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兵兵最后也未能如愿,哪怕她五大三粗,孔武有力。
甚至被按住打了一顿。
果然老实多了,猫一样。
当然也可能是杨灵越说了句“时间不太够”的缘故,毕竟从北电到四合院的距离,也就是个六公里左右。
回到家后,小雌猫变成了母老虎。
“樊兵兵,你这样让我感觉很有挫败感的。”
“嗯~久旱逢甘霖嘛,嗯....晚上可以少一回。”
杨灵越躺平摆烂了:“你随意。”
“嘿嘿。”
樊兵兵很得意,饿虎伤人,只有喂饱了才会温顺。
而且饱了就不会想着出去打猎了,男女皆是。
显然她没看过那部名叫《虎啸非洲》的纪录片,雌虎还好,雄虎吃饱了也会不停狩猎的,直到把自已能看得见的所有种类的动物都杀一遍才会罢手。
因为作为森林之王,到了陌生地方,要做的第一步就是确立自已的地位。
..........
时间转眼来到了4月28日,《风声》上映10天了,剧组主创也跑了9个城市,今天抵达的是路演最后一站,龙城。
最后一站放在这里,自然有宣发团队拍马屁之嫌。
最后一站,中途下车的姜闻、梁家辉、王字文、英答等人也赶了过来,主创们再次齐聚,互道辛苦、恭喜。
因为早在昨天,《风声》的票房就正式破了两亿,按照现在的趋势,破3亿很轻松,4亿都有可能。
除了片子本身的质量及高密度的营销外,还得感谢4月24日上映的《南京南京》送来的助力。
这片子上映四天票房2500万,不过也止步于此了,毕竟环亚的宣发都停了,大部分主流院线的排片也停止了排片,或者下调到了个位数。
期间有媒体在其首映时,问到陆钏为什么要在这个档期上映时,估计是脑子犯抽了,他说:“有太多人劝我改档期,别鸡蛋碰石头。但我想说的是,我一点都不担心,发行商们也不担心,因为我们都看了《风声》,不在一个档次。”
然后陆钏就得罪了发行商环亚,至于花卷和华宜就更别说了,王忠军骂他不知好歹,最后的一丝情分也没了,甚至拿出了《拉贝日记》这部传记纪录片电影提前上映.....
4月25日在羊城路演时,有记者问杨灵越有没有看《南京南京》,怎么看陆钏的说法。
杨灵越很直白:“看了,看完我就在东来集团下了通知,单方面的封杀此人的作品,屏蔽相关关键词。”
记者:“就因为他说《风声》比不过《南京南京》?”
杨灵越:“并不是,骂我的多了去了,我心眼还没小到那种地步。
是这人屁股歪了,在搞历史虚无主义,对观众进行服从性测试。
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名老兵的后代,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让我无法理解,更无法接受。”
记者:“能具体说说,为什么说陆钏在搞历史虚无主义吗?”
杨灵越:“历史虚无主义有两大特征,一是夸张历史的支流,漠视历史的主流;二是强调个人在历史必然中的无所作为(1),这片子全占了。
被军国主义洗脑的货就不提了,提一下拉贝吧,《拉贝日记》中记载拉贝离开金陵时,是带着失意的,走的时候,金陵的老百姓跑到码头举着标语欢送拉贝。
陆钏为了煽情,让拉贝内疚的在“安全区”的百姓下跪,这会引导观众产生误区,这对拉贝及拉贝的后人,乃至历史都是不公正的。
所以我想问一句,谁给这片子过审的?管文化的人得懂文化,如果明知不对,还给过了,意欲何为?”
好嘛,这下子直接炸了。
本来就担心得罪杨灵越的环亚很干脆的直接撂了挑子;
其中演员们纷纷找人递话和对外说,他们拍摄过程中完全不懂这些,都是以一个中国人的视角参与的;
哪怕很是自矜的刘业及范伟在面对陆钏请求帮忙在媒体面前说话时,也保持了沉默,并退还了片酬,当然刘业是因为让朋友少点损失;
全剧组只有秦兰说了一句:“杨灵越太欺负人了。”
至于出品方,什么声音都没有,苏省卫视自不必说,中影也没说话,陆钏找韩三爷主持公道,被挡了回去。
为何如此?
因为杨灵越只是起了个头,第二天《中青报》、《团报》、《华商报》,甚至南方集团的《羊城晚报》及多地的晚报与杨灵越的态度一致,大多持批评态度。(以上报道是真事儿。)
任谁看,这也不是杨灵越的个人意志,实在是陆钏犯了众怒。
线下影院当然还有好奇而买票的人,不过在被主流观念被引导了之后,更别扭了。
至于网络上,打了好评的人都在经历着网曝。
只能说前世到快下映时才有的一边倒的舆论氛围,提前出现了。
没有的封杀也出现了,因为之前没人愿意得罪京圈,官方自然不能因为这事儿下场,杨灵越无所谓啊,甚至很多人认为他就是京圈一份子。
前面说《风声》有可能破4亿,是因为观众开始报复性观影,起码《风声》把侵略者的凶残、阴狠、面对中国人时没有人性的一面展现的淋漓尽致。
姜闻一刀割喉梁家辉时说的那句“深呼吸,头晕是正常的”也成了网络热梗。
也正如杨灵越预料的一般,《风声》电影中,收益最大的是樊兵兵。
人们都说她踩着周公子戴上了名为“演技派”的光环。
不过樊兵兵和周公子的关系显然要好的多。
并没有发生《画皮》之后,周公子和赵遮天互踩,进而在片场踢椅子互讽的情况。
至于杨灵越问“谁审的这片子”,没人提起,杨灵越本人也被告知不要提起。
回归时间线。
姜闻等人再看到杨灵越,见他只有每天换一个城市的疲惫,并没有其他状况。
杨灵越笑着给众人送上拥抱,道声感谢。
注1:前文提过,摘自青年报对《南京南京》的评论员文章。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