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燕倦客 作品

第243章 秘境(求月票)

    这紫金锤大约五尺长短,比刀剑要长,比枪要短,殿锤形制。

    不过锤头却有些硕大,要知道正常武器中的锤头其实就海碗口那般,或圆状或骨朵状,小的甚至不过一拳左右。

    而西瓜样的大锤实际颇为罕见,几乎只传于话本演义,尤其双短锤,就算武将有功夫在身挥舞无碍,但问题是战马未必能够吃消。

    眼前这紫金锤的锤头却是大过海碗口许多,虽然没西瓜那般唬人,可也总有一半的样子,瞅似颇为沉重。

    赵倜伸手抓住锤柄,感觉上面纹路复杂,冰寒之意袭来,也不知是哪种金属打造。

    他抬臂便将这锤拿起,锤上晦涩之光忽闪,看着形状甚为恐怖。

    路昌衡慌道:“王驾小心,莫要伤到身体。”

    赵倜淡然道:“无妨,本王看看这东西。”

    他将锤在手中翻转,见除了硕大锤头,确属站殿兵器形制样貌,不过这锤上阴铸了许多古怪花纹,似字似符,怪异莫名。

    而这锤的重量也明显超过了铜铁,普通人绝无可能拿起,更别提挥动使用。

    他心中琢磨,这般看当年那军器监的主官武艺还不错,就算不会内功,但外门功夫也是惊人。

    锤身之上除了原本的暗紫颜色,还有不少斑驳幽沉,想来是当年杀人血迹,未经擦拭洗刷,多载沉积而成。

    看了片刻,赵倜将锤子放下,随后再扫了一遍这库中的物品。

    路昌衡小心翼翼问道:“王驾,这些器物要做销毁处理吗?”

    赵倜沉思半晌,开口道:“暂不用做了,都盖好再封,重写封条。”

    他本来的打算是时间过长,一起销掉,但看三口铡刀在此,还有这锤子,铡刀自然不能毁弃,至于锤子材质形状特殊,损掉却有些可惜,既是如此,那么与其它东西一并先放着好了。

    路昌衡称是,随后赵倜走出门外,这时小雨依旧未停。

    他来到校场边缘,看此地草蔓攀生,道:“这里许久没清理了吧,开封府的差役和军巡司的兵丁平日不训练吗?”

    路昌衡闻言低头:“是下官失职,下官待雨停便叫人打扫,日日过来操练。”

    赵倜点了点头:“西夏的战报你也看过了,虽然节节胜利,但京畿禁军战力之弱不堪入目,军巡司虽然在开封府下,可毕竟也是禁军编制,不好不做训练。”

    路昌衡闻言不由脸皮抽搐,此刻西面战事正盛,宋军已经杀过边境,此番共分了四道兵马,两道从大宋西北五路方向杀入,另外两路则从陇右方向攻进。

    这时西北五路那面已经将西夏的嘉宁军司、西寿保泰军司、静塞军司占领,西夏的左厢都统军被打得溃败,重兵集守去了西平府。

    而陇右那两道兵马攻陷了西夏的卓罗和南军司与朝顺军司,打下了西凉府,拥兵重城凉州。

    西夏实行全民皆兵制,男子十五岁即编入军籍,平时耕作放牧,战时出征,巅峰有兵近五十万,平时宣称养兵三十万。

    但此次战线实在拉得过长,尤其陇右那边,根本就防不住,再往西的阳关玉门关一带,防御几近于无,虚设一般。

    这样只要初时占据优势,大军推进过去,必然形成三面包围兴庆的局面,如无意外,西夏灭国不过早晚。

    赵煦此刻的中军已经移至静塞军司韦州,与西平府遥望对峙,其间他派从东京带出的京畿禁军一万人参战,结果却叫人大失所望。

    京畿一万禁军,装备最好,刀马最良,但却没有堵截住西夏的八千残军,被八千败兵杀的丢盔卸甲跑回了韦州,一时在西军之中传做笑谈。

    赵煦脸上挂不住,只得下旨斥责枢密院与两司三衙,叫继续在东京城外,或者直接拉到黄河边去训练京畿禁军。

    不过赵倜知道,其实这样已经算不错了,毕竟真过去和西夏军队厮杀了,真刀真枪,血肉相搏,战败是战败,并非打都没打便掉头就跑。

    路昌衡知晓这件事情,急忙道:“王驾放心,下官必然会勤训军兵,不敢怠慢。”

