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原历史上的脱脱,是1354年被罢相的。免费看书就搜:二次元小说网
1351年红巾军开始造反,当年八月,芝麻李等人占了徐州,掐断了运河漕运,再加上方国珍掐断了海运,导致大都彻底失去了漕粮供应。
不过当时脱脱的主要精力都在对付刘福通,没顾得上漕运这边。
1352年,脱脱亲自率军镇压徐州,将徐州城屠光,重新打通了漕运之后,自己就拿着假的芝麻李首级回大都邀功去了,然后留下部队继续追剿残余的江淮红巾。
1353年年初,张士诚起义,不过很快又被元廷招安,因此漕粮并没受到威胁,脱脱也没亲自过来。
1354年,已经被招安的张士诚再次起义,并自称周王,占据高邮,再次掐断了大运河,这脱脱就不能忍了,召集蒙、汉、藩、高、数十万联军,亲往高邮镇压,也正是在这一战的时候,脱脱被临阵罢相的。
不过即便是原历史上的1354年,当时元廷的局势也远没有现在败坏的那么严重。
当时朱元璋手下大概有四五万兵,其中两万精锐主力,地盘却只有一座滁洲城,还没开始渡江呢。
张士诚虽然霸占了高邮,但还没来得及占领淮扬所有的盐场,也没从通州南下进犯苏州。
整个江浙行省虽然被徐宋偷袭给捅过一次杭州,但很快就被打回江西湖北去了,江浙行省几乎还算是完整的掌握在元廷的手里。
但是在这个时空,现在才1352年底,从淮安到扬州的江北所有盐场,包括整个江浙的平原菁华地区,就已经被鲁锦全控制了,这小铁锅不发疯就怪了。
谁来承担这个责任?当然是脱脱,也只能是脱脱,谁让他是丞相,谁让红巾军是在他执政的时候惹出来的呢
脱脱之前因为沛县的粮草被烧,徐州又打不下来,在全军马上就要断粮的情况下,不得已退回了淮北,不过他并没有直接拍拍屁股回大都去,现在的局势远比原历史要恶劣的多,如果说淮扬沦陷还勉强可以接受,那鲁锦占领江浙就相当于釜底抽薪了。
没了江南的粮草供应,元廷中央就算想要再次集结大军镇压,都难以凑出足够的军粮,而如果不能筹集更多的大军,就无法抢回沦陷的江南,这是个死循环,直接把脱脱给卡住了。
如果他不能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就算现在回了大都,靠着在大都屯田过日子,也只能是苟延残喘,过一天算一天,躺平混日子,拿不出足够多的军队反攻回去,这帮红巾早晚要成了气候把他们赶回草原,那现在回大都又有什么用。
现在脱脱也是看明白了,和徐州芝麻李相比,鲁锦才是那个心腹大患,芝麻李最多占着徐州挨打,但鲁锦却已经有了一次攻略半个行省的战略进攻能力,谁的威胁更大,一目了然。
于是从徐州撤回淮北后,他就带着主力来到了淮安对面,一边和朱亮祖在淮北浮桥的桥头营寨对峙,准备试探一下圣武军的实力,看看这帮红巾究竟有何与众不同,为什么这么能打。
一边又派人从海宁州(连云港)出海,走海路去江浙侦察情况,看看还能不能联系到江浙官员,问问现在江南的局势到底怎么样,究竟还有没有挽回的可能。
哪怕只是能抢回一部分土地,能继续给自己供粮也好,只要有一笔足够多的粮食,让他用来募兵,那他马上就回大都摇人,什么草原蒙古,北方汉人,吐蕃藩兵,高丽武士,统统给他们叫来,他还就不信了,这么多兵还打不过区区几个红巾?
