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久,楚世仁便决定试探楚世虞。本文免费搜索:小说牛 xiaoshuoniu.com】
【楚世仁邀请楚世虞到府中一聚,表面上是叙旧,实则暗藏玄机。】
【楚世虞接到邀请后,心中虽有疑虑,但还是决定前往。】
【他倒要看看,自己这个二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两人在厅中见面。】
【寒暄几句后,楚世仁突然话锋一转。】
【“三弟,近日我听说你与太子残余势力来往密切,不知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闻言,楚世虞不由得心中一惊。】
【很快他就明白过来,这楚世仁是在试探自己。】
【不过想到二人之间的合作,他还是强压怒火,冷冷地说道:“二哥,你竟然相信这些无稽之谈?”】
【“我怎么可能与太子残余势力勾结?”】
【“倒是有人传言你对我不满,想把我踢出局,这又是怎么回事?”】
【此话一出,楚世仁顿时脸色一变:“三弟误会了,我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只是这谣言传得沸沸扬扬,我不得不问个清楚。”】
【楚世虞冷哼一声:“我看你就是听信了谣言,对我起了疑心。”】
【“既然如此,咱们兄弟之间还有什么好说的?”】
【说罢,楚世虞起身便要离开。】
【楚世仁见状,连忙挽留,但楚世虞头也不回地走了。】
在这次推演中,很明显楚世仁和楚世虞之间已经产生了隔阂。
如今的他们彼此心怀怨恨,估计就算是还会继续合作,估计彼此之间也会相互提防着对方,应该不会还像之前那般同仇敌忾了。
搞定了楚世仁和楚世虞这两个家伙的动向后。
楚世昭原本以为没了这二人的搅和,自己接下来的改革计划应该能顺利推进了。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在接下来的推演中,却又暴露出了新的问题。
一些原本支持楚世昭改革的大臣,也不知为何,突然态度转变,开始在朝堂上反对改革。
楚世昭经过调查后发现,原来是朝中位高权重的丞相在暗中干涉。
之前的时候,楚世昭一直都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解决楚世仁和楚世虞身上。
并没有注意到,身为大周朝堂中流砥柱的丞相大人,一直以来其实都对他提出的改革计划保留态度。
原本,他只是担心改革会影响到自己在永晋帝心目中的形象,而且在这期间,二皇子和三皇子一直都在暗中搅合。
他还以为有这两个皇子掺和,楚世昭的改革计划一定会进行的很困难。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堂堂的两个大周皇子,竟然会这么废物。
只是随便几句谣言,就让他们兄弟二人闹得分崩离析。
可若是任由楚世昭折腾下去,估计要不了多久,对方就会将改革的矛头转向自己这个大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最让他没法忍受的是,在楚世昭的改革计划中,这家伙竟然提出了“相权威胁皇权”这样的谬论。
这要是让本就生性多疑的永晋帝知道了,以这位大周天子的秉性,估计要不了多久就会开始给自己穿小鞋了!
经过一番分析后,楚世昭在调整一番后,方才再度展开推演。
【朝堂上,身为众臣之首的丞相率先发难。】
【“陛下,四殿下推行的改革,看似为了国家好,但实则隐患重重。”】
【“如今改革已经推行了一段时间,可百姓并未得到真正的实惠,反而怨声载道。”】
【“臣认为,改革应该暂停,重新审视。”】
【其他早就被丞相说服的保守派大臣也纷纷附和:“丞相所言极是,陛下,改革之事需谨慎啊。”】
【永晋帝坐在龙椅上,看着朝堂上的争论,脸色有些凝重。】
【他看向楚世昭:“世昭,你对此有何看法?”】
【见永晋帝将这个难题抛给自己,楚世昭稍微沉思片刻,然后才沉声开口。】
【“父皇,改革乃是大势所趋,如今虽遇到一些问题,但这都是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百姓的怨言,大多是因为改革初期,一些政策尚未完全落实到位。”】
【“儿臣已经在着手解决这些问题,相信不久之后,百姓就能看到改革的成效。”】
【“至于暂停改革,儿臣认为万万不可。一旦暂停,之前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而且还会让那些企图破坏改革的人得逞。”】
【见楚世昭这般自信,永晋帝微微点头:“你说的有道理,但如今大臣们对此争议颇大,朕也需慎重考虑。”】
看着这次的推演结果,楚世昭心情瞬间变得无比沉重。
看来,若是想让自己的改革能够顺利推进下去,直接跟丞相硬刚明显不现实。
身为大周丞相,无论人脉还是在朝堂上的话语权,对方的影响都要比自己这个已经就藩的皇子大。
如果想要瓦解对方的暗中破坏,或许还是得从朝堂上那些突然转变态度的大臣入手。
【在朝堂议政钱,楚世昭率先找到了几位朝中比较有微信的大臣谈话,借此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张大人府上。】
【楚世昭诚恳地看向对方:“张大人,我深知您对改革有所担忧。”】
【“只是,如今我大周面临诸多问题,若不改革,如何能长治久安?”】
【“改革虽然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对国家和百姓都是有益的。”】
【“您在朝中德高望重,若能继续支持改革,必能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张大人听楚世昭这么说,沉思片刻后才沉声开口:“四殿下,您的话有道理,只是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让我不得不谨慎。”】
【楚世昭连忙说道:“大人放心,我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比如加强对改革执行情况的监督,确保政策能准确无误地落实到百姓身上。还会加大对百姓的宣传力度,让他们了解改革的好处。”】
【……】
【经过楚世昭的一番努力,一些大臣的态度有所缓和,但仍有部分大臣坚持反对。】
【与此同时,楚世仁与楚世虞得知保守派大臣反对改革后,也想趁机浑水摸鱼。】
【楚世虞暗中与保守派大臣勾结,企图共同打压楚世昭。】
【楚世仁则在一旁观望,他想看看自己这个三弟的计划能否成功,再决定自己的下一步行动。】
楚世昭从推演中回过神来。
这次的推演,虽然成功解决了丞相带给自己的麻烦,但这时候冒出头来的楚世虞和楚世仁却有成为了新的变数。
虽然这两个家伙现在什么都没做。
可楚世昭总觉得,这两个家伙很有可能是自己接下来计划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的变数。
心里想着,楚世昭当即决定调整策略。
新的推演继续展开。
【楚世昭继续与那些态度摇摆的大臣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
【另一方面,楚世昭叫来哦恒奕商议如何应对楚世仁和楚世虞这两个烦人的家伙。】
【恒奕秀眉微蹙,沉着脸分析“殿下如今局势复杂,敌暗我明,二皇子和三皇子随时都有可能冒出来发难。”】
【“以我对咱们这位陛下的了解,他如今虽然下令将太子囚禁起来,但放眼全天下,恐怕每个当父亲的都不愿意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儿子相互争斗。”】
【“所以,我觉得我们可以先暗中派人监视对方,看看能否在不影响改革进度的前提下,暗中解决这两个家伙制造出来的麻烦。”】
【闻言,楚世昭很是认同的点点头:“你说得对。另外,加大对支持改革大臣的拉拢力度,让他们在朝堂上更加坚定地支持我们。”】
正当楚世昭准备继续推演时。
这时,一道慌乱的身影却突然闯了进来。
“殿下!陛下派人来了,召你速速进宫事议!”