    赵倜又看了一会儿,接着向开封府外走去,这时小雨依旧淅淅沥沥,到府门处路昌衡要派人护送,却被赵倜拒绝。

    轻雨之中,阿朱撑着油纸伞身形窈窕,纤腰楚楚,那伞颜色娇绿,仿若清新荷叶,一点点消失在烟雨里……

    回去王府,赵倜在书房刚喝了杯茶,郑福便敲门进入,手上拿了一封蜡丸密信。

    信是霍玲珑于大理书写,他去白战家时送到的。

    赵倜将蜡封打开观看,不由蹙起双眉,脸色有些阴沉,三十六洞七十二岛之人去往大理调查木婉清失踪事情,已经不少时间,但却几乎一无所获。

    他们之前盘查线索,来信报告,初时言苦梵寺似有问题,但最后却没找到什么破绽,将寺周边翻遍,山都险些削平一层,把那些山户也都软硬皆施查了一遭,却劳而无功。

    随后开始往远处调查,但没发现任何可疑迹象,最后同大理的军兵翻山寻找,那连绵大山何其深远,宽便几十里,长则几百里之遥,一时半刻根本难做完成。

    但霍玲珑于信上却提到一事,说在山里遇见高檐峭壁采集金丝燕窝的燕户,世居深山之中,言道山内有一座不老长春谷,十分神秘隐蔽。

    两个采燕客说这谷内有一道饮了可长保青春的泉水,喝了可以青春不老,且延年益寿,活得许久不死。

    而谷里偶尔也会有人出来,但出来后就再也回不去,出来的人脸白唇红,年轻美貌得很,但在谷外住不了几日,黑发就转雪白、背驼身缩、满脸皱纹,几天之内就似乎老了一百岁,再过几天就死了。

    外方的人一直传说谷中有妖怪,谈虎色变,谁都不敢往大山太深处走,也不知道长春谷具体所在,只知道存于茫茫深山中的某一处。

    霍玲珑信内怀疑木婉清可能误入了这不老长春谷,在里面找不到出来的路,或者是陷入进去,难以得出。

    “不老长春谷……”赵倜看到此处不由自言自语,神色变得无比肃穆。

    这个地方极可能是逍遥派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的发源之地。

    在关于天龙的记忆之中,这不老长春谷位在大理善巨郡以北,吐蕃以南的连绵高山之内,此刻看来,便是木婉清秦红棉所住的这座大山了。

    据说这谷里本来有一部神奇的书,教人怎样长生不老,后来不知道哪一年,这部神书给一个叫做逍遥子的人拿走,谷内只留下了令人饮了可常葆青春的一道泉水。

    而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便可能是出自这部神书,或者并非完本,只是逍遥子当时领悟出来的部分,直接传给了巫行云。