只可惜,老天爷并不给他这个机会,派去江浙探查情况的使者还没回来,却先等来了皇帝派来的使者。
至正十二年年底的腊月二十八,淮河两岸天降大雪,元军士卒都缩在军营里冻得瑟瑟发抖,因为粮食紧缺,一天只能吃两顿,还打了败仗,士气低落的聚在一起烤火取暖,要不是有脱脱管着他们不许离营,这帮玩意早就散到四处去抢劫淮北的百姓了。
正在这时,皇帝的使者从辕门进入大营,河北来的那些汉人士卒还在想着皇帝老儿是不是派人来犒赏他们的,而脱脱身边的那些怯薛军士卒却一瞬间明白了怎么回事,顿时放声嚎啕大哭。
使者来到脱脱的中军大帐中,当即捧出一方锦盒,将盖子打开,里面赫然是一颗鸭蛋大的蜡丸密旨,那使者顿时面带冷笑的看着脱脱,得意道,“丞相,陛下有诏,快接旨吧。”
脱脱看着那使者得意的模样,顿时明白了怎么回事,之前千防万防,还专门派人回大都拦着,可到底还是没能拦住,现在皇帝的诏书到了,他也只能苦笑以对。
帐中左右文武见这情况,哪还不知是朝中有奸人陷害,顿时对那使者怒目而视,如果眼神能杀人的话,这使者恐怕已经被千刀万剐了!
兵部主事石普顿时跪在脱脱面前哀求道,“丞相,不可接诏啊,这定是朝中奸臣构陷丞相,欲置丞相于死地,如今大军处境艰难,若是再没了丞相,那这局势还有谁能挽救,这大元的江山恐怕就要完了啊,丞相!”
参军议事纳速剌丁也激愤道,“是啊丞相,不能接诏!汉人有句话叫‘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今丞相领兵在外,陛下的诏令虽然到了,但丞相只要先别开封,就能当作不知,等丞相带领我们取得战功,到时再携大胜之威,带着未开封的诏令回去,如此还能有挽回的余地!”
“唉”见此情况,脱脱顿时叹了口气,整个人都好似泄了气一样,这才轻轻摇了摇头说道,“陛下诏我若我不从,便是违抗皇命,那君臣之义何在,这岂是臣子所为?”
纳速剌丁闻言顿时红着眼睛瞪了那使者一眼,这才道,“这摆明了就是朝中奸臣构陷丞相,那小人早已觊觎丞相之位多时,若丞相一定要听从诏令,则大事去矣!
“而吾等早已追随丞相经年,如今他对付了丞相,更怕吾等回去报复,必欲置吾等于死地而后快,既然早晚都要死于那小人之手,不如今日就死在丞相面前吧!”
言罢纳速剌丁锵啷一声抽出腰间佩刀,当场当着使者和脱脱的面,直接横刀自刎,血滋的一下就喷了出来,当场倒地身亡。
如此变故,顿时把那使者吓了一跳,好啊,还说不是权臣,你若没有谋逆之心,为何身边将领都成了死士?
于是当即壮着胆子继续逼问脱脱,“丞相莫非想要抗旨?”
脱脱眼看麾下部将惨死于面前,心头更加悲凉,闭着眼深吸一口气,这才接过那封蜡丸密旨,当着众人的面捏开看了一眼,果不其然,里面正是将他罢相流放的圣旨。
左右文武顿时嚎啕大哭,脱脱则是摘掉帽子,恭恭敬敬的放在一边,这才朝着北方大都的方向叩拜道,“微臣愚钝,蒙陛下垂青,将军国大事委托于臣,臣每日殚精竭虑,如履薄冰,生怕辜负陛下重托,如今陛下为臣卸去这副重担,实在是天大的恩德。”
言罢,这才起身,将左右瘫坐在地,泣不成声的文武挨个扶了起来,然后将自己的盔甲送给了月阔察儿,对他道歉道,“让也速陷入敌手,是我大意了,未能帮你报仇,实在遗憾,我无以为报,如今只有这副甲胄可以护身,不过今后也没用了,赠给你了。”
“丞相!”月阔察儿闻言顿时红着眼睛拉住脱脱的手,不愿他走。
脱脱却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可是大元太尉,我走之后,你要好好约束士卒,若无全策之前,不可贸然再攻江北,这庐州贼绝非徐州李贼可比,要小心。”
“是,属下一定谨记!”月阔察儿顿时哭着答应道。
言罢脱脱又转身看向福寿,“福寿,诸将之中你最稳重,你又是大元的也可扎鲁忽赤,执掌军法,我走之后一定要严肃约束诸将,让他们一定不可违抗陛下旨意。”
“嗯,我知道,丞相放心,待我们回朝,一定想办法劝说陛下将丞相诏回来。”福寿当即说道,却引得那使者一声嘲笑,似乎是觉得福寿不自量力。
福寿皱了皱眉,脱脱也没看那使者一眼,又拉着福寿的手拍了拍,“我那坐骑是花剌子模进贡的好马,赠给你了。”
福寿当即又道,“我一定替丞相好好喂养,等着丞相回来。”
脱脱没再说什么,转身看向那使者问道,“陛下将我贬去云南,可是现在南下的道路被贼寇占据,我该如何南下?”
