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是十月下旬,离年关只有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
从五月下旬朱棣与朱云峰进京到现在。
朱云峰当名义上的监国,实际上的皇帝也差不多过去了小半年。
在这段时间里,谈不上做了很多大事。
但光这半年做的事,就已经够福泽明末时期至少五十年之久。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自去年九月到现在,老朱已经诛杀了大批贪官污吏、地主劣绅,诛杀流放者达百万之多。
按照二八理论,这些人其实就是大明握有80%财富的极少数者。
以明末一亿多人口来算的话,就相当于大约1%的人口,控制了80%以上的财富,大量社会资源被他们占据。
然后老朱把他们豆鲨咯。
如此不能说解放了这80%的财富,哪怕只解放50%,剩下的绝大多数百姓,也都将成为受益人。
这并非工业时代。
工业时代这么做其实不容易,因为工业时代的生产没那么简单,涉及方方面面,不然也不会出现工人下岗潮。
但农业时代就简单纯粹许多,有土地就有饭吃,有衣穿,能够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
更何况饥荒的时候,大量种植后世高产的红薯、土豆能救命。
土地及吃饭问题解决,大明现有的问题就解决了大半,属于是把命救回来了,剩下的则需要慢慢调养。
当然。
后续的调养不做,大明依旧跟原来一样继续这么搞下去的话。
那么可以预见五十年后,大明依旧得走上老路。
贪官污吏横行,地主商人不纳税,百姓的土地再次被大量夺走,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循环。
因此在使用简单粗暴的手段后,寻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就非常重要。
这也是为什么老朱希望朱云峰能帮他教导朱慈烺。
而在这小半年里,朱云峰确实教会了朱慈烺很多东西,包括治国手段,人生哲理,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等等。
在军事上,树立蒙古和建奴两个敌人,撤裁卫所制度,选择募兵制度,于边军驻军,要不断地深入草原和东北地区,打击蒙古和建奴,以此保证军事力量。
政治上要采取打击腐败,提高官员工资待遇,增加官员任期,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也要放开地方自主权。
这种加强中央集权以及放开地方自主权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
因为加强的是监管力度以及税收力度。
比如锦衣卫、东厂。
开放的则是地方官员治理权,要求地方官府学会如何发展地方。
如有矿的开矿,适合种茶的种茶,在海外适合外贸,人口密集可以搞手工制造业等等。
这些东西以后朝廷可以给指导意见,朝廷主抓的则是对地方官府的管制,防止滥用权力,与当地豪强勾结之类。
经济上则最重要,在粮食充足的情况下,种植经济作物,发展手工制造业,同时给予他们蒸汽机技术,让他们能够迅速成为一个初级工业国。
也不需要多厉害,达到18世纪末英国的水平,在目前的17世纪,基本上就属于天下无敌了。到时候一个国家攫取全世界资源,别说给大明续命三百年,就算续命五百年都足够。