    也或者是逍遥子有所保留,没有给童姥完整功法,还或许是有什么忌惮之处,所以给的并非完整。

    至于逍遥子为何保持容颜不变,则有两个可能,第一个便是练此功法所致,本来这个功法就是常葆青春的武功。

    但还有一个可能就是不老长春功其实不能永葆春春,慢慢还是会一点点老去,不过这个过程可能极其漫长,百多年死时方会至白发苍苍。

    而只有喝了不老泉水,才会一直不变,死时都这般年轻,而逍遥子便是喝了不老泉水,所以容颜不变。

    至于逍遥子为何能够出谷而不衰老,那就是所谓的神书与泉水乃是相辅相成的东西,两相配合,方能实现真正青春不老。

    赵倜脸色凝重,轻轻将信放去桌上,莫非木婉清是误入这座谷内了吗?倘若真是进入长春谷,那么百寻不到其消息也是可能。

    不过他记忆中只有不老长春谷的简单信息,神书泉水,喝泉水则不能出谷,逍遥子入谷盗书,神书已随逍遥去,此谷惟余长春泉,再便没有别的了。

    赵倜不由沉思,段正淳和三十六洞七十二岛之人至今没有找到木婉清,自己必须要亲走一趟了。

    而木婉清若真进入了长春谷,自己更是得去,因为这个似乎秘境一样的地方,哪怕自己所知有限,但也总比其他人要更为了解……

    翌日,紫宸殿升朝,赵倜与众臣处理政事,就在前几天辽国已经发国书来,呼吁停战,言是睦邻友好,岂可轻起刀兵,叫大宋罢手,撤出西夏之土。

    赵倜这边并没有给予答复,打算再拖些时日回信过去,可就在这天正午,辽国第二封国书又送到了,这次却措辞严厉了些,言道宋若一意孤行,继续侵占西夏,那么辽国便要直接出面调停了。

    众臣看这国书不由面面相觑,直接出面调停是什么意思?是要派人过去战场那边插手战事吗?

    章惇道:“辽知陛下御驾亲征,估计会派一支军马携带使者前往战场,到时辽军横在其中,我宋军进退两难。”

    蔡京摇头道:“这有何难,不理对方绕过去打不就是了?”

    赵挺之道:“那岂不是将对方脸面踏在地上践踏,辽国又岂会善罢甘休?”

    礼部尚书林希道:“看这封国书来势颇急,该是李乾顺不止一次往辽国求救了。”

    吏部尚书许将道:“即便没有李乾顺求救,辽国又岂会坐看大宋灭掉夏贼?那河套之地肥沃无比,辽也垂涎三尺,真若我大宋不罢手灭之,辽岂会不想染指?”

    黄履看向赵倜:“燕王,此事当做何解?”

    赵倜微微点头:“既然辽国急促,就回他一封信过去便是,只言可以商议,但须得西夏岁贡,用以拖延此事。”

    黄履道:“可若西夏真愿意岁贡呢?”

    赵倜笑道:“兵马勿须停,大宋这边总也得商量,商量出个西夏不愿同意的数字出来,真拿出条件,西夏不肯,到时辽有何话说?”

    林希道:“王驾,若真到那步,西夏岌岌可危,辽会在北部边境兴兵,以围魏救赵,保全西夏吗?”

    赵倜微微思索,摇了摇头:“许尚书刚刚说得对,只要能拖到那一步,局势便又不同了,西夏覆灭在即,辽想的就不会是保护西夏遏制大宋了,而是想要分一杯羹了。”

    “不错,就是如此!许将道:“真大势已成,辽犯我边境与我开战,怎比得上去西夏捡便宜?耶律洪基又不糊涂,那边现成土地人口可以侵占,怎还会来我大宋打生打死,意图阻止呢?”

    这时章惇道:“那势必要拖去那时候,只望陛下兵贵神速,将局面早早定下。”

    “可还是要防备辽国摘桃子啊。”林希道:“陛下御驾亲征,我大宋儿郎血战在外,最后若被契丹毫不费力占有了部分土地,尤其河套平原那边肥沃之土,岂非难忍至极?”

    黄履道:“届时疲军,总不好在西夏那边再与辽国开战吧?”

    “确要防范此事。”赵倜点了点头:“我给陛下写一封信,言明此间关节,辽国则回书拖延,要西夏岁贡,以此为由还可拖去来往几个回合,若我大宋军马行进顺利,一两月间就会有结果出来,只要兵困兴州,覆灭西夏再无反转。”

