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来,又是两年过去。
将最后一份奏折批阅完,云栀看向一旁的女官,“让人准备一下,朕明日要去国子监。”
女官恭敬地应道:“是,陛下。”
自从国子监开始招收神童后,云栀每隔上几个月都会前往一次。
大多时候她只是静静地观察,并且询问一下国子监夫子们那些孩子的表现。
偶尔来了兴致,她还会教导教导这些孩子。
为了防止那些大臣猜出后在她耳边念叨,每次那些成年的学子她也会过问询问、教导一番。
对于云栀的这一做法,被柳安若带偏的大臣们还以为云栀是在培养国家栋梁,心里还暗自感叹陛下真是为国为民着想啊。
因此,为了能在云栀面前表现自己,有些大臣偶尔还会去国子监教导那些学子。
第二日,云栀带着几名侍从来到了国子监。
得到消息的国子监祭酒带着一众夫子等候在门口。
“参见陛下。”众人行礼道。
云栀微微抬手,“免礼,赵祭酒留下,诸位都去忙吧。”
“是,陛下。”
众人散去,只留下了国子监祭酒。
“陛下,还是和之前一样先去看看学子们上课的情况吗?”国子监祭酒问道。
云栀点了点头,“嗯,先去看看。”
两人一同朝着教室走去,每靠近一间教室,赵祭酒都会向云栀介绍一些里面比较出众的学子。
“陛下,那个坐在第二排第三列的那个学子,是前几个月通过科举上来的一位平民学子,今年十六岁,家中贫困,但读书极为刻苦,在之前的考试中成绩每次都很优异,若是照此下去,一甲三名定有他的位置。”赵祭酒介绍道。
国子监的学子都身着统一的衣服,为了能让云栀明白他说的是哪一个,也就只能说出位置了。
云栀透过窗户看了一眼那名学子,只见他一直盯着上方的夫子专心致志的听着,时不时的用鹅毛笔记录着,丝毫没有分心。
“倒是个可造之材。”
两人继续往前走,又在一间教室停下来。
“陛下,那个坐在第三排第四列是户部尚书的小女儿,她深得徐大人真传,如今才十七岁,今年八月的乡试她会参加,不出意外她定会桂榜有名。”
云栀看向那名女子,眉眼间和徐仕凌有几分相似。
她的父亲当年可是状元郎,不知她又能走到何处。
继续前行,赵祭酒又介绍了几位优秀的学子。
看完这几间教室后,赵祭酒带着云栀朝那些神童的教室而去。
“陛下,坐在第一排第二列的那个小女孩是三年多前来的,她父母都很明智,之前也会让她去学堂读书,只不过家里没余钱支持她参加科举,知道我们国子监招人,觉得这是女儿的机会,很是放心地交给了我们,如今才十岁已经是个小秀才了。”
“是那个过目不忘的?”
“对,她是第五个过目不忘的,只要看一遍就都会背,这个于她参加科举很有利,只要她能融会贯通,定是能参加后面的殿试。”
云栀轻轻点了点头,收回了视线。
这个女孩在学习上确实厉害,只是综合而言不适合做帝王,不过确实能做一个忠心耿耿的大臣。
又走了一会儿,两人来到一间教室的窗户前。
赵祭酒一脸激动地指着一个孩子,“陛下,就那个,第一排第三列的那个女孩子,那个是我们才招收进来没多久的,叫祝宁。”
“您别看她九岁才童生,但才学了一年就成功通过府试成为童生,而且现在县试和府试都是案首。”
云栀透过窗户看着这个熟悉的身影,两年不见,她长大了不少,脸上也有肉了。
小姑娘还挺努力的。
“才学了一年?”
赵祭酒以为云栀对她感兴趣,于是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来。
“对!她之前是一个乞儿,前年三月底进入的育婴堂,第二年的县试和府试就拿下了案首,如今就只等第二年的院试了,不出意外她是一定能过的,甚至说案首也很有可能,到时候她就是小三元了。”
“是不错。”
好像是得到共鸣一样,赵祭酒说的更激动了。
“陛下,您都不知道,不管您给她塞多少知识她自己都能消化吸收,如今我们这儿的夫子都很喜欢她。”
说到这里他一下又变得伤感起来。
“还真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何况是没家的孩子,祝宁这个孩子,她的天赋已经超过很多人了,但她从来没懈怠过,每晚都学到丑时,她好像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怪让人心疼的。”
就在这时,上面的夫子正好结束这堂课,九岁的祝宁活动有些酸涩的眼睛,结果正好和窗外的云栀对视上。
祝宁先是一愣,随后脸上露出惊喜的神情,她没想到竟然会在这里见到两年前的那个大姐姐。
她身边还跟着赵祭酒,难道她是和之前大臣一样来给他们上课的吗。
动作快于脑子,待她反应过来的时候,她已经走出教室来到云栀面前。
她从云栀身上收回视线,朝着赵祭酒行了一礼,“赵夫子,这位是来给我们授课的那位大人吗?”
赵祭酒一听,眼睛都瞪大了,知道祝宁误会了,连忙解释道:“祝宁,不得无礼,这位是当今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