抗官府要好。

鲁锦考虑了一下就答应了下来,在东征之前正式发布了科举的布告,考试推迟到明年,但是也扩大了招考范围,北到淮安、清河,东到杭州、绍兴,凡是圣武军现在或是即将占领的地盘,都可以来参加科举。

明年共办两场,分为春试和秋试,春试定在三月初三,秋试定在九月初九,离得远的,赶不上春试的,也可以秋试再来。这条布告也随着东征军的进攻向东传播,每攻下一座城池,就四处张贴明年科举的告示。

而在此时的帅府之中,帅府的文武大员们也正在为郑用那条捷报欣喜不已。

击败元军三千骑兵只能算是一场小胜,但这次的胜利却意义重大,首先那是脱脱带来的怯薛军骑兵,和普通元军骑兵的含金量自然不同,二是验证了火枪在骑兵作战中的效能。

这是第一次在骑兵交战中大规模使用火枪,实战证明了装备火枪和弓箭,人人都能左右骑射的骑兵,就是一群挂逼,对元廷怯薛军的骁骑有明显的战术优势。

至于具装甲骑的重骑兵,那玩意已经被圣武军淘汰了,人马俱甲的重骑兵在战场上的作用主要是用来凿步兵大阵,在和骑兵之间的交战中反而并不占优势,因为这样的重骑兵对马匹体力消耗太大,冲不了两个回合就歇菜了,远没有骁骑兵灵活。

凿步兵大阵方面,圣武军有更好用的野战火炮,什么大阵能扛得住火炮轰炸,所以重骑兵就失去了战场生态位,暂时是不需要了。

因此虽然这次的胜利规模不大,但却给元廷的怯薛军去了魅,就比如李善长,打这场仗之前,他还劝说鲁锦东征的时间要不要拖一拖,言外之意就是担心脱脱率领的怯薛军,可是这一仗之后,大家的观念就改变了,认为怯薛军不过如此,圣武军骑兵一样不弱于他们,极大增强了帅府文武的信心。

不过虽然江北传来了小胜,但对于这段时间的战局,大家仍不敢放松,毕竟也算是同时间三面作战,现在也是圣武军压力最大的时候,到明年开春之前这几个月,不论是哪一方,谁先撑不住,谁就要崩。

东面的战事,目前还算顺利,北路杨璟的第一集团军,其实在正式东征之前就已经发兵了。

鲁锦之前让他们初五开始向前线集结,然后十五正式出发,然而杨璟在初十就已经把骑兵团放了出去,提前五天包围了常州,丹阳到常州有一百里,大部队顺着运河前进,日行五十里,只用两天到了就到了常州城下,而这时常州已经被围了七天。

杨璟拿着情报局提供的资料,和当地情报处接上线后,立刻按之前鲁锦带他们渡江时的打法对常州展开了猛攻,城内有情报局的细作策反元军,对元军士卒发起政治攻势,城外有禁卫军的炮团和先登团,打这种攻城战,圣武军已经算是驾轻就熟,只用了一天,于冬月十八日便攻克常州,阵斩江浙行省参政佛家闾,俘虏守城元军一万余人。

战争走势果然如刘伯温预料的那样,常州连三天都没撑住,这还救援个屁啊,先想想后面的城池能不能挡得住再说吧。

拿下常州后,杨璟对抓获的俘虏进行了临时整编,遣散了一些老弱,只留下一万三千五百人,然后编为三个补充团。

为了不拖延主力的进兵速度,杨璟主动进行了分兵,让张温带一个骑兵营、一个山炮营、一个陷阵营,再带两个团的主力,以及一个补充团的俘虏兵去进攻江阴,杨璟自己则是率领剩下的主力继续向无锡进发,等张温那边打下了江阴,再追上来跟他会合。