如今在朱云峰看来,大明就像是中了毒箭的关羽,老朱就像华佗那样刮骨疗毒,已经把最麻烦的事情做完,剩下的就是涂上药膏,包扎伤口,等待伤口痊愈。
该教的都已经差不多教给朱慈烺,要是这种情况下他还能把大明给玩砸了,那大明也该亡。
翌日。
老朱宣布他该做的事情已经做完了,要回仙界去了。
这话说完后,满朝文武如丧考妣,纷纷跪倒在地上央求着太祖陛下不要抛弃他们,请在凡间久留云云。
一番催人泪下的话语,真就是感天动地。
换了洪武朝的官员要这么说,那大抵是虚情假意,他们巴不得老朱凉凉。
但崇祯朝的官员却是真心实意。
因为该砍的已经砍完了,剩下的都是悲壮殉国者,履历光鲜,即便才能平庸了点,有殉国加持,那也是稳坐钓鱼台。
基本上只要不干违背原则的事情,比如贪污腐败,渎职滥职,有这份履历在,也能混到光荣退休。
所以他们是真希望老朱留下。
毕竟跟在老朱手底下,其实很多事情都不需要再像崇祯时期那样背锅,老朱说什么他们就敢做,不至于落得个陈新甲那种结局。
可老朱去意已决,下令太子朱慈烺继位,新皇登基,改明年年号为兴始,意寓为中兴的开始。
本来老朱曾经犹豫过,要不要改元为新始。
意思是新的开始。
大明几乎已经到了亡国的边缘,是他救了回来,用新始这个年号很贴切。
但这样无异于把大明从朱由检到朱慈烺两代给切割了,如东汉西汉一样,别弄成一个前明与后明出来。
因此最终年号为兴始,取中兴的意思,承上启下,延续大明。
朱慈烺虽然什么事都没做,但老朱还是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中兴大明,至少也要牢牢遵从朱云峰的指示,奠定新的大明一番基业。
“这些药的使用方式记住,不能多吃,就算生病了,一颗也要切半,粉末留着第二天再用,如果出现不适,马上停药。”
正是晌午时分,北京城依旧冰天雪地,呼啸的北风吹拂,城中下起了小雪,踩在地上发出吱吱声音。
上午一行人参加了朱慈烺的登基仪式,中午稍微吃了点东西后,老朱就得出发。
现在时间太紧迫,已经是十月下旬,再过一个多月就要过年了。
长沙到北京大概一千五百公里,后世坐飞机也就两个小时,坐高铁六七个小时左右,非常快捷。
然而古代车马船只缓慢,每天能日行五十公里都算是快的了。
如果带大队辎重,速度更是堪比乌龟在爬,往往行军速度只能保持每小时二十公里。
所以他们必须早早出发。
好在老朱从南方带来的大量物资,炮弹消耗殆尽,子弹重量没炮弹多,就是速射炮比较麻烦,得装船运回去,不过可以慢慢运,他们人先出发回去过年。
其余查抄出来的粮食、金银珠宝、古玩字画、丝绸绢帛都留在北京,权当做是老朱留给朱慈烺治国的经费,也算是不让他地狱开局。
此刻在风雪之中,朱云峰把一小袋药交给了朱慈烺。
里面有阿莫西林、999感冒灵、感康、头孢、阿司匹林、氯雷他定、皮炎平、百多邦、雷尼替丁、牛黄解毒片等二十多种家庭常备药。
他之前就教过这些药对应的症状和使用方法,虽然也没给朱慈烺做过皮试,不知道有没有青霉素过敏,但这种东西也没办法,好歹是救命的药,自然要给他留下。
朱云峰继续叮嘱道:“不到万不得已,这些药不要乱用。另外不要靠近水边,关心子嗣的身心成长,我留下来的教科书可以兴国,都牢牢记住就好。”
朱慈烺这半年里成长的很快,无论是治理国家,批阅奏折还是与文臣奏对都有模有样,本事也学了个七七八八,会了不少手段。
但他终究只是个十多岁的孩子。
朱元璋和朱云峰都是他这段时间最大的依靠,让他能够全心全意投入到学习之中。如今一下子失了支柱,要自己当家做主,忽然就有种天塌了的感觉。
就像是以前有爹妈照顾的孩子,某天父母突然双亡,虽留下大量遗产,可内心终究是充满了惶恐以及对未来的迷茫。
因而朱慈烺此时心里空落落的,失魂落魄地道:“云峰哥,你以后还会回来看我吗?”
