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阳光 作品

第366章 老夫来做这个启蒙先生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三宝很顺溜地背出了前世每个小朋友都知道的诗。

    金正听了,愣了一下。这诗朗朗上口,简单易懂,但却把农人辛劳表现在非常到位。

    “好好好,不错。这诗写得不错,小小姐背得更好。两位小公子,你们也各背一首诗给老夫听听?”金正又看向两小男娃。

    大宝二宝也显摆地各背了一首诗。

    金正又考了他们几道算数,又蘸了点茶水在桌上写了几个字让他们认。

    居然一样都没难倒他们。

    “王爷,老夫从没见过这么有灵性的孩子,不知王爷可愿让他们拜老夫为师?老夫来做这个启蒙先生。”

    他从没收过这么小的孩子做弟子,但三个宝让他感觉太特别,看入了眼。

    不为培养出科考状元,只因喜欢这几个孩子。

    就连三宝都没嫌是女孩子。

    “哈哈,能拜入金老门下,那是他们的福气。不过这事还得问问子棋夫妻。”王爷当然求之不得,但他不好越过儿媳妇做这个主。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他不敢替儿子儿媳拿主意了,尤其余元筝有权做决定的事,他更要问问儿媳妇的意思。

    孩子虽是他孙子,但却是儿媳妇生的。

    金正听了,玩味地看了王爷一眼。

    这一家之主居然都不能替孙子做主,可见救命恩人在王府的地位。

    不过要换作这么一个女子是他家的,他金家人大概也会如此宠着。

    客人来得差不多,余庆生和上官子棋从大门口回来。

    这一天,余府热闹了一下午。

    直到申时,客人们才散去。

    王爷才把金正的意思告诉夫妻俩。

    “大姐,一定要答应,恩师是文学泰斗,教书育人很有一套,如果能得他教导,那真是三生有幸。”余庆生一听,立刻发表意见。

    他深有体会。

    余元筝对古代的教育不太懂,想着这么小的孩子,让一个文学泰斗来教,是不是太大材小用?

    结果她什么都还没说呢,弟弟就这么看好。

    “父王什么意见?”余元筝征求王爷的意见。

    “能得金老启蒙确实不错。

    不过,我荣王府的子弟也不用去考科举,也能谋得一官半职,除非烂泥扶不上墙。

    每天只需送去半日即可。

    后年,大宝小宝就五岁了,要开始练功。

    大宝以后是王府世子,而二宝以后就是镇国侯。

    两人都要担起护卫大魏的责任,学好武艺和兵法才是最重要的。”

    “行,就按父王说的办。”

    居然都没征求一下上官子棋的意见。

    余元筝就把主意定下。

    “娘亲,三宝也要学武。”三宝听到大人的谈话,只说让大哥和二哥学武,居然把她落下,不高兴了。

    “好,爹爹一定教我们三宝学武,以后哪个敢欺负你,你就打他。”上官子棋力挺闺女。

    引得余元筝瞪他一眼。

    要是闺女以后见人就打,看她怎么嫁出去。

    事情就这么决定。

    次日,余元筝带着三个孩子亲自上金家行拜师礼。

    从此三个宝正式成为金正有生以来最小的学生。

    每天上午辰时中送去,午时中在金家吃完午饭就接走。

    每十天休沐一天。

    每逢节日也休沐。

    余元筝觉得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她已经穿来五年了。

    认完师,回到府,来到正院,就看到余朝阳正带着孩子也在主院。

    这孩子,王爷给赐了名,叫上官长凌,已经一岁多了,长得虎头虎脑的。

    就是有些腼腆,不够活泼。

    可能一直关在院子里养的缘故。

    还有上官子书的另一个妾金玲也在。

    “见过大嫂。”

    “见过世子妃。”

    两人见余元筝领着三个孩子进来,纷纷起身行礼。

    三个孩子都冲到他们祖母面前,讲他们今天拜师的事情。

    “你们找母妃有事?”余元筝随口问道。

    “好久没给母妃请安了,来给母妃请个安。”余朝阳细声说道。

    “凌儿,来,叫大伯娘。”余朝阳把孩子推到余元筝面前。

    可是孩子去不停往后退,最后藏到余朝阳后面。

    余元筝见孩子这么怕生,有些同情。

    蹲下身,笑得很温柔,诱哄。

    “凌儿,大伯娘有好多好多好玩的东西,你要不要?如果你叫一声大伯娘,大伯娘就全都送给你。”

    孩子眨着眼睛试探着想从余朝阳腿后面出来,可是又不敢。

    “凌儿,乖,叫大伯娘。”余朝阳把他从腿后又牵出来。

    余元筝拿了一个玩具,当着孩子的面玩给他看。

    是个风车,余元筝用几层纸糊硬,然后剪刀裁剪做出来的。

    孩子对玩具都没有抵抗力,被逗得心痒痒,就一步步向余元筝靠近。

    终于从余元筝手里接过风车,也学她用力吹,可是力量不够,转得不快,但已经有模有样。

    再哄他叫人,他真开口了:“大伯娘。”

    这时门外传来声音。

    “见过王爷。”

    然后就看到王爷大步流星进来。

    “父王。”

    “见过父王。”

    “嗯。子书媳妇有事找本王吗?”王爷很少看到这个便宜儿媳妇。

    见她在这里估计有事找他或者王妃。

    “是,父王。”余朝阳腼腆笑道。

    王爷走到主位坐下。

    三个孙子一个女儿就把他围住,一个个叫人。

    王爷每个孩子都抱一抱,才打发他们到外面玩。

    “说吧,找本王什么事?”

    “父王,夫君已经去了一年多,而他本不是父王亲生。儿媳一直住在这王府早已不合适。

    父王能容我们母子住到现在已是仁慈,但儿媳不能不知好歹。

    所以儿媳打算带着孩子搬出王府,在京中找个地方住下。

    等孩子三岁后,儿媳就送他到族学里上学,以后会好好教导他,让他平安长大。

    如果是个读书的料,就走科举的路子,如果不是,就请族里给找个事做,再娶妻生子,平淡过一生。

    还请父王恩准。”

    余朝阳说出自己的打算。

    这个打算她想了很久,一直压到现在才提。

    一是孩子还太小,二是王爷一直在外,没回来。

    她不好趁一家之主都不在就离开。

    王爷听了她的打算,皱了下眉头。

    “王妃意下如何?”王爷问旁边的王妃。

    “朝阳是打算把子书一房的人都带走吗?”王妃看到只有她和金玲来,还有一个曹南华呢。

    “母妃,儿媳只带走金玲。

    儿媳本说放她自由再嫁,可是她不愿意。

    她想与儿媳一起把凌儿养大。所以儿媳就把她也带上。两人一起也有个伴。”

    余朝阳怎么可能把曹南华带上,自从曹南华嫁进王府,两人注定就是敌对的。

    “秋叶,去把南华叫来。”王爷吩咐伺候在旁的丫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