南路那边,朱寿率领的第二集团军是从溧水出发,向溧阳进攻,打下溧阳后再进行分兵,不过预想中的溧阳之战并没有打起来。

溧阳县行政划分上隶属于集庆路,这里的精锐元军早在鲁锦刚刚渡江的时候,就被月鲁帖木儿抽走了,如今溧阳城里只有三千孱兵守城,连甲胄都不到三百副。

再加上鲁锦这次发了檄文,冬月十五大军出发,朱寿的大军还没到溧阳城下呢,东征的檄文就已经在城里贴的到处都是了,更嚣张的是,溧阳这里的情报处早就策反了守城元军中的几个小军官,这些人配合,直接把檄文贴到了溧阳守将冯远住所的大门上

这就比较离谱了,敌军的大军还没来呢,城里就贴了檄文,傻子都知道是城里进了细作,可是主将房门外也贴了檄文,这已经不是城里进了细作那么简单了,能靠近主将

住所的只可能是自己人,这是连自己人都不想打了啊。

人心散了,队伍已经没法带了。

冯远看到这个局面,倒也知趣,他要是再坚持逼着麾下士卒死守,说不得等下次登城巡视的时候,就要背后中箭而亡了,于是这人果断宣布起义,在朱寿的大军到来之前就投了,然后主动派人去给朱寿带路。

朱寿率军来到溧阳之后,倒也没亏待他,让冯远做了暂编独立团的指挥使,然后任命当地情报站负责人为代理知县,领着几个提前被策反的元军百户,还有五百兵丁守城,自己则把冯远的这个暂编独立团带上,继续前进。

南路军打下溧阳后,也进行了分兵。

华云龙的第42军被分作偏师,42军下辖华云龙的118师和徐达的119师,两个师六个团的兵力,朱寿又给他们分了一个山炮营和陷阵营,用于加强攻城能力,然后从溧阳出发,折道西南,走伍牙山进攻建平(郎溪),然后再进攻广德,最后是安吉,武康,到武康和朱寿的主力会师,一共有四座城要打。

朱寿那边也差不多,他率领的禁卫一师主力,还有徐用的41军,下辖徐用和郭子兴的两个师,算上禁卫一师应该是三个师的兵力,从溧阳向东进兵,打下宜兴后再折道向南,继续打长兴,湖州,最后在德清跟华云龙的42军会师。

等两边在德清、武康会师后,估计杨璟的第一集团军也不远了,到时候两个集团军再一起去打杭州。

东征的南北两路大军开局都算不错,算是打了个开门红,然而和圣武军的势如破竹相比,安庆和徐州的元军攻势就比较难看了。

脱脱在徐州被芝麻李的变态防御体系给挡住了,脱脱的主力初五渡过淮河,兵临徐州城下,到这个月的二十日,已经连续进攻了半个月,可是他们至今连徐州城外的羊马墙都没突破,更别说摸到主城墙的边了。

再加上南边鲁锦开始东征,还发了檄文造谣脱脱想要篡位的消息传过来,脱脱气的好悬没喷出一口血来。

现在的局面对脱脱率领的元军很是不利,继续顿兵坚城之下,很伤士气,半个月连一座城都打不下来,也很伤士气。

最关键的是,脱脱这次不算民夫,带来的战兵就有十七万人,而他们的军粮都是大都这一季刚种出来的,军粮本就不多,再继续拖延下去,没有进展,那他这十几万大军就要饿肚子了。

现在脱脱进又进不动,退又不能退,一旦他退回大都,鲁锦吞并浙东必成定局,失去了江浙的粮食供给,那大都的元廷离死就只剩下个时间问题,但眼前这座徐州城他又实在无法攻克,已经是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了。

就在这个时候,朱亮祖和傅友德还在火上浇油。

朱亮祖见脱脱真的被徐州挡住了,不禁起了占便宜的心思,向鲁锦打了报告之后,又在安东州(涟水)的淮河上架起了第二道浮桥,想要渡过淮河,进攻安东。

傅友德也带着三千精锐,从芒砀山里钻了出来,想要去绕到脱脱的后侧,去烧他的粮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