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刺头们

第308章 刺头们

“搬迁工作组是你在负责?那就领着我们看一看柴机厂的新厂区吧。”

经过长达两三个月时间的朝夕相处,汪千龄对于眼前这位年纪轻轻却身居要职的行署办综合科科长已然是非常熟悉了。

尤其是陈东莱那细致入微、思维缜密的处事方式和行事作风,更是深深地烙印在了汪千龄的心间,令其难以忘怀。

汪千龄缓步引着管委会主任骆玉,不紧不慢地向前踱步而去。陈东莱走在他们身前,微微侧着身子面向两位领导,为他们讲解目前的工作进度。

行署办和搬迁工作组的几名工作人员亦步亦趋地紧紧相随在后。

地区经开区比永安县经开区的规模要大的多,众人走了五六分钟,才进入了那座主体框架已然搭建完毕的一号厂区之内。

见领导到来,厂党委副书记禹左向赶忙迎上前来,向一行领导做自我介绍。

时值金秋时节,暖阳宛如一位慈祥的老者,透过一扇扇宽大的窗户,毫不吝啬地将它那柔和且温暖的光芒直直地投射进宽敞的车间之中。

此时,柴机厂里的众多工人师傅们正在车间里忙碌不停,他们来来往往、川流不息,齐心协力地将那些看上去略显陈旧、表面油漆剥落的设备小心翼翼地安放至早已规划好的固定位置之上。

由于这座崭新的厂房刚刚建成不久,内部墙壁上涂刷的油漆尚未完全干透,再加上空气中四处弥漫着飞扬的粉尘以及刺鼻难闻的气味,使得走在队伍当中的众人不由自主地纷纷咳嗽起来。

陈东莱反应机敏、动作迅速地犹如变戏法一般,眨眼之间就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取出了数个洁白如雪的医用口罩。

“专员,主任,请用这个吧,应该能稍微缓解一下目前的状况。”陈东莱面带微笑,语气恭敬地说道。

这段日子以来,一直都是由他全权负责处理搬迁工作组所面临的各种协调难题。为此,他已经好几次到访过柴机厂的新厂区,所以对于可能出现的这种情况早就有所预料,并提前做好了相应的应对准备。

汪千龄接过递过来的口罩,眼中流露出一丝欣慰之色,微微点了点头,表示对这份关心的认可。紧接着,他在一群人的簇拥之下,迈着稳健的步伐朝着不远处那几位正在专注调试设备的师傅走去。

其中一名秃顶的老师傅抬起头来,目光落在了迎面走来的汪千龄身上。只见汪千龄身着一件简洁大方的夹克衫,身后还紧跟着一群随从人员,前呼后拥的架势让老师傅心里顿时明白了几分——这位想必就是厂里的大领导了。

“现在主要在哪里工作?两江口的老厂区,还是经开区这里?”

老师傅不敢怠慢,老老实实地回答道:“工作地点都已经转移到经开区这边来了。只不过两江口的厂区还有不少机器,需要我们跑回去拆卸。”

听到老师傅的回答,汪千龄脸上浮现出一抹满意的笑容,接着又关切地问道:“住宿问题都安排妥当了吗?经开区这边的生活条件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

老师傅刚要张嘴回应,却不想被一个突然冲出来的年轻钳工打断了话头。

这个年轻钳工一脸怒容,毫不客气地直接挤进人群之中,径直冲到汪千龄面前,扯开嗓子便是一阵怒吼:

“不满意!你们这些当领导的整天只知道自己花天酒地,哪里管过我们下面工人的死活啊!下半年整整三个月的工资都还没……”

他的话还没说完,一旁的几名厂保卫科的干事便迅速反应过来。他们如闪电般冲上前来,其中一人眼疾手快,一把捂住了年轻钳工那张还在喋喋不休的嘴巴;

另一人则伸出强壮有力的臂膀,紧紧地将他架住,然后不由分说地拖着他往后面退去。一时间,现场气氛变得异常紧张和混乱起来。

就在这时,那几个平日里就爱惹事生非的刺头们看到了机会,他们互相对视一眼后,竟然毫不犹豫地扯开嗓子大声喊叫起来:

“你们看看呐!这厂领导真是黑心肝啊!有钱去入股别家公司赚大钱,却连咱们工人的血汗钱都不肯发!”

其中一个更是口不择言地叫骂道:“王八蛋袁向阳,生孩子居然没有屁眼儿!简直不把我们当人看,只知道像使唤畜生一样驱使我们干活!”

另有人跟着附和喊道:“我们坚决反对入股什么茶花汽车!赶紧把卖地赚来的钱发给我们做工资!”

眼看着这些人的叫嚷声越来越大,原本就因为愤怒而面色涨得通红的厂副书记禹左向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他一边气急败坏地指挥着身边的保卫科干事快去抓人,一边试图让场面安静下来。

用脚趾头想,他都知道这里面肯定有猫腻;说不定是有人想借着领导视察的时机挑事,故意整一整他!

“还钱,还钱!快发工资!”

“放人,放人!不准动手!”

“保卫科动手打人啦!”

然而现场的气氛和节奏仿佛已经完全失控,早就对厂领导心怀不满的工人们也纷纷加入到这场混乱之中。一时间,各种指责、谩骂声此起彼伏,如潮水般涌向站在中间的禹左向。

行署办的工作人员眼见情况不妙,急忙快步冲上前去,迅速将汪千龄围在了中间。他们手拉手紧紧地围成一圈,用自己的身体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阻挡住不断向这边汹涌而来的人群。众人簇拥着汪千龄,艰难地朝着工厂大门的方向一步步挪动脚步,想要尽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经开区没有做好接待工作,专员,我们应该负主要责任。”管委会主任骆玉小心翼翼地表态道。他已经在心中把柴机厂的领导们骂个遍了。

实际上他的这句话只不过是自谦而已。按照属地原则,出现了这么严重的突发情况,他肯定要负责任的;但很显然,主要责任并不在经开区管委会身上。

“不是经开区的问题。”汪千龄接过秘书递来的茶杯,喝了一口水,让自己的情绪冷静下来。

厂房外的空地上,陈东莱用冷漠的眼神看着沸反盈天、陷入大乱的厂区,转身对汪千龄说道:

“汪专员,以袁向阳为首柴机厂的党委班子不仅疏于管理义务,导致在这次接待中犯下了严重的政治错误,还必须对他们进行顶格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