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永安现状

第311章 永安现状

鱼泉宾馆二楼的包间内,气氛欢快而活跃。酒桌上宾主尽欢。

陈东莱收起手里的大哥大,轻手轻脚地从座位上站起身来,缓缓地朝着坐在主位上的自家老板靠近。他略微弯下腰,压低声音说道:

“余亮秘书长刚刚打来电话,说是康书记原则上同意咱们设立石梁城市投资公司,但只是比照副处级建制来安排。”

听到这个消息后,原本还一脸平静的江自流不禁嗤笑出声。只见他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嘲讽的笑容,同时摇着头说道:

“他也就只有这么点肚量罢了。就像这样的小事,居然还要想方设法地卡一下我们。”

站在一旁的陈东莱也跟着轻轻撇了撇嘴角。的确如老板所说,这位康乐书记的心眼实在是小得可怜。

要知道,之前行署报送上去的那份关于成立城投公司的方案可是明明白白地注明了,该公司的级别应当被确定为正处级建制。

毕竟,如果达不到正处级的话,日后在与交通、建设以及计委等各大业务局进行协调工作时将会面临诸多不便之处。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份方案在地委那里竟然被卡住了好几个星期之久。一直等到今天,好不容易才终于盼来了康乐点头同意,可谁能想到,即便是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他还是连一个正处级的建制都舍不得给。

岳望北酒意上头,拉住江自流的手,宽慰道:“好歹是让他低头了一回。有了第一次,就一定会有第二次。”

他最担心的就是康乐死顶着己方不松手,要用班子一把手的权威强行压服一切反对声浪。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地委少不了一番血战。

好在康乐虽然明面上看着强硬,但是只要寻找到诀窍,足以压服他。

“能取得今天的成果,还得感谢藏锋同志。”

江自流在脸前挥了挥手,驱散了从岳望北口中喷出的酒气,拍了拍坐在身旁王藏锋的肩膀:

“要不是你能联系上显扬省长,康乐今天是否会低头,只能说犹未可知。”

幸亏岳望北与这个中央团委的小伙子关系很近,再加上陈东莱与他也有不浅的交情,这才请动了他,联系上了新任省长宋显扬。

王藏锋的脸色微微泛红,不知是因为酒醉还是因为获得了领导夸奖。“小问题,专员别放在心上。”

他倒不是有意要卷入康乐与江自流的神仙斗法。毕竟身为下派干部,本身就有着超然的地位,康乐不会随意动他。

只不过康乐已经连续几次在大大小小的场合上,替自己的竞争对手郑安民撑腰;今天甚至亲自跑了一趟永安县,为这位“得意门生”加油打气。

这便让王藏锋有些不爽了:平日里没见到你康乐给永安县提供什么资源,现在居然连续三番五次地给郑安民站台,这安的是什么心?

不用说也知道,就是为了让他的小秘书能坐稳县长的位置,吃到永安县经济高速发展的红利!

几人边吃边聊,酒过三巡,坐在江自流正对面的党斌时不时插科打诨一番,让现场的气氛更加热烈。

“永安今年情况还好。我托东莱请地区统计局帮县里算了算,增速达到百分之二十以上没问题。”

王藏锋的脸上浮现出得意之色。产业经济已经形成规模,接下来只需要凭借着聚集性效应不断滚雪球就行。

陈东莱笑了笑,丝毫不吝啬自己的恭维:“四季度不出意外的话,全年的增速可以达到百分之二十三。先提前恭喜王县了。”

要知道江安省统计局预估1992年的经济增速,也不过堪堪达到11%左右,而去年的县域经济增速冠军汇川市江北区,今年的预计增速也只在30%。

永安县如果能把增速稳定在百分之二十三,说明基本上能挤进全省前十,甚至全省前五,稳住去年的名次。

“还得看东江建材的投资能否完全落地才行。”王藏锋点燃了一根烟,神情复杂地补充道:

“沈荣文的水平不行,八月份换掉他的选择确实没错。东江建材这个投资是我在年初联系上的,交给他半年时间,一点进展都没有。”

“相比而言,王贯确实靠谱得多。刚换上管委会主任第一个月,就连着跑了几趟闽海,把单子谈了下来。”

陈东莱点点头,向在场几名不太了解永安县经济状况的领导解释道:

“永安目前已经通过新城区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基建带动建材产业发展的良性格局;到目前为止,产值在一千万以上的大型建材企业,已经达到了四家;一百万以上的企业有十六家。”

这已经是相当惊人的数字了。陈东莱已经计算过,不出意外的话,永安县的经济总量能在今年达到3.6亿元,完全超过汉桓县,排到全地区第三,仅次于鱼泉市和开江县。

如果王藏锋能让永安县一直保持着这个增速,说不定就能在明年年末或者后年年初的届中调整时,一步到位解决副厅级!

虽说在宋显扬就任江安省长后,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是提拔毕竟有快慢之分。一份耀眼的成绩,能让他以最快速度站上更高的台阶。

要知道他在团中枢出身的干部中,已经算是提拔较慢的一批人了。同期好几个京师大学、水苑大学的毕业生,都已经在团机关解决了副厅级,排队等待外放。

“沈荣文就不说了,听说郑安民的水平也不怎么样。”党斌微微俯身前倾,一副饶有兴趣的模样。“上次让康乐把他保下来了,下次呢?”

他之前向江自流建议过,通过开江县经济数据造假弊案,一举把郑安民拉下马;但事与愿违,提案没能通过地委会的表决。

陈东莱见状,适时插话道:“专员,地委同意成立城投公司,多少是有缓和关系的意思;既然如此,柴机厂老厂区的土地产权问题,还要继续追究下去吗?”

还要不要继续追究郑安民?还要不要继续追究袁向阳?或者说,在康乐稍微做出妥协后,还要不要继续保持对地委的政治高压?

这是陈东莱最想从自家老板口中得知的答案。

“迟早也要把他处理掉。”

江自流的脸上露出了阴沉的笑容,他一边往餐盘里弹了弹烟灰,一边对党斌说道:

“一码事归一码事。地委同意城投公司成立是好事,但这并不代表行署会停止清算柴机厂的违法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