“会的。”
朱云峰笑了笑道:“我过来挺方便,以后随时能来,我也要时时刻刻抽查你的情况,得看看你有没有学你太爷爷万历那样。”
朱慈烺早就习惯了朱云峰对他列祖列宗不太尊敬,倒也没太在意,而是保证道:“云峰哥放心,我一定遵照太祖爷爷太宗爷爷和您的教诲。”
“嗯。”
旁边朱元璋摸了摸他的脑袋,看着他青涩的面容感叹道:“把国家大事交给你一个孩子实在是为难你了,但没办法,你爹不晓事,把国家交给他不是社稷之福,而是社稷之祸。”
“太祖爷爷,那我什么时候才能把父亲接回来啊。”
朱慈烺委屈着脸问道。
“三年后吧,三年后我会过来一趟,看看你做得如何,要是做得好,就把那小子接回去。”
朱元璋目光看向不远处的唐王朱聿键,向他招招手道:“你过来。”
“太祖爷爷。”
朱聿键忙不迭走到近前。
朱元璋又对朱慈烺道:“唐王国之栋梁,又忠心国事,任劳任怨,汝当以辅政大臣待之。”
“是。”
朱慈烺又向唐王拱手道:“那就拜托太叔祖了。”
朱聿键是朱元璋的十世孙,朱慈烺是朱元璋的十三世孙,因此在辈分上,朱聿键其实跟朱慈烺的太爷爷万历帝是同辈。
“为国家分忧,本就是太祖当初定藩王之大计,臣自此定当殚精竭虑,为陛下,为朝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聿键慌忙回礼。
他自然知道历史上后来自己做了皇帝。
但小宗和大宗,还有南明割据政权与大一统政权之间的关系他自然清楚得很。
何况这件事朱云峰就跟他说过,未来大明重新厘定之后,位置还是得回到朱慈烺的手里,毕竟唐王一脉不是马皇后子孙是硬伤。
“嗯。”
见到朱慈烺这段时间表现贤明,诸多臣子也杀得只剩下忠臣和贤臣,老朱还是十分满意,点点头道:“这江山朕来时破破烂烂,走时百废待兴,最难的地方朕和云峰已经帮你们做好了,若是三年之内还打造不出一个盛世,那你们就让朕失望了,好好干吧。”
“是。”
众人纷纷拱手。
老朱说道:“走吧,皇后还在家等我。”
一行人上了船。
当初船队来的时候辎重非常多,光运输的船队就连绵几十里。
回去倒是没那么麻烦,省去了大量的粮食、金银珠宝、炮弹之类,就带上子弹、速射炮和迫击炮。
两千多名洪武朝的士兵轻装上阵,拢共只有二十多条船,比来时近千条运输船,几乎堵塞了整个运河河道减负了不知道多少。
下方朱慈烺、朱聿键、孙传庭、北京诸多文武大臣,更远的地方还有许多百姓。
人人都在挥舞着双手,向老朱道别,很多人甚至哭了起来,如丧考妣,感觉头上的太阳都在慢慢向他们远离。
他们是真的把老朱当成了救世主,老朱也确实做了救世主,挽救了满清屠刀下数百万汉人的性命,而间接死亡的人数超过两千万也被救了下来。
虽然这是场持续性的动乱,从崇祯年间的流寇肆掠,到大明亡国后满清入关,再到南明灭亡,几十年时间,死亡总人数超过了三千万。
老朱能救下来的是满清入关之后的百姓。
但即便如此,也是功德无量,超过两千万人不用再像历史上那样死于战火、瘟疫、饥荒,而且还分配了土地,无亚于一次重新开国。
看着远处山呼海啸般地欢送场景,老朱站在船头左手背负在身后,右手轻轻招展,向着崇敬他的子民送别。
很快。
在纤夫们卖力地拉拽下,船中水手们努力划船下,船队以每小时七八公里的速度航行,到晚上的时候就到了武清。
之后一路南下,过河北,山东,安徽,又走长江水路,风驰电掣一般向着湖北开赴。
回去之前,老朱就已经交代,让驻守在各地的大将们回来。
此时包括徐达、汤和、冯胜等人在内,在大明各地已经驻守超过一年,傅友德也是今年五月去的陕西,也已经半年时间。
在他们的帮助下,大明各地迅速恢复稳定,如今也是功成身退的时候。
十二月底,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他们终于回到了长沙。
远眺长沙城。
老朱已经是心潮澎湃。
朕的洪武大明,你们的皇帝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