    众臣一起点头称是,随后赵倜开始写信,一封送去前方给赵煦,一封往辽国给耶律洪基。

    成都府路邛州,慕容复和公冶黑虎出城直奔宋蕃边境。

    邛州距离吐蕃极近,两人中午出发,傍晚时分就已经到达。

    这里的边境线上,几乎看不到守卫兵卒,因为地势实在不佳,而且贫瘠无比,几十里都难见一座村落,也便没什么镇守的了。

    宋军在这边百里开外才有堡寨,寨中驻一都的军兵,平日根本不出去巡视,就在寨子前后晃悠,混吃等死一般。

    两人出了边境,直往高原大山中走,这时风景骤变,风气都硬朗起来,慕容复不由心中隐隐有些后悔。

    他本来以为找到个隐世门派做靠山,韬光养晦,以谋复国之策,却没料到竟然是在此等荒凉之地。

    公冶黑虎说要回的碧寒宫在昆仑山内,昆仑山虽然是九州祖脉,但却不知多长多远,苍茫旷寂,远离中原,雪山无数,不见人烟,早知如此,他便不认什么爹了。

    此刻两人已经在高原走了几日,已是进入到山脉之中,依旧一路往西,只看四周渺渺茫茫,清浊分明,天高地远,景色壮阔。

    慕容复不由开口:“父亲,还有多久才到?”

    公冶黑虎打量了一下四周:“明天就会到达了,吾儿,你别看此处寂凉,但为父所居之地却非如此,乃是个风景怡人的所在。”

    慕容复口中称是,一副欣喜表情,心中却暗想这广阔无尽的昆仑之内能有什么怡人风景?他可是惯见了江南的秀丽软糯,这等粗犷之地实在是入不得心去。

    天黑之时来到一处山洞休息,里面居然有柴木盐巴等物,还有陶盆糙米,风干肉脯。

    慕容复纳闷,公冶黑虎笑道:“这里是宫中的一处补给之点,我出昆仑时曾来过这里,东西所剩无几,此番不知谁过来都给补上了。”

    慕容复点头,随后生火,再去山上方取积雪融化成水煮了饭吃,他脸上虽然不变色,但心中却有些叫苦不迭,一想到以后去那劳什子碧寒宫过这种生活,便有些大不甘心。

    第二日早起,继续往昆仑山脉西方行去,待得中午之时,也不知处在了山脉哪一段,就听公冶黑虎道:“前方过去那小峰便是了。”

    慕容复道:“果然是处壮丽豪迈地方。”嘴上虽然如此说,心中却腹诽不已。

    公冶黑虎闻言有些得意:“宫内那些老不死的哪有几个具备子嗣,此番带你过去,定要给为父长脸。”

    慕容复恭恭敬敬称是,接着继续往前,待过了那峰头已至下午,就看前方出现一条若有若无的路径,虽然不甚明显,但总有经人行走痕迹。

    接着两人顺此路至一座山下,就看那山间有个豁口出现,里面恍惚翠色掩映。

    慕容复不由纳闷,一路即便有些耐寒植被也是墨绿黯淡,怎会出现这种新鲜颜色?

    接着他就看一只巴掌大的木鸟从那豁口飞出,直奔两人而来,顿时惊道:“父亲,这是什么东西?怎会自己飞行?”

    公冶黑虎摸了一把胡须:“此乃墨鸟是也。”

    那木头飞鸟至到近前,公冶黑虎将一件似令牌的薄物放于鸟背,然后木鸟打了一个旋,转身飞回了豁口之内。

    慕容复看得呆住:“父亲,墨,墨鸟又是何物?”

    公冶黑虎这时抬步往豁口处走,边走边道:“是天巧宫所造之物,你不知俗世有话说墨翟居鲁山,斫木为鹞,三年而成吗?”

    慕容复有些结巴地道:“孩儿自然是知道墨翟的,乃春秋末年时候墨家的创始人,世称墨子,倒似乎……似乎会造一些奇巧东西。”

    公冶黑虎道:“墨翟便是出自天巧宫,后来显世,以墨为姓,所造机巧物品皆贯此名头,却不知都是天巧宫中的本来之物。”

    慕容复闻言只觉得脑里有些浑噩茫然,亦步亦趋跟着公冶黑虎走到豁口,往内直去是个通道,两边绿色鲜翠。

    待行得片刻,看一块大青石拦路,墨鸟在青石上空飞翔,石头缓缓向旁移去,露出里面一个世界来……