那使者当即道,“这就不劳你操心了,我们早就给你准备好了,先从海宁乘船去广州路,再广州转道去云南。”
脱脱点了点头,“那就走吧。”
言罢再也没有回头,跟着使者走出大帐,外面的漫天飞雪顿时吹进帐内,吹到众人的脸上,众人只感到一阵彻骨的寒意。哈麻似乎是担心出什么意外,一刻也不敢耽误,脱脱接旨之后,当天就押着他往海宁州而去,想要把他快点送走,而淮北的元军大营这里,则进入了短暂的群龙无首状态。
不过并没有让他们等上多久,第二日腊月二十九,朝廷就再次有使者来到军中,给他们送来了第二份命令。
‘怯薛军交由知枢密院事雪雪统领,立即带回大都,其余各部,凡是收到诏书,不立即解散麾下部队的,诛九族!’
收到这个消息,元军大营顿时炸开了锅。
啥玩意儿?这大过年的,朝廷不给赏赐也就算了,还要他们立刻解散自己的部队?不解散就要诛九族?天底下哪有这般道理?!
然而面对那白纸黑字的诏书,诸将也无法反驳,福寿和月阔察儿顿时气的破口大骂,说一定是哈麻担心他们这些脱脱的心腹将领带着兵回去,威胁他的地位,这才让他们先解散了部队,然后再把怯薛军带回去
但是有诏令在这,他们不从也不行。
消息很快就在元军大营内传开,知道要被解散的士卒们,顿时开始哄抢军中仅剩不多的粮食和财物,还有些军中头目,则是趁机拉帮结派,准备造反,就大元这么个搞法,谁再给朝廷打仗谁就是后娘养的!
腊月二十八,当天就有元军士卒逃出军营,跑到四下劫掠乡里,怯薛军也开始收拾行装,准备撤退。
而且还没撤退,元军自己就先打了起来,因为那些被征募的汉人士卒在抢劫辎重粮草,要是粮草被他们抢光了,那怯薛军回去的路上吃什么?
元军大营直接炸了,十几万人开始了互相火并!
正在淮河一线跟脱脱对峙的朱亮祖,本来就高度关注着对面元军大营的动向,很快就发现了元军的异常,一开始他还怀疑是不是脱脱有诈,想要诱他过去,但是很快元军就直接炸营火并了,这就更不对劲了。
朱亮祖立刻命令骑兵出动,去抓些舌头回来拷问一下,很快便得知了具体情况。
“你说什么?丞相脱脱罢相被贬,昨日就被朝廷来的使者押走了?新丞相哈麻命令解散部队?不解散麾下士卒的将领就要诛九族?”
面前刚刚被抓来的一个元军千户顿时点头如捣蒜,“回将军,正是如此。”
“那对面的怯薛军呢?”朱亮祖有些震惊的追问道。
“听说是让知枢密院事的那个鞑子大官带回大都,我们汉人将士当然不愿意,他说让咱们解散就解散?这大过年的,赏赐没有,遣散费也不给,一句话就想让弟兄们走人,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于是军中就有兄弟去抢粮草辎重,怯薛军不干,这才打了起来。”
此言一出,朱亮祖和高耀顿时震惊的互相对视一眼,元廷这是疯了吧,还是小铁锅被赵构附体了?他还真干的出这种连发十二道金牌的事?