闻言,楚世昭心中虽然有些不爽,但也只能暂时作罢,当即起身出了书房。
……
当他随着传旨的太监来到皇宫时。
此刻,宫殿内已经聚集了十几道身影。
这些人当中,除了几道生面孔之外,剩下的基本上都是老熟人。
恒奕、窦戾、皇甫坚、马溯安、丞相、兵部尚书卢恩……
基本上如今大周朝堂上,手握重兵的实权性人物全都到场了。
看着这阵仗,楚世昭哪里还能不明白,肯定是出事了。
正当他心中猜测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情的时候。
这时,端坐龙椅的永晋帝,眼见人都到的差不多了,这才将一封奏报递给众人。
当楚世昭看完了奏报中的内容方才明白。
原来是北方的一个小国突然起兵侵犯大周边境,边关战事吃紧。
永晋帝这才大半夜的紧急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大殿里。
永晋帝忧心忡忡的看着下方群臣。
“如今边关战事紧急,各位爱卿有何良策?”
一位大臣站出来说道:“陛下,臣认为应立刻派遣大军前往边关,击退敌军。”
另一位大臣则说:“陛下,派兵固然重要,但也要考虑粮草辎重的供应,确保前线将士无后顾之忧。”
楚世昭也站出来:“父皇,儿臣认为,除了派兵和保障粮草辎重外,还可以派人去了解敌军的情况。”
“看看能否通过外交手段解决此次争端。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那自然是最好的。”
永晋帝听后,微微点头。
“世昭的建议不错。只是如今朝中谁能担此重任?”
楚世昭心中一动,他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父皇,儿臣愿意前往边关,了解敌军情况,尝试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
永晋帝有些犹豫:“世昭,你如今刚刚解决完水患的事情,若是此刻前往边关,会不会有点太辛苦了?”
闻言,楚世昭却是微微摆了摆手。
“父皇,身为大周的皇子,本就应当为父皇排忧解难。”
“况且,如今的大周刚刚经历了内乱,京城这边还需要诸位大人和父皇主持大局,这种情况下,恐怕也只有我最合适了!”
“若是儿臣此去边关,能解决战事,也算是为咱们大周的安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见楚世昭似乎已经下定了决心。
永晋帝思索片刻后,最终还是同意了他的请求。
“好吧,既然你态度如此坚决,那这次边关平乱的事情,朕就全权交给你负责了。”
从朝房里出来,回到自己的府邸后,楚世昭紧接着便开始准备前往边关的相关事宜。
只是,在临行之前,他或许是有些不放心京城这边。
为了确保自己离开期间,自己的计划能够稳定进行。
他先是将自己先前推演出来了相关事宜跟恒奕交代了一番,这才率领大军出了京城。
……
随着楚世昭率兵离去。
原本还担心自己有些搞不定这个弟弟的楚世仁,在得知楚世昭已经前往边关平乱了之后,心中却不由得暗自得意起来。
在他看来,趁着楚世昭不在京城,这简直就是一个扳倒楚世昭的天赐良机。
“哼,四弟,这可是你自己找死,那就不要怪我这个当哥哥的心狠手辣了!”
“谁都知道,边关局势复杂,你这一去必定凶多吉少。”
“万一在路上遇到个刺客、杀手、敌军探什么的,应该也在情理之中吧”
书房内,楚世仁自言自语的同时,心中已经萌生了一条“妙计”。
与此同时,三皇子楚世虞这边。
当他得知楚世昭出征北方平叛后,却是另外一幅嘴脸。
“我这个四弟,这么多年了,还是一如既往的爱出风头,真不知道,这边关有什么好的,风吹日晒的就不说了,稍有不慎,估计小命都没了!”
“不过,他走了也好,这样一来,我就没必要每天像防贼似的放着他了!”
……
楚世昭这边。
他率领大军离开京城后,一路北上,很快就抵达了边关。
到达边关后,楚世昭立刻与守关将领会面,打算先跟对方了解一下如今局势的详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