如果说训导官高耀还只是震惊,那朱亮祖就是五味杂陈了,他又想起了当初鲁锦在六安东三十里亭刚活捉他的时候说的话,那时鲁锦连庐州都没打下来呢,就曾预言过,以元廷长期的权臣和弱帝关系来看,丞相与皇帝定然不和,如果脱脱亲自领兵镇压义军,一定会受到皇帝猜忌,到时候说不得岳飞之事就要重演。
那时他还不以为意,只觉得鲁锦是胡说八道,要不是他爹劝他来投鲁锦,他都不一定来,可是现在.
当鲁锦的预言成真,而且就出现在他眼前时,这给朱亮祖带来的精神冲击可想而知!
莫非鲁锦真是真命天人,有未卜先知之能???
高耀见他一副震懵了的样子,顿时推了他一把,“老朱,我们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
朱亮祖闻言顿时反应过来。
“对!战机!我们要立刻出兵,来人!”
“总管?”
“传令清河的廖永忠,让他立刻带兵乘漕船,沿运河北上,抢占沛县、丰县、砀山三县,招降元军,坚守待命。
“传令安东(涟水)的赵仲中,让他带所部立刻北上,沿硕项湖以东的五港口(灌南)、莞渎场(灌云)、板浦场一线,抢占海宁州(连云港),拿下海宁后,视情况夺取赣榆!”
“传领中军各部,立刻收拾行装准备出征,我要攻取桃园、宿迁、下邳、沭阳和峄州!
“立刻传令,让各部收到命令后立刻行动,不得有误,另外把元军那边的情况也通报给他们。”
“是!”
“慢着,先别去!”高耀顿时把传令兵拉住,又转头看向朱亮祖,“你这么着急做什么,我问你要不要做点什么,是说要不要先请示一下大帅,大帅之前可是严令现在不许进攻淮北的,你要是不问一下就出兵,小心犯错误。”
朱亮祖却一拍桌子,顿时说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对面元军发生了什么老高你又不是没听见,现在正是趁他病要他命的时候,再去请示,等大帅答应了再出兵,哪来的急?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我是军事主官,只要仗打起来一切都得听我的。
“再说不是还有你这位训导官坐镇吗,我又没说不向大帅报告。
“这样,咱们先出兵,另外现在就写一份报告上报帅府,对面有十几万元军要我们接收,他们那边没什么粮食,你还得让大帅给咱们运来更多的粮食,最好再派一员信得过的将领来淮安坐镇。
“老高你亲自坐镇淮安,负责给三路大军调配粮草,有你在这掐着我们的粮草,还怕我朱亮祖造反不成?
“老高你放心,你不懂兵法,不知道大帅的用兵习惯,大帅是最擅长抓战机的,若是让大帅知道了元军发生的事,肯定也要第一时间出兵,大帅肯定会同意的,你就让我们去吧!”
高耀皱眉想了片刻,就在朱亮祖急得要打人的时候,他才终于点了点头,“好吧,那给大帅的报告我来写,但你要签字画押。”
“好好好,我画押。”朱亮祖顿时无奈答应道,然后转头看见传令兵还站在那里,顿时骂道。
“还愣在那干什么,还不快去传令?”
“是!”
“慢着!”
传令兵当即转身就要走,然而却再次被高耀叫住。
“又怎么了?”朱亮祖顿时不耐烦道。
高耀连忙写了几张命令,盖上自己训导官的大印,这才说道,“拿着我的命令去,不然廖永忠和赵仲中他们不一定敢调兵。”
“.”朱亮祖顿时无语住了。
——
ps:元军自己解散不是我瞎写的啊,《庚申外史》原文:“(奸臣哈麻)阴遣人先来军中白其长曰:诏书且至,不即散者当族诛!”
这里的‘阴遣人’,应该是私自派人的意思,所以命令元军必须就地解散部队,大概率应该是哈麻‘矫诏’干的,可能不是元顺帝